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层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50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层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行业管道设置中使用的排水地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楼房中使用的普通地漏的排水口都设置在地漏的下方,因此安装地漏的住户的排水管设置在楼下住户的天花板上,不仅影响了房屋布局的美观,也给安装和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现有地漏中存水部分高度仅为10-20mm,水封很容易蒸发,所以防臭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层防臭地漏,地漏的排水管可设置在自己家的地面中,水封高度为50mm,防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同层防臭地漏,主要技术特征是由栅板,盖板,罩子,内缸,壳体组成,内缸5套装在壳体6中,罩子3套装在内缸5中,盖板2安装在壳体6上端的开口处,栅板1盖在盖板2上,在壳体6的侧面开有出水口4。
壳体的高与下端直径的比例为1∶1-1.3。
壳体的侧面开有1-2个出水口。
与现有的地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地漏的下水管可以在自己家中同层安装,避免了因楼上下水管影响房间美观,装修时吊顶的麻烦;同时,地漏的水封达50mm-60mm,水封效果好,解决了地漏臭味上溢的难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容易施工,安装和维修方便,容易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同层防臭地漏采用PVC材料加工制作。
如图1所示,内缸5的形状为中间的排水口凸起,罩子3为倒扣的杯形,通过螺钉与栅板1固定在一起,栅板1盖在盖板2的开口处,罩子3扣在内缸5中心凸起的排水口上方。
当水从栅板1流入到罩子3后,进入内缸5中,当水继续下流超过内缸5的排水口时,溢出后流入到壳体6中,从壳体6侧面的出口4流出。出水口4可以是一个,根据管道布置情况也可以设置两个。内缸5环形存水的高度可达到50mm-60mm,这也是实际封水高度,这样保证了地漏在较长时间的防臭效果。
由于地漏的—侧或两侧均可有排水管,排水管可在同层排列,改变了排水管需在下层房间出水的结构。
使用时,同层防臭地漏的进水量与出水量保持平恒。
壳体的高与宽的比例为1∶1-1.3。如图1所示,壳体的高90mm,壳体下端的直径φ95mm。
如图2所示,内缸5的形状为杯形,罩子3的形状为漏斗形,罩子3的上端装在盖板2的上开口处,罩子3的下端套装在内缸5中。
当水由栅板1流经罩子3后,流入到壳体6内,然后从壳体侧面的排水口4进入排水管中。内缸5的存水深度可达50mm-60mm。
图3表示如图1结构为两个出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权利要求1.同层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由栅板,盖板,罩子,内缸,壳体组成,内缸套装在壳体中,罩子套装在内缸中,盖板安装在壳体上端的开口处,栅板盖在盖板上,在壳体的侧面开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层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壳体的高与下端的直径比例为1∶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层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面开有1-2个出水口。
专利摘要同层防臭地漏,属于建筑行业管道设置中使用的排水地漏技术领域,主要技术特征是由栅板,盖板,罩子,内缸,壳体组成,内缸套装在壳体中,罩子套装在内缸中,盖板安装在壳体上端的开口处,栅板盖在盖板上,在壳体的侧面开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地漏的下水管可以在自己家中同层安装,避免了因楼上下水管影响房间美观,装修时吊顶的麻烦;同时,地漏的水封达50mm-60mm,水封效果好,解决了地漏臭味上逸的难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容易施工,安装和维修方便,容易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03C1/28GK2714640SQ200420016478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9日
发明者纪耀宗, 高占文 申请人:高占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