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去核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5885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杨梅去核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果去核器,尤其涉及一种杨梅去核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杨梅都是煮了以后做成果酱或者汁,这样非常麻烦,而且煮后味道会有所变化。可市面上又没有手工去核的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自己手工拨去除杨梅核,将杨梅制成杨梅果酱或便于老人、孩子食用,可杨梅是种多汁的水果,手一拨就满手都是,而且会有颜色非常的难以清洗。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杨梅去核器。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杨梅去核器,包括去核器本体,所述的去核器本体为碗状结构,去核器本体内分别设有去核管a和去核管b,去核管a和去核管b均为开口小底部大的等腰梯形结构,去核管a和去核管b中间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椭圆形孔a和椭圆形孔b,椭圆形孔b的上表面大于椭圆形孔a的上表面,去核器本体的下端连接有存核容器,椭圆形孔a和椭圆形孔b分别与存核容器相互贯通。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去核器本体的高度A为20_25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去核器本体外侧壁上设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设有推核板,推核板的一侧为平的切核面。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杨梅大致分两个规格,设计两个与杨梅核相近大小的去核管,并且用等腰梯形结构做到核肉分离,巧妙的运用推核板,使得去核过程中浪费最少的杨梅肉,却能轻松实现去核的目的,将去核完的杨梅做成果酱或杨梅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椭圆形孔a4和椭圆形孔b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根据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0012]实施例1
[0013]一种杨梅去核器,包括去核器本体1,所述的去核器本体I为碗状结构,去核器本体I内分别设有去核管a2和去核管b3,去核管a2和去核管b3均为开口小底部大的等腰梯形结构,去核管a2和去核管b3中间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椭圆形孔a4和椭圆形孔b5,椭圆形孔b5的上表面大于椭圆形孔a4的上表面,去核器本体I的下端连接有存核容器6,椭圆形孔a4和椭圆形孔b5分别与存核容器6相互贯通。所述的去核器本体的高度A为20-25mm,高度略高于杨梅核的高度,所述的去核器本体I外侧壁上设有拉绳7,拉绳7的另一端设有推核板8,推核板8的一侧为平的切核面9。由于杨梅一般分为大和小两个品种,虽然核的个体上有所差异,但大致可以把椭圆形孔b5比大杨梅核略大点,椭圆形孔a4比小杨梅核略大点,一般大的杨梅核尺寸为20mm*14mm,小的杨梅核的尺寸为15mm*10mm,可以以此为参考。
[0014]在使用时,先将杨梅有底的一边放到去核管的上端,根据大小选择合适的去核管。用推核板8先压下杨梅,直到杨梅核处于椭圆形孔a4或椭圆形孔b5中,再用切核面9将上部的杨梅切到去核器本体I的碗状体内,当切到杨梅核的上表面时,用力拍打,杨梅核向下,由于去核管a2和去核管b3均为等腰梯形结构,所以椭圆形孔a4和椭圆形孔b5也为等腰梯形结构,杨梅核经过拍打,又无法与去核管a2或去核管b3的内壁相贴,杨梅核会向下掉落,落入存核容器6中。这样去核后的杨梅汁和杨梅肉都保留在去核器本体I内,再倒入榨汁机等设备中做成果酱或者杨梅汁。
【主权项】
1.一种杨梅去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去核器本体,所述的去核器本体为碗状结构,去核器本体内分别设有去核管a和去核管b,去核管a和去核管b均为开口小底部大的等腰梯形结构,去核管a和去核管b中间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椭圆形孔a和椭圆形孔b,椭圆形孔b的上表面大于椭圆形孔a的上表面,去核器本体的下端连接有存核容器,椭圆形孔a和椭圆形孔b分别与存核容器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梅去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核器本体的高度A为20_25mm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梅去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核器本体外侧壁上设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设有推核板,推核板的一侧为平的切核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果去核器,尤其涉及一种杨梅去核器。一种杨梅去核器,包括去核器本体,所述的去核器本体为碗状结构,去核器本体内分别设有去核管a和去核管b,去核管a和去核管b均为开口小底部大的等腰梯形结构,去核管a和去核管b中间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椭圆形孔a和椭圆形孔b,杨梅大致分两个规格,设计两个与杨梅核相近大小的去核管,并且用等腰梯形结构做到核肉分离,巧妙的运用推核板,使得去核过程中浪费最少的杨梅肉,却能轻松实现去核的目的,将去核完的杨梅做成果酱或杨梅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IPC分类】A47J23-00
【公开号】CN204467762
【申请号】CN201520187478
【发明人】叶奕, 汪新妹, 叶冠雄
【申请人】叶奕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