无外溢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7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外溢饭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饭锅,特别是一种无外溢饭锅。它里面的防外溢装置既能防外溢又能作蒸隔使用。
现有的饭锅一般都没有防外溢功能,或虽有防外溢功能但不能自动防外溢(需要在锅内液体沸腾时进行一定的操作),从使用者的角度上看,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外少方便(仍要人守候)。有的防溢系统虽能自动防外溢,但结构复杂,没有实用价值。由于上述原因 普通饭锅在煮粥熬汤时,由于锅内液体粘性较大,沸腾的气泡会顶起锅盖产生外溢现象(锅内液体溢出锅外),对于普通饭锅会造成不卫生现象。对于电饭锅还可能造成漏电或短路等严重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下列突出优点的饭锅一、结构极其简单,自动防止外溢,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守候,方便、安全、卫生。
二、内设的防外溢装置具有防外溢和作蒸隔的双重功能。
三、可节能3-5%。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由锅盖、锅体、防外溢装置三大部份构成。锅盖在锅体内(锅盖的边沿与锅体内壁接触),锅体上缘比接触处高。防外溢装置是一个具有很多向下凸起的、上下开口的喇叭型孔道(其中,喇叭型孔道的大端在上,小端在下)的园薄板型孔隔。它在锅体内的位置是由设在园周上的四个(或三个)弹簧片控制的,在锅体内可上可下。当防外溢装置放在锅体内较低位置时,可作蒸隔使用(上面可放置要蒸的食物);当防外溢装置放在较高位置时,便具有防外溢功能,其工作过程如下当饭锅煮粥或熬肉汤时,由于液体的粘性较大,沸腾时形成的气泡积累上升,当上升的气泡与防外溢装置喇叭型孔道的小端接触时,孔道小端便刺入气泡内,气泡里的气体通过孔道排出,气泡的体积缩小转化成液体流入锅体内。气泡经过防外溢装置时,绝大部份被转化成液体,剩下的极少部份上升到锅盖与锅体接触处时转化为液体也流回锅体内,从而消除外溢现象。
以下将结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防外溢装置(9)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外溢原理示意图。
参照图1、图3。在0.5-0.8毫米厚的园薄板型铝板上开有众多的喇叭孔道(10),其中,喇叭型孔道(10)的大端(2)在上〔向着锅盖(1)〕,小端(4)在下〔向着锅体(3)内的液体(5)〕当锅内液体(5)沸腾产生的液泡(8)向上积累上升与喇叭型孔道(10)的小端(4)接触时,小端(4)便刺入气泡(8),气泡(8)里的气体便沿着喇叭型孔道(10)排出。气泡(8)便转化为液体流入锅体(3)内,经过防外溢装置(9),绝大部份气泡被其消除,剩下的极少部份气泡透过防外溢装置(9)继续上升,到达锅盖(1)与锅体(3)的接触处(6)时,在(6)处破裂转化为液体回到锅体(3)里。经过上述过程,气泡全部液化,就不会溢到锅体(3)外面了。图1中的弹簧片(7)依靠向外的弹力使防外溢装置在锅体(3)里定位。
喇叭型孔道(10)的小端(4)的直径以3-5毫米最好,大端(2)的直径以7-9毫米最好。喇叭型孔道(10)的长度〔小端(4)的园心到大端(2)的园心距离〕大于4毫米最好。
因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不必揭开或垫起锅盖防外溢,损失的热能少,故可以节能3-5%。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做饭或煮、炖汤类食物的同时还可蒸制食品的饭锅,该饭锅有一个开有多个孔道的园板型孔隔(9)其特征在于a、所述孔隔(9)上的孔道(10)呈喇叭型,且喇叭型孔道(10)的大端(2)在上[向着锅盖(1)],小端(4)在下[向着锅体(3)内的液体(5)]。b、所述孔隔(9)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弹簧片(7)。
2.接权力要求1规定的饭锅其特征是锅盖(1)的边缘与锅体(3)的内壁接触,且锅体(3)上缘比接触处(6)高。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没有外溢现象的饭锅。主要依靠设置在锅体内的防外溢装置上的向下凸起的喇叭型孔道排除气泡里的气体达到防外溢目的,且防外溢器还可作蒸隔使用。
文档编号A47J27/56GK86206756SQ86206756
公开日198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3日
发明者黄孝良 申请人:黄孝良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