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282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桌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桌。该可调节桌包括第一桌体、第二桌体、第三桌体和伸缩杆。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均为长方体且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的桌面大小相同。第二桌体的厚度小于第一桌体的厚度,第二桌体的侧边与第一桌体的侧边固定连接,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与第一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第二桌体的第二桌面与第三桌体的第一桌面相接触,第一桌体与第三桌体通过伸缩杆相连接,伸缩杆能使第三桌体向远离第一桌体的方向伸出,当伸缩杆到达伸长极限时,第三桌体能以伸缩杆为轴转动至第三桌体的第二桌面与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与现有的桌子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桌能够调节桌面的表面积,以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
【专利说明】
可调节桌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桌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节桌。
【背景技术】
[0002]硬座车厢的火车桌在人们的旅途中经常会被使用到。如趴在桌子上休息或放置自己的行李等。
[0003]现有的火车桌结构单一、面积较小,只能供靠近车窗的旅客使用,而靠近走廊的旅客并不容易使用到火车桌,给一部分人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桌,以改善现有的火车桌结构单一、面积较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可调节桌,包括第一桌体、第二桌体、第三桌体和伸缩杆,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均为长方体且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的桌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桌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桌体的厚度,所述第二桌体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桌体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与第一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桌面与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一桌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桌体与所述第三桌体通过所述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能使所述第三桌体向远离第一桌体的方向伸出,当所述伸缩杆到达伸长极限时,所述第三桌体能以所述伸缩杆为轴转动至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桌面与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
[0007]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杆、伸缩套管和伸缩内杆,所述伸缩内杆设置于所述伸缩套管的内侧,所述伸缩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的另一端开口,所述伸缩内杆能从所述伸缩套管的开口伸出,所述伸缩内杆能以伸缩内杆的轴相对于所述伸缩套管转动,所述固定杆沿所述第一桌体的边长的平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桌体,所述伸缩内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桌体固定连接。
[0008]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桌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内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三桌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与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由于所述伸缩内杆能从所述伸缩套管的开口伸出,所述伸缩内杆能以伸缩内杆的轴相对于所述伸缩套管转动,所以与伸缩内杆固定连接的第三桌体可以向远离第一桌体的方向伸出,并且第三桌体可以以所述伸缩内杆为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桌体转动。
[0009]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所述伸缩套管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挡片,所述伸缩内杆靠近所述第一桌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挡片对应的凸起。
[0010]当所述伸缩内杆向远离固定杆的方向伸出时,由于挡片与凸起的阻挡作用,可以避免伸缩内杆从所述伸缩套管中脱出。
[0011]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均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垂直,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侧边与第一桌体的第二侧边齐平,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侧边齐平。
[0012]由于第一桌体、第二桌体、第三桌体的桌面大小相同,即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的长与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桌体的第一侧边与第二桌体的第一侧边的长度可以相同,并且也可以与第三桌体的第一侧边相同。由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垂直,并且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的第一侧边相同,所以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的第二侧边齐平。
[0013]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还包括工型扣件,所述第三桌体与所述第一桌体通过所述工型扣件相连接,所述工型扣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侧边,所述工型扣件能以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的一端为轴翻转至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二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工型扣件相匹配的凹槽。
[0014]当所述第三桌体未向远离第一桌体的方向伸出时,可以通过上述的工型扣件将所述第一桌体与所述第三桌体固定,以避免在不需要第三桌体的时候,第三桌体伸出而造成磕碰伤害。
[0015]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工型扣件相匹配的凹槽,当所述第三桌体转动至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桌面与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时,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的工型扣件能翻转至所述第二桌体的凹槽。
[0016]所述第三桌体向远离第一桌体的方向伸出后,可以以所述伸缩内杆为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的位置。当所述第三桌体转动至与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的位置时,设置于第三桌体的工型扣件可以与所述第二桌体的凹槽相匹配。
[0017]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一桌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将所述凹槽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
[0018]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一桌面可以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可以将所述凹槽分割成三个区域。
[0019]三个区域可以包括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以及一个体积较大的区域。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的体积可以相同,体积较大的区域的体积可以等于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的体积之和。并且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可以位于体积较大的区域的两侧。
[0020]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所述凹槽为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平行设置于所述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均与所述桌面相垂直,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均为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的体积相同,所述第二区域的体积为第一区域的体积与第三区域的体积之和。
[0021]具体地,所述体积较大的区域可以用来放置垃圾,分布于体积较大的区域的两侧的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可以用来储物。
[0022]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桌体滑动连接。
[0023]所述盖体可以与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盖体也可以覆盖所述第二区域一半的面积。
[0024]优选地,上述的可调节桌中,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均与所述第一桌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三区域的形状相匹配。
[0025]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形状大小均相同,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可以共同覆盖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盖体可以在第二区域以及第一区域之间滑动,第二盖体也可以在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之间滑动。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桌包括第一桌体、第二桌体、第三桌体和伸缩杆。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均为长方体且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的桌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桌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桌体的厚度,所述第二桌体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桌体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与第一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桌面与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一桌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桌体与所述第三桌体通过所述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能使所述第三桌体向远离第一桌体的方向伸出,当所述伸缩杆到达伸长极限时,所述第三桌体能以所述伸缩杆为轴转动至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桌面与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与现有的桌子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桌能够调节桌面的表面积,以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桌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桌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桌对应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桌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桌的剖面图;
[00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桌的第三桌体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桌的第三桌体转动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
[0036]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第三桌体130;伸缩杆140;伸缩套管141;伸缩内杆142;固定杆143;工型扣件150;第一隔板160;第二隔板170;第一区域171;第二区域172;第三区域173;盖体180;第一盖体181;第二盖体182;
[0037]第一桌面210;第二桌面220;第一侧边230;第二侧边240。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请参见图1、图4、图6和图7,图1、图4、图6和图7共同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桌,包括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第三桌体130和伸缩杆140。所述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以及第三桌体130均为长方体且所述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以及第三桌体130的桌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桌体1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桌体110的厚度,所述第二桌体120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桌体110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一桌面210与第一桌体110的第一桌面210齐平。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二桌面220与所述第三桌体130的第一桌面210相接触,所述第一桌体110与所述第三桌体130通过所述伸缩杆140相连接。
[0040]所述伸缩杆140能使所述第三桌体130向远离第一桌体110的方向伸出,当所述伸缩杆140到达伸长极限时,所述第三桌体130能以所述伸缩杆140为轴转动至所述第三桌体130的第二桌面220与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一桌面210齐平,详情请参见图6和图7,图6为正在转动过程中的示意图,此时第三桌体130的第二桌面220以及与该第二桌面相对的第一桌面210均与所述第一桌体110以及第二桌体120的第一桌面210垂直。
[0041]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桌可以用在火车上,作为火车硬座车厢的桌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桌也可以用在其他的领域,本桌子的具体使用领域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2]所述伸缩杆140包括固定杆143、伸缩套管141和伸缩内杆142,详情请参见图4和图
5。所述伸缩内杆142设置于所述伸缩套管141的内侧。所述伸缩套管14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14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141的另一端开口,所述伸缩内杆142能从所述伸缩套管141的开口伸出。
[0043]所述伸缩内杆142能以伸缩内杆142的轴相对于所述伸缩套管141转动,所述固定杆143沿所述第一桌体110的边长的平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桌体110,所述伸缩内杆142远离所述固定杆1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桌体130固定连接。
[0044]所述固定杆143与所述第一桌体11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43具体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桌体110内。所述伸缩内杆142远离固定杆143的一端与第三桌体130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141与固定杆143的一端固定连接。由于所述伸缩内杆142能从所述伸缩套管141的开口伸出,所述伸缩内杆142能以伸缩内杆142的轴相对于所述伸缩套管141转动,所以与伸缩内杆142固定连接的第三桌体130可以向远离第一桌体110的方向伸出,并且第三桌体130可以以所述伸缩内杆142为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桌体110转动。
[0045]所述第三桌体130通过先远离第一桌体110,再相对于所述第三桌体130转动的方式,扩展了可调节桌的桌面面积以供更多的人使用。
[0046]所述伸缩套管141远离所述固定杆143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挡片(图未示),所述伸缩内杆142靠近所述第一桌体11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挡片对应的凸起(图未示)。
[0047]当所述伸缩内杆142向远离固定杆143的方向伸出时,由于挡片与凸起的阻挡作用,可以避免伸缩内杆142从所述伸缩套管141中脱出。
[0048]上述的可调节桌中,所述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以及第三桌体130均包括第一侧边230和第二侧边240,详情请参见图2和图4。所述第一侧边230与第二侧边240相垂直,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一侧边230与所述第一桌体110的第一侧边2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二侧边240与第一桌体110的第二侧边240齐平,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二侧边240与所述第三桌体130的第二侧边240齐平。
[0049]由于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第三桌体130的桌面大小相同,即所述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以及第三桌体130的长与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桌体110的第一侧边230与第二桌体120的第一侧边230的长度可以相同,并且也可以与第三桌体130的第一侧边230相同。由于第一侧边230与第二侧边240相垂直,并且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以及第三桌体130的第一侧边230相同,所以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以及第三桌体130的第二侧边240齐平。
[0050]上述的可调节桌中,还包括工型扣件150,详情请参见图3。所述第三桌体130与所述第一桌体110通过所述工型扣件150相连接,所述工型扣件15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130的第二侧边240,所述工型扣件150能以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130的一端为轴翻转至所述第一桌体110的第二侧边240,所述第一桌体110的第二侧边240设置有与所述工型扣件150相匹配的凹槽。
[0051 ]当所述第三桌体130未向远离第一桌体110的方向伸出时,可以通过上述的工型扣件150将所述第一桌体110与所述第三桌体130固定,以避免在不需要第三桌体130的时候,第三桌体130伸出而造成磕碰伤害。
[0052]上述的可调节桌中,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二侧边240也可以设置有与所述工型扣件150相匹配的凹槽。当所述第三桌体130转动至所述第三桌体130的第二桌面220与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一桌面210齐平时,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130的工型扣件150能翻转至所述第二桌体120的凹槽。
[0053]所述第三桌体130向远离第一桌体110的方向伸出后,可以以所述伸缩内杆142为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一桌面210齐平的位置。
[0054]当所述第三桌体130转动至与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一桌面210齐平的位置时,设置于第三桌体130的工型扣件150可以与所述第二桌体120的凹槽相匹配。
[0055]上述的可调节桌中,还包括第一隔板160和第二隔板170,详情请参见图2。所述第一桌体110的第一桌面210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隔板160以及第二隔板170将所述凹槽分割为第一区域171、第二区域172以及第三区域173。
[0056]所述第一桌体110的第一桌面210可以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隔板160以及第二隔板170可以将所述凹槽分割成三个区域。
[0057]三个区域可以包括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以及一个体积较大的区域。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的体积可以相同,体积较大的区域的体积可以等于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的体积之和。并且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可以位于体积较大的区域的两侧。
[0058]所述凹槽可以为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一隔板160与第二隔板170平行设置于所述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一隔板160以及第二隔板170均与所述桌面相垂直,所述第一区域171、第二区域172以及第三区域173均为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二区域172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71与第三区域173之间,所述第一区域171与第三区域173的体积相同,所述第二区域172的体积为第一区域171的体积与第三区域173的体积之和。
[0059]具体地,所述体积较大的区域可以用来放置垃圾,分布于体积较大的区域的两侧的两个体积较小的区域可以用来储物。
[0060]可调节桌具体还可以包括盖体180,详情请参见图1。所述盖体180与所述第一区域17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盖体180与所述第一桌体110滑动连接。
[0061]所述盖体180可以与第一区域17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盖体180也可以覆盖所述第二区域172—半的面积。
[0062]所述盖体180包括第一盖体181以及第二盖体182,所述第一盖体181与第二盖体18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盖体181与第二盖体182均与所述第一桌体1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盖体181与所述第一区域17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盖体182与所述第三区域173的形状相匹配。
[0063]所述第一盖体181与第二盖体18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第一盖体181与第二盖体182可以一同覆盖所述第二区域172,即第一盖体181的表面积与第二盖体182的表面积之和为第二区域172的表面积。所述第一盖体181可以在第二区域172以及第一区域171之间滑动,第二盖体182也可以在第二区域172以及第三区域173之间滑动。
[006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桌包括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第三桌体130和伸缩杆140。所述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以及第三桌体130均为长方体且所述第一桌体110、第二桌体120以及第三桌体130的桌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桌体1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桌体110的厚度,所述第二桌体120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桌体110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一桌面210与第一桌体110的第一桌面210齐平,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二桌面220与所述第三桌体130的第一桌面210相接触,所述第一桌体110与所述第三桌体130通过所述伸缩杆140相连接,所述伸缩杆140能使所述第三桌体130向远离第一桌体110的方向伸出,当所述伸缩杆140到达伸长极限时,所述第三桌体130能以所述伸缩杆140为轴转动至所述第三桌体130的第二桌面220与所述第二桌体120的第一桌面210齐平。与现有的桌子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桌能够调节桌面的表面积,以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
[006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66]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6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6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主权项】
1.一种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桌体、第二桌体、第三桌体和伸缩杆,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均为长方体且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的桌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桌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桌体的厚度,所述第二桌体的侧边与所述第一桌体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与第一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桌面与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一桌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桌体与所述第三桌体通过所述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能使所述第三桌体向远离第一桌体的方向伸出,当所述伸缩杆到达伸长极限时,所述第三桌体能以所述伸缩杆为轴转动至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桌面与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杆、伸缩套管和伸缩内杆,所述伸缩内杆设置于所述伸缩套管的内侧,所述伸缩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的另一端开口,所述伸缩内杆能从所述伸缩套管的开口伸出,所述伸缩内杆能以伸缩内杆的轴相对于所述伸缩套管转动, 所述固定杆沿所述第一桌体的边长的平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桌体,所述伸缩内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桌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管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挡片,所述伸缩内杆靠近所述第一桌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挡片对应的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第三桌体均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垂直,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侧边与第一桌体的第二侧边齐平,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侧边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型扣件,所述第三桌体与所述第一桌体通过所述工型扣件相连接,所述工型扣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侧边,所述工型扣件能以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的一端为轴翻转至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二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工型扣件相匹配的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二侧边设置有与所述工型扣件相匹配的凹槽,当所述第三桌体转动至所述第三桌体的第二桌面与所述第二桌体的第一桌面齐平时,设置于所述第三桌体的工型扣件能翻转至所述第二桌体的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桌体的第一桌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将所述凹槽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平行设置于所述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均与所述桌面相垂直,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均为长方体凹槽,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的体积相同,所述第二区域的体积为第一区域的体积与第三区域的体积之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桌体滑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节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均与所述第一桌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三区域的形状相匹配。
【文档编号】A47B31/06GK205547945SQ20162026018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张玉洁
【申请人】张玉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