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51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地漏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地漏排水系统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室内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漏排水系统渗水是多年来建筑业的质量通病,也是建筑业的一大难题。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我们发现渗水的原因主要是地漏的安装高度高过防水层的高度,防水层与地漏口形成了存水,地漏长期使用后,防水层上的水就有可能顺着防水薄弱点渗水,从而影响楼面防水效果。地漏排水系统渗水后,会增加后期修复的难度,浪费了人力、物力,所以传统的地漏排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要解决传统的地漏排水系统容易渗水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包括开有预留孔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由下至上依次设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表面上的找平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和面层,以及设在预留孔中并与PVC材质的下水管连通的地漏,所述找平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和面层朝地漏方向有坡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的预留孔中设有一个PVC材质的变径漏斗,并且该变径漏斗与钢筋混凝土楼板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变径漏斗的下部与下水管的上部套接,并且变径漏斗的下端与下水管的外侧壁之间通过PVC专用胶粘接有PVC材质的下部止水环,变径漏斗的上端与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上表面平齐;变径漏斗中放置有一个PVC管,并且该PVC管通过PVC专用胶与变径漏斗粘接,该 PVC管的上部外侧壁与变径漏斗的上端之间还通过PVC专用胶粘接有PVC材质的上部止水环,并且上部止水环的下端面紧贴在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上表面上,上部止水环的上端面和 PVC管的上端均与找平层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防水层的收头端延伸至PVC管的上部内侧壁上;所述地漏的外侧壁上横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三根PVC材质的卡固条,地漏的下部和卡固条的下部均插在PVC管中。所述下部止水环的上端面紧贴在水泥砂浆的底面上。所述地漏的上端面比面层的上表面低2mm 3mm。所述地漏与面层之间填有密封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建筑工程卫生间中PVC材质的地漏排水领域,是在传统地漏排水系统的基础进行了改进的一种地漏排水系统,其使用效果良好,制作简单,施工方便,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做到将防水层收头端进行全面覆盖,避免了防水层上由于长期使用,积存的水会顺着防水薄弱点渗水的可能,实现了防水与排水的完美组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漏通过变径漏斗与下水管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地漏、2 - PVC管、3 —上部止水环、4 一变径漏斗、5 —下部止水环、 6 一下水管、7 —面层、8 —防水保护层、9 一防水层、10 —找平层、11 一钢筋混凝土楼板、 12 一水泥砂浆、13 —卡固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
图1-3所示,这种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包括开有预留孔的钢筋混凝土楼板11,由下至上依次设在钢筋混凝土楼板11上表面上的找平层10、防水层9、防水保护层8和面层7,以及设在预留孔中并与PVC材质的下水管6连通的地漏1,所述找平层10、防水层9、防水保护层8和面层7朝地漏方向有坡度(施工时,找平层10、防水层9、防水保护层 8和面层7向地漏方向找坡),面层7与地漏1之间填有密封胶(可保证地漏1与面层7封堵密实),地漏1的上端面比面层7的上表面低2mm 3mm。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11的预留孔中设有一个PVC材质的变径漏斗4,并且该变径漏斗4与钢筋混凝土楼板11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12,变径漏斗4的下部与下水管6的上部套接,并且变径漏斗4的下端与下水管6的外侧壁之间通过PVC专用胶粘接有PVC材质的下部止水环5 (可保证变径漏斗4与下水管6密封牢固),下部止水环5的上端面还紧贴在水泥砂浆12的底面上(可保证水泥砂浆12与变径漏斗4和下水管6密封牢固)。变径漏斗 4的上端与钢筋混凝土楼板11的上表面平齐。变径漏斗4中放置有一个PVC管2,并且该PVC管2通过PVC专用胶与变径漏斗4 粘接,该PVC管2的上部外侧壁与变径漏斗4的上端之间还通过PVC专用胶粘接有PVC材质的上部止水环3,并且上部止水环3的下端面紧贴在钢筋混凝土楼板11的上表面上,上部止水环3的上端面和PVC管2的上端均与找平层10的上表面平齐(变径漏斗的内侧根据工程设计套接与之配套的PVC管2,起到连接上部止水环3的作用)。变径漏斗通过上部止水环使地漏和防水层完美衔接。所述防水层9的收头端延伸至PVC管2的上部内侧壁上(防水层收头于PVC管2 的内侧壁,高度依据具体情况而定);所述地漏1的外侧壁上横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三根PVC 材质的卡固条13,地漏1的下部和卡固条13的下部均插在PVC管2中。所述卡固条13为条状,可以是随地漏1 一同定型加工而成,也可以是将PVC管加工成条状的卡固条13,然后再通过PVC专用胶与地漏的外侧壁粘接。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 卡固条13有三个,长*宽为80mm*10mm,用PVC专用胶与地漏的外侧壁沿120度粘接牢固。这种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在施工钢筋混凝土楼板11的时候设置预留孔,又叫位置预留,即在顶板钢筋绑扎前,按图纸上的地漏、给排水管道的位置,用油漆在楼层模板上标画出来,楼板钢筋绑扎时,将地漏、给排水管道的实际位置留让出来,强、弱电预埋管线避开地漏、给排水管道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前固定好孔洞预留工具。步骤二、安装变径漏斗4和下部止水环5,即在安装下水管6时将变径漏斗4同时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楼板11的预留孔内,在距下水管6的上端口 3cm 5cm处粘上下部止水环5,然后用PVC专用胶将变径漏斗4与下部止水环5、下水管6粘接;在距下水管6的上端口 3cm 5cm处粘接下部止水环5的同时,还要使下部止水环5紧贴钢筋混凝土楼板下平面标高。步骤三、封堵预留孔,即用重量比为1 :2的水泥砂浆12将变径漏斗4和预留孔周边封堵密实。步骤四、安装上部止水环3,即在变径漏斗4的上端内侧根据工程设计粘接与之配套的PVC管材,接着在变径漏斗的上端与PVC管材的外侧壁之间用PVC专用胶粘接上部止水环3,使上部止水环3的下端面紧贴钢筋混凝土楼板11的上表面,此时PVC管材要高出面层km 6cm,检查合格后,将与变径漏斗4粘接的PVC管材的上口作临时封堵。步骤五、找平层10施工,使上部止水环3的上端面与找平层10的上表面平齐。步骤六、去掉变径漏斗上方的PVC管材,即用切割工具把变径漏斗上方的PVC管材沿上部止水环3的上端面锯下,并将锯口处打磨光滑,最终使PVC管材变成PVC管2。步骤七、防水层9施工,施工时将防水材料卷进至PVC管2的内侧15mm 25mm。步骤八、防水保护层8和面层7施工。 步骤九、安装地漏1,即将外侧壁上设有卡固条13的地漏1安装在变径漏斗4内。安装时, 要将地漏1的上端面安装的比面层7的上表面低2mm 3mm,并且在地漏1与面层7之间填充密封胶。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包括开有预留孔的钢筋混凝土楼板(11),由下至上依次设在钢筋混凝土楼板(11)上表面上的找平层(10)、防水层(9)、防水保护层(8)和面层 (7),以及设在预留孔中并与PVC材质的下水管(6)连通的地漏(1),所述找平层(10)、防水层(9)、防水保护层(8)和面层(7)朝地漏方向有坡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 (11)的预留孔中设有一个PVC材质的变径漏斗(4),并且该变径漏斗(4)与钢筋混凝土楼板(11)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12),变径漏斗(4)的下部与下水管(6)的上部套接,并且变径漏斗(4)的下端与下水管(6)的外侧壁之间通过PVC专用胶粘接有PVC材质的下部止水环 (5),变径漏斗(4)的上端与钢筋混凝土楼板(11)的上表面平齐;变径漏斗(4)中放置有一个PVC管(2),并且该PVC管(2)通过PVC专用胶与变径漏斗(4)粘接,该PVC管(2)的上部外侧壁与变径漏斗(4)的上端之间还通过PVC专用胶粘接有PVC材质的上部止水环(3),并且上部止水环(3)的下端面紧贴在钢筋混凝土楼板(11)的上表面上,上部止水环(3)的上端面和PVC管(2)的上端均与找平层(10)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防水层(9)的收头端延伸至 PVC管(2)的上部内侧壁上;所述地漏(1)的外侧壁上横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三根PVC材质的卡固条(13),地漏(1)的下部和卡固条(13)的下部均插在PVC管(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1)的上端面比面层(7)的上表面低2mm 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1)与面层(7) 之间填有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止水环(5)的上端面紧贴在水泥砂浆(12)的底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防渗水地漏系统,包括开有预留孔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由下至上依次设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表面上的找平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和面层,以及设在预留孔中并与PVC材质的下水管连通的地漏,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的预留孔中设有一个PVC材质的变径漏斗,并且变径漏斗的下端与下水管的外侧壁之间通过PVC专用胶粘接有PVC材质的下部止水环,变径漏斗中放置有一个PVC管,该PVC管的上部外侧壁与变径漏斗的上端之间通过PVC专用胶粘接有PVC材质的上部止水环,所述防水层的收头端延伸至PVC管的上部内侧壁上。本地漏系统施工方便,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避免了防水层上由于长期使用,积存的水会顺着防水薄弱点渗水的可能,实现了防水与排水的完美组合。
文档编号E03C1/122GK202073148SQ2011201734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王振强, 王静, 苑德银 申请人:北京市日盛达建筑企业集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