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196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饭粒、食物等粘黏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增加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的平整度以及沸腾孔(或气泡孔)的数量。例如,如图2、图4、图5以及图9所示,气泡200沿气泡脱离部110侧壁朝向内锅100的开口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a所示)爬行,气泡200爬行的最大距离为L,也就是说,气泡脱离部110的侧壁的长度为L,且L小于内锅100底壁直径的20%。
[0067]下面参照图1-图15以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0068]实施例1
[0069]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14-图15所示,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上靠近内锅100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有气泡脱离部110,气泡脱离部110大致呈锥形形状,且锥形形状的气泡脱离部110的顶部形成为尖端、母线111形成为直线。如图2所示,气泡脱离部110的周壁与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之间的夹角为Ctl和α2,其中,α?和α I的取值范围均为172° -175°,且α?# α 2。如图2和图4所示,气泡200沿气泡脱离部110侧壁朝向内锅100的开口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a所示)爬行,气泡的爬行的最大距离为L,且L小于内锅100底壁直径的20%。
[0070]如图3-图4所示,电饭煲在对内锅100加热时,内锅100上靠近热源的内表面120将会产生气泡200,气泡200将会沿着如图3-图4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当气泡200的浮力大于气泡200对内锅100内表面120的附着力时,气泡200将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120沿如图3-图4中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移动。例如,通过采用FLUENT模拟多相流,可得到如图14-图15所示的实验结果,如图14-图15所示,气泡200沿着图1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气泡200逐渐变大。气泡脱离部110的设置可以有助与气泡200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便于控制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内锅100内的饭粒、食物等粘黏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增加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的平整度以及沸腾孔(或气泡孔)的数量。
[0071]总而言之,通过在内锅100底壁上邻近内锅100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110,可以使位于内锅100底壁的中央部位与内锅100侧壁之间的气泡200更容易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和加热均匀性。
[0072]实施例2
[0073]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图10-图11所示,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上靠近内锅100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有气泡脱离部110,气泡脱离部110呈折线形状,折线形状的气泡脱离部I1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为尖端。由此,可以提高气泡200在气泡脱离部110上的运动速度,进而带动内锅100内的食物运动,从而不但提高了电饭煲的加热均匀性,还有利于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
[0074]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包括如上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100和适于对内锅100加热的加热组件(图未示出)。
[007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通过在内锅100侧壁和/或内锅100底壁上邻近彼此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110,可以使位于内锅100底壁的中央部位与内锅100侧壁之间和/或内锅100侧壁上靠近内锅100底壁的位置处的气泡200更容易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和加热均匀性。
[007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热组件包括适于对气泡脱离部110进行集中加热的集中加热区域300,由此便于气泡200脱离气泡脱离部110。也就是说,在内锅100上,加热组件可以集中对具有气泡脱离部110的部位的加热,使气泡脱离部110快速升温或维持一个较高的温度。如图16所示,气泡脱离部110与集中加热区域300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由此可使气泡200更容易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
[007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内表面具有朝向所述内锅内部凸起的气泡脱离部,所述气泡脱离部位于所述内锅侧壁和/或所述内锅底壁上邻近彼此的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锥形形状,且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壁与其相邻的内锅的内表面之间的角度为α,所述α满足:170。 ^ α ^ 17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α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α不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α满足:172。^ α ^ 17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的母线形成为直线或曲线。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的顶部形成为尖端、圆角过渡或平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弧形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劣弧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被构造成为在所述内锅内表面上形成的折线形状。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的内表面上沿周向布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底壁或侧壁上沿环形延伸至少一圈。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为彼此间隔开的多个。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设在所述内锅底壁上,且气泡在所述气泡脱离部侧壁上爬行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内锅底壁直径的2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的内表面上的投影形成为封闭的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具有开口的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16.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以及 适于对所述内锅加热的加热组件。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适于对所述气泡脱离部集中加热的集中加热区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其中,内锅的内表面具有朝向内锅内部凸起的气泡脱离部,气泡脱离部位于内锅侧壁和/或内锅底壁上邻近彼此的位置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饭煲的内锅,通过在内锅侧壁和/或内锅底壁上邻近彼此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可以使位于内锅底壁的中央部位与内锅侧壁之间和/或内锅侧壁上靠近内锅底壁的位置处的气泡更容易脱离内锅内表面,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
【IPC分类】A47J36/00
【公开号】CN205107384
【申请号】CN201520597783
【发明人】陈小潭, 岳宝, 黄庶锋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