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齿式清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73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耙齿式清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站、电站等流道的耙齿式清污机。
(二)、背景技术现有泵站、电站等流道的往复式、回转式的耙齿式清污机结构有很大缺陷,污物清除率很底,耙齿1在两根拦污栅5的中间耙行,只能清除横跨数根拦污栅5前的少数污物(横跨数根拦污栅的水草受水流和其他杂物冲击力大、概率大而折断等原因,所以只是少数)、及对流道基本无害的部分漂浮物,横挂在单根拦污栅5上的多数污物不堆积到两根拦污栅5中间不会被清除掉,即有可能污物几乎挡满拦污栅5间孔隙而不能清除,甚至耙齿1耙过污物仍挤满、封死拦污栅5间孔隙(当然,该极端工况出现前早该机组停机、损坏或拦污栅5整体破坏了,已建清污机之所以未出现该极端工况是因为防汛抗旱需要开机时间短,数年才遇一次,一次运行一周至一月左右,漂浮物下沉的和本就悬浮于水流中下部的污物受阻于拦污栅5的并不多,与未设清污机的泵站一样,连续运行半月一月的仅是在拦污栅5前后产生甚至数米的水头差、能源损失较大、拦污栅5变形而已,隔年再开机时这些旧年污物早就漂走或腐败于无形),栅间流道面积的耙过清出保证率几乎为零,清污机形同虚设,且不适合老泵站应用,老泵站要应用常需在河道上另行设桥,全河道拦截,造价高昂,难以快速普及、降低能源消耗。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污物清除率、提高栅间流道面积的耙过清出保证率、减少造价,尤其是可利用老泵站原有拦污栅槽进行拦污清污,快速普及、降低能源消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1、耙齿式清污机方案的总体技术特征是包含耙齿1、耙横杆2、清污耙3、链绳4、主要指栅条也附含框架的拦污栅5、机架6、轨道7、滚轮或滑块系统组成的支承移动装置70、电动系统8、输污机车9,拦污栅5挡在流道口,清污耙3上有耙齿1,电动系统8经链绳4带动清污耙3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轨道7移动,耙齿1耙取拦污栅5上的及漂浮的污物卸入输污机车9运走。
2、回转型耙齿式清污机,该型式一个流道一台清污机,拦污栅5、清污耙3、轨道7、支承移动装置70、电动系统8等与机架6一体,机架6有构件控制定位可以固定;也可整体摆动、非工作期脱离工作位置、下端向前上方旋转吊出水面以利维护,拦污栅5和机架6的前后面的两侧设回转轨道7,清污耙3、耙齿1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回转轨道7从拦污栅5和机架6的前面上升清污、至顶部回转到拦污栅5后面向下行、至拦污栅5底端再从拦污栅5后面回转到前面上升清污,污物随耙齿1至顶部回转时下落至输送带或接污斗车等输污机车,这是现有技术不予细述,本发明是将其现有技术中的耙齿1在两根拦污栅5中间行走,改为偏离两根拦污栅5中间行走,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最小距离为拦污栅5净间距的0~0.4倍。
3、回转链排型耙齿式清污机,该型式一个流道一台清污机,机架6有构件控制定位可以固定;也可整体摆动、非工作期脱离工作位置、下端向前上方旋转吊出水面以利维护、前后面的两侧设回转轨道7,清污耙3、耙齿1与拦污栅5一体、即做成回转链排拦污栅5式清污耙3、沿回转轨道7运转,耙齿1固定在栅条上、也可有链排横轴替代、以防污物在无水流空间下滑而不能升至顶部予以清除,清污耙3、耙齿1沿回转轨道7从机架6前面上升清污、至顶部回转到机架6后面向下行、至机架6底端再从机架6后面回转到前面上升清污,污物随清污耙3升至顶部回转时下落至输污机车。
4、往复型耙齿式清污机,该型式轨道7如后所述有分型,在拦污栅5前的两侧设置纵向轨道7Z,在纵向电动系统8经链绳4带动下,清污耙3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轨道7Z上下往复移动,清污耙3上的耙齿1移动耙过拦污栅5间隙的内外,清除一孔拦污栅5上的污物及漂浮的污物,清污耙3上升至顶部耙齿1转向将污物卸入输污机车9、然后下行重复前述移动清污。
方案4中以轨道工作性能分5(4.1.1.1)、往复定孔型耙齿式清污机,该型式一个流道一台清污机,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
6(4.1.1.2)、往复定孔型耙齿式清污机,该型式一个流道用一台耙齿式清污机,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主体设在拦污栅(5)上、上端一段为移动轨道(7Y)设在渡轨架(16)上,渡轨架16自身的支承移动装置70在移动机架6Y上与拦污栅槽相应的槽内和拦污栅槽内至拦污栅5顶之间上下移动下行将移动轨道7Y接通远离工作桥面的拦污栅5上的该流道主体纵向轨道7Z,使清污耙3能沿纵向轨道7Z下行清除拦污栅5上的污物;上行送清污耙3至桥上卸污。
7、8(4.1.2)、往复移动、定孔两可型耙齿式清污机,该型式设有横向轨道7H,横向轨道7H常规为单悬轨、双地轨、本发明增加高低双轨、单地轨(轨上两轮定位,另一侧为自由轮)等,纵向轨道7Z上端一段为移动轨道7Y,一孔清污结束后,在横向电动系统8带动下,移动机架6Y携带移动轨道7Y、清污耙3,通过横向支承移动装置70沿横向轨道7H横向移动到另一流道上方,移动轨道7Y接通该流道的主体纵向轨道7Z,使清污耙3能在该流道沿纵向轨道7Z上下往复移动清污,如此在多个流道重复循环,实现数个(含一个,即定孔、移动两可)流道共用一套耙齿式清污机,其中按纵向轨道7Z长度特性又分7(4.1.2.1)、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移动轨道7Y设在移动机架6Y上,直接接通该流道延伸至工作桥面的主体纵向轨道7Z。
8(4.1.2.2)、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主体纵向轨道7Z仅在远离工作桥面以下的拦污栅5上设置,移动轨道7Y要引导清污耙3上升至工作桥面以上卸污和跨流道清污、故底端最高点在工作桥面以上,这时移动轨道7Y底端至拦污栅5顶之间纵向轨道7Z是断缺的,这段断缺由渡轨架16来过渡,移动轨道7Y设在渡轨架16上,渡轨架16以自身的支承移动装置70在工作桥面以上的移动机架6Y上与拦污栅槽相应的槽内和拦污栅槽内至拦污栅5顶之间上下移动,向下引渡移动轨道7Y接通拦污栅5上的主体纵向轨道7Z;向上引渡移动轨道7Y、清污耙3至工作桥面以上卸污。
方案4中以耙齿形式又分9(4.2.1)、耙齿1固定于断面为任意形状的数根耙横杆2上,每根耙横杆2上数排排钩,上行时钩取拦污栅5上的污物和漂浮的污物,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距离为拦污栅5净间距的0~0.4倍。
10(4.2.2)、耙齿1为数组排钳,每组为两排如钳形可张开可抓合的排钳,张开的排钳耙齿1在下行时压下漂浮的污物和拦污栅5上的污物,下至底部或被漂浮草堆挡住即抓合排钳也即抓取污物返回上行,每组两排排钳耙齿1设在两根耙横杆2上,绕两轴心转动开合;或经套环联系而绕同一轴心转动开合,两根耙横杆2旋转张开卸污,并保持张开状态至流道底部或至成堆漂浮污物,再抓合抓取污物上行。
11(4.2.3)、耙齿1为如方案4.2.1的数排排钩和方案4.2.2的数组排钳合并应用。
方案4中以耙齿卸污的形式又分12(4.3.1)、耙齿1上污物的卸除由纵向轨道上端弯曲导引清污耙3及耙齿1倾复而实施,相应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距离为拦污栅5净间距的0~0.4倍。
13(4.3.2)、耙齿1上污物的卸除及方案4.2.2、4.2.3中的抓取由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倾复而实施,耙横杆2的旋转由另一套卷扬钢绳差动控制,相应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距离为拦污栅5净间距的0~0.4倍。
14(4.3.3)、耙齿1上污物的卸除由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倾复而实施,耙横杆2的旋转由卸污齿轮10随清污耙3上行到卸污位置时啮合机架上的卸污齿条11,卸污齿轮10旋转直接或再经其它齿轮、链绳带动耙横杆2旋转,卸污齿轮10脱离卸污齿条后耙齿1复原钩物常态;方案4.2.2、4.2.3的排钳耙齿1则锁定在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
15.1(4.3.4)、耙齿1转向卸污由卸污齿17随清污耙3上行到卸污位置时撞击机架6上的卸污杆18,卸污齿17旋转带动耙横杆2、耙齿1旋转而实施,卸污齿17脱离卸污杆18后耙齿1即复原钩物常态;方案4.2.2、4.2.3的排钳耙齿1则锁定在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
15.2(4.3.5)、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倾复而卸污,耙横杆2的旋转由卸污齿17随清污耙3行到卸污位置时撞击机架上的卸污杆18,卸污齿17产生绕卸污齿轴旋转、并经链绳4带动耙横杆2旋转;卸污齿17脱离卸污杆18后耙齿1复原钩物常态、方案4.2.2、4.2.3的排钳耙齿1则锁定在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
15.3(4.3.6)、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倾复而卸污,耙横杆2的旋转由卸污齿17随清污耙3行到卸污位置时咬住机架上的卸污杆18,卸污齿17以链绳带动卸污轮旋转、再经卸污轮同体小直径轮绞动链绳4带动耙横杆2旋转;卸污齿17脱离卸污杆18后耙齿1复原钩物常态、方案4.2.2、4.2.3的排钳耙齿1则锁定在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
方案4.2.2、4.2.3中排钳耙齿1的锁定和解锁分16.1(4.4.1)、排钳耙齿1张开卸污后由锁块12锁定其张开钩物常态,至流道底部、至成堆漂浮污物挡住清污耙3下行则触动解锁器13旋转而带动联体锁解锁,抓污物上行。
16.2(4.4.2)、排钳耙齿1张开卸污后由锁块12锁定其张开钩物常态,至流道底部、至成堆漂浮污物挡住清污耙3下行则触动双联杆解锁器13平行上升而顶托锁块12解锁,抓污物上行。
16.3(4.4.3)、如方案13所说,由另一套卷扬钢绳差动控制其抓取污物和锁定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
方案2、4中以耙齿侧向刚度又分17(4.5.1、2.1)、刚性耙齿1,耙齿1正向有较大的刚度钩除污物,侧向刚度也较大、弹性很小、偶遇木块等硬物挤压才可能有所变形。
18(4.5.2、2.2)、侧弹性耙齿1,耙齿1正向有较大的刚度钩除污物,侧向刚度较小的、弹性很大、根部离开拦污栅5、端部斜刺状紧靠每一拦污栅5栅条的一侧或两侧,随清污耙3沿纵向轨道7Z下落遇污物时侧向撑开、上行时斜插入污物至贴紧拦污栅5、耙钩净拦污栅5上污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耙齿1贴近栅条行走清污,污物清除率高;2、可利用老泵站原有拦污栅槽进行拦污清污,无须在河道上设桥、全河道拦截,故造价低廉,安全可靠,便于快速普及、降低能源消耗。


图1为方案2所说的回转型耙齿式清污机,图1(a)为其侧视图,图1(b)为其正视图。
图2为方案3所说的回转链排型耙齿式清污机,图2(a)为其侧视图,图2(b)为其正视图。
图3为方案4.1.1.1所说的往复定孔型耙齿式清污机,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方案4.2.1所说的固定于倒斗形耙横杆2的排钩耙齿1;方案4.3.1所说的轨道弯曲带动耙齿1卸污,图3(b)示意每一排齿式1在每两根拦污栅5之间左半侧为设二根齿式1的方案;右半侧为设一根齿式1的方案,图3(a)为其侧视图,图3(b)为其正视图。
图4为方案4.1.2.1所说的往复移动、定孔两可型耙齿式清污机,双地轨式横向轨道7H,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方案4.2.1所说的固定于圆形耙横杆2的菱形双排排钩耙齿;方案4.3.1所说的轨道弯曲带动耙齿1卸污,图4(b)示意每一排齿式1在每两根拦污栅5之间左半侧为设二根齿式1的方案;右半侧为设一根齿式1的方案,在图4(b)顶端的耙横杆2上可看出上侧为方案17所说的刚性耙齿1;下侧即耙拦污栅5之间污物的为方案18所说的侧弹性耙齿1,图4(a)为其侧视图,图4(b)为其正视图。
图5为方案4.1.1.1所说的往复定孔耙齿式清污机,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方案4.2.2所说的排钳耙齿1下部固定于并列双圆形耙横杆2,呈抓合状;上部固定于同心套轴形双耙横杆2,呈张开状;方案4.4.3所说的卸污齿轮10啮合机架上的卸污齿条11而旋转、再经齿轮传动耙横杆2旋转、耙齿1倾覆卸污,污物落在导污板14上,并顺势导入输污机车9,设有导污板控制链绳15;方案16.1所说的锁定与解锁,图5(a)为其侧视图,图5(b)为其正视图。
图6为方案4.1.2.1所说的往复移动、定孔两可型耙齿式清污机,双地轨式横向轨道7H,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方案4.2.1所说的固定于圆形耙横杆2的排钩耙齿1;方案4.3.3所说的扇形卸污齿轮10啮合机架上的卸污齿条11而旋转,带动耙横杆2旋转、耙齿1倾覆卸污,图6(a)为其侧视图,图6(b)为其正视图。
图7为方案4.1.2.1所说的往复移动、定孔两可型耙齿式清污机,单地轨式横向轨道7H,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由渡轨架16过渡;方案4.2.3所说的耙齿1为排钩和排钳合并应用;方案4.3.3所说的卸污齿轮10啮合机架上的卸污齿条11而旋转,带动耙横杆2旋转、排钩耙齿1倾覆、排钳耙齿1张开而卸污,污物落在导污板14上,并顺势导入输污机车9,设有导污板控制链绳15;方案16.1所说的锁定与解锁,图7(a)为其侧视图,图7(b)为其正视图。
图8为方案4.1.2.1所说的往复移动、定孔两可型耙齿式清污机,单悬轨式横向轨道7H,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由渡轨架16过渡;方案4.2.3所说的耙齿1为排钩和排钳合并应用;方案4.3.5所说的卸污齿17在顶部回落时撞击机架上的卸污杆18而旋转,并经链绳带动耙横杆2旋转、排钩耙齿1倾覆、排钳耙齿1张开而卸污,污物落在导污板14上,并顺势导入输污机车9,设有导污板控制链绳15;方案16.2所说的锁定与解锁,图8(a)为其侧视图,图8(b)为其正视图。
图9为方案4.1.1.2所说的往复定孔型耙齿式清污机,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由渡轨架16过渡;方案4.2.2所说的固定于同心圆形耙横杆2的排钳耙齿1;方案4.3.6所说的卸污齿17随清污耙3行到卸污位置时咬定机架上的卸污杆18,并经链绳拉动随清污耙3上升的卸污轮旋转、再经链绳带动两根同心圆形耙横杆2相反旋转,排钳耙齿1张开而卸污,污物落在导污板14上,并顺势导入输污机车9,设有导污板控制链绳15;方案16.1所说的锁定与解锁,图9(a)为其侧视图,图9(b)为其正视图。
图10为方案4.1.2.1所说的往复移动、定孔两可型耙齿式清污机,高低双轨式横向轨道7H,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由渡轨架16过渡;方案4.2.1所说的排钩耙齿1;方案4.3.4所说的卸污齿17上行到卸污位置时撞击机架6上的卸污杆18而旋转,并带动耙横杆2旋转、排钩耙齿1倾覆卸污,污物落在导污板14上,并顺势导入输污机车9,设有导污板控制链绳15,图10(a)为其侧视图,图10(b)为其正视图。
图11为方案4.1.1.1所说的往复定孔型耙齿式清污机,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方案4.2.1所说的排钩耙齿1;方案4.3.4所说的耙横杆2的旋转由另一套卷扬钢绳差动控制,耙横杆2旋转带动排钩耙齿1倾覆卸污,污物落在导污板14上,并顺势导入输污机车9,设有导污板控制链绳15,图10(a)为其侧视图,图10(b)为其正视图。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1为耙齿,2为耙横杆,3为清污耙,4为链绳,5为拦污栅(主要指栅条、也指包含框架、梁格等在内的整个组件),6为机架,其中6Y为移动机架,7为轨道、其中又分7Z为纵向轨道;7h为纵向轨道,70为支承移动装置,8为电动系统,9为输污机车,10为卸污齿轮,11为卸污齿条,12为锁块,13为解锁杆,14为导污板,15为导污板控制链绳,16为渡轨架,17为卸污齿,18为卸污杆。
(五)、具体实施方案1、耙齿式清污机方案的总体技术特征是包含耙齿1、耙横杆2、清污耙3、链绳4、主要指栅条也附含框架的拦污栅5、机架6、轨道7、滚轮或滑块系统组成的支承移动装置70、电动系统8、输污机车9,拦污栅5挡在流道口,清污耙3上有耙齿1,电动系统8经链绳4带动清污耙3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轨道7移动,耙齿1耙取拦污栅5上的及漂浮的污物卸入输污机车9运走。
2、回转型耙齿式清污机,如图1所示,该型式一个流道一台清污机,拦污栅5、清污耙3、轨道7、支承移动装置70、电动系统8等与机架6一体,机架6有构件控制定位可以固定;也可整体摆动、非工作期脱离工作位置、下端向前上方旋转吊出水面以利维护,拦污栅5和机架6的前后面的两侧设回转轨道7,链绳4沿回转轨道7回转分布,上端有齿轮将电动系统8的动力传递给链绳4,下端有齿轮协助上端齿轮维持链绳4回转运行,清污耙3、耙齿1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回转轨道7从拦污栅5和机架6的前面上升清污、至顶部回转到拦污栅5后面向下行、至拦污栅5底端再从拦污栅5后面回转到前面上升清污,污物随耙齿1上升到顶部向下回转时下落至输送带或接污斗车等输污机车,这是现有技术不予细述,本发明是将其现有技术中的耙齿1在两根拦污栅5中间行走,改为偏离两根拦污栅5中间行走,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最小距离为拦污栅5净间距的0~0.4倍,耙齿1可如方案4所述等多种形式,如图1(b)左侧表示每排耙齿在每两根拦污栅5之间偏一侧设1根耙齿;右侧表示每排耙齿在每两根拦污栅5之间设2根耙齿。
3、回转链排型耙齿式清污机,如图2所示,该型式一个流道一台清污机,拦污栅5、清污耙3、轨道7、支承移动装置70、电动系统8等与机架6一体,机架6有构件控制定位可以固定;也可整体摆动、非工作期脱离工作位置、下端向前上方旋转吊出水面以利维护,机架6前后面的两侧设回转轨道,链绳4沿回转轨道7回转分布,上端有齿轮将电动系统8的动力传递给链绳4,下端有齿轮协助上端齿轮维持链绳4回转运行,清污耙3、耙齿1与拦污栅5成一套运动体、即做成回转链排拦污栅5式清污耙3、沿回转轨道7运转,耙齿1固定在栅条5上;也可由链排横轴式耙横杆2替代、以防污物在无水流空间下滑而不能升至顶部予以清除,清污耙3、耙齿1沿回转轨道从机架6前面上升清污、至顶部回转到机架6后面向下行、至机架6底端再从机架6后面回转到前面上升清污,污物随清污耙3升至顶部回转时下落至输污机车。
4、往复型耙齿式清污机,如图3至11所示,该型式在拦污栅5前的两侧设置纵向轨道7Z,在纵向电动系统8经链绳4带动下,清污耙3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轨道7Z上下往复移动,链绳4给耙齿1提供钩抓污物的力矩,清污耙3上的耙齿1移动耙过拦污栅5间隙的内外,清除一孔拦污栅5上的污物及漂浮的污物,清污耙3上升至顶部耙齿1转向将污物卸入输污机车9、然后下行重复前述移动清污,如图5、7、8、9、10、11所示,污物不能自然卸入输污机车9的增设导污板14,将污物导入输污机车9,导污板14由导污板控制链绳15拉动控制,导污板控制链绳15上端有挂钩挂于机架6、该挂钩可钩住清污耙3或渡轨架16上的杆件而随之升降。
方案4中以轨道工作性能又分5(4.1.1.1)、往复定孔型耙齿式清污机,如图3、5、11所示,该型式一个流道一台清污机,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
6(4.1.1.2)、往复定孔型耙齿式清污机,如图9所示,该型式一个流道用一台耙齿式清污机,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纵向轨道(7Z)上端一段为移动轨道(7Y),移动轨道(7Y)设在渡轨架(16)上,渡轨架(16)以自身的支承移动装置(70)在移动机架(6Y)上与拦污栅槽相应的槽内和拦污栅槽内至拦污栅(5)顶之间上下移动下行将移动轨道(7Y)接通远离工作桥面的拦污栅(5)上的主体纵向轨道(7Z),使清污耙(3)能沿纵向轨道(7Z)下行清除拦污栅(5)上的污物;上行送清污耙(3)至桥上清污。
7、8(4.1.2)、往复移动、定孔两可型耙齿式清污机,如图4、6、7、8、10所示,该型式设有横向轨道7H,横向轨道7H常规为单悬轨、双地轨、本发明增加高低双轨、单地轨(轨上两轮定位,另一侧为自由轮)等,纵向轨道7Z上端一段为移动轨道7Y,一孔清污结束后,在横向电动系统8带动下,移动机架6Y携带移动轨道7Y、清污耙3,通过横向支承移动装置70沿横向轨道7H横向移动到另一流道上方,移动轨道7Y接通该流道的主体纵向轨道7Z,使清污耙3能在该流道沿纵向轨道7Z上下往复移动清污,如此在多个流道重复循环,实现数个(含一个,即为定孔、移动两可)流道共用一套耙齿式清污机,其中按纵向轨道7Z长度特性又分7(4.1.2.1)、往复移动型耙齿式清污机,如图4、6所示,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移动轨道7Y设在移动机架6Y上,直接接通该流道延伸至工作桥面的主体纵向轨道7Z。
8(4.1.2.2)、往复移动型耙齿式清污机,如图7、8、10所示,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主体纵向轨道7Z仅在远离工作桥面以下的拦污栅5上设置,移动轨道7Y要引导清污耙3上升至工作桥面以上卸污和跨流道清污、故底端最高点在工作桥面以上,这时移动轨道7Y底端至拦污栅5顶之间纵向轨道7Z是断缺的,这段断缺由渡轨架16来过渡,移动轨道7Y设在渡轨架16上,渡轨架16以自身的支承移动装置70在工作桥面以上的移动机架6Y上与拦污栅槽相应的槽内和拦污栅槽内至拦污栅5顶之间上下移动,向下引渡移动轨道7Y接通拦污栅5上的主体纵向轨道7Z;向上引渡移动轨道7Y、清污耙3至工作桥面以上卸污。
方案4中以耙齿形式又分9(4.2.1)、如图3、4、6、7、8、10、11所示,耙齿1固定于断面为任意形状的数根耙横杆2上,每根耙横杆2上数排排钩,上行时钩取拦污栅5上的污物和漂浮的污物。
10(4.2.2)、如图5、7、8、9所示,耙齿1为数组排钳,每组为两排如钳形可张开可抓合的排钳,张开的排钳耙齿1在下行时压下漂浮的污物和拦污栅5上的污物,下至底部或被漂浮草堆挡住即抓合排钳也即抓取污物返回上行,每组两排排钳耙齿1设在两根耙横杆2上,耙横杆2如图5下部所示绕并列两轴心转动开合;或如图5上部、图7、8、9所示为同心套轴、或为并列两轴经套环联系而绕同一轴心转动开合,两根耙横杆2旋转张开卸污,并保持张开状态至流道底部或至成堆漂浮污物,再抓合抓取污物上行。
11(4.2.3)、如图7、8所示,耙齿1为如方案4.2.1的数排排钩和方案4.2.2的数组排钳合并应用。
方案4中以耙齿卸污的形式又分12(4.3.1)、如图3、4所示,耙齿1上污物的卸除由纵向轨道上端弯曲导引清污耙3及耙齿1倾复而实施,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距离为拦污栅5净间距的0~0.4倍。
13(4.3.2)、如图11所示,耙齿1上污物的卸除及方案4.2.2中的抓取由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倾复而实施,耙横杆2的旋转由主副两套卷扬电动系统8、链绳4系统差动控制,即主副两套卷扬电动系统8、链绳4系统同步升降、仅在卸污或抓污时主系统停止、副系统继续升或降实施差动控制,链绳4下端系在耙横杆2上的卸污齿17上,主链绳4给耙齿1提供钩抓污物的力矩、副链绳4则给耙齿1提供卸污的力矩,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距离为拦污栅5净间距的0~0.4倍。
14(4.3.3)、如图5、6所示,耙齿1上污物的卸除由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倾复而实施,耙横杆2的旋转由卸污齿轮10随清污耙3上行到卸污位置时啮合机架上的卸污齿条11,卸污齿轮10旋转带动耙横杆2旋转,或如图7所示,卸污齿轮10旋转再经链绳传动耙横杆2控制轮旋转、耙横杆2控制轮再带动耙横杆2旋转,卸污齿轮10脱离卸污齿条后耙齿1复原钩物常态;方案4.2.2的排钳耙齿1则锁定在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
15.1(4.3.4)、如图10所示,耙齿1转向卸污由卸污齿17随清污耙3上行到卸污位置时撞击移动机架6Y上的卸污杆18,卸污齿17旋转带动耙横杆2、耙齿1旋转而实施,卸污齿17脱离卸污杆18后耙齿1即复原钩物常态,卸污杆18按空间适宜位置设置、本图示意为竖向设置。
15.2(4.3.5)、如图8所示,耙齿1上污物的卸除由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倾复而实施,耙横杆2的旋转由卸污齿17随清污耙3行到卸污杆18上方、再回落时撞击机架上的下垂杆下端的基本为横置的卸污杆18,卸污齿17产生绕卸污齿轴旋转、并经链绳4带动耙横杆2旋转,卸污杆18遇卸污齿17顶升时可绕后端向上旋转避让、脱离卸污齿17顶升后再自由回落迎击回落的卸污齿17;卸污齿17下行脱离卸污杆18后耙齿1复原钩物常态、方案4.2.2的排钳耙齿1则锁定在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
15.3(4.3.6)、如图9所示,耙齿1上污物的卸除由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倾复而实施,耙横杆2的旋转由卸污齿17随清污耙3行到卸污位置时咬住机架上的卸污杆18,卸污齿17以链绳带动卸污轮旋转、再经链绳带动耙横杆2旋转;卸污齿17脱离卸污杆18后耙齿1复原钩物常态、方案4.2.2的排钳耙齿1则锁定在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
16.1(4.4.7)、如图5、7、9所示,排钳耙齿1张开卸污后由锁块12锁定其张开钩物常态,至流道底部触动解锁器13的脚、至成堆漂浮污物挡住清污耙3下行则触动解锁器13的横杆,解锁器转动带动同体锁块12绕同一轴心转动而解锁,抓污物上行,解锁器13的脚端与轴心转动轴心的连线跟垂直线夹角较小时,如图所示,解锁器13的脚端要设小滚轮、以免其触底顶死不能转动。
16.2(4.4.7)、如图8所示,排钳耙齿1张开卸污后由锁块12锁定其张开钩物常态,至流道底部触动解锁器13的脚、至成堆漂浮污物挡住清污耙3下行则触动解锁器13的横杆,解锁器13顶托悬臂杆绕另一端铰心转动、带动悬臂杆上的锁块12解锁,排钳耙齿1抓污物上行,解锁器13两端有平行连杆斜挂于清污耙3、下行时任意点受阻都能平行上升顶托锁块12。
方案4中以耙齿侧向刚度又分17(4.5.1)、如图1、3、4、6、10所示,耙齿1正向有较大的刚度钩除污物,侧向刚度也较大、弹性很小、偶遇木块等大力挤压才可能有所变形。
18(4.5.2)、如图1、4、7、8、10、11所示,耙齿1正向有较大的刚度钩除污物,侧向刚度较小的、弹性很大、根部离开拦污栅5、端部斜刺状紧靠每一拦污栅5栅条的一侧或两侧,往复型耙齿式清污机的耙齿1随清污耙3沿纵向轨道7Z下落遇污物时侧向撑开、上行时斜插入污物至贴紧拦污栅5、耙钩净拦污栅5上污物;如图1(b)下部一耙横杆2上的耙齿1所示,回转型耙齿式清污机则要在拦污栅5的下端靠机架6内侧割掉斜三角形、使其外侧成尖端先插进上升中的耙齿1的中间空档、再逐步撑开夹紧拦污栅5的耙齿1,使耙齿1尖端上升时能夹紧拦污栅5耙尽污物。
实施例如图8所示,耙齿1如方案4.2.3所述,由位于清污耙3下端的排钳耙齿1和位于清污耙3中部的排钩耙齿1组合。排钳耙齿1一套共36对,固定于为同心套轴的两根耙横杆2上;排钩耙齿1设36片,固定于直径50毫米的圆轴耙横杆2上。清污耙3高1.5米宽3米,上端为每侧两只对称卸污齿17。电动系统8为双吊点电动葫芦,起闭力3吨,每一吊点有一只主动滑轮、下挂两只次动滑轮,一根链绳4即钢绳套于次动滑轮、一端固定于卸污齿17的尾端、另一端绕过排钳耙齿1所在耙横杆2端部的绳轮(同时也固定于该绳轮)固定于卸污齿17前端中部;另一根链绳4对称同样联系另一套次动滑轮、卸污齿17和绳轮;一根链绳4为连杆铰接卸污齿17的尾端和排钩耙齿1所在耙横杆2上的卸污齿17。卸污如方案4.3.5(15.2)所述,耙齿1跟随耙横杆2旋转而倾复卸污,污物落在导污板14上,并顺势导入输污机车9,设有导污板控制链绳15,耙横杆2的旋转由卸污齿17随清污耙3行到卸污杆18上方再回落时撞击机架上的卸污杆18,卸污齿17产生绕卸污齿轴旋转、并经链绳4带动排钳耙齿1所在耙横杆2端部的绳轮和耙横杆2旋转、同经链绳4为连杆的带动排钩耙齿1所在耙横杆2旋转,卸污齿17脱离卸污杆18后耙齿1复原钩物常态、排钳耙齿1则锁定在张开卸污状态也即是下行张开待抓污状态。卸污杆18设在从机架6垂直挂下的悬臂杆下端,基本横置,前端遇卸污齿17顶升后可绕后端向上转动避让,待脱离卸污齿17的顶升后自由回落,阻挡卸污齿17的下落。有限位件控制卸污齿17和耙齿1角度。锁定如方案16.2所述,排钳耙齿1所在耙横杆2端部的绳轮上有锁槽,排钳耙齿1张开卸污后由锁块12插进锁槽锁定其张开钩物常态,至流道底部触动解锁器13的脚、至成堆漂浮污物挡住清污耙3下行则触动解锁器13的横杆,解锁器13顶托悬臂杆绕另一端铰心转动、带动悬臂杆上的锁块12退出锁槽而解锁,排钳耙齿1抓污物上行,解锁器13两端有平行连杆斜挂于清污耙3、下行时任意点受阻都能平行上升顶托锁块12。对应流道孔宽3.05米,高4.3米,设拦污栅5高4.5米、宽3.3米,框架、横梁用12号槽钢焊接,拦污栅5用厚6毫米宽60毫米的扁钢18根,道轨7用8号槽钢竖立两侧。设主侧滚轮各4只。渡轨架3高1.6米,主体宽3.4米,设主滚轮8只,侧滚轮4只。桥上移动机架4高4.5米宽3.35米。拦污栅5顶至桥面12米。导污板14横宽2.9米,面板纵宽1m米。输污机车9为皮带输送机。
权利要求
1.耙齿式清污机,其技术特征是包含耙齿(1)、耙横杆(2)、清污耙(3)、链绳(4)、拦污栅(5)、机架(6)、轨道(7)、支承移动装置(70)、电动系统(8)、输污机车(9),拦污栅(5)挡在流道口,清污耙(3)上有耙横杆(2),耙横杆(2)上有耙齿(1),电动系统(8)经链绳(4)带动清污耙(3)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轨道(7)移动,耙齿(1)耙取拦污栅(5)上的污物卸入输污机车(9)运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齿式清污机,一个流道一台,拦污栅(5)与机架(6)一体,有构件控制定位,拦污栅(5)和机架(6)四周面的两侧设回转轨道(7),电动系统(8)经回转链式链绳(4)带动清污耙(3)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回转轨道(7)从拦污栅(5)前面上升、至顶部回转到拦污栅(5)后面向下行、至拦污栅(5)底端再从拦污栅(5)后面回转到前面上升,污物随耙齿(1)至顶部回转时下落至输污机车(9),这是现有回转型清污机技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其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最小距离为拦污栅(5)栅条净间距的0至0.4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齿式清污机,其技术特征是一个流道一台,机架(6)固定,机架(6)的前、后面的两侧设回转轨道(7),清污耙(3)与拦污栅(5)一体、在电动系统(8)经回转链式链绳(4)带动下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回转轨道(7)运转,污物随拦污栅(5)式清污耙(3)移至顶部回转时下落至输污机车(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齿式清污机,其技术特征是设置纵向轨道(7Z),在纵向电动系统(8)经链绳(4)带动下,清污耙(3)通过支承移动装置(70)沿轨道(7Z)上下往复移动,清污耙(3)上的耙齿(1)移动耙过拦污栅(5)间隙的内外,清除一孔拦污栅(5)上的污物及漂浮的污物,清污耙(3)上升至顶部耙齿(1)转向将污物卸入输污机车(9)、然后恢复耙污常态下行重复前述移动清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耙齿式清污机,其技术特征是不设横向轨道(7H),一个流道用一台耙齿式清污机,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耙齿式清污机,其技术特征是不设横向轨道(7H),一个流道用一台耙齿式清污机,纵向轨道(7Z)非全长设置、主体设在拦污栅(5)上、上端一段为移动轨道(7Y)设在渡轨架(16)上,渡轨架(16)以自身的支承移动装置(70)在移动机架(6Y)上与拦污栅槽相应的槽内和拦污栅槽内至拦污栅(5)顶之间上下移动下行将移动轨道(7Y)接通远离工作桥面的拦污栅(5)上的该流道主体纵向轨道(7Z),使清污耙(3)能沿纵向轨道(7Z)下行清除拦污栅(5)上的污物;上行送清污耙(3)至桥上清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耙齿式清污机,其技术特征是设有横向轨道(7H),纵向轨道(7Z)全长设置、上端一段为移动轨道(7Y),移动轨道(7Y)设在移动机架(6Y)上,一孔清污结束后,在横向电动系统(8)带动下,移动机架(6Y)携带在移动轨道(7Y)上的清污耙(3)通过横向支承移动装置(70)沿横向轨道(7H)横向移动到另一流道上方,移动轨道(7Y)接通该流道延伸至工作桥面的主体纵向轨道(7Z),使清污耙(3)能在该流道沿纵向轨道(7Z)上下往复移动清污,如此在多个流道重复循环,实现多个流道共用一台耙齿式清污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耙齿式清污机,其技术特征是设有横向轨道(7H),纵向轨道(7Z)断续设置、上端一段为移动轨道(7Y),移动轨道(7Y)设在渡轨架(16)上,渡轨架(16)以自身的支承移动装置(70)在移动机架(6Y)上与拦污栅槽相应的槽内和拦污栅槽内至拦污栅(5)顶之间上下移动,一孔清污结束后,在横向电动系统(8)带动下,移动机架(6Y)携带渡轨架(16)、移动轨道(7Y)、清污耙(3)通过横向支承移动装置(70)沿横向轨道(7H)移动到另一流道上方,移动机架(6Y)上与拦污栅槽相应的槽和该流道拦污栅槽接通,渡轨架(16)沿拦污栅槽下行将移动轨道(7Y)及清污耙(3)向下引渡,使移动轨道(7Y)接通远离工作桥面的拦污栅(5)上的该流道主体纵向轨道(7Z),使清污耙(3)能在该流道沿纵向轨道(7Z)上下往复移动清污,如此在多个流道重复循环,实现多个流道共用一台耙齿式清污机。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耙齿(1),其技术特征是固定于断面为任意形状的数根耙横杆(2)上的数排排钩,上行时钩取拦污栅(5)上的污物和漂浮的污物。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耙齿(1),其技术特征是数组排钳,每组为两排可张开可抓合的排钳,张开的排钳耙齿(1)下行时压下漂浮的污物和拦污栅(5)上的污物,下至底部或被漂浮草堆挡住即抓合排钳也即抓取污物返回上行,至顶部张开卸污,并保持其张开钩物常态再下行。
11.如权利要求4所说的耙齿(1),其技术特征是排钩耙齿(1)和排钳耙齿(1)合并应用。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耙齿(1)的转向卸污,其技术特征是由纵向轨道(7Z)上端弯曲导引清污耙(3)及耙齿(1)倾复而实施,相应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距离为拦污栅(5)栅条净间距的0至0.4倍。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耙齿(1)的转向卸污和恢复耙污常态,其技术特征是由另一套电动系统(8)控制副链绳(4)与主链绳(4)的差动来实施,相应耙齿(1)与近侧拦污栅(5)的距离为拦污栅(5)栅条净间距的0至0.4倍。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耙齿(1)的转向卸污,其技术特征是由清污耙(3)上的卸污齿轮(10)上行时啮合机架(6)上的卸污齿条(11),卸污齿轮(10)转动带动耙横杆(2)、耙齿(1)转动而实施,卸污齿轮(10)脱离卸污齿条(11),耙齿(1)即复原钩物常态。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耙齿(1)的转向卸污,其技术特征是由卸污齿(17)随清污耙(3)上行到卸污位置时撞击机架(6)上的卸污杆(18),卸污齿(17)带动耙横杆(2)、耙齿(1)旋转而实施,卸污齿(17)脱离卸污杆(18)后耙齿(1)即复原钩物常态。
16.如权利要求10、11所述的排钳耙齿(1),其技术特征是张开卸污后由锁块(12)锁定而恢复其张开钩物耙污常态,至流道底部、至成堆漂浮污物挡住清污耙(3)下行则触动解锁器(13)而解锁,抓取污物上行。
1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耙齿(1),其技术特征是正向有较大的刚度钩除污物,侧向刚度也较大、弹性很小、偶遇木块等大力挤压才可能有明显变形。
1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耙齿(1),其技术特征是正向有较大的刚度钩除污物,侧向刚度较小、弹性很大、根部离开拦污栅(5)、端部斜刺状紧靠拦污栅(5)两侧,随清污耙(3)沿纵向轨道(7Z)下落遇污物时侧向撑开、上行时斜插入污物至贴紧拦污栅(5)栅条、耙钩净拦污栅(5)栅条上污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泵站、电站等流道的回转、往复型耙齿式清污机,现有的耙齿式清污机,耙齿1在两根拦污栅5的中间耙行,横挂在单根拦污栅5上的污物不堆积到两根拦污栅5中间不会被清除掉,拦污栅5间流道面积的耙过清出保证率几乎为零,且老泵站需另外设桥拦截,造价高难以快速普及、降低能耗。本发明改耙齿1在两根拦污栅5中间耙行为偏离中间耙行,甚至排钩耙齿1可贴紧拦污栅5耙行、彻底清除污物,排钳耙齿1可抓取粗大或成垛漂浮的污物,往复型耙齿式清污机可以渡轨架16在拦污栅槽内上下引渡移动轨道7Y,使清污耙3可顺移动轨道7Y和主体轨道7Z下至拦污栅5上耙抓污物;上至工桥作面以上卸污,节省轨道和拦污栅等材料。
文档编号E02B15/04GK1800507SQ20051000540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日
发明者陈国荣 申请人:陈国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