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及其吊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行业矩形容器橇块及其吊装工艺,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海洋石
油钻井平台矩形容器橇块及其吊装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上的矩形容器橇块吊装工艺中,通常在矩形容器橇块上 表面的两条对边分别设置常规吊耳,再通过吊杠和吊索辅助吊装。这种吊装工艺具有以下 缺陷,第一,吊装前后吊具的安装和解除时间长;第二,吊装时稳定性较差;第三,只适用于 在就位位置上方有足够空间情况下的吊装,如果吊装需要的空间不足,还需通过其他方式 辅助。例如平台投入生产后,该类橇块需要移除或增加时,就无法直接通过常规吊装工艺直 接吊装就位,通常需要增加临时工装和临时悬伸平台辅助进行吊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 操作成本,并且存在较多风险。 另外,由于各种矩形容器橇块的尺寸不一,吊杠一般需要配合橇块尺寸单独进行 设计,还必须通过第三方检验及发证,所以成本较高,重复利用性差。 以四吊耳式矩形容器为例,如图1所示,橇块上表面的两条对边分别对称设置有 两个常规吊耳,吊装时至少需要一根吊杠和六根吊索辅助才可以完成。如图2所示,由于上 层平台甲板一般可以覆盖下层平台甲板的大部分区域甚至完全覆盖,所以当橇块通过吊具 吊装至就位甲板,在橇块的重心位置还未移到下层平台甲板上时,吊索会碰撞到上层平台 甲板。这时,常见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如图3所示,在下层平台甲板端部焊接一块 临时悬伸平台,以使下层平台甲板临时延伸,从而在吊索还没有碰撞到上层平台甲板的时 候,橇块的二分之一以上橇体即置于下层平台甲板,直到能够平稳放置后继续通过人力或 机械辅助拖拉就位;但吊装完成之后还需要再将临时悬伸平台通过气割切除。另一种方式 如图4所示,将其中一个吊索换成可调节长度的倒链,并与吊机配合进行吊装。显然这两种 方法都会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操作成本,并且存在较高风险。 因此,提高吊装的稳定性、安全性,减少成本,节约工时,成为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 上的矩形容器橇块吊装工艺的较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不需要使用吊杠即可直接进行吊 装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吊装的稳定性、安全性,减 少成本,节约工时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吊装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橇块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包括矩形容器的橇体,所述橇体中部设置有十字交
叉的两个焊接于橇壁上的门型框架,所述橇体上表面各边中点处设置有吊装吊耳。 所述橇体下边缘设置有辅助吊耳。
3
所述门型框架焊接于所述橇壁内部或外部。
所述吊装吊耳为顶置式或侧置式。 —种利用上述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实现吊装的吊装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 骤 a.将吊索一端连接在吊装吊耳上,吊索另一端连接于吊钩上;
b.将橇块吊装至就位甲板; c.当吊索与上层平台甲板即将发生碰撞时,将距离上层平台甲板最近的一根吊索 解除; d.拖拉橇块直至橇体在下层平台甲板上平稳放置; e.放松吊钩; f.拆除其余吊索; g.继续拖拉橇块直至最终就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增加门型框架和改变吊装吊耳的设置位置,再配合吊装操作工艺, 安装吊具时直接连接吊钩与吊装吊耳,相对于常规吊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安全性,对于各 种吊装环境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2)本发明不再需要使用吊杠即可进行吊装,也无需使用倒链配合,降低了吊装的 风险,也极大的降低了吊装成本。 (3)本发明在必要时可以直接解除一根索具以节省所需吊装空间,操作灵活、简 捷,在吊装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也可将橇块拖拉就位。 (4)本发明不仅节省了吊杠和一组吊索,也无需增加临时悬伸平台和倒链等辅助 工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成本。
(5)在橇块上增加门型框架,可以同时提高橇块的整体强度。 (6)其具体尺寸及选材应经过强度计算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其中吊装吊耳可 根据对矩形容器橇块的个别尺寸要求调整为侧置式或顶置式,门型框架也可以灵活地焊接 在橇壁的内部或者外部,能够根据不同尺寸要求控制橇块的外形尺寸。
图1是现有技术中橇块的吊装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橇块吊装至就位甲板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增加临时悬伸平台辅助吊装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增加倒链辅助吊装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图6中吊装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8的A向视图; 图10是图6中辅助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橇块通过吊索与吊钩直接连接的吊装示意 图12是本发明吊装工艺步骤(a)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吊装工艺步骤(b)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吊钩——1 吊杠——2
吊索——3 上层平台甲板- 常规吊耳——4 橇体——5 下层平台甲板——7 临时悬伸平台——8 门型框架——10 吊装吊耳——11
倒链——9 辅助吊耳一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及其吊装工艺,以四吊耳式 矩形容器为例,如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包括矩形容器的橇体 5,所述橇体5设置有两个门型框架IO,两个所述门型框架10呈十字交叉设置于橇体5的中 间位置,并与橇壁的上表面和侧壁贴合焊接。所述门型框架10的选型需通过规范要求的强 度计算和稳定性计算,门型框架10的设置可以提高橇体5的整体强度。
所述门型框架10既可以焊接于橇壁的内部,也可以焊接于橇壁的外部,依照具体 橇体5的内部尺寸较为严格还是外部尺寸较为严格而设定。 所述橇体5上表面各边中点处,即门型框架10的的顶角处设置有吊装吊耳11。吊 装吊耳11如图8和图9所示,可以为顶置式或者侧置式,即可以灵活设置在橇体5的顶面 或者侧面,以根据不同的尺寸要求保证橇体5的外形尺寸,满足其高度或者长度、宽度的尺 寸要求。吊装吊耳11的设计强度也需要满足规范要求,由于必要时可以直接解除一根吊索 3以节省所需吊装空间,因此吊装吊耳11的强度校核应考虑到仅两个平行边上的吊装吊耳 11的受力情况。 所述橇体5下边缘还可以配合设置有辅助吊耳12,如图IO所示,用以配合吊装吊 耳ll将橇块拖拉就位。 如图ll所示,通过增加门型框架IO和改变吊装吊耳11的设置位置,安装吊具时 吊钩1与吊装吊耳11可以直接通过吊索3连接。四吊耳式矩形容器橇块只需要四根吊索 3就可以完成吊装,直接连接吊钩1与吊装吊耳ll,更稳定和安全,也节约了安装和解除辅 助型吊具的时间。 利用本发明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实现吊装的工艺步骤如下
首先将吊索3 —端连接在吊装吊耳11上,吊索3另一端连接于吊钩1上;如图12 所示,利用吊索3将橇块吊装至指定的就位甲板,至吊索3与上层平台甲板6即将发生碰撞 时,将距离上层平台甲板6最近的吊索3解除。若橇块重心偏离橇体5形心位置,应使橇块 偏重的一端先进入下层平台甲板7。 如图13所示,通过人力或绞车等拖拉橇块,直至橇体5重心位置于下层平台甲板 7上,即橇体5平稳放置。之后放松吊钩l,拆除吊索3,继续拖拉橇块直至其完全就位于下 层平台甲板7。 若橇块重心与橇体5形心位置重合,则二分之一以上橇体5置于平台甲板上并平 稳放置之后,就可以拆除其余吊索3 。 整个吊装过程与常规吊装一样,均需人力或机械辅助,以便保证吊装晃动时不会
5
可见,上述工艺在上层平台甲板6不完全覆盖下层平台甲板7时,不需要对下层平 台甲板7进行临时性延伸或使用临时工装,利用吊装吊耳11和辅助吊耳12,通过人力或绞 车等即可将矩形容器橇块安装就位/拆除。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 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包括矩形容器的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橇体中部设置有十字交叉的两个焊接于橇壁上的门型框架,所述橇体上表面各边中点处设置有吊装吊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橇体下边缘 设置有辅助吊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框架焊 接于所述橇壁内部或外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吊耳为 顶置式或侧置式。
5. —种利用上述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实现吊装的吊装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 括如下步骤a. 将吊索一端连接在吊装吊耳上,吊索另一端连接于吊钩上;b. 将橇块吊装至就位甲板;c. 当吊索与上层平台甲板即将发生碰撞时,将距离上层平台甲板最近的一根吊索解除;d. 拖拉橇块直至橇体在下层平台甲板上平稳放置;e. 放松吊钩;f. 拆除其余吊索;g. 继续拖拉橇块直至最终就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橇块及其吊装工艺,该撬块包括矩形容器的橇体,橇体中部设置有十字交叉的两个焊接于橇壁上的门型框架,橇体上表面各边中点处设置有吊装吊耳,橇体下边缘设置有辅助吊耳;该吊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吊索将橇块吊装至就位甲板,当吊索与上层平台甲板即将发生碰撞时,将距离上层平台甲板最近的一根吊索解除,拖拉橇块直至橇体在下层平台甲板上平稳放置后,放松吊钩,拆除其余吊索,继续拖拉橇块直至最终就位。本发明不需要使用吊杠即可直接进行吊装,能够提高吊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成本,节约工时。
文档编号E02B17/00GK101787687SQ20101910202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8日
发明者刘扬, 周桂菊, 魏国强 申请人:天津市禾厘油气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