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77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水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储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的水资源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很多。在很多缺水的地区,人们的 饮用水、生活生产用水都存在短缺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原因,很多地区的降水 不规范,造成这些地区长时间干旱。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很多地区打水井,但由 于这些地区的地下水也很短缺,因此打的水井经常靠雨水、河水等来维持水量,并且这些水 没有经过过滤,不适合饮用;尽管水在长时间沉淀后可变得清澈些,但时间长后,水容易变 臭,变质;而且井里的水很快就渗入地下,或蒸发掉,这样并不能很好地利用雨水。CN101046103A公开了一种水收集净化储存系统,图1为该水收集净化储存系统的 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上面开口的储水容器,该容器壁为防水结构;位于储 水容器内部的集水井,集水井设有井盖,井壁为透水结构,可与储水容器之间进行水交换; 其特征在于,集水井和储水容器之间填充有细砂填料,填料上面铺有透水表层。该系统虽然 可以达到水收集净化储存的目的,但是,由于该系统的储水容器只是通过储水容器的上面 开口来收集水,一方面,收集水的面积较小,储水量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储水容器中的 水会通过上面开口蒸发,造成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将河水、雨水、湖水、雪水等收集净化并且具有较大的 储存能力的系统,同时使储存水源能够避免因自然蒸发所造成的损失,且能够长时间保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储水装置集水来源受限、储水自然损失且水源易变质的技 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集水来源限制、能够减少储水自然损失并能 够长时间保持水质的净水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的顶部由密闭层密闭,内部充满净水材料,且侧壁和/或 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防渗层构成,侧壁和底部的其余部分包括防渗层;至少一个进水井,所述进水井位于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所述进水井为由渗透层 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一开口,所述进水井通过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外部连通;至少一个出水井,所述出水井位于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所述出水井为由渗透层 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二开口,所述出水井通过第二开口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外部连通; 以及滤水通道,所述滤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水井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进水井和出水井嵌在所述净水材料中,且所述出水井与所述进水井之间的最 短距离为所述储水容器在所述进水井与所述出水井之间连线方向的长度的10-90%。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能够通过滤水通道使河水、雨水、湖水、雪水等各种天
4然水资源实现水源的初滤,将经滤水通道初滤后的水源引入到进水井,进而通过储水容器 内填充的净水材料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净化,净化后的水源可通过出水井取出;通过在储水 容器中设置至少一个进水井解决了集水来源受限的问题,实现了多渠道集水;通过将顶部 利用密闭层密闭,可以防止储水容器中的水源因自然蒸发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将储水容器 的侧壁和/或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防渗层构成,侧壁和底部的其余部分包括防渗层, 能够在防止储水容器中的水源向地下渗透的同时,使水源与地气有效连通,保证水源长时 间保鲜不变质。

图1为现有技术的水收集净化储存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净水储水系统沿1-1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净水储水系统中的水位安全井的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3的净水储水系统的滤水通道沿2-2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 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包括储水容器1,所述储水容器1的顶部由密闭层11密闭,内部 充满净水材料6,且侧壁5和/或底部12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防渗层构成,侧壁5和底部 12的其余部分包括防渗层;至少一个进水井2,所述进水井2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内部, 所述进水井2为由渗透层7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一开口,所述进水井2通过第一开口 与所述储水容器1的外部连通;至少一个出水井3,所述出水井3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内 部,所述出水井3为由渗透层8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二开口,所述出水井3通过第二开 口与所述储水容器1的外部连通;以及滤水通道4,所述滤水通道4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 述进水井2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进水井2和出水井3嵌在所述净水材料6中,且所述出 水井2与所述进水井3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所述储水容器1在所述进水井2与所述出水井3 之间连线方向的长度的10-90%,优选为30-8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3的数量可以根据 需要进行设定,在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3分别为多个的情况下,只要能够满足任意一 个所述进水井2与距离其最近的所述出水井3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即可。对于多个所述进 水井2和多个所述出水井3的排列关系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为了保证所述储水容器1中的 水源能够充分净化,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3各自可以彼此通过管道 连通,所述进水井2均勻分布在所述储水容器1的边缘部分,所述出水井3均勻分布在所述 储水容器1的中央部分;在另外一种优选的情况下,所述进水井2均勻分布在所述储水容器 1的一侧,所述出水井3均勻分布在所述储水容器1的另一侧。多个所述进水井2彼此通过 管道连通,能够实现进入到所述进水井2中的水源迅速分散到多个所述进水井2中,进而从 多个所述进水井2向净水材料6中扩散。多个所述出水井3彼此通过管道连通,能够保证 多处渗透到出水井3中水源相互连通,保证任一出水井3中的水位。对于连通多个所述进水井2之间或多个所述出水井3之间的通道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常见的各种管材,如 塑料管或钢管等,该通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进水井2或所述出水井3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 1 1 至 1 100。此外,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数量和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 要适当调整。在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3分别为1个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口优选位于 所述进水井2的上部的侧面,所述第二开口优选为所述出水井的井口。在所述进水井2和 所述出水井3分别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口优选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水井2的上部 的侧面,所述第二开口优选为至少一个出水井3的井口。在更优选的情况下,所述进水井2 和所述出水井3均开口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顶部,并在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3的井 口处设置井盖10,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出水口 3的井口周围铺设渗透材料15(如北京仁创科 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砂基渗水砖)。另外,在优选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所述进水井2和所 述出水井3的底部12设置井座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形成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3的竖直腔体 的所述渗透层7和8可以为由各种渗透材料构成的层,并且所述渗透层材质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适当选择。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渗透层可以由本领域公知的各种透水材料形成,例如 可以采用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砂基渗水砖砌成所述渗透层。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顶部的密闭层11只要能够阻止所述储水容器1内的水溶 向外蒸发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对于其材料或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用新型 的优选情况下,优选使用由成本低廉的防渗混凝土形成的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层11。 另外,填充在所述储水容器1中的净水材料6可以是各种具有过滤净化水的作用的材料, 从提高过滤净化效率和工业成本的方面考虑,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使用工业上容易得到的 硅砂、石子和陶粒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所述净水材料6,更优选的情况下,所述硅砂的粒径为 0. 05mm-10mmo为了防止所述储水容器1中的水源向外渗透并且保持新鲜不变质,使所述储水容 器1的侧壁5和/或底部12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防渗层构成,侧壁5和底部12的其余部 分包括防渗层;在优选的情况下,侧壁5和底部12的全部由透气防渗层构成。这样的结构, 能够防止储水容器1中的水源向外渗透,并能使水源与地气充分接触,防止水体变质。本 实用新型对于所述防渗层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用于防 止水渗透的材料,例如所述防渗层可以为由防水材料形成的层。从进一步减少水损失的 角度出发,所述防渗层的渗透系数优选低于1 X 10_6厘米/秒,更优选低于1 X ΙΟ"7厘米/ 秒。所述渗透系数用于反映防渗层的渗透能力,指在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参照JC/ T945-2005的方法进行测定。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防渗层例如可以为由商购自北京仁创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砖防水板材铺设而成的层。所述透气防渗层的渗透系数优选为 lXl(T3-lXl(T6cm/s。为了进一步提高渗透到所述出水井3内的水源的水质,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净 水储水系统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滤网可以适应本领域常用的各 种过滤网;在另外一种优选的情况下,使所述出水井3的壁的外侧被过滤层覆盖,所述过滤 层可由常用的精细过滤材料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中,优选采用活性炭来构 成所述过滤层。[0026]图3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净 水储水系统沿1-1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净水储水系统中的水位安全井的的剖面 示意图;图6为图3的净水储水系统的滤水通道沿2-2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净水储水系统包括储水容器1,4个进水井21、22、23、24,5个出水 井31、32、33、34、35,滤水通道4,该系统还包括水位安全井16,所述滤水通道4通过水位安 全井16与所述进水井2连通。5个出水井31、32、33、34、35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中央部 分,并呈十字形分布,所述出水井31、32、33、34、35之间通过管道42相互连通,4个进水井 21、22、23、24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边缘部分,并位于所述出水井31、32、33、34、35组成的 十字的中分线上,所述进水井21、22、23、24之间通过管道41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位于 所述进水井21的上部,所述进水井21、22、23、24均完全嵌于储水容器1的净水材料6的内 部。所述出水井33开口于的顶部所述储水容器1的顶部,即形成第二开口,其它所述出水 井31、32、34、35均完全存在于储水容器1的内部。在所述出水井33的第二开口的周围还 可以铺设有渗水材料15 (如砂基渗水砖)。如图4所示,一端与所述水位安全井16连通的管道41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井21 的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并且所述进水井21和所述进水井24之间通过管道41连通。所述出 水井31、33和32通过管道42相互连通。这样,从所述进水井21进入所述储水容器1的水 源可以在所述进水井21、22、23、24之间迅速流通,并通过各个所述进水井21、22、23、24渗 透到所述净水材料6中,并通过所述净水材料6的过滤净化作用后,渗透到所述出水井31、 32、33、34、35,并最终可以通过所述出水井33利用水泵或人工取水。如图5所示,所述水位安全井16包括与所述滤水通道4相连通的进水口 161、与所 述进水井连通的出水口 162和用于排水的溢流口 163,所述溢流口 163的位置高于所述进水 口 161和所述出水口 162并低于所述出水井3的第二开口。这样可以保证在进入储水容器 1中的水位高于溢流口 163时,水流会从溢流口 163向外界流出,避免储水容器1中的水从 出水井33的井口溢出。如图6所示,所述滤水通道4包括槽体或腔体405和渗透层403,该渗透层403与所 述槽体或腔体405的内壁接触,将所述槽体或腔体405分为第一通道401和第二通道402。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形式没有任何限制,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各 种可以输运液体的人工或天然的沟、槽或渠。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材质也 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材料,例如泥、水泥、陶瓷。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横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各种形 状。一般地,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圆形或弧形。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 要来选择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当希望进一步降低水在输运过程中由 于蒸发而引起的损失时,所述槽体或腔体5的横截面优选为圆形或封闭的多边形。当本实 用新型的液体通道用于收集水、输运水和过滤水时,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横截面优选为 弧形或一边开口的多边形,所述一边开口的多边形例如一边开口的倒梯形。当需要进一步 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水通道的水渗透效率时,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横截面优选为六边形, 所述渗透层403与所述六边形的最长的对角线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所述滤水通道4的所述第二通道402为由所述 槽体或腔体405的内壁和渗透层403构成的腔体。这样可以确保通过所述渗透层403进入所述第二通道402的水不会被外界的污染物二次污染。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第一通道401和所述第二通道402的横截面积没有特别限 定,只要所述第一通道401的横截面积可以满足具体的使用要求,所述第二通道402的横截 面积可以确保所述第二通道402的容积可以容纳由所述第一通道401渗透进入该第二通道 402的水的量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所述滤水通道4的所述渗透层403与所述槽体 或腔体405的内壁接触,将所述槽体或腔体405分为第一通道401和第二通道402,从而实 现在输运水的同时对所述水进行过滤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渗透层403与所述槽体 或腔体405的内壁进行接触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以确保所述渗透层3可以紧密且 稳固地与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内壁接触,确保不会发生漏液即可。一般地,所述渗透层 403可以嵌入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内壁;或者当所述槽体或腔体405内部包括两个或两 个以上凸台且至少两个所述凸台相对时,所述渗透层403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凸台上,从而 将所述槽体或腔体405分为第一通道401和第二通道402。优选地,所述渗透层403与所述 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内壁的接触位置为紧密连接,从而确保没有漏液现象发生。所述紧 密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紧密连接,例如可以为通过采用粘合剂而形成的紧 密连接。所述粘合剂可以根据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材质而定。所述渗透层403可以为由各种渗透材料构成的层,并且所述渗透层403材质可以 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渗透层403可以由本领域公知的各种透水材料 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通道在输运水的同时还可以对水进行过滤,渗透层403的渗透 性越高,则通过所述渗透层403而进入所述第二通道402的纯净的水的量就越多。因此,从 进一步提高水渗透效率的角度出发,所述渗透层403的渗透系数优选为3X 10_2-6. 8X 10_2 厘米/秒,更优选为4X 10_2-6. 8X 10_2厘米/秒。所述渗透系数用于综合反映渗透层的渗 透能力,指在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参照JC/T945-2005的方法进行测定。当输运水时,满足上述要求的渗透层例如可以为采用商购自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 限公司的生态砖透水板材铺设而成的层。由于所述第一通道1内水所产生的压力直接作用于所述渗透层403,因此从进一 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水通道的稳固性的角度出发,所述第一通道1的高度与所述渗透层 403的厚度的比值为2-10 1,优选为3-6 1 ;所述第一通道401的高度与第二通道402 的高度的比值为1-3 1,优选为2-3 1。 1。所述第一通道401的高度是指当将所述 槽体或腔体405水平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401位于所述第二通道402的上方时,所述渗透 层403的最低点至所述第一通道401的上边的最低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通道402的高 度是指当将所述槽体或腔体405水平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401位于所述第二通道402的 上方时,所述渗透层的最高点至所述第二通道的最低点的垂直距离。进一步优选所述渗透 层403的抗折强度为6-10兆帕。所述抗折强度可以参照GB/T3001-2007规定的方法测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储水系统,所述滤水通道4还包括防渗层404,并且所述槽 体或腔体405内壁的至少部分表面被所述防渗层404所覆盖。优选地,所述槽体或腔体405 内壁的全部表面被所述防渗层404所覆盖,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水在输运过程中的损失。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防渗层4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所述防渗层404的厚度 足以将所述水的渗透降低到最低程度即可。在确保防渗效果的前提下,从进一步提高本实
8用新型的水通道的输液量以及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所述防渗层404的厚度可以为5-20厘 米,优选为5-10厘米。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防渗层404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 知的各种用于防止水渗透的材料,并根据所输运的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选择。例如当 所述水为水时,所述防渗层404可以为由防水材料形成的层。从进一步减少水损失的角度 出发,所述防渗层404的渗透系数优选低于1 X 10_6厘米/秒,更优选低于1 X ΙΟ"7厘米/ 秒。所述渗透系数用于反映防渗层的渗透能力,指在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参照JC/ T945-2005的方法进行测定。当所输运的水为水时,满足上述要求的防渗层例如可以为由商 购自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砖防水板材铺设而成的层。
权利要求一种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储水容器(1),所述储水容器(1)的顶部由密闭层(11)密闭,内部充满净水材料(6),且侧壁(5)和/或底部(12)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防渗层构成,侧壁(5)和底部(12)的其余部分包括防渗层;至少一个进水井(2),所述进水井(2)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内部,所述进水井(2)为由渗透层(7)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一开口,所述进水井(2)通过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水容器(1)的外部连通;至少一个出水井(3),所述出水井(3)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内部,所述出水井(3)为由渗透层(8)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二开口,所述出水井(3)通过第二开口与所述储水容器(1)的外部连通;以及滤水通道(4),所述滤水通道(4)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水井(2)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进水井(2)和出水井(3)嵌在所述净水材料(6)中,且所述出水井(2)与所述进水井(3)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所述储水容器(1)在所述进水井(2)与所述出水井(3)之间连线方向的长度的10 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 (3)分别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 (3)各自彼此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进水井(2)均勻分布在所述储水容器(1)的边缘部分,所 述出水井(3)均勻分布在所述储水容器(1)的中央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2)和所述出水井 (3)各自彼此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进水井(2)均勻分布在所述储水容器(1)的一侧,所述出 水井(3)均勻分布在所述储水容器(1)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井(3)的 壁的外侧被过滤层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储水系 统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通道(4)包括槽体或腔 体(405)和渗透层(403),该渗透层(403)与所述槽体或腔体(405)的内壁接触,将所述槽 体或腔体(405)分为第一通道(401)和第二通道(4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402)为由所述槽 体或腔体的内壁和渗透层(403)构成的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的高度与所述 渗透层(3)的厚度的比值为2-10 1 ;所述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的高度的比值为 1-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通 道还包括防渗层(404),所述槽体或腔体内壁的至少部分表面被所述防渗层(404)所覆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或腔体内壁的全部 表面被所述防渗层(404)所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404)的厚度为 5-20厘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水位安全井 (16),所述滤水通道(4)通过水位安全井(16)与所述进水井(2)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安全井(16)包括与 所述滤水通道(4)连通的进水口(161)、与所述进水井(2)连通的出水口(162)和用于排水 的溢流口(163),所述溢流口(163)的位置高于所述进水口(161)和出水口(162)并低于所 述出水井(3)的第二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材料(6)为硅砂、石子 和陶粒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砂的粒径为 0. 05mm-10m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储水容器(1)、至少一个进水井(2)、至少一个出水井(3)以及滤水通道(4)。该净水储水系统能够通过滤水通道使河水、雨水、湖水、雪水等各种天然水资源实现水源的初滤,将经滤水通道初滤后的水源引入到进水井,进而通过储水容器内填充的净水材料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净化,净化后的水源可通过出水井取出,解决了集水来源受限的问题,实现了多渠道集水,可以防止储水容器中的水源因自然蒸发所造成的损失,还能够在防止储水容器中的水源向地下渗透的同时,使水源与地气有效连通,保证水源长时间保鲜不变质。
文档编号E03B3/30GK201665890SQ201020157389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秦升益, 秦申二, 贾屹海, 马金奎 申请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