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折纱之开窗及其开窗框料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50080阅读:来源:国知局
31)之该侧边框料组件(33)间,而该纱线(43)穿设过该纱网(42)并沿伸入该第一框料(41)/或该外框(31)之该侧边框料组件(33)中,再进入至该外框(31)之该两框料组件(31)之该导引凸部(311)之该容线槽(312)中,而该防风钩(44)之两端分别设有一钩部(441)及一基座(442),其中该钩部(441)供钩挂于该网线(43)上(如第六图所示),而该基座(441)则供滑移于该外框(31)之该导引凸部(311)之该凹入部(313)中,以令该纱网(42)受风时无掀离之虞。
[0025]请参阅第五图A及第五图-B所示,该折纱模块(4)更包括一第二框料(46),而该第二框料(46)设于该外框(3)之该侧边框料组件(31)上,而该折纱模块(4)之该纱网(42)变更设于该第一框料(41)及一第二框料(42)之间,且该纱线(43)穿设过该纱网(42)并沿伸入该第一框料(41)/或该第二框料(42)中,再进入至该外框(31)之该两框料组件(31)之该导引凸部(311)之该容线槽(312)中;另该第二框料(42)可为一铝挤型材(参第五图A所示)或一 PVC板(参第五图B所示)之其中一种。
[0026]请参阅第七图所示,本实施例之该框料组件(31)之该导引凸部(311)可铝挤一体成型外,于另一实施态样中,该框料组件(31’)至少具有一第一框部(313’)及一第二框部(314’),其中该第一框部(313’)至少具有第一端面(315’)及第二端面(316’),而该第二端面(316’)与该第二框部(314’)形成固结,且该导引凸部(311’)设于该第一框部(313’)之该第一端面(315’)。
[0027]请参阅第八图所示,其中该第一框料(41)之两端各设有一导块(45),而该导块(45)至少具有一插固件(451)、一滑动槽(452)及一转折槽(453),其中该插固件(451)供插置入该立框料(41)之一端开口(图中未示),且该插固件(451)之外缘设有一卡钩部
(454)而该第一框料(41)及该第二框料(46)相对该导块(45)之该卡钩部(454)处则设有一卡入孔(411),以令该插固件(451)插置入该第一框料(41)中时,可藉由该卡钩部(454)卡掣于该第一框料(41)之该卡入孔(411)中而固结成一体,实无脱离之虞;又该滑动槽(452)供跨置于该框料组件(31)之该导引凸部(311)外缘上,令该第一框料(41)之该导块
(45)可藉由该导引凸部(311)之导引而能定向滑移无偏离之虞;再者,该转折槽(453)与该框料组件(31)之该导引凸部(311)之该容线槽(312)相对设置,以令该第一框料(41)上之该网线(43)可由该转折槽(453)之转折而进入至该容线槽(312)中,使该第一框料(41)于该导引凸部(311)上行滑移作动时,该网线(43)恰可容置于该容线槽(312)中,而无摩擦受损之情事发生。
[0028]据以可知,由于本发明之该折纱模块(4)中并无横框料之设置,实具简化该折纱模块之组件数量及降低成本之功益外,且将该折纱模块(4)安装入一外框(3)中时,因无横框料之干涉,而可达快速安装之功效,亦可杜绝折纱构件有碰伤等情事发生;再者,本发明所称之开窗可为一外推之开窗、一内拉之开窗、一横拉之开窗、一上斜之开窗或一下倒之开窗之其中一种,且折纱模块亦不局限是设于该开窗之室外侧或室内侧。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之特征,举凡利用本发明相关之技术手段、创设原理之再发明,仍属本发明的发明范畴,因此本发明图式及说明书所述之陈述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内,方为合理。
【主权项】
1.一种内置折纱之开窗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而该本体之其中一侧面凸设出一导引凸部,且该导引凸部上设有一容线槽。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所述内置折纱之开窗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该容线槽之两侧各设有一凹入部。
3.一种内置折纱之开窗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至少具有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其中该第一框部至少具有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而该第二端面与该第二框部形成固结,另该第一框部之该第一端面凸设出一导引凸部,且该导引凸部上设有一容线槽。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内置折纱之开窗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该容线槽之两侧各设有一凹入部。
5.一种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外框及一折纱模块;其中 该外框至少具有两框料组件、一连接于该两框料组件一端之侧边框料组件及至少一窗扇;及 该折纱模块设于该外框中并与该窗扇接邻设置,且该折纱模块至少具有一第一框料、一纱网及至少一网线;其中该第一框料之两端滑设于该两框料组件间,且该纱网设于该第一框料及该外框之该侧边框料组件间,而该纱线则穿设过该纱网并沿伸入该第一框料/或该外框之该侧边框料组件中,再至该外框之该两框料组件内。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框之该两框料组件遥遥相对设置,且该两框料组件相对之端面各设有一导引凸部,且该导引凸部上设有一容线槽。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该容线槽之两侧各设有一凹入部。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折纱模块更包括一第二框料,且该第二框料设于该外框之该侧边框料组件上,而该折纱模块之该纱网则变更设于该第一框料及一第二框料之间。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折纱模块之该第二框料为一招挤型材或一 PVC板之其中一种。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框之该两框料组件及该侧边框料组件分别为该外框之横框料及立框料。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每一框料组件至少具有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其中该第一框部至少具有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而该第二端面与该第二框部形成固结,且该导引凸部设于该第一框部之该第一端面。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框料的两端各设有一导块,而该每一导块至少具有一插固件及一滑动槽,其中该插固件供插固于该第一框料之一端开口 ;而该滑动槽供跨置于该框料组件之该导引凸部上。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块更包括一转折槽,且该转折槽与该框料组件之该导引凸部之该容线槽相对。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内置折纱之开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固件上设有一卡钩部,而该第一框料相对该导块之该卡钩部的位置处设有一卡入孔。
【专利摘要】一种内置折纱之开窗框料组件,其包括:一本体,而本体至少具有一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其中第一框部至少具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而第二端面与第二框部相固结,且第一框部之第一端面凸设出一导引凸部,且导引凸部上设有一容线槽,而容线槽之两侧各设有一凹入部;藉由前述的结构配置,可令原折纱模块中横框料上之导引凸部,可改设于开窗之框料组件结构上,藉以省除折纱模块组件数量外,亦可增益折纱模块组装于开窗中之便利性等实质效益。
【IPC分类】E06B3-06, E06B9-52, E06B3-36, E06B3-26
【公开号】CN104563753
【申请号】CN201410160473
【发明人】林丁辉, 张植渊
【申请人】清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4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