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锁解扣的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55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挂锁解扣的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的新结构,尤其是一种解扣操作有别于一般挂锁方式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
公知的一般挂锁大都包括有一固定外形的锁体及由该锁体延伸出有一条柔性可圈绕的钢索。其中锁体部分大致具备有一排号码轮,钢索的固定端由锁体上方一侧延伸出来,钢索的活动端可直接插入锁体上方表面的一个锁孔内,当钢索活动端插扣在锁孔内时,立即被锁体内卡扣机件扣定,开锁操作只要密码对合就能顺利地拉出钢索活动端,使其脱离锁体内部卡定机件。由于开锁操作没有特别隐密的操作方式,无论是挂锁使用者本人或其他第三者只要密码拨对,则必然能打开钢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锁解扣的新结构,使其结构简单、挂锁解扣具有新的操作方式,不仅解扣迅速,并且只有使用者明了其正确操作方式,使其具有防盗功能。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包括有一锁体及一个圈绕体,在锁体上设有一锁孔以供圈绕体的第一端插合。在锁体的下面设有一密码设定机构,一连动装置装设在锁体内并受密码设定机构操控,一锁扣开关位于锁孔的下方,并受连动装置滑动而产生位移,从而对圈绕体第一端进行锁扣或释放;圈绕体的第二端的端头插设在锁体预定插孔内,且该第二端的端头与连动装置衔接,能牵动连动装置,使连动装置运动产生滑移作用的锁扣开关位移,让圈绕体的第一端失去嵌卡而脱离锁体,实现解扣。
本发明方案的效果和优点在于由于装设在锁体内的连动装置受密码设定机构操控,再传动给锁扣开关,使锁扣开关对圈绕体的挠性索第一端产生解扣。而连动装置的另一侧与圈绕体的第二端接合,而连动装置的左右位移又受密码设定机构操控,因此本发明构造使开锁操作必先密码对合,才扯动挠性索第二端端头,进而让卡扣在锁体锁孔内的挠性索第一端获得释放,达到解扣目的。
本发明使为解扣挠性钢索不仅是懂得密码数,而必须配合开锁的一个特殊拉动操作才能顺利地让挠性钢索快速弹出于锁孔之外,实现快速解扣。如果只有密码对合,而不拉动圈绕体第二端端头,还是无法开锁,因而只有使用者明白操作方法,第三者并不清楚,使本发明提供的新的解扣操作方式的挂锁具有相当的防盗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2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之一(表示密码对,呈可开锁情况)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之二(表示密码对,连动装置被向右拉动,圈绕体第一端被弹出)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之三(表示密码不对,连动装置不能拉动)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侧的动作示意图之四(表示密码不对,但圈绕体第一端能扣入锁孔内)图6a为本发明锁扣开关及圈绕体配合的平面6b为图6a的俯视7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中,10.锁体 10a.左锁体 10b.右锁体 101.支柱 102a.凹缘102、104、106.定位板 103.插孔 105.锁孔 107.限位槽108.下段孔容室 109.接合柱 110.轴 111.套柱12.密码设定机构 121.号码轮本体 122.内轮 123.弹簧124.环套 125.卡槽 13.连动装置 131.套 132.卡体133.挡体 134.顶边水平 136.推体 137.弹性体 14.锁扣开关141.嵌孔 142.侧板 143.弹簧1 5.动力传动件 151.转杆152.拨杆 16.弹力发射体 161.金属圆柱 162.弹体 163.凹埠20.圈绕体 21.套接体 22.颈部 23.滑套 24.端头本发明一种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有一锁体10及一圈绕体20,其中锁体10由左右相对各为半个壳体10大小对应铆合构成,其底部供组接一密码设定机构12、中间供装设一连动装置13,上方供设置一锁扣开关14;该锁体10其中一边为左锁体10a,其底部设有三根支柱101供组配一密码设定机构12,左锁体10a底部设有凹缘102a可与右锁体10b对合组成一伸露孔,以供密码设定机构12的号码轮本体121显露,且左锁体10a中间设有定位板102,该定位板102可与左锁体10a底缘形成一容置槽,供组装并固定一连动装置12。左右锁体10a、10b结合后其右侧共形成有一插孔103,又有一定位板104位于左锁体10a适当位置,另外左锁体10a顶部设有一锁孔105,该锁孔105下方也设有定位板106,该定位板106与左锁体10a顶部内边缘形成有一限位槽107,而定位板106下方由左锁体10a本体延伸出的壳壁形成锁孔105下段孔容室108部分,连接下段孔容室108部分呈块体,再由该块体延伸出一接合柱109,又有一轴110设在左锁体10a锁孔105侧边,且左锁体10a左右边各设有一套柱111,以方便右锁体10b凸柱对合后,利用铆合固定方式结合成为一体。
密码设定机构12由三组号码轮组成,各组号码轮包含有一号码轮本体121、一内轮122、一弹簧123,号码轮本体121设有环套124,可将内轮122置于其内部,号码轮本体121设有卡洞能卡定在左锁体10a底部凸点,内轮122也设有嵌孔,以利用该嵌孔卡定在号码轮本体121平面卡洞上,(因此部分为一般转动号码轮能传动内轮的现有技术,并普遍利用于市面的号码锁,在本案不再编号及详述),在内轮122周边设有一卡槽125;连动装置13呈片体形状,其底部设有三个相对于内轮122的套口131,套口131一侧设有一卡体132,各套口131的卡体132呈一直线排列,且连动装置13右侧边设有一挡体133,挡体133顶部比挡体133顶边水平134高,且该挡体133与该左锁体10a右侧定位板104上下对应,并让该连动装置13顶边水平134与定位板104形成一滑移空间,另外该连动装置13左边向内弯设有一推体136,并有一弹性体137设置在左锁体10a中间块体边壁与推体136下方所形成的定位槽内,可使连动装置13复位;推体136连接一动力传动件15,动力传动件15的轴孔套在左锁体10a的轴110上,其第一端设有一转杆151,另一端设有一拨杆152,可使连动装置13反向传动动力给锁扣开关14。
锁扣开关14是呈形的片体,其顶部恰能纵向置入于左锁体10a顶壁下方的限位槽107内,并对应锁孔部位设有一嵌孔141,锁扣开关14左方为侧板142部分,并有一弹簧143位于侧板142与左锁体10a边壁间,又有一弹力发射体1 6位于下段孔容室108内,它是由一金属圆柱161及一弹体162组成,金属圆柱161下方设有凹埠163,可容纳该弹体162于其内部,而金属圆柱161上段外径小于下段外径,使下段孔容室108顶部边缘仅容许金属圆柱161上段部分伸缩,并通过锁孔105下段孔容室108顶部边缘部分限制金属圆柱161前端面,金属圆柱161埋设于锁孔105内。
圈绕体20为一条预定长度的金属挠性钢索,其第一端为扣锁端,设有与圈绕体本身相连的金属套接体21,在金属套接体21适当距离设有一颈部22,圈绕体20第二端设有一金属滑套23,滑套23配在锁体10右侧插孔103上,滑套23顶端设有端头24,端头24恰能组配在连动装置13挡体内侧与定位板104内,并受挡体133的局限卡定。
通过上述组合,而得到本发明一种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组合过程相当快速容易,如图1所示,它是先将号码轮本体121、内轮122、弹簧123中孔依次套进锁体10支柱101,再套进连动装置13,使其套口131对应在内轮122周围,且连动装置13顶部受定位板102限定,只能左右移动,并把弹性体137置入在推体136下方定位槽与锁体10块体侧边空间内,再将动力传动件15装设在左锁体10a的轴110上。接着将锁扣开关14置入在左锁体10a限位槽107内,使其侧板142与左锁体10a侧壁平行,并夹制弹簧143,使动力传动件15拨杆152能拨到侧板142。连动装置13右侧挡体133内侧面能套进圈绕体20第二端端头24,使圈绕体第二端端头24上下位于定位板104与连动装置13顶面之间,容许第二端端头24在该空间滑移,但受挡体133的限定。
又将动力传动件15置入于左锁体10下段孔容室108内,当然先将弹体162放入在金属圆柱161底部凹埠163。最后把右锁体10b对合左锁体10a,让左锁体10a接合柱109对着右锁体10b中央铆孔,又将左锁体10a两侧套柱111与右锁体10b对应的接合椿插合,再对着接合柱109进行铆合,形成一整体锁体10,其立体组合图如图7所示。
请参考图2所示,为密码对,得以开锁的情况。由于密码设定部位即三个内轮122卡槽125排呈一直线时,就是号码对合,此时的连动装置13能通过圈绕体20端头24嵌着连动装置13挡体133拉扯向右移,请再参考图3,让连动装置13的卡体132卡入内轮122卡槽125,连动装置13左边推体136也向右移并带动动力传动件15转杆151反时针方向转,使另一角度的拨杆152也反时针转动,并牵动锁扣开关14侧板142左移,压缩弹簧143,使位于锁扣开关14左边嵌孔141往左移,圈绕体20的第一端套接体21颈部22失去嵌孔141周边的卡合力,自然能被弹力发射体16弹出。
图4为密码不对时,因有至少一个内轮122周边顶着连动装置13卡体132,就不能使圈绕体20第二端端头23有向右拉动的距离空间,所以锁扣开关14不能往左移动,其嵌孔141就一直卡扣着圈绕体20第一端的颈部22端缘,达不到开锁目的。
图5表示本发明密码不对,也能将圈绕体20第一端套接体21插扣于锁孔105内,并被锁扣开关14嵌孔周边141嵌扣。在套接体21未插入于锁孔105内时,弹性发射体16的金属圆柱161被弹体162顶出,使其上段外径位于下段孔容室109顶部边缘以上。当套接体21套压进入锁孔105后,顺着压缩金属圆柱161向下缩合,直到套接体21颈部22被嵌孔141卡住扣定。锁扣开关14与圈绕体20的配合如图6a和图6b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扣操作方式的挂锁,其重点是在开锁解扣时,必先密码对,然后拉动圈绕体20第二端固定端自动开启圈绕体20第一端插合于锁孔105内的套接体21释出,达成解扣目的,当然只有密码对合而不拉动圈绕体20第二端端头滑套23还是无法开锁,而这只有使用者明白操作方法,第三者并不清楚,因而具有相当防盗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包括有一锁体(10)及一个圈绕体(20),在锁体(10)上设有一锁孔(105),以供圈绕体(20)的第一端插合,其特征在于在锁体(10)的下面设有一密码设定机构(12),一连动装置(13)装设在锁体(10)内并受密码设定机构(12)操控,一锁扣开关(14)位于锁孔(105)的下方,并受连动装置(13)滑动而产生位移,从而对圈绕体(20)第一端进行锁扣或释放;圈绕体(20)的第二端的端头插设在锁体(10)预定插孔内,且该第二端的端头与连动装置(13)衔接,能牵动连动装置(13),使连动装置(13)运动产生滑移作用的锁扣开关位移,让圈绕体(20)的第一端失去嵌卡而脱离锁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装设在锁体(10)底部的密码设定机构(12)是由预定数的号码轮构成,各号码轮组接有一内轮(122),内轮(122)设有一卡槽(125),各内轮(122)的外周同时与呈片体的连动装置(13)各套口(131)配合,各套口(131)设有一卡体(132),通过转动号码轮传动内轮(122),再由内轮(122)的外周带动连动装置(13)产生左右移动,使连动装置第一边拨动锁扣开关(14),使圈绕体(20)的第一端失去连动装置的嵌卡力而呈开锁状态,并有一弹性体(137)位于连动装置(13)与锁体(10)之间,使连动装置(13)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连动装置(13)与锁扣开关(14)之间设置一动力传动件(15),该动力传动件(15)是转动连接在锁体(10)上,使连动装置(13)反向传动动力给锁扣开关(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锁扣开关(14)为L形片体,其侧板(142)与锁体(10)之间设有一弹簧(143),且侧板(142)与连动装置(13)配合,在锁扣开关(14)的适当位置设有一嵌孔(141),在圈绕体(20)第一端设有一颈部(22),利用嵌孔(141)的孔边卡定圈绕体第一端的颈部(22),实现锁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连动装置(13)的第二边设有一挡体(133),而圈绕体(20)的第二端设有一滑套(23),滑套(23)的端头与连动装置(13)的挡体(133)嵌合,使滑套(23)端头滑移到挡体(133)内侧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锁体锁孔(105)埋设有一弹力发射体(16),使在圈绕体第一端失去嵌卡作用时,通过弹力发射体(16)的弹力,而将圈绕体第一端弹出锁体(10)外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锁体(10)是由左右各半的锁壳组成,其中一半边锁体设有预定数定位板(102)能固定密码设定机构(12)、连动装置(13)、锁扣开关(14),并形成一个容室以置纳弹力发射体(16);其中有一个定位板与连动装置挡体(133)的内面构成一滑移空间,以限定圈绕体第二端的端顶在该滑移空间内滑动,并受挡体(133)而止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圈绕体(20)为一挠性金属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力发射体(16)是由一金属圆柱(161)及一弹体(162)组成,在金属圆柱的底部设有凹埠(163)能容置弹体(162),而弹体(162)的另一端顶在锁体(10)的中间块体上,并且金属圆柱(161)的上段外径小于下段外径,使锁体(10)延伸形成的锁孔(105)下段孔容室(108)的顶部边缘限制金属圆柱(161)在锁孔(105)内伸缩。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锁解扣的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力传动件(15)设有一个孔可套接在锁体轴(110)上,其一侧设有转杆(151),另一侧设有拨杆(15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挂锁解扣的新结构,主要包括锁体及圈绕体。锁体底部设有密码设定机构,并有一连动装置受其操控,还有一锁扣开关位于锁孔下方并受连动装置滑动而产生位移,从而对圈绕体第一端进行锁扣或释放。圈绕体的第二端与连动装置衔接。本发明结构使开锁操作必先密码对合,才能扯动圈绕体的第二端,进而让卡扣在锁体锁孔内的圈绕体的第一端获得释放,达到解扣目的。本发明结构使快速解扣必须配合开锁的一个特殊操作,从而具有防盗功能。
文档编号E05B37/00GK1209496SQ9711679
公开日1999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2日
发明者尤俊德 申请人:尤俊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