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拆式铝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78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拆式铝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窗,尤其是一种易于室内拆装使用的内拆式铝窗。
铝窗的组合形态,可提供室内居住的安全屏障,其可以达到遮风蔽雨的目的,并且在开启时可提供室内光线的充分获取,而为现今居住于室内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铝窗目前制造组装上,是先挤制成型为特定的框材,再根据所需尺寸进行裁切,在组装之后搭设于房屋的墙壁上面形成铝窗,最后于铝窗中设置窗体加以使用。
现今的铝窗,除了需具备遮风蔽雨的基本功能外,尚需顾及易于开闭、定位性较佳及紧闭效果良好等,为此,厂商在制造铝窗时都会在铝窗的内、外窗体之间隙中,加上各种类型的阻风块,以及内、外窗体的框架上、下端缘设置不同类形的气密塞,用尽各种可能的方法,来杜绝风雨侵袭及恼人的振动响声,为此,各种不同的气密塞,为了配合铝窗框架的种种形状,而不得不制成特定的结构,结果因缺乏通用性与互换性,如此,产生的问题即是制造厂商必需开设多副模具加以制造,具有成本偏高的缺点,并且,其结构形态的使用亦为固定而无法加以互换,例如内、外窗体框架的上、下端缘,气密塞的形态,适用于上端缘的即不可以用于下端缘,于是由于铝窗的框架形成了限制性的空间形态,使得气密塞的设计毫无灵活性,而必需迁就此一事实。这样,不仅制造成本偏高,况且,组合使用上形成特定位置的不便,对于现场的工作人员来说,亦必需一再的分辨其实际组装位置,此为现今铝窗组合上最常见到的困扰所在。
此外,现今针对铝窗的装拆,还有一种为了安全性考虑,而能由室内进行装拆的铝窗内侧窗体问世,如台湾专利公告第157565号“可由屋内拆卸窗户的铝窗结构”,其权利要求主项中描述“··其特征为框体内侧上下供玻璃窗户滑行的各二轨道结构,二轨道间隔距离为使内侧玻璃窗户下部向外推而下端落入其间者的距离为准,二轨道间槽深为使内侧玻璃窗户下端落入后,其上端亦脱离框体上部内侧的轨道,因此内侧玻璃窗户能朝屋内移离框体,同理能由屋内装内侧玻璃窗户回框体。”而权利要求的数个附属权利要求中,则载出硬质胶块及软性胶块的密闭位置,这是为了配合内侧窗体可以室内拆装的特性,而将二轨道距离加大后所衍生出来的缺点,因为,二轨道的距离加大之后其多出来的间隙,必需配合数个特殊的气密塞及阻风块,才能达到铝窗原有的封闭效果,再者,此一形态的铝窗设置,其内、外窗体的框架上、下端缘所设置的气密塞,亦如同一般传统的气密塞的缺点,而必需多副模具开设,无法互换位置加以替代性使用,为此,其虽然可以形成内拆的形态,但就制造组装及实际使用上来说,尚有成本居高不下的缺点,并且,轨道间隔距离加大后,必需额外补入软质胶块及硬质胶块,因而明显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其内、外窗体的框架上、下端缘,可设置相同结构形态的气密塞和设置相同形态的挡块上、下的内导轨末端,而构成一种通用式样而可以互换取代的形态的内拆式铝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内拆式铝窗,该铝窗的上、下框架中设有对应的内、外导轨,内、外导轨中设有内、外窗体,内、外窗体的框架角落上、下端可设置气密塞,且上、下框架的内导轨末端缘设有挡块,其中,气密塞的本体内侧壁上设有数个骨肋,相对的骨肋边上设有垂直面相对的卡合槽,卡合槽上侧端缘处形成相对外张的导引斜边,卡合槽一侧端缘设有两片相对且紧邻封闭的弹性阻风片,且该侧端缘向外延伸出卡合边框,卡合边框上端缘形成相对外张的导引斜边,下端缘设有向内凹设的夹槽,挡块的块体中设有数个加强骨肋,而于其中设有横向的切槽,切槽侧端的块体端面向外延伸出一适当长度的卡合端部。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优点在于1·由于框架上、下端所设置的气密塞,及上、下内导轨末端缘所设置的挡块,均为相同形态的设计,因此可借助一通用式样结构设计,达到节省制造成本及易于装设的绝佳组合效果,而且气密塞的本体上设有ㄩ型垂直的卡合槽,卡合槽侧端设有弹性阻风片及向外延伸出卡合边框,卡合槽及卡合边框上端缘所形成的导引斜边,故可适应于内窗体向上举起且直接由室内加以取出,形成一种密闭效果优于传统内拆式铝窗的结构特征,而适应于制造业的成本考虑及使用者易于室内拆装的最佳使用功效。
2·在种内、外窗体关闭时,具有极佳的侧撞防护功能,这是因为其中气密塞与窗户的内、外窗体的设置,是将本体插设于内、外窗体两侧框架的角落中,且利用卡合边框形成扣持框架端面,配合窗户侧边框上所形成的定位轨道,故当内、外窗体关闭时,其可以气密塞的卡合边框下侧所形成的夹槽,夹持于定位轨道上,因此,内、外窗体在关闭时,可以确保其侧框架不与窗户侧框形成金属对金属的强硬碰撞,形成一种极佳的侧撞防护形态。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塞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塞的侧视形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塞的纵剖形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挡块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挡块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窗户及窗体各处的正面形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窗户及窗体各处的组合纵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塞设置于于窗户的窗体上组合横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双层式窗户的组合纵剖视图。
首先,参看
图1、图2及图3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气密塞1的立体外观图、侧视图及纵剖形态示意图,由此三图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气密塞1的整体结构特征,其中,本体10的内侧壁上设有数个骨肋11,相对的骨肋11边上设有垂直面相对且呈”ㄩ”型的卡合槽12,卡合槽12上侧端缘处形成相对外张的导引斜边121,而于卡合槽12一侧端缘设有两片相对且紧邻封闭的弹性阻风片122,又,卡合槽12于弹性阻风片122的该侧端缘向外延伸出卡合边框13,卡合边框13与卡合槽12的形态皆呈”ㄩ”型状,同时卡合边框13上侧端缘还形成相对外张的导引斜边131,而在卡合边框13下侧端则形成一凹入的夹槽132。
参看图4及图5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挡块2的立体外观图及纵剖形态示意图,其块体20之中设有数个加强骨肋,而于其中设有横向的切槽21,切槽21侧端的块体20端面向外延伸出一适当长度的卡合端部22。
如图6所示的铝窗30形态,其是于上、下框架31、34中设有内窗体40及外窗体50,并且,内、外窗体40、50的框架四个角落中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气密塞1。请参看图7所示,其中,内窗体40、外窗体50是设置于上、下框架31、34之间互为对应的内导轨32、35,及外导轨33、36之间,而本实用新型的气密塞1是将本体10插设于内、外窗体40、50两侧框架的角落中,且利用卡合边框13形成扣持框架端面,令卡合槽12形成夹持导轨的形态,且弹性阻风片122形成一种贴合于导轨的倚靠形态,另外,外窗体50外侧所设置的纱窗60,其框架上所设置的气密塞即为现有一般的结构形态,在此,仅以图形显示,不再赘述。
参看图6、图7及图8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挡块2是设置于上、下框架31、34的内导轨32、35侧端缘,其与上框架31的组合是设置于内导轨32至内侧板之间,令卡合端部22下侧内凹边扣持于内侧板下侧横向延伸的端缘,而挡块2与下框架34的组合,则是利用挡块2中所设的切槽21夹持于内导轨35上,且其卡合端部22可受到下框架34内侧板横向延伸的端缘所扣持,其设置于铝窗30内窗体40的内导轨32、35末端,主要是可以避免内窗体40开启时,挂钩41撞及窗户30的侧框造成损坏,或者手部在开启带动内窗体40的移动时,不慎夹持手部造成伤害。
此外,图8所示的气密塞1与窗户30的内、外窗体40、50设置,其是将本体10插设于内、外窗体40、50两侧框架的角落中,且利用卡合边框13形成扣持框架端面,配合窗户30侧边框上所形成的定位轨道38,而当内、外窗体40、50关闭时,则可以气密塞1的卡合边框13下侧所形成的夹槽132,夹持于定位轨道38上,因此,内、外窗体40、50在关闭时,可以确保其侧框架不与窗户30侧框形成金属对金属的强硬碰撞,形成一种极佳的侧撞防护形态。
另外,如图7及图9的内、外窗体40、50底端之间所设置的阻风块37,其为本发明人于1995年5月15日提出申请,且于1995年11月21日公告的台湾专利公告第26613号“门窗阻风块的结构改进”,其是针对该处的间隙问题,加以再改进。
由于以往的挡块设置,其皆以不同形态的结构,才能适用于上、下框架的组装,就制造方式及组合应用来说,必需二副不同的模具才能分别加以制造,而且,在组装设置时,尚必需迁就于上、下不同位置的区别,而无法加以互换替代,为此,就制造成本及应用组装上的便利性来说,无疑传统的挡块,都将造成制造业及组装业的诸多不便,反观本实用新型的挡块2则为同一的形态设置,而可以节省制造开模的成本,并且,其组装上,不分上、下框架皆可适用于装设的便利性等诸多优点,确为传统窗户所设置的挡块,所无法比拟的。再者,本实用新型气密塞1的形态设计,亦是针对传统的气密塞,必需利用不同的结构形态,才能插设于窗体的框架上、下端,而有制造成本相对增加及组装不便的缺点,特别设计出一种可以单一形态的气密塞1结构,即能够配合各窗体的框架上、下端的组合应用,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气密塞1与挡块2的形态设计,对于窗户30及内、外窗体40、50的组合应用来说,可提供制造业及组装业一种降低成本及便於组装的方式。
配合参看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密塞1结构,可配合使用者在室内拆装窗体时的安全性需求,让使用者可以直接的向上举起内窗体40,使得内导轨32可以深入气密塞1的卡合槽12中,令内窗体40下侧得以脱离内导轨35的卡掣作用,且可以导引斜边121的斜向导引作用,轻易地将内窗体40加以拆除,而且再次装设时,亦可以相反的操作步骤轻易地加以进行。

图10所示的组合剖视图,即为本实用新型气密塞1与挡块2设置于双层式窗户70的组合应用,其中,上框架71与中框架72之间所设置的内、外窗体80、81,以及中框架72与下框架73之间所置的内、外窗体90、91,其亦利用相同形态的气密塞1结构,插设于各窗体的框架上、下端缘,以及内导轨末端设置相同形态的挡块2,而能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及易于组装使用的目的,并且,内窗体80、90可以内拆的形态,亦如同图9所示的操作形态,而能兼具内拆的安全性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内拆式铝窗,该铝窗的上、下框架中设有对应的内、外导轨,内、外导轨中设有内、外窗体,内、外窗体的框架角落上、下端可设置气密塞,且上、下框架的内导轨末端缘设有挡块,其特征在于气密塞的本体内侧壁上设有数个骨肋,相对的骨肋边上设有垂直面相对的卡合槽,卡合槽上侧端缘处形成相对外张的导引斜边,卡合槽一侧端缘设有两片相对且紧邻封闭的弹性阻风片,且该侧端缘向外延伸出卡合边框,卡合边框上端缘形成相对外张的导引斜边,下端缘设有向内凹设的夹槽,挡块的块体中设有数个加强骨肋,而于其中设有横向的切槽,切槽侧端的块体端面向外延伸出一适当长度的卡合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拆式铝窗,其特征在于其中,卡合边框与卡合槽的形态皆呈”ㄩ”型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拆式铝窗,其特征在于其中,气密塞的设置是将本体插设于内、外窗体两侧框架的角落中,且利用卡合边框与框架端面互为扣持,卡合槽形成夹持导轨的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拆式铝窗,其特征在于其中,挡块与上框架的组合是设置于内导轨至内侧板之间,令卡合端部下侧内凹边扣持于内侧板下侧横向延伸的端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拆式铝窗,其特征在于其中,挡块与下框架的组合设置是利用挡块中所设的切槽夹持于内导轨上,且其卡合端部可受到下框架内侧板横向延伸的端缘所扣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拆式铝窗,尤指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及易于室内拆装组合的铝窗结构,其中,气密塞的本体上设有卡合槽,侧端设有相对的弹性阻风片,以及向外延伸出卡合边框,卡合槽及卡合边框上端设有导引斜边,其可以装设于内、外窗体框架的上、下端,并且,配合挡块装设于内导轨末端缘,形成单一结构形态的气密塞及挡块,另外气密塞与窗体的组合,形成一种适宜于使用者室内安全拆装内窗体构。
文档编号E06B1/12GK2270786SQ9621790
公开日1997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2日
发明者杨致中, 王彦然 申请人:伟本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