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83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火栓,具体地说涉及消火栓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如图2所示,由丝杆1、连接螺母2、升降套3、阀杆5、止动螺钉6、定位耳7组成,连接螺母2和升降套3之间为过盈配合,为防止连接螺母松动,在升降套3上安有止动螺钉6,升降套3与阀杆5之间为螺纹连接,阀杆5和升降套3通过螺纹升降,为防止松动,在升降套3上安置定位耳7。这样的结构装配困难,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方便,便于维修、降低生产成本的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包括丝杆、连接螺母、升降套、阀杆,升降套上设有均布的带斜度的柱孔,连接螺母上设有均布的与升降套的柱孔斜度相一致的柱孔销,连接螺母的柱孔销伸入到升降套的柱孔里,升降套与阀杆采用圆柱销连接。
两根圆柱销贯通阀杆与升降套,其轴线垂直且不相交。阀杆套在升降套上。连接螺母材料为铜。
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升降套、连接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节省了升降套与连接螺母的装配工序,升降机构上下移动时,丝杆与连接螺母配合更可靠。升降套与阀杆之间,采取光杆和圆孔配合,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装配方便、便于维修。阀杆套在升降套上,可以适应升降套的体积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配方便,便于维修,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常用的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在
图1、图2中,1、丝杆;2、连接螺母;3、升降套;4、圆柱销;5、阀杆;6、止动螺钉;7、定位耳、8、柱孔销;9、环状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升降套3为管状,升降套3的上部设有四个均布的带斜度的柱孔,柱孔下方在升降套3的内壁具有一环状突起9,连接螺母2为由铸造而成的与阀杆3形成一体的铜毛坯,经加工内螺纹而成。柱孔销8为连接螺母2的一部分,由阀杆3的柱孔里注满了铜而成,连接螺母2的下表面与阀杆环状突起9的下表面接合,连接螺母2的内螺纹与丝杆1的外螺纹相配合。这样升降套3、连接螺母2固定连接在一起,节省了升降套3与连接螺母2的装配工序。
阀杆5套在升降套3的下部,阀杆5与升降套4设有相同孔径的通孔,与通孔相配的圆柱销4长于阀杆5的外径。圆柱销4为两根,位于阀杆5与升降套3的不同高度,圆柱销4的轴线垂直且不相交。升降套3与阀杆5之间,变螺纹连接为光杆和圆孔配合,通过圆柱销4固定连接,阀杆加工和装配维修方便,且不松动,节省了定位耳。阀杆5套在升降套3上,可以适应升降套的体积减小。
阀杆5也可以伸入进升降套3的下部,阀杆5与升降套3设有相同孔径的通孔,与通孔相配的圆柱销4长于升降套3的外径。阀杆5与升降套3固定连接在一起,将圆柱销4从通孔内拔出,阀杆5与升降套3就分开。丝杆1转动带动升降套3上下移动,升降套3与阀杆5一起上下移动,实现地下消火栓的开启和关闭。这样的结构装配方便,便于维修,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包括丝杆(1)、连接螺母(2)、升降套(3)、阀杆(5),其特征在于升降套(3)上设有均布的带斜度的柱孔,连接螺母(2)上设有均布的与升降套(3)的柱孔斜度相一致的柱孔销(8),连接螺母的柱孔销(8)伸入到升降套的柱孔里,升降套(3)与阀杆(5)用圆柱销(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根圆柱销(4)贯通阀杆(5)与升降套(3),其轴线垂直且不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阀杆(5)套在升降套(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螺母(2)材料为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消火栓升降机构,包括丝杆(1)、连接螺母(2)、升降套(3)、阀杆(5),升降套(3)上设有均布的带斜度的柱孔,连接螺母(2)上设有均布的与升降套(3)的柱孔斜度相一致的柱孔销(8),连接螺母的柱孔销(8)伸入到升降套的柱孔里,升降套(3)与阀杆(5)用圆柱销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装配方便,便于维修,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E03B9/08GK2801892SQ20052007254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戴其海, 王飞, 奚小冬, 张水叶, 钱正秀, 承忠南, 芮丹 申请人:芜湖铁扇消防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