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85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学步车,特别涉及是一种用于承载婴儿,帮助婴儿维持立姿,辅助婴儿学习行走,还可以防止倾倒的学步车。
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婴儿学步车是帮助婴儿从匍匐阶段进入步行阶段的学习工具,婴儿坐立在学步车中,借由学步车的帮助学习维持立姿并且以双腿的力量移动身体。在学习的初期,婴儿并不具有控制行进方向的能力,时而向前,时而向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因此其行进的方向并不固定,当然也没有避免朝向危险之方向前进或是避开危险之环境的能力。
传统的婴儿学步车大致上由一支撑婴儿身体的座椅,架设在一环形框架用以支撑座椅的支撑架,以及装设在框架底部的数个轮子所组成,轮子的数目并不一定,有分布于四个角落的四轮型,或者更多的六轮型式。传统婴儿学步车的轮子全部都可以朝任意的方向移动,完全没有任何的限制,更没有任何的煞车装置,这种设计对于没有控制进行方向能力的婴儿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学步车的制造者一般均会建议家长在婴儿使用学步车时要小心的在旁照顾,事实上仍有许多的家长无法确实作到此项要求,而使婴儿发生意外,特别是当学步车在越过地板或阶梯的边缘时,将会造成可怕的翻体意外。
为了避免上述的意外发生,在发给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的美国第5,813,681号专利中,揭示了一种较安全的婴儿学步车,这种婴儿学步车包括有三个以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分布轮子,这三个轮子可以在一个宽阔的环境中保持学步车的平衡且不会倾倒。其中的二个轮子可以朝向任意方向移动,至少有一个轮子被限制在仅能在单一的直线方向移动,特别是婴儿学步车的前进方向,这种设计可以使婴儿学步车在其中一个支撑部件越过地板的边缘时避免翻倒摔毁。其中至少有一个轮子进一步可以限制婴儿的移动方向借此改善其安全性,并且利用一调整装置长态地在该轮子施加适当的阻力,所以家长可以借此调整装置调整并控制学步车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并且可以防止翻倒的婴儿学步车,特别是在婴儿学步车越过地板或是阶梯边缘时,可以避免婴儿学步车翻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适当时候自动煞车,并且限制婴儿学步车的移动速度的特殊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学步车,其包括一用以支撑婴儿身体的座椅;一架设在一环形基部用以支撑该座椅的支撑架;以及一安装在该环形基部底部用以支撑该环形基部并且能够自由移动的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包括分别配置在该环形基部角落的第一、第二不定向旋转机构,以及第一、第二定向旋转机构,其中该不定向旋转机构位于该环形基部的前侧角落,并且可以朝向不特定的多个方向移动,该定向旋转机构位于该环形基部的后侧角落,用以限制该学步车仅能朝向具有一特定夹角的扇形方向前进,致使该学步车可以维持朝向安全方向前进,并且在任一个该旋转机构越过地板或是阶梯的边缘,学步车就会向该处倾斜,借由该环形基部的底部与地板摩擦,防止该学步车继续向前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不定向旋转机构包括一可以朝向任意方向前进的轮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定向旋转机构包括一仅能朝向具有一特定夹角之扇形方向前进的轮子;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环形基部的底部具有数个煞车面,这些煞车面分别位于该轮子的轴向两侧,并且均与该学步车的直线前进方向保持有一夹角,用以限制该轮子在一个以该学步车的直线前进方向为中心线的一扇形方向内转动,用以维持该学步车能够朝向前述的安全方向前进;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轮子借由一枢轴枢设于一轮罩的两侧壁,该轮罩利用一垂直于该枢轴的旋转轴枢设于该环形基部,致使该轮罩可以自由地以该旋转轴为轴与该环形基部作相对旋转运动,该轮罩的两侧壁在该轮子的前进方向超过该扇形方向时即可被该煞车面所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轮罩进一步包括一自动煞车装置,用以限制该轮子的转速并使该轮子常态维持在沿着该学步车的前进方向转动;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自动煞车装置包括分别位于该轮子的轴向两侧的复位弹簧,这些复位弹簧为一种压缩弹簧,复位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与该轮罩的两侧壁及该环形基部接触,用以在该轮子的前进方向超过该扇形方向时压迫该轮罩的两侧壁,致使该两侧壁与该轮子产生摩擦而限制该轮子的转速;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轮子借由位于同一轴线的一左枢轴与一右枢轴枢设于一轮罩的两侧壁,该轮罩利用一垂直于该枢轴的旋转轴枢设于该环形基部,使该轮罩可以自由地以该旋转轴为轴与该环形基部作相对旋转运动,该左枢轴与右枢轴可以沿着该轮子的轴向滑动,在该左枢轴与右枢轴之间具有一压缩弹簧,该左枢轴与右枢轴的一端与该环形基部的一凹入部接触,当该轮子的前进方向超过该扇形方向时,该左枢轴与右枢轴即可被该凹入部推挤,并且压迫该轮罩的两侧壁摩擦该轮子,而限制该轮子的转速;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轮子借由一贯穿该轮子的轴孔的枢轴所支撑,而枢轴的轴向两端则分别地穿过两个平直的狭长穿孔,这些狭长穿孔彼此平行并且被设置在该环形基部的两个平直且彼此平行的煞车面,该枢轴还穿过两个球形轴承与一介于该球形轴承之间的压缩弹簧,常态时借由该压缩弹簧的力量,使该球形轴承分别被推向该煞车面,借此使该轮子被维持沿着前进方向转动,当该轮子的前进方向超过该扇形方向时,该轮子即可与该煞车面摩擦而限制该轮子的转速;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环形基部的底部设有数个摩擦条;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摩擦条为一种橡胶条;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学步车中,其中所述的摩擦条的表面具有锯齿。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学步车与公知的学步车相比所具有的功能包括可利用环形基部以及特殊设计的移动装置,在学步车越过地板或是阶梯的边缘时防止学步车翻倒,进一步可以提供自动煞车功能与限制学步车的移动速度。
具有防止倾倒的功能,利用特殊设计的移动装置,限制学步车仅能朝向特定的扇形方向前进,避免学步车发生横向移动,特别是当学步车向前越过地板或是阶梯的边缘,而且在学步车的重心尚未越过地板或是阶梯的边缘之前,学步车就会向该处倾斜,而借由环形基部的底部(或设置在底部的摩擦元件),提供学步车与地板之间的摩擦,防止学步车继续向前移动。
具有自动煞车以及限制学步车移动速度的功能,利用特殊设计的移动装置,限制学步车仅能朝向特定的扇形方向前进,当学步车产生横向移动的分力或遭遇外力造成学步车向侧面移动时,移动装置将自动产生阻力以降低学步车的速度,一方面限制学步车的移动速度,同时维持学步车仍然能朝向预计的安全方向移动,确保学步车在越过地板或是阶梯的边缘时不致翻倒。
本实用新形揭示的移动装置包括有配置在学步车的环形基部底侧的二个不定向旋机构以及二个定向旋转机构,这四个旋转机构被配置在学步车的环形基部底侧对称的四个角落,其中的不定向旋转机构可以朝向不特定的多个方向移动,而定向旋转机构仅能朝向具有一特定夹角的扇形方向前进,当学步车产生横向移动的分力致使学步车前进方向超过特定的扇形方向,换句话说就是学步车超出安全的行进方向时,定向旋转机构将自动产生阻力降低学步车的速度,以避免学步车横向移动,同时提供自动煞车以及限制学步车的移动速度的功能。
下面对附图进行简要说明


图1为婴儿学步车的构造图。
图2为婴儿学步车的构造侧视图,显示当学步车越过地板或是阶梯边缘时,利用环形基部阻止学步车前进的情形。
图3为婴儿学步车的第一种实施例构造图,显示移动装置在环形基部的底部的配置情形。
图4A~4B为移动装置的不定向旋转机构的第一种实施例构造图。
图5A~5B为移动装置的不定向旋转机构的第二种实施例构造图。
图6A为移动装置的定向旋转机构的第一种实施例构造图。
图6B为图6A的侧视构造图。
图6C为图6A的操作状态图,显示定向旋转机构自动煞车的情形。
图7A为移动装置的定向旋转机构的第二种实施例构造图。
图7B为图7A的侧视构造图。
图7C为图7A的操作状态图,显示定向旋转机构自动煞车的情形。
图8A为移动装置的定向旋转机构的第三种实施例构造图。
图8B为图8A的侧视构造图。
图8C为图8A的操作状态图,显示定向旋转机构自动煞车的情形。
图9A为移动装置的定向旋转机构的第四种实施例构造图。
图9B为图9A的侧视构造图。
图9C为图9A的操作状态图,显示定向旋转机构自动煞车的情形。
图10为图3的操作图,显示当学步车受到侧向力量时,自动调整朝向安全方向前进的情形。
通过下述的实施例可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
请参见
图1,婴儿学步车包括用以支撑婴儿身体的座椅10;架设在一环形基部20用以支撑座椅10的支撑架30;以及安装在环形基部20底部的对称位置,用以支撑环形基部20并且能够自由移动的移动装置40,移动装置40是由数个可以自由旋转移动的旋转运动机构所组成,这些旋转机构被分别配置在环形基部20的底部的对称位置,用于支撑环形基部20并使学步车在地板保持平衡的状态,这些旋转机构分别为靠近环形基部20的前侧角落的不定向旋转机构50a、50b,以及靠近环形基部20之后侧角落的定向旋转机构60a、60b(参见图3),不定向旋转机构50a、50b可以朝向不特定的任意方向移动,而定向旋转机构60a、60b则被限制在仅能朝向具有一特定夹角的扇形方向前进。环形基部20最好是一种狭长的矩形,并且以其较长的轴向设为学步车的直线前进方向FD(forward direction)。
参见图2、3,本实用新型的学步车可以在学步车越过地板或阶梯的边缘B时防止学步车翻倒,以学步车一般均是向前移动为假设的运动条件,所以较佳的设计是使学步车在婴儿乘坐时的整体重心略微偏向后方,而到达图中所示的W位置,W的位置最好是以旋转机构50a、50b、60a、60b的彼此连线的交点P为基准,略微落后于P而靠近于环形基部20的后方,这种设计在学步车向前越过地板或阶梯的边缘B时,较能有效防止学步车的重心超过边缘B而翻倒,因此,在正常的使用情形下,学步车的安全移动方向应该是朝向前方移动的,而借由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基部20以及特殊设计的移动装置40,将可以在学步车向前越过边缘B,但在学步车的重心尚未超过边缘B之前,学步车就会因为前方的不定向旋转机构60a、60b的悬空而失去平衡并且向该处倾斜,再借由环形基部20的底部,提供学步车与地板之间的摩擦,防止学步车继续向前移动。为了增加环形基部20的底面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环形基部20的底面增设摩擦条21,例如使用橡胶制成摩擦条21、在摩擦条21设置粗糙的表面或是锯齿状等方式,都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如
图10所示,在实际的操作情形中,对于一个初学步行的婴儿来说,要使学步车直线地朝向前方FD前进并非易事,但在不使学步车的重心W超过边缘B的先决条件之下,学步车事实上是可以被允许在偏离前进方向FD之某一角度范围内的扇形方向前进,所以在此一角度范围内的方向前进,仍可视为是安全的前进方向。
在实际的操作环境中,学步车可能无法朝向前述的安全方向(即是前方)移动的原因有例如受到横向的外力的牵引或是婴儿本身无法控制方向而造成的横向移动,在遭遇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设法利用位于学步车的环形基部20后侧的定向旋转机构60a、60b来克服这些因素,而较佳的设计就是使定向旋转机构60a、60b具有在必要时产生煞车或是减速的能力,因此学步车在后方的定向旋转机构60a、60b受阻的情形下,学步车将会以定向旋转机构60a、60b为一固定的中心点,如
图10中的弧形箭头符号所示在原地旋转,并且逐渐调整学步车的前进方向,尽可能地自动维持朝向前述的安全方向前进。
称动装置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其包括有四个均匀配置在环形基部20之底部四个角落的施围机构,分别为靠近环形基部20之前方的不定向旋转机构50a、50b,以及靠近环形基部20之后方的定向旋转机构60a、60b。
请参见图4A、4B,不定向旋转机构S0a、50b的构造完全相同,下文中仅以其中之一为例说明其构造;不定向旋转机构S0a包括有一轮子70,借由一枢轴71枢设于一轮罩72,轮罩72为一中空的壳状,其至少具有位于轮子70的轴向两侧的侧壁73a、73b,而枢轴71的轴向两端就是枢设于此侧壁73a、73b;前述的轮罩72利用一旋转轴74枢设于环形基部20,并且可以自由地以旋转轴74为轴与环形基部20作任意的相对旋转运动,旋转轴74最好是以松配合的关系套在一个轴套75,在轴套75的外周具有数个沿着轴向排列的便勾76,以便于插入设于环形基部20底部的管形固定部22a;因此,轮子70就可以在轮罩72的支撑之下,相对于环形基部20作任意的相对旋转运动,并且朝向学步车的任意方向移动,而不限制学步车的移动方向。
在图4A、4B的可行例子中,旋转轴74是一种同轴的直线状,其轴向的延伸线并且与枢轴71垂直地相交;而在图5A、5B的另一种可行例子中,旋转轴74a则是一种由两段不同轴但是轴向彼此平行的上轴部741、下轴部742以及连接上、下轴部741、742的连接部743所构成的不规则形状;其中上轴部741套设于轴套75,下轴部742则是枢设于轮罩72,这种设计将会使得不定向旋转机构50a的轮子70更容易地自动转向学步车移动的方向,有助于学步车的顺利前进。
有关定向旋转机构60a、60b的详细构造,可以由以下的几种实施例实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6A-6C,其为定向旋转机械60a、60b的第一种实施例构造图。同样地,由于定向旋转机构60a与60b的构造完全相同,在下文中仍仅以定向旋转机构60a为例子说明其构造。定向旋转机构60a的构造大致与不定向旋转机构50a、50b近似,其包括有一轮子80,借由一枢轴81枢设于一轮罩82,轮罩82为一中空的壳状,其至少具有位于轮子80的轴向两侧的侧壁83a、83b,而枢轴81的轴向两端就是枢设于此侧壁83a、83b;前述的轮罩82利用一旋转轴84枢设于环形基部20的管形固定部22b,并且可以自由地以旋转轴84为轴与环形基部20作相对旋转运动,旋转轴84最好是以松配合的关系套在一个轴套85,在轴套85的外周具有数个沿着轴向排列的倒勾86,以便于插入设于环形基部20的底部的管形固定部22b。
在环形基部20的底部具有四个煞车面23a~23d,此煞车面23a~23d分别是在以旋转轴84的轴心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并且均与学步车的直线前进方向FD保持有一特定的夹角α,这个夹角最好保持在15°之内,这些煞车面23a~23d必须足够低,并且位于轮子80的轴向两侧,用以在轮罩82与环形基部20以旋转轴84为中心作相对旋转运动时,将轮罩82限制在一个以学步车的直线前进方向FD为中心线的某一扇形范围内,用以维持学步车能够朝向前述的安全方向前进。
前述轮罩82的侧壁83a、83b,在常态时与轮子80的轴向两则面保持有一微小间隙,原则上此一间隙应使侧壁83a、83b不会影响轮子80自由地转动为佳,在侧壁83a、83b的外侧,特别是轮子80的枢轴81的轴向两端,分别配置有一复位弹簧87a、87b,这些复位弹簧87a、87b的一端恰好分别套设在枢轴81的轴向两端,而另一端则是套设在环形基部20的表面的一突出固定部24,实现的方式例如在环形基部20的表面形成一突出的柱状元件,或是如图5A所示利用一安装在环形基部20的铆钉,或是其他相似的方式均可,利用这些复位弹簧87a、87b将可以在学步车静止不受外力的常态下,使轮子80被维持沿着前进方向FD转动。一旦学步车产生受到外力(如横向的牵引力量)或是婴儿本身的力量,致使学步车的前进方向超过前述特定的扇形方向,换句话说就是学步车超出安全的行进方向时,轮罩82的侧壁83a、83b将会受到复位弹簧87a、87b的压迫,而略微地变形并且迫紧轮子80的轴向两侧(参见图5C),借由侧壁83a、83b与轮子80之间的摩擦阻力,产生煞车力阻止轮子80转动,提供自动煞车以及限制学步车的移动速度的功能。
为达上述之功能,轮罩82的侧壁83a、83b必需具有适当的变形能力与弹性,而这一点则可以借控制侧壁83a、83b的厚度,以及利用塑料制作轮罩82等方式实现,另外也可以在侧壁83a、83b形成适当的裂缝或缺口88a、88b,借由改变侧壁83a、83b的形状改变其应变的能力,以便在受到复位弹簧87a、87b的迫紧时较容易产生变形,进一步压紧轮子80的轴向两侧。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7A~7C所示,定向旋转机构60a、60b的另一种实施态样是根据图6A~6C的第一种实施态样加以变化而完成的;在图中可以看到其中的变化包括将枢轴81的长度增加为长度较长的枢轴81a,枢轴81a的轴向两端依序穿过复位弹簧87a、87b以及一种狭长的穿孔90a、90b,这些狭长的穿孔90a、90b分别介于煞车面23a、23b以及23c、23d之间,同样是环形基部20的一部分,穿孔90a、90b是在一种分以旋转轴84为圆心的不等径弧形方向沿伸,特别是在穿孔90a、90b的愈靠近长轴向两端尽头处的半径要小于穿孔90a、90b的中央位置,枢轴81a的轴向两端分别具有直径较穿孔90a、90b的孔径大的菇形头810a、810b,防止枢轴81a的松落,利用穿孔90a、90b以及侧壁83a、83b的限制,复位弹簧87a、87b将会被限制在穿孔90a、90b以及侧壁83a、83b之间,其常态将如图7A所示。
如第一种实施例一样,一旦学步车超出安全的行进方向时,轮罩82的侧壁83a、83b将会受到复位弹黄87a、87b的压迫,而图微地变形并且迫紧轮子80的轴向两侧(参见图7C),借由侧壁83a、83b与轮子80之间的摩擦阻力,产生煞车力阻止轮子80转动,提供自动煞车以及限制学步车的移动速度的功能。而复位弹簧87a、87b也会随枢轴81a的旋转而改变与穿孔90a、90b之间的距离,借复位弹簧87a、87b之变形量的不同,而能提供适当的复位力量,以便使轮子80被维持沿着前进方向FD转动。
第三种实施例如8A~8C所示,定向旋转机构60a、60b的另一种实施态样也是根据图6A~6C的第一种实施态样加以变化而完成的;在这个实施例中的枢轴包括有位于同一轴线但是彼此分离的左枢轴91a与右枢轴91b,这些枢轴91a、91b分别以可滑动的关系穿入轮子80的轴孔800,枢轴91a、91b在伸出轮子80外部的一端分别具有一菇状头92a、92b,而在环形基部20相应于菇状头92a、92b的位置,则具有一开口方向朝向菇状头92a、92b的凹入部93a、93b,这些凹入部93a、93b分别介于煞车面23a、23b以及23c、23d之间,这些凹入部93a、93b均包括有两个彼此相接且对称的斜面931、932,恰可以含住前述的菇状头92a、92b。左、右枢轴91a、91b之间还设置有一压缩弹簧94,利用此一压缩弹簧94常将左、右枢轴91a、91b保持向轮子80的轴向外侧推出的状态,致使前述的菇状头92a、92b可以在常态时,被保持在前述凹入部93a、93b的中间位置,以使轮子80被维持沿着前进方向FD转动。
请参见图8C,一旦学步车超出安全的行进方向时,轮罩82的侧壁83a、83b将会受到菇状头92a、92b的压迫,而略微地变形并且迫紧轮子80的轴向两侧,借由侧壁83a、83b与轮子80之间的摩擦阻力,产生煞车力阻止轮子80转动,提供自动煞车以及限制学步车的移动速度的功能。而压缩弹簧94也会随左、右枢轴91a、91b的旋转而改变与斜面931、932之间的距离,借着压缩弹簧94的变形,而能提供适当的复位力量,以便在学步车恢复为朝向前进方向移动之时,使轮子80被维持沿着前进方向FD转动。
第四种实施例定向旋转机构60a、60b的第四种可行的实施例构造如图9A~9C所示。在第四种实施例中,定向旋转机构60a、60b并不设置轮罩82,轮子80是借由贯穿轮子80的轴孔89的枢轴81a所支撑,而枢轴81a的轴向两端则分别地穿过两个平直的狭长穿孔95a、95b,枢轴81a的轴向两端分别具有直径较狭长穿孔95a、95b的孔径大的菇形头810a、810b,用于防止枢轴81a的脱落,这些狭长穿孔95a、95b彼此平行并且被设置在环形基部20的两个平直且彼此平行的煞车面25a、25b,枢轴81a还穿过两个球形轴承96a、96b与一个介于球形轴承96a与96b之间的压缩弹簧94,其中枢轴81a直径小于轴孔89的内径,而球形轴承96a、96b的直径则略大于轴孔89的内径,常态时借由压缩弹簧94的力量,将会使球形轴承96a、96b分别被推向煞车面25a、25b,借此使轮子80被维持沿着前进方向FD转动。
同理,请参见图9C,一旦学步车超出安全的行进方向时,枢轴81a的轴向两端将会在狭长穿孔95a、95b之中滑动,致使轮子80的两侧直接与煞车面23a~23d产生摩擦,借由煞车面23a~23d与轮子80之间的摩擦阻力阻止轮子80转动,提供自动煞车以及限制学步车的移动速度的功能。而压缩弹簧94也会在学步车恢复为朝向前进方向移动之时,使轮子80被维持沿着前进方向FD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用以支撑婴儿身体的座椅;一架设在一环形基部用以支撑该座椅的支撑架;以及一安装在该环形基部底部用以支撑该环形基部并且能够自由移动的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包括分别配置在该环形基部角落的第一、第二不定向旋转机构,以及第一、第二定向旋转机构,其中该不定向旋转机构位于该环形基部的前侧角落,该定向旋转机构位于该环形基部的后侧角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定向旋转机构包括一可以朝向任意方向前进的轮子。
3.如权利要1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向旋转机构包括一仅能朝向具有一特定夹角的扇形方向前进的轮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基部的底部具有数个煞车面,这些煞车面分别位于该轮子的轴向两侧,并且均与该学步车的直线前进方向保持有一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子借由一枢轴枢设于一轮罩的两侧壁,该轮罩利用一垂直于该枢轴的旋转轴枢设于该环形基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罩进一步包括一自动煞车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煞车装置包括分别位于该轮子的轴向两侧的复位弹簧,这些复位弹簧为一种压缩弹簧,复位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与该轮罩的两侧壁及该环形基部接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子借由位于同一轴线的一左枢轴与一右枢轴枢设于一轮罩的两侧壁,该轮罩利用一垂直于该枢轴的旋转轴枢设于该环形基部,在该左枢轴与右枢轴之间具有一压缩弹簧,该左枢轴与右枢轴的一端与该环形基部的一凹入部接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子借由一贯穿该轮子的轴孔的枢轴所支撑,而枢轴的轴向两端则分别地穿过两个平直的狭长穿孔,这些狭长穿孔彼此平行并且被设置在该环形基部的两个平直且彼此平行的煞车面,该枢轴还穿过两个球形轴承与一介于该球形轴承之间的压缩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基部的底部设有数个摩擦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条为一种橡胶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条的表面具有锯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学步车,其包括:一用以支持婴儿身体的座椅;一架设在一环形基部用以支撑该座椅的支撑架;以及一安装在该环形基部底部用以支撑该环形基部并且能够自由移动的移动装置,其包括分别配置在该环形基部的第一、第二不定向和第一、第二定向旋转机构。该婴儿学步车可利用环形基部以及特殊设计的移动装置,在学步车超过地板或阶梯的边缘时可防止学步车翻车,并且具有提供自动刹车和限制学步车的移动速度的功能。
文档编号A47D13/00GK2374091SQ9921373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1日
发明者杨正帆, 郑光能 申请人:英属维京群岛商育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