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00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更详细地说,本 发明的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是在排水管渠的污水流入
孔(hole)入口水平形成垃圾隔离棒,在所述垃圾隔离棒正下方安装旋 转开闭板,所述旋转开闭板不是采用因浸水或流量的力而关闭的结 构,而是采用只凭借浮力而关闭的结构,从而无论降雨量是大是小, 均可使一 定量的污水流入排水管渠,且使垃圾易于流走。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下水道是为排除或处理生活或工业污水(污水或雨水) 而铺设的管道以及其它构造物和设施的总称,在所述下水道中,为 了有选择地只对污水进行净化,在下水道的排出口附近安装了将污 水引入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管渠。
但是,由于与污水一同流来的垃圾也流入所述排水管渠,或是因 雨水量过大而造成超出处理能力的大量泥沙也流入排水管渠,所以 垃圾和泥沙会淤积于排水管渠内,这样,不仅会造成排水管渠堵塞 或排水截面变小,而且会因为泥沙流入污水处理厂而引起污水处理 厂净化效率降低的问题。
因此,为解决如上问题,如图l及图2所示,在韩国专利公开公 报第10-2006-0073451号中,公开了 一种排水管渠的泥沙流入防止装 置,在下水道l的排出侧,设置有包括一个以上污水流入孔21的下 水道用排水管渠2,所述污水流入孔21带有横向安装的旋转轴3, 在该旋转轴3上带有随污水量而打开、关闭污水流入孔21的各个旋 转开闭板4,在所述旋转轴3后方部分的污水流入孔21四周或排水管渠2的后壁上,带有约束所述各旋转开闭板4开放角度的一个以 上的开放限位块5,在所述旋转轴3前方或后方的污水流入孔21四 周,带有约束所述各旋转开闭板4的关闭状态的一个以上的保持水 平限位块6。
另夕卜,如图3及图4所示,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10-2006-0073451 号公开了一种利用浮力的泥沙流入防止装置,其具有如下部分框 架111,其位于排水管渠1中形成的污水流入孔11的四周;支撑轴 2,其位于排水管渠1中形成的污水流入孔11中间,且横向设置; 旋转开闭板4,其通过与旋转机构3相连接而固定于所述支撑轴2 的上部,并随着污水的流动而打开、关闭所述污水流入孔11。在所 述旋转开闭板4的后方上部,带有多个用于约束所述旋转开闭板4 打开、关闭状态的浮力机构5。
现有技术中的泥沙流入防止装置中,为了防止与污水一同流来的 垃圾流入排水管渠,在排水管渠的污水流入孔前方形成了筛网,但 因所述筛网相对于下水道底面保持立起状态,垃圾或泥沙等淤积在 所述筛网上,所以反而妨碍了污水的流动,或是造成水位上升,进 一步加重了排水管渠内的泥沙混入状况。
而且,在降雨初期,如果雨量不是很大,则会含有路面的污物、 灰尘等,因此,最好使其流入排水管渠进一步处理,但是,韩国公 开专利公报第 10-2006-0073451号及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 10-2006-0073451号采用的是在旋转开闭板中心形成旋转轴的结构, 缺点是在污水量比平时稍有增加时,会在溢流的污水的浸水或流出 量的力量作用下,使旋转开闭板随即关闭。
因此,无论多大的降水量,排水管渠内应始终保持流入一定处理 容量的污水。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泥沙流入防止装置不管排水管渠 内污水流入量是多是少,只要发生了一定的浸水或流出量的力,旋 转开闭板即被关闭,使污水全部流入河流中,因此,存在导致河流 水质被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不是采用凭借污水的浸水或流出量的力 而打开、关闭旋转开闭板的结构,而是采用只有当排水管渠内的污 水流入量超过处理容量时才关闭旋转开闭板的结构,特别是对于现 有技术中的直立于排水管渠的污水流入孔前方的筛网,在本发明中,
是使其水平安装于污水流入孔(hole)的入口 ,在所述垃圾隔离棒正下 方安装旋转开闭板。从而,使垃圾沿垃圾隔离棒流过排水管渠的污 水流入孔,只使污水通过旋转开闭板流入排水管渠的污水流入孔。
而且,当因降雨而流入远超过排水管渠处理能力的污水时,即, 只有当排水管渠内部的污水几乎充满至排水管渠污水流入孔时,才 会被带有浮力机构的旋转开闭板所关闭,因而可以使排水管渠的污 水处理量始终保持一定。
本发明在距离中心 一 定距离的偏心位置形成旋转开闭板的旋转 轴,在与所述旋转轴相反一侧的底面上形成浮具,从而防止旋转开 闭板因污水的浸水或流出量的力而关闭,只有当流入的污水远大于 排水管渠处理能力时,旋转开闭板才会在浮具浮力下关闭,从而可 以使排水管渠的污水处理量始终保持 一 定。
而且,本发明采用的结构是在所述旋转开闭板上部,沿水流方向 水平形成用于阻挡垃圾的垃圾隔离棒。由于水的流动,垃圾沿垃圾 隔离棒流过排水管渠的污水流入孔,防止了垃圾流入排水管渠,即 使有垃圾卡在垃圾隔离棒上,也会在旋转开闭^反关闭瞬间,被水流 的压力冲至流出渠口的高度,因而可以更有效的清除垃圾,无需为 清除垃圾而另行作业,这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装置。


图1表示装有现有技术中的泥沙流入防止装置的下水道的一个 实施例。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泥沙流入防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表示装有现有技术中的泥沙流入防止装置的下水道的另一 个实施例。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泥沙流入防止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的连接立体图。
图7是沿图6中V-V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的工作状态参 考图。
图9是本发明的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的使用状态参 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5是本发明的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100的立体图。 该杂物流入防止装置100利用了浮力,并由位于排水管渠A上形成 的污水流入孔10四周的框架101和用于调节流入所述污水流入孔10 的污水量的^:转开闭寺反104构成,本发明中,所述框架101由高度 较高的上部框架101a和高度较低的下部框架101b构成,带有螺丝 连接孔121的连4娄寿反120利用连结件123连4妄在所述上部框架101a 的上端,在所述连接板120的底面上,按一定间隔水平焊接着多根 垃圾隔离棒122,在所述垃圾隔离棒122的正下方形成旋转开闭板 104。
其中,在下部框架101b的一侧,所述i走转开闭板104连接在向 上方倾斜凸出的支撑部110末端并可旋转,在所述旋转开闭板104 的底面上,在距离旋转开闭板104中心一定距离的偏心位置形成旋 转轴102,在所述旋转轴102相反方向一边形成浮具105。框架101形成于所述排水管渠A的污水流入孔IO入口四周,并 呈阶梯状,沿所述污水流动方向,首先形成高度较高的上部框架 101a,然后形成高度较低的下部框架101b。
此时,所述下部框架101b在上部框架101a的下端底面上形成, 所述上部框架101a为前方开放的"匚"字形。
在本发明中, -使所述框架101形成上部一匡架101a与下部框架 101b,并采用高矮不同的阶梯结构,可以在上部框架101a上形成垃 圾隔离才奉122,在上部框架101a上的所述垃圾隔离才奉122正下方形 成旋转开闭板104,这一点与现有技术中分体另行安装垃圾过滤网与 旋转开闭板的结构是不同的。
在所述上部框架101a上端,利用连结件123连接着带有多根垃 圾隔离棒122的连接板120,所述垃圾隔离棒122由圆柱形金属杆构 成。
而且,所述垃圾隔离才奉122间隔一定距离,水平连4妄在所述连接 板120底面,且所述垃圾隔离棒122只有一端焊接在连接板120上, 其余部分从所述连接板120朝与污水流动方向伸出 一段长度。
其中,所述垃圾隔离棒122伸出的长度至少应长于垃圾隔离棒 122下部形成的旋转开闭板104的长度,各垃圾隔离棒122之间的间 隔只要达到可以挡住垃圾,防止其流入排水管渠A的程度即可。
另外,所述垃圾隔离棒122连接在连接板120的底面,这样设置 的理由是因为所述垃圾隔离棒122也具有一定的直径,如果具有这 样直径的垃圾隔离棒122露出于连接板120的上表面,则必然会桂 住垃圾, 一旦挂住一次垃圾,垃圾就会层叠积累,越积越多,最终 阻断污水流动或造成污水流动不*见则。
因此,所述垃圾隔离棒12 2的高度最好与污水流过的下水道底面 高度近乎相同。
可以在所述上部框架101a上端两侧面上形成挡水板101c,将污 水水流引导至框架101内侧。在下部框架101b的后方,形成向上方倾斜的支撑部110,旋转 开闭板104的i走转轴102连接在所述支撑部110上并可旋转。
之所以向上方倾斜形成所述支撑部110,是因为下部框架101b 的上端形成有放流导板130,这样做是为了使旋转开闭板104位于所 述垃圾隔离棒122与》文流导板130的中间高度处。
因此,经过所述垃圾隔离棒122的垃圾通过》文流导^反130被排》文 到河流中,从垃圾P鬲离棒122之间落下的污水通过旋转开闭板104 流入排水管渠。
当然,在所述旋转开闭板104关闭的情况下,污水不落下,而是 直接沿旋转开闭板104流走,并通过放流导板130被排放到河流中。
所述旋转轴102形成于旋转开闭板104的底面上,而且比旋转开 闭板104的中心更靠近下部框架101b,在所述旋转轴102相反方向 一侧形成浮具105。其目的在于当流入的污水量远大于排水管渠处 理能力时,旋转开闭板104就会在浮具105的浮力作用下关闭。其 中,旋转轴102通过旋转开闭板104底面上形成的轴支座103和支 撑部IIO,使旋转开闭板104旋转。
现有技术中,是利用溢流浸水或流出量的力来使旋转开闭板104 关闭,而本发明中则不同,只有依靠浮具105的浮力作用才能使旋 转开闭板104关闭,因而与溢流浸水或流出量的力无关。
这是为了实现只有当流入的污水远大于排水管渠处理能力时才 切断污水的流入。
的浮具位置调节机构105a来调节位置。所述浮具位置调节机构105a 采用螺栓与螺母型结构,可以利用螺紋连接方式调节浮具的位置。
以上虽然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具有如上结构的本发明进行了说 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由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常识 者,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均等范围内,进行多 种修改及变形。
权利要求
1. 一种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该装置利用浮力,并由位于排水管渠上形成的污水流入孔四周的框架、利用旋转轴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并可旋转的旋转开闭板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框架(101)由高度较高的上部框架(101a)和高度较低的下部框架(101b)构成;在所述上部框架(101a)的上端与连接板(120)相连,连接板(120)的结构是间隔一定距离且水平连接的多根垃圾隔离棒(122);在所述垃圾隔离棒(122)的正下方,形成底面上带有轴支座(103)和浮具(105)的旋转开闭板(104);所述轴支座(103)被旋转轴(102)偏心连接在从下部框架(101b)一侧向上方倾斜凸出的支撑部(110)末端,只有当流入的污水量远超过排水管渠(A)处理能力时,才切断污水的流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集、排污管道的杂物流入防止装置,其利用浮力,并由位于排水管渠上形成的污水流入孔四周的框架和利用旋转轴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并可旋转的旋转开闭板构成,所述框架由高度较高的上部框架和高度较低的下部框架构成;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上端连接着连接板,连接板的结构是间隔一定距离且水平连接的多根垃圾隔离棒;在所述垃圾隔离棒的正下方,形成底面上带有轴支座和浮具的旋转开闭板;所述轴支座被旋转轴偏心连接在从下部框架一侧向上方倾斜凸出的支撑部末端,能够实现只有当流入的污水量远大于排水管渠处理能力时,才切断污水的流入。
文档编号E03F5/14GK101545282SQ20081017937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4日
发明者金俊亨 申请人:光州广域市环境施设公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