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装水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907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装水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闸,尤其涉及一种快装水闸,它将水闸分成独立的单闸槽板、闸板、闸底板、双闸槽板、转角板、护岸板,用水力插板工艺拼装插入地层,再将各板联接为一整体水闸。
现在建造水闸,都是预定位置开挖基础坑,打降水、打基础、支模板、现浇钢筋混凝土,逐步形成水闸。施工难度大,同时,闸基浅,抗水毁能力差,施工速度慢,工程造价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水力插板工艺建造的快装水闸。其特点在于将完整的水闸按实际结构分成独立的能拼装的水力插板,预制成型,用水力插板工艺按顺序组合插入预定位置,靠预制在各板中的滑道、滑板相互联接而成一个完整的钢筋混凝土水闸。大幅度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造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快装水闸,它包括单闸槽板、双闸槽板、闸底板、转角板、护岸板、闸板。各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板,闸底板与闸底板之间通过双闸槽板联接,闸底板与转角板之间通过单闸槽板联接,闸底板上安有闸板,各板联接为一整体。单闸槽板为左右两块对称布置,前后和内侧下部预埋有与相临板联接的滑板,内侧上部预制有闸板槽。双闸槽板上部左右预制为闸板槽,下部四方均预埋联接用滑道。闸底板为两侧预埋联接滑板的平板。转角板根据闸室大小确定转角度数,两侧分别预埋滑道、滑板。
在闸体各板预制时,按设计要求的闸板数和尺寸,预制成5种板型,即左单闸槽板的右侧上部预制闸板槽,下部预埋滑道,前后从上至下预埋滑道;右单闸槽板的左侧上部预制闸板槽,下部预埋滑道,前后从上至下预埋滑道;闸底板左右均预埋滑板,转角板角度由闸室转角确定,两侧分别预埋滑道、滑板;护岸板为闸室延伸平板,两侧分别预埋滑道,滑板。即各板预制时,必须预埋冲水中心管和下部横向冲水孔管,顶部预留0.5以上钢筋和起吊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将预制成的各板按设计闸室要求依次用水力插板工艺将各板插入地层,再在板间缝注入水泥浆,然将各预留钢筋联接后现浇顶梁,从而各板联接为整体水闸,再安装闸板,即可快速建造成水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提高施工速度,降低造价,方便使用等的优点。


图1为快装水闸的主视图图2为快装水闸的俯视图图3为快装水闸的单闸槽板的主视图图4为快装水闸的单闸槽板的俯视图图5为快装水闸的双闸槽板的主视图图6为快装水闸的双闸槽板的俯视图图7为快装水闸的闸底板的主视图图8为快装水闸的闸底板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快装水闸,它包括单闸槽板3、双闸槽板4、闸底板6、转角板2、护岸板1、闸板5。各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板,闸底板6与闸底板6之间通过双闸槽板4联接,闸底板6与转角板2之间通过单闸槽板3联接,闸底板6上安有闸板5,各板联接为一整体。单闸槽板3为左右两块对称布置,前后和内侧下部预埋有与相临板联接的滑板10,内侧上部预制有闸板槽8。双闸槽板5上部左右预制为闸板槽8,下部四方均预埋联接用滑道9。闸底板6为两侧预埋联接滑板10的平板。转角板2根据闸室大小确定转角度数,两侧分别预埋滑道9、滑板10。
先画线定出水闸位置后,在平整好的地面上先插入单闸槽板3定位,然后依次插入转角板2、护岸板1,再由单闸槽板3向右依次插入闸底板6、闸槽板4、闸底板6、闸槽板4,(根据闸孔数确定闸底板6、闸槽板4的块数)。最后插入单槽板7、转角板2、护岸板1。

图1、2、3、4、5、6、7、8,插入上述各板时,用扶正工艺保证联接的滑板10准确插入滑道9之中,单闸槽板3和双闸槽板4的闸槽8的尺寸需保证闸板5的安装精度。在尺寸无误码情况下,将滑道、滑板之间缝用清水替出泥浆,再用水泥浆替出清水,再将各板顶部预留的钢筋纵横联接,现浇为混凝土梁,从而使各板联接成一整结构,装入闸板与即组成快装水闸。
权利要求1.一种快装水闸,它包括单闸槽板、双闸槽板、闸底板、转角板、护岸板、闸板,其特征在于各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板,闸底板与闸底板之间通过双闸槽板联接,闸底板与转角板之间通过单闸槽板联接,闸底板上安有闸板,各板联接为一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水闸,其特征在于单闸槽板为左右两块对称布置,前后和内侧下部预埋有与相临板联接的滑板,内侧上部预制有闸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水闸,其特征在于双闸槽板上部左右预制为闸板槽,下部四方均预埋联接用滑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水闸,其特征在于闸底板为两侧预埋联接滑板的平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水闸,其特征在于转角板根据闸室大小确定转角度数,两侧分别预埋滑道、滑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装水闸,它包括单闸槽板、双闸槽板、闸底板、转角板、护岸板、闸板,各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板,闸底板与闸底板之间通过双闸槽板联接,闸底板与转角板之间通过单闸槽板联接,闸底板上安有闸板,各板联接为一整体。它具有预制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基础进入地层深、稳定性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E02B7/20GK2457204SQ00248479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日
发明者何富荣, 张振荣, 潘振元 申请人:何富荣, 张振荣, 潘振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