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嘴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10931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38]参照图3,热水导流筋31设在热水嘴2的内周面上,或者热水导流筋31设在热水腔11的内周面上,或者热水嘴2的内周面及热水腔11的内周面上均设有热水导流筋31,热水导流筋31起到导流作用,使热水在出水时向出水孔20聚拢,从而进一步提高热水出水效果,避免出水断流、水柱散开的现象。
[0039]其中,热水嘴2 —体地形成在热水出口 112处,即热水嘴2与本体I整体加工制造,热水腔11的内壁面向下延伸构成热水嘴2的内壁面。
[004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公开的材料中,热水嘴2和本体I通常为独立零件,有的材料中热水嘴2螺纹连接在本体I的下端。这种热水嘴2在实际使用时容易脱落,造成使用不便,而且热水嘴2受热后也容易变形,导致热水嘴2与本体I连接处缝隙较大,导致漏水,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明人提出了热水嘴2与本体I 一体成型的设计,以避免漏水甚至热水嘴2脱落的现象。
[004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嘴组件100,通过将热水嘴2与本体I 一体成型,从而避免漏水且避免热水嘴2在使用时脱落的现象,通过在热水嘴2的内周面和/或热水腔11的内周面上设置热水导流筋31,从而保证热水出水形成优美的水柱效果。
[00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热水嘴2包括:上段部分21和下段部分22,上段部分21 —体地形成在热水出口 112处且下段部分22设在上段部分21的下端,上段部分2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收缩型结构211,收缩型结构211的横截面积按照上段部分21内的热水流动方向逐渐变小,也就是说,收缩型结构211的内腔在沿热水流动方向逐渐收窄,这样可以聚拢热水,有效避免接热水时出现断流的现象。
[0043]具体地,如图2所示,收缩型结构211形成为大体圆锥形,从而收缩型结构211外形简单,容易加工。
[0044]可选地,如图2所示,下段部分22为等截面结构,从而保证从收缩型结构211聚拢形成的热水在流经下段部分22时,保持成水柱形状。
[0045]这里,热水导流筋31可有多种设置形式,例如,如图3所示,热水导流筋31设在上段部分21的内壁面上,这样,热水导流筋31在热水向下聚拢的过程中完成导流作用,减少热水聚拢时产生的水花。
[0046]又例如,热水导流筋31设在热水嘴2的内壁面上,热水导流筋31的上端与热水嘴2的上端平齐且热水导流筋31的下端与热水嘴2的下端,也就是说,热水导流筋31从上段部分21延伸至下段部分22,热水导流筋31在热水流经热水嘴2的全程均起到导流作用。
[0047]还例如,热水导流筋31可包括:第一热水导流筋和第二热水导流筋,第一热水导流筋设在上段部分21的内壁面上,第二热水导流筋设在下段部分22的内壁面上,第一热水导流筋的下端与第二热导流筋的上端断开。
[004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出水嘴组件100还包括:热水塞4,热水塞4设在热水腔11内,且热水塞4内具有热水塞通孔40。这样,流入热水腔11的部分热水从热水塞通孔40处流出,还有部分热水会被热水塞4截留,被截留下的热水会缓缓朝向出水孔20流动,即热水塞4可缓冲飞溅的热水水流,使热水暂时聚集在热水塞4处,起到暂时的储水作用,保证热水平缓流出,保证沸水形态不会影响热水出水水型。
[0049]具体地,如图3所示,热水塞4支撑在热水导流筋31的上端面上,即热水导流筋31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保证热水塞4的缓流作用的稳定性。
[0050]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热水腔1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放入热水塞4的入口113,出水嘴组件100还包括:用于封堵入口 113的密封塞5,从而防止热水从入口 113处喷出。
[00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体I内还限定有温冷水腔12和蒸汽腔13,热水腔
11、温冷水腔12和蒸汽腔13从内向外依次布置,温冷水腔12具有温冷水进口 121且温冷水腔12的下端具有温冷水出口 122,蒸汽腔13的下端具有蒸汽出口 132。
[0052]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本体I包括热水管110、温冷水管120和蒸汽管130。其中热水管I1内限定出上述的热水腔11,热水腔11可沿竖向延伸,热水腔11的底部敞开以形成热水出口 112,热水嘴2—体成型在热水嘴2处,其中热水可在该热水腔11内流动并从出水孔20流出。
[0053]温冷水管120优选套设在热水管110的外侧,温冷水管120与热水管110之间可限定出环形的温冷水腔12,温冷水腔12可沿竖向延伸,温冷水腔12的底部可敞开以形成温冷水出口 122,其中常温水或冷水可在该温冷水腔12内流动并从温冷水出口 122流出。
[0054]蒸汽管130优选套设在温冷水管120的外侧,蒸汽管130构成本体I的外周壁。蒸汽管130与温冷水管120之间可限定出环形的蒸汽腔13,蒸汽腔13可沿竖向延伸,蒸汽腔13的底部可敞开以形成蒸汽出口 132,其中蒸汽可在该蒸汽腔13内流动并从蒸汽出口 132流出。
[0055]简言之,优选地,本体I内沿径向从内向外依次为热水腔11、位于热水腔11外的温冷水腔12以及位于温冷水腔12外的蒸汽腔13,热水腔11供热水流动,温冷水腔12供常温水或冷水流动,蒸汽腔13供蒸汽流动。
[0056]综上,通过设置热水腔11、温冷水腔12和蒸汽腔13以分别用于热水、常温水/冷水、蒸汽的流动,解决了传统温冷水和热水由同一出口造成常温水/冷水流量小以及热水断流的现象,而且各腔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尺寸,例如选择适宜尺寸的热水腔11以及温冷水腔12,从而一方面保证热水不出现断流现象,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常温水/冷水的流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嘴组件100的蒸汽可从蒸汽腔13排出,还解决了喷汽现象,大大提高了出水嘴组件100的实用性。
[0057]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嘴组件100结构简单,实现了冷热水及蒸汽的三条通道一体化结构设计,即将温冷水、热水和蒸汽通过一个出水嘴组件100分别不相干涉的排出,又因为各个出口管路不相干涉,因此也可以单独用作温冷水或热水的出水口。具体而言,厂家可生产一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嘴组件100,然后将部分出水嘴组件100安装在具有可出热水、冷水及蒸汽的饮水装置中,部分出水嘴组件100安装在仅可出热水或冷水的饮水装置中,这样,扩大了出水嘴组件100的应用范围,便于大批量生产,降低出水嘴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0058]另外,传统饮水机都是使用冷水和热水两个水龙头的出水方式,这种出水方式涉及元素太多,不但增加零部件编码,而且不能将水机出水一体化,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饮水机智能化的一块短板。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仅考虑到满足双出水要求的功能,而且简化出水嘴组件100结构,利于饮水装置的智能化推进。
[0059]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热水出口 112、温冷水出口 122和蒸汽出口 132的下端成阶梯型分布,当然,热水出口 112、温冷水出口 122和蒸汽出口 132的下端也可在同一水平面上。
[00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蒸汽腔13还设有可进蒸汽的蒸汽进口 131,例如蒸汽进口 131可位于蒸汽腔13的顶部,蒸汽进口 131适于与饮水装置内的排汽管路连通。热水进口 111位于热水腔11的侧面且邻近热水腔11的顶部,热水进口 111适于与饮水装置内的热水管路连通。温冷水进口 121位于温冷水腔12的侧面且邻近温冷水腔12的顶部,温冷水进口 121适于与饮水装置内的温冷水管路连通。
[0061]具体地,热水进口 111通过橡胶管连接饮水装置的热水管路,从而对出水嘴组件100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温冷水进口 121通过橡胶管连接饮水装置内的温冷水管路,从而对出水嘴组件100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蒸汽进口 131通过橡胶管连接饮水装置内的排汽管路,从而对出水嘴组件100也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
[0062]具体地,温冷水进口 121可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