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19089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220延伸,所述挡板220关闭所述下米口 211时所述挡板220压紧所述第一唇边262。在本实施例中,蒸汽路径包括挡板220与档板座230之间的间隙、位于挡板220上方的第一开口 233壁与米仓210之间的间隙、挡板220与米仓210之间的间隙,由于档板座230上设有第一密封圈260,所述挡板220关闭所述下米口 211时所述挡板220压紧所述第一唇边262,从而,水蒸气在蒸汽路径上流动时,在第一开口 233壁与米仓210之间的间隙处碰到第一密封圈260,第一密封圈260在此处隔断所述蒸汽路径,水蒸气不能再往米仓210方向流动,从而可以防止或者减轻水蒸气进入到米仓210的腔体内,从而可以防止或者减轻米仓210受到水蒸气的污染。
[0037]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锅盖200包括盖本体240和档板座230,所述盖本体240和档板座230分体成型,从而盖本体240和档板座230之间也可能存在间隙,从而水蒸气可能从盖本体240和档板座230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开口 233,绕过所述第一密封圈260经由挡板220与米仓210之间的间隙进入腔体,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出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图7a和图7b,所述第一密封圈260还包括第二唇边263,所述第二唇边263由所述第一密封圈本体261向米仓210侧壁方向延伸,所述米仓210压紧所述第二唇边263,从而,从盖本体240与档板座23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开口 233的水蒸气,由于第二唇边263的阻挡,水蒸气不能再往挡板220与米仓210之间的间隙方向流动,从而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腔体。
[00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本体240设有贯通孔243,所述米仓210安装在贯通孔243处,所述档板座230安装在贯通孔243的下方,所述第一开口 233对应所述贯通孔243设置,所述第一开口 233与所述贯通孔243连通。
[00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带动铰接轴221转动,所述铰接轴221带动所述挡板220摆动。所述盖本体240包括面盖241和内衬242,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内衬242上,例如通过螺钉等手段对电机进行固定,由于面盖241和内衬242之间的空间有限,而电机的体积比较大,较佳的,面盖241对应电机的位置向上拱起和/或内衬242对应电机的位置向下凹陷,内衬242对应铰接轴221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电机轴部分穿过开孔与铰接轴221连接。
[0040]由于所述档板座230与所述盖本体240之间可能存在间隙,从而水蒸气可能从盖本体240和档板座230之间的间隙进入贯通孔243,进而经由内衬242和面盖24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内衬242表面,从而与安装在内衬242上的电机等电控元件接触,从而可能导致电控元件损坏,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4和图8,所述锅盖200下方还安装有内盖2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盖280可拆安装在盖本体240上,所述内盖280对应所述下米口 211设有第三开口 281,所述内盖280与所述档板座23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70,所述第二密封圈270围绕所述第三开口 28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270安装在内盖280上,从而,内胆300中的水蒸气经由第三开口 281进入档板座230与内盖280之间的间隙,在经过档板座230与内盖280之间的间隙时,就被第二密封圈270挡住,从而从源头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档板座230与盖本体240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水蒸气经由档板座230与盖本体240之间的间隙进入贯通孔243和第一开口 233,从而可以防止从档板座230与盖本体24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水蒸气进入内衬242与面盖241之间,也可以防止从档板座230与盖本体24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水蒸气进入米仓210腔体。
[0041]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a和图%,所述第二密封圈270包括第二密封圈本体271和第三唇边272,所述第二密封圈270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本体271安装到所述内盖280上,所述第三唇边272由所述第二密封圈本体271向所述档板座230延伸,所述第三唇边272围绕所述第三开口 281设置,所述内盖安装到所述锅盖200上后所述档板座230挤压所述第三唇边272。
[0042]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铰接轴被污染,从而导致驱动装置驱动铰接轴困难,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9a和图%,所述第二密封圈270还包括第四唇边273,所述第四唇边273由所述第二密封圈本体271延伸到挡板220设有铰接轴221 —端,所述第四唇边273与所述挡板220密封搭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唇边273延伸到挡板220与档板座230之间,也即第四唇边273部分位于所述挡板22的上方,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唇边还可以搭接在所述挡板的底面。
[004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防止位于内衬242与面盖241之间的电控元件损坏,所述内衬242与面盖241之间设于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邻近所述贯通孔243设置,从而可以防止进入贯通孔243的水蒸气进入内衬242和面盖241之间,从而可以防止内衬242和面盖241和面盖241之间的电控兀件损坏。
[0044]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一密封圈260不限于安装在档板座23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可以安装在挡板上,或者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米仓上,用于隔断所述蒸汽路径。
[004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可以安装在盖本体上,例如第一密封圈安装在内衬和面盖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由盖本体向下延伸到档板座的第一开口中,且挡板关闭所述下米口时所述挡板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
[0046]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一密封圈260不限于在位于挡板220上方的锅盖200与米仓210之间的间隙处隔断所述蒸汽路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可以位于挡板与档板座之间,从而第一密封圈在挡板与锅盖之间的间隙处隔断所述蒸汽路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可以位于挡板与米仓之间,从而第一密封圈在挡板与米仓之间的间隙处隔断所述蒸汽路径。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包括锅体、锅盖和存放水的内胆,所述锅盖上设有米仓,所述米仓内设有存放米的腔体,所述米仓位于所述内胆的上方,所述米仓朝向内胆的一侧设有与内胆连通的下米口,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铰接在锅盖上,所述挡板转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下米口,在所述挡板关闭所述下米口时所述挡板与所述腔体之间存在使水蒸气进入腔体的蒸汽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隔断所述蒸汽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邻近挡板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下米口设置,所述挡板关闭所述下米口时所述挡板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盖本体和档板座,所述档板座安装在盖本体上,所述挡板铰接在档板座上,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档板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板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米仓部分穿过第一开口贴紧所述挡板,所述第一密封圈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板座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第一密封圈夹在上盖和底座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夹在上盖和底座之间的密封圈本体和由密封圈本体向挡板延伸的第一唇边,所述挡板关闭所述下米口时所述挡板压紧所述第一唇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第二唇边,所述第二唇边由所述密封圈本体向米仓侧壁方向延伸,所述米仓压紧所述第二唇边。
7.如权利要求3-6之一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板座可拆安装在所述盖本体上。
8.如权利要求3-6之一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下方安装有内盖,所述内盖对应所述下米口设有第三开口,所述内盖与所述档板座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三开口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一端设有铰接轴,所述挡板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档板座上,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第四唇边,所述第四唇边延伸到挡板设有铰接轴一端,所述第四唇边与所述挡板密封搭接。
10.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设有贯通孔,所述米仓安装在贯通孔处,所述锅盖包括内衬和面盖,所述内衬和面盖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邻近所述贯通孔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包括锅体、锅盖和存放水的内胆,所述锅盖上设有米仓,所述米仓内设有存放米的腔体,所述米仓位于所述内胆的上方,所述米仓朝向内胆的一侧设有与内胆连通的下米口,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铰接在锅盖上,所述挡板转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下米口,在所述挡板关闭所述下米口时所述挡板与所述腔体之间存在使水蒸气进入腔体的蒸汽路径,所述电饭煲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隔断所述蒸汽路径。从而可以防止或减少水蒸气进入到米仓的腔体内,从而可以防止或者减少米仓受到水蒸气的污染。
【IPC分类】A47J36-06, A47J27-00
【公开号】CN204427607
【申请号】CN201420837720
【发明人】朱泽春, 曹峰, 祝峰, 于凌振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