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63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洁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
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座便器的排水大部分采用手动按钮,使用时需要用手指按动按钮才能 冲水,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卫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有些人使用后忘记或不愿 按压按钮进行冲水,使公共场所的座便器卫生状况很差,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带来 不便。为此,部分座便器采用电磁感应的电动排水控制装置,实现自动冲水,但 成本高,而且电磁感应装置和电动装置由于处在潮湿环境,容易损坏或不灵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 置,它不需按压按钮就可以实现自动冲水。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该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包括盖板和水 箱,盖板设有转轴,水箱中设有排水口、排水阀,排水阀设有阀盖片、阀盖片提 杆,阀盖片与阀盖片提杆固定连接;其主要特点在于,水箱中还设有第一水压缸 和第二水压缸,第一水压缸可轴向移动地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二水压缸可轴向移 动地设有第二活塞杆,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设有可驱动阀盖片上下运动的传 动机构;还设有第一自来水管、第一出水通道、第二自来水管、第二出水通道, 第一出水通道的前端位于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旁边,第一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 到第一水压缸内腔;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端位于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旁边,第二 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二水压缸内腔;在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一 胶垫,在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二胶垫,在第一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一 压力腔,在第二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开设有第一卸压口,第 二压力腔开设有第二卸压口,第一自来水管与第一压力腔之间设有第一小通道, 第二自来水管与第二压力腔之间设有第二小通道;所述盖板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拨 块,在拨块的旁边可转动地安装有三叉形传动块,该三叉形传动块包括第一侧翼、 第二侧翼及中间翼,第一侧翼及第二侧翼分别位于中间翼的两侧,三叉形传动块 的转轴位置靠近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及中间翼交汇处;在三叉形传动块旁边安装 有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第一卸压阀设有第一按钮,第二卸压阀设有第二按 钮,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一侧翼靠近第一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二侧翼靠近第二 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中间翼位于拨块的拔动范围之内,第二侧翼和拨块的初始 位置位于中间翼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卸压口连通到第一卸压阀;所述第二卸压口 连通到第一卸压阀,在第一水压缸或第一出水通道还设有第一泄水孔隙;在第二水压缸或第二出水通道还设有第二泄水孔隙。
较好的是,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 更好的是,所述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的传动机构是指连接在阀盖片
提杆上端的传动横片,传动横片位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上方。
第一胶垫、第二胶垫呈碗状,两碗状胶垫的环形边缘分别抵靠在第一压
力腔、第二压力腔的顶壁;第一胶垫设有第一透水小孔,第二胶垫设有第二透
水小孔,第一透水小孔形成所述第一自来水管与第一压力腔之间的小通道,第 二透水小孔形成所述第二自来水管与第二压力腔之间的小通道。
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分别包括阀体、阔芯片,阀体设有卸压嘴,阀 芯片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在阀体内腔中,阀体中还设有驱使阀芯片将卸压嘴遮
闭的压簧;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与所述第一按钮固定连接,第二卸压阀的阀芯 片与所述第二按钮固定连接。
第一水压缸设有驱使第一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二水压缸 设有驱使第二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二复位弹簧。
第一卸压阀和第二卸压阀外面还设有集水盒,集水盒连接有集水管,集水 管的出水口位于水箱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 在使用座便器之前掀起盖板(即盖板转动上升)的过程中,第一水压 缸的第一活塞杆可以在市政水压(自来水压)作用下自动向上顶起并打开排水阀 的阀盖片,进行第一次冲水,使陶瓷座便器壁湿润,避免由于座便器壁干燥而容
易粘滞污物;当盖板掀起到达极限位置,阀盖片自动下落关闭出水口,停止冲水。
2、 在使用者使用座便器完毕后将盖板降落的过程中,第二水压缸的第二 活塞杆又可以利用市政水压自动打开排水阀的阀盖片,进行第二次冲水,以冲洗 座便器;当盖板降落到达极限位置(水平位置),阀盖片自动下落关闭出水口, 停止冲水。
3、 当第一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在掀起盖板的 过程中,阀盖片被提起的高度较小,所以第一次冲水可以达到冲水量小的效果, 适合大小便前的需要;而在座便器使用后盖板下降过程中,阀盖被提起的高度较 大,可以使第二次冲水产生大的冲水量,适合大小便后的需要。
4、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不需操作按钮,使用者向上掀起或向下降落 盖板就可以自动冲水,使用方便。
5、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市政水压作为动力,并纯粹采用机械传动结构, 不需使用到电磁机构、电动机构,从而达到动作可靠的优点,避免了电磁机构或 电动机构成本高昂、容易损坏、不可靠的缺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盖板位于水平位置的 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盖板掀起途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盖板掀起到接近极限位置(盖板位 于竖向位置的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盖板转动下降途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盖板和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的传动结构原理
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一卸压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第一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
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一卸压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对第一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 示意图。
图8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 (二)出水通道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 (二)水压缸在第一 (二)活塞杆向下回 落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 (二)水压缸在第一 (二)活塞杆向上 顶起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排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盖板和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阀盖片与第一 (二)活塞杆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二)卸压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第一(二)
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15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二)卸压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对第一(二)
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图1 、图5所示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包括盖板2和水箱1 ,盖板2 设有转轴21,水箱中设有排水口 11、排水阀10,排水阀设有阀壁101、阀盖 片102、阀盖片提杆103,阓盖片102与阀盖片提杆103固定连接,阀盖片提 杆103上端还连接有传动横片104;图l、图9、图10所示,水箱中还设有第 一水压缸41和第二水压缸42,第一水压缸41中可轴向移动地安装有第一活塞 杆412,第二水压缸42中可轴向移动地安装有第二活塞杆422,第一活塞杆和 第二活塞杆均位于传动横片104下方;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小于第二活 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第一水压缸41设有驱使第一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一复 位弹簧413,第二水压缸42设有驱使第二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二复位弹簧423。 在第一水压缸41还设有第一泄水孔隙411;在第二水压缸42还设有第二泄水 孔隙421。
图1、图6、图7、图8所示,还设有第一自来水管551、第二自来水管552、第一出水通道51、第二出水通道52,第一自来水管551和第二自来水管 552连接总水管53;第一出水通道的前端511位于第一自来水管551的出水口旁 边,第一出水通道的后端512连通到第一水压缸41内腔;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端 521位于第二自来水管552的出水口旁边,第二出水通道的后端522连通到第二 水压缸42内腔;第一自来水管551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一胶垫561,在第二自 来水管552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二胶垫562,第一胶垫561、第二胶垫562呈碗 状,两碗状胶垫的环形边缘分别抵靠在顶壁58。
在第一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一压力腔591,在第二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二压力 腔592,第一压力腔开设有第一卸压口 501,第二压力腔开设有第二卸压口 502, 第一胶垫设有第一透水小孔571,第二胶垫设有第二透水小孔572,第一透水小 孔571对准第一自来水管551的出水口,第一透水小孔571形成所述第一自来水 管551与第一压力腔591之间的小通道;第二透水小孔572对准第二自来水管 552的出水口,第二透水小孔572形成第二自来水管552与第二压力腔592之间 的小通道。
图l、图5所示,所述盖板2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拨块22,拨块22可跟随 着盖板2转动,在拨块22的旁边可转动地安装有三叉形传动块23,三叉形传动 块23包括第一侧翼231、第二侧翼232及中间翼233,第一侧翼及第二侧翼分别 位于中间翼两侧,三叉形传动块的转轴230位置靠近第一侧翼231、第二侧翼232 及中间翼233交汇处;在三叉形传动块23旁边安装有第一卸压阀31、第二卸压 阀32,第一卸压阀31设有第一按钮311,第二卸压阀32设有第二按钮321,三 叉形传动块的第一侧翼231靠近第一按钮311,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二侧翼232靠 近第二按钮321,三叉形传动块的的中间翼233位于拨块22的拔动范围之内,第 二侧翼232和拨块22的初始位置位于中间翼233的同一侧(图1中第二侧翼232 和拨块22的初始位置都位于中间翼233的左侧)。
上述第一卸压口 501通过水管81连通到第一卸压阀31;上述第二卸压口 502通过水管82连通到第二卸压阀32;图l、图5所示,第一卸压阀31、第二 卸压阀32分别包括阀体33、阀芯片34,阀体设有卸压嘴35,阀芯片34可直线 移动地安装在阀体内腔中,阀体33中还设有驱使阀芯片将卸压嘴35遮闭的压簧 36;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34与所述第一按钮311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卸压阀 的阀芯片34与所述第二按钮321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卸压阀和第二卸压阀外 面还设有集水盒6,集水盒6连接有集水管83,集水管83的出水口位于水箱中。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使用前,总水管53与带有水压的市政自来水连接,因此第一自来水管 551、第二自来水管552带有市政水压,可以利用市政水压驱动第一活塞杆412、 第二活塞杆422运动。
图l所示,当盖板2处于水平状态(即转动下降到极限位置、将座便器本 体盖紧)时,这种状态为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各部件所处的位置称为初始位置;三叉形传动块23第二侧翼232和拨块22的初始位置位于中间翼233的同 一侧,在图1中第二侧翼232和拨块22的初始位置都位于中间翼233的左侧; 在初始状态下,三叉形传动块23不与拨块22接触,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的 压簧36将阀芯片34压在卸压嘴35处,将卸压嘴35遮闭,第一卸压阀31、第 二卸压阀32闭合,市政水压通过碗状胶垫的透水小孔571、 572传递到两个压力 腔591、 592,且第一自来水管551、第二自来水管552的水压与两个压力腔591、 592的水压相等,在压力腔591、 592的水压力作用下,两个碗状胶垫561、 562 封闭住第一自来水管551、第二自来水管552出水口,如图6所示(图6是表示 第一卸压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第一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示意图,第二卸压口 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第二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与图6相同),使自来水无法进 入第一出水通道51或第二出水通道52,市政水压无法传递到第一出水通道51 或第二出水通道52,因而第一水压缸41、第二水压缸42中没有市政水压,不会 将第一活塞杆412或第二活塞杆422顶起,如图l、图9所示,传动横片104、 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处于最低状态,阀盖片102使排水口 ll关闭,不 进行冲水。
图2所示,当掀起盖板2的过程中,盖板2转动上升,盖板2的转轴逆时 针转动,带动拨块22逆时针转动,拨块22拔动中间翼233顺时针转动,三叉形 传动块23顺时针转动,于是第一侧翼231克服压簧的弹力向下压下第一按钮 311,使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34向下运动,阀芯片34离开卸压嘴35,第一卸压 阀31打开,第一压力腔591的自来水从第一卸压口 501、水管81、第一卸压阀 31流出,于是第一压力腔591水压下降,第一压力腔591的水压小于第一自来 水管中的水压,第一自来水管中的水压使第一碗状胶垫561变形(向上顶起), 第一碗状胶垫561不能封闭第一自来水管551管口,第一自来水管551打开,如 图7所示,使第一自来水管551的水流进入第一出水通道51,市政水压传递到 第一出水通道51,进而市政水压迅速通过第一出水通道51传递到第一水压缸41, 自来水压将第一活塞杆412向上顶起,如图IO、图2所示,带动传动横片104、 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向上运动,使排水口 11打开,进行第一次冲水。 第一活塞杆412的有效驱动行程较小,所以第一次冲水的冲水量较小,其作用主 要是使座便器壁湿润。
图3所示,当盖板2掀起到极限位置(竖向位置),拨块22转动到第一侧 翼231和中间翼233中间的位置,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在压簧36的作用下复位, 将第一卸压阀31关闭,于是第一压力腔59的水压恢复到等于市政水压,第一碗 状胶垫561恢复原形,重新将第一自来水管551出水口遮蔽,如图3、图6所示, 使自来水压不再传递到第一水压缸41;之后由于第一水压缸的水从第一泄水孔 隙411慢慢渗出,于是在阀盖片重力和第一复位弹簧413作用下,第一活塞杆逐 渐向下回落,使传动横片104、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向下运动,阀盖片 将排水口 ll封闭,不再冲水
7图4所示,当使用者使用座便器完毕,在将盖板2降落的过程中,盖板2 转轴顺时针转动,带动拨块22顺时针转动,拨块22拔动中间翼233逆时针转动, 使三叉形传动块23逆时针转动,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二侧翼232克服压簧的弹力 向下压下第二按钮321,第二卸压阀32的阀芯片34向下运动,第二卸压阀32 打开,第二压力腔592的自来水从第二卸压口 502、水管82、第二卸压阀32流 出,于是第二压力腔592的水压下降,第二压力腔592的水压小于第二自来水管 552中的水压,第二自来水管552的水压使第二碗状胶垫562变形(向上顶起), 使第二自来水管552的水流进入第二出水通道52(其动作过程与图6、图7类似), 自来水压传递到第二出水通道52,进而传递到第二水压缸42,将第二活塞杆422 向上顶起,带动传动横片104、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向上运动,使排水 口11打开,进行第二次冲水。由于第二活塞杆422的有效驱动行程较大,所以 第二次冲水的冲水量较大,达到冲水量较大的效果,以清洗座便器壁。
当盖板2继续降落,降到极限位置(水平位置),拨块22重新转动到第二 侧翼232和中间翼233之间的位置,拨块22没有接触到三叉形传动块23,第二 卸压阀的阀芯片在压簧的作用下复位,将第二卸压阀32关闭,于是第二压力腔 592的水压恢复到等于自来水压,第二碗状胶垫562恢复原形,将第二自来水管 552出水口重新遮蔽,使自来水压不再传递到第二水压缸;于是在第二复位弹簧 和阀盖片重力作用下,第二水压缸的水从第二渗水孔隙421渗出,第二活塞杆 422向下回落,使传动横片、阀盖片提杆、阀盖片向下运动,传动横片、阀盖片 提杆、阀盖片回落最低状态,阀盖片将排水口ll封闭,不进行冲水,第一水压 缸、第二水压缸中均没有水压,回复到如图l所示的初始状态。如此可周而复始 使用。
上述过程中,从自来水从第一卸压阀31、第二卸压阀32流出的自来水汇 集到收集盒6,经集水管83流入水箱1中。
所谓第一 (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是指第一 (二)活塞杆向上运动 过程中,能够推动阔盖片向上运动的有效行程。
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活塞杆在回落到最低点时,第一活塞杆顶 端B与传动横片A点之间尚存在一段竖向距离,所以第一活塞杆从最低点向上运 动到刚接触传动横片104的这段行程,由于没有驱动传动横片和阔盖片向上运 动,所以这段行程(图1中AB竖向距离)不算有效行程。第一活塞杆顶端经过 图1中A点后继续向上运动的行程,才等于有效驱动行程。
在实施例一中,第二活塞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第二活塞杆顶端一直接触 到传动横片,所以第二活塞杆整个向上运动过程中,都一直推动传动横片和阀盖 片向上运动,所以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等于第二活塞杆向上运动的实际行 程。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的结构原理、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结构形式略 有改变。
图12所示,实施例二中,盖板和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的传动结构原
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但三叉形传动块呈倒T字形。
图14、图15所示,实施例二的第一胶垫561、第二胶垫562呈扁平状, 第一自来水管551与第一压力腔591之间的第一小通道571设置在第一自来水 管551的旁侧,第二自来水管552与第二压力腔592之间的第二小通道572设 置在第二自来水管552的旁侧。第一 出水通道的前端511套设在第一 自来水管 551中间,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端521套设在第二自来水管552中间。
图14所示,当第一卸压阀31关闭,第一压力腔591的自来水不能从第 一卸压口501流出,第一压力腔591水压与第一自来水管551水压相等,第一 胶垫561遮盖在第一自来水管551与第一出水通道前端511上方,使第一 自来 水管551与第一出水通道51被截断。
图15所示,当第一卸压阀31打开,第一压力腔591的自来水从第一卸 压口501流出,第一压力腔591水压下降,第一自来水管551向上顶起第一胶 垫561,于是第一自来水管551与第一出水通道51导通。
同理,第二自来水管552与第二出水通道之间的控制关系与上述相同。
图13所示,实施例二中,水箱中设有杠杆104,阀盖片提杆103吊装在 杠杆104活动端,第一活塞杆412、第二活塞杆422安装在杠杆下方;当第一 活塞杆412或第二活塞杆向422上顶起时,杠杆104被驱动转动并将阀盖片103 吊起,将排水口 11打开;当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回落,阀盖片跟随着回 落,将排水口 ll关闭。另外,在实施例二中,第一活塞杆412套在第一水压 缸41外面,第二活塞杆422套在第二水压缸41外面。
在实施例二中,第一泄水孔隙411设置在第一出水通道51;第二泄水孔 隙421设置在第二出水通道52 (图中未示出)。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之所以要求"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 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是为了使阀盖片由第一活塞杆推动向上 运动的行程小于由第二活塞杆推动而向上运动的行程,以便第一活塞杆向上运 动时产生小排量的冲水,而第二活塞杆向上运动时产生大排量的冲水。在使用 杠杆传动结构的实施例中,阀盖片被提起的高度,不但与活塞杆行程有关,也 有杠杆支点到第一 (二)活塞杆的距离有关;所以,在使用杠杆传动结构的实 施例中,当比较、计算"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 行程"时,根据杠杆原理,应考虑杠杆支点到第一活塞杆的距离L^杠杆支点 到第二活塞杆的距离L2的因素,即应当将第一 (二)活塞杆的行程乘以换算系 数,再将乘以换算系数后的数值作为"有效驱动行程"进行比较大小;当第一 活塞杆行程的换算系数采用"l"时,则第二活塞杆行程的换算系数应为"L, /L2"。
9
权利要求1、一种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包括盖板和水箱,盖板设有转轴,水箱中设有排水口、排水阀,排水阀设有阀盖片、阀盖片提杆,阀盖片与阀盖片提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水箱中还设有第一水压缸和第二水压缸,第一水压缸可轴向移动地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二水压缸可轴向移动地设有第二活塞杆,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设有可驱动阀盖片上下运动的传动机构;还设有第一自来水管、第一出水通道、第二自来水管、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的前端位于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旁边,第一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一水压缸内腔;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端位于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旁边,第二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二水压缸内腔;在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一胶垫,在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二胶垫,在第一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在第二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开设有第一卸压口,第二压力腔开设有第二卸压口,第一自来水管与第一压力腔之间设有第一小通道,第二自来水管与第二压力腔之间设有第二小通道;所述盖板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拨块,在拨块的旁边可转动地安装有三叉形传动块,该三叉形传动块包括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及中间翼,第一侧翼及第二侧翼分别位于中间翼的两侧,三叉形传动块的转轴位置靠近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及中间翼交汇处;在三叉形传动块旁边安装有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第一卸压阀设有第一按钮,第二卸压阀设有第二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一侧翼靠近第一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二侧翼靠近第二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中间翼位于拨块的拔动范围之内,第二侧翼和拨块的初始位置位于中间翼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卸压口连通到第一卸压阀;所述第二卸压口连通到第二卸压阀;在第一水压缸或第一出水通道还设有第一泄水孔隙;在第二水压缸或第二出水通道还设有第二泄水孔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杆的有 效驱动行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活 塞杆和阔盖片之间的传动机构是指连接在阀盖片提杆上端的传动横片,传动横片位于第一 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上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胶垫、 第二胶垫呈碗状,两碗状胶垫的环形边缘分别抵靠在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的顶壁;第 一胶垫设有第一透水小孔,第二胶垫设有第二透水小孔,第一透水小孔形成所述第一自来 水管与第一压力腔之间的小通道,第二透水小孔形成所述第二自来水管与第二压力腔之间 的小通道。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卸压阀、 第二卸压阀分别包括阀体、阀芯片,阀体设有卸压嘴,阀芯片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在阀体内 腔中,阀体中还设有驱使阀芯片将卸压嘴遮闭的压簧;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与所述第一按 钮固定连接,第二卸压阀的阀芯片与所述第二按钮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压缸 设有驱使第一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二水压缸设有驱使第二活塞杆向下回落 的第二复位弹簧。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卸压阀 和第二卸压阀外面还设有集水盒,集水盒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水箱中。
专利摘要一种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水箱中设有第一水压缸、第二水压缸、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设有可驱动阀盖片上下运动的传动机构;还设有第一自来水管、第一出水通道、第二自来水管、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一水压缸内腔;第二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二水压缸内腔;在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一胶垫,在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二胶垫,在第一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在第二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二压力腔;所述盖板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拨块,在拨块的旁边可转动地安装有三叉形传动块;在三叉形传动块旁边安装有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本实用新型不需按压按钮就可以实现自动冲水。
文档编号E03D5/04GK201390999SQ200920055908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
发明者陈焕忠 申请人:陈焕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