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83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筑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产业政策和能源发展规划,为水电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相继开发,其中许多处于高山峡谷、大流量河道的水利水电工程也相继进入设计、施工阶段。根据施工期导流要求,高山峡谷、大流量河道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大多采用隧洞导流,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节约工程投资和受当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这些工程往往出现水工枢纽建筑物空间立体交叉布置的情况,导流洞群进口上方布置有电站进水口或泄洪洞进口,或导流洞群出口上方布置有其它水工建筑物,对导流洞群前期施工干扰大,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并对导流洞群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或因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导流洞群进口或者出口结构布置困难等情况,同时也造成施工成本大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建筑物立体交叉布,降低施工成的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 包括布置在引流河道同一岸山体或岩体内的至少两条导流洞,每条导流洞的横截面上都布置有下间室,下间室的上方布置有上间室,还包括连接每个上间室和对应下间室的坚井,每条导流洞上由所述上闸室、坚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均位于山体或岩体内相应导流洞的横截面上。进一步的是,相邻两条导流洞上的竖井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呈“一”字型布置。进一步的是,相邻两条导流洞上的上闸室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是,所述各上闸室分别位于对应下闸室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是,所述上闸室、坚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分别位于相应导流洞的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原来分别布置在多条导流洞进口处的闸室构成的导流洞闸室群,设置到山体或岩体内的该多条导流洞横截面上,从而使由上闸室2、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的所述导流洞闸室群筑建物与现有布置在导流洞进口的电站进水口或泄洪洞进口,或者导流洞出口上方的其它水工建筑物避开,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导流洞进口处的交叉施工难题,使导流洞间室群的布置十分灵活,施工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同时将导流洞闸室群建筑物设置到山体或岩体内的各条导流洞的横截面上以后,也不需要考虑导流洞进口处的地形地质情况,可以有效的解决常规布置形式工程量大、施工困难等问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的投资。


图1为本发明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布置结构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标记为导流洞1、上闸室2、坚井3、下闸室4、山体或岩体5。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有效避免建筑物立体交叉布,降低施工成的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所述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引流河道同一岸山体或岩体5内的至少两条导流洞1,每条导流洞1的横截面上都布置有下闸室4, 下闸室4的上方布置有上间室2,还包括连接每个上间室2和对应下间室4的坚井3,每条导流洞1上由所述上闸室2、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的组合体均位于山体或岩体5内相应导流洞1的横截面上。采用所述的导流洞地下闸室群布置结构后,使所述由上闸室2、坚井 3和下闸室4构成的导流洞闸室群筑建物与现有布置在导流洞进口的电站进水口或泄洪洞进口,或者导流洞出口上方的其它水工建筑物错开,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导流洞1进口处的交叉施工难题,使导流洞间室群的布置十分灵活,施工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同时将导流洞闸室群建筑物设置到山体或岩体5内的各条导流洞1的横截面上以后,也不需要考虑导流洞1进口处的地形地质情况,可以有效的解决常规布置形式工程量大、施工困难等问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的投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导流洞地下闸室群建筑物的建筑施工,节约导流洞地下闸室群建筑地的勘探费用,相邻两条导流洞1上的竖井3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呈“一”字型布置; 相邻两条导流洞1上的上闸室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相互连通。由于相邻两导流洞1的距离一般都较近,这样在勘探确定一条导流洞1的地下间室群的筑建地址后,便可以很容易的确定出相邻导流洞1的地下闸室群的筑建地址,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勘探费用。同时, 将相邻两条导流洞1上的上闸室2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并相互连通,可以方便施工。另外,为了方便本发明导流洞闸室群建筑物的施工,将上闸室2布置在下闸室4的正上方。这样布置还可以方便安装位于该闸室内的闸门体以及启闭闸门体的启闭设备的安装和布置。进一步的,为了减小闸室群建造过程中的开挖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成本,所述上闸室2、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导流洞1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5 内。由于在导流洞1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5的厚度相对较小,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开挖量以及开挖完成后的混凝土浇筑量,从而最大限的节约投资。本发明导流洞地下闸室群布置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先确定地下闸室群的高度, 地下闸室群的高度主要由启闭位于下闸室4内的闸门体的启闭机平台操作最低高程、闸门体及启闭机的运输、安装和拆除的要求而确定;然后确定地下闸室群的布置位置,此时,要分析地下间室群布置的地形、地质条件,分析地下竖井间室群布置的岩体覆盖厚度,复核地下竖井闸室群围岩稳定性;接着确定竖井3的宽,竖井3的宽度主要由闸门体和启闭机安装和操作的需要而决定的;第四步上闸室2即启闭机室的设置,上闸室起到联系每个地下闸室的作用,同时还要满足闸门体及启闭机的运输、安装和拆除的要求,以及满足闸门体及启闭机运行维护的交通要求;最后按上述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
权利要求
1.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引流河道同一岸山体或岩体(5)内的至少两条导流洞(1),每条导流洞⑴的横截面上都布置有下闸室G),下闸室⑷的上方布置有上间室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每个上间室( 和对应下间室的坚井 (3),每条导流洞⑴上由所述上闸室O)、坚井(3)和下闸室⑷构成的组合体均位于山体或岩体(5)内相应导流洞(1)的横截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导流洞(1)上的竖井C3)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呈“一”字型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导流洞(1)上的上闸室(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上闸室(2)分别位于对应下闸室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闸室O)、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的组合体分别位于相应导流洞(1)的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闸室O)、坚井⑶和下闸室⑷构成的组合体分别位于相应导流洞⑴的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5)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筑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建筑物立体交叉布,降低施工成的导流洞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所述地下闸室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引流河道同一岸山体或岩体内的至少两条导流洞,每条导流洞的横截面上都布置有下闸室,下闸室的上方布置有上闸室,还包括连接每个上闸室和对应下闸室的坚井,每条导流洞上由所述上闸室、坚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均位于山体或岩体内相应导流洞的横截面上。
文档编号E02B8/06GK102367663SQ20111036099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
发明者冯菊, 唐朝阳, 王仁坤, 穆建志, 郑家祥, 陈安荣, 黎昀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