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15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地面排水用地漏,特别是一种隔离排水管道中臭气的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排水管道中的臭气散发到室内,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的是防臭地漏,但市面上现有的防臭地漏,其防臭装置中的壳体与排水道兼储水槽没有连接固定结构,有间隙,密封性不够,防臭不够彻底,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防臭地漏密封性不够,防臭不够彻底的缺陷,发明一种能够彻底防臭的防臭地漏。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防臭地漏,包括过滤盖板、壳体、排水管以及排水道兼储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顶端设有开口,过滤盖板可拆卸安装在壳体顶端的开口上,过滤盖板上设有进水孔,排水道兼储水槽设在壳体的底部,排水管设在排水道兼储水槽内。所述的排水道兼储水槽通过螺纹与壳体连接在一起,排水道兼储水槽上设有出水□。所述的排水管的底端高于排水道兼储水槽的内底端,低于排水道兼储水槽得出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排水道兼储水槽与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密封效果更好,避免出现脱落,松动,防臭更彻底,由于排水道兼储水槽以及排水管都是铜制品,防锈防老化,能够永久使用,排水管的底端高于排水道兼储水槽的内底端,低于排水道兼储水槽得出水口,使得在排水道兼储水槽内形成一道水封,又能将多余的污水排泄出
去,一举两得。

图I是本实用新型防臭地漏的立体图I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臭地漏的立体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臭地漏的结构爆炸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臭地漏的剖面图。图中1、过滤盖板;11、进水孔;2、壳体;21、开口;3、排水管;4、排水道兼储水槽;4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参阅图I、图2、图3、图4,防臭地漏,包括过滤盖板I、壳体2、排水管3以及排水道兼储水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的顶端设有开口 21,过滤盖板I可拆卸安装在壳体2顶端的开口 21上,过滤盖板I上设有进水孔11,排水道兼储水槽4设在壳体2的底部,排水管3设在排水道兼储水槽4内。所述的排水道兼储水槽4通过螺纹与壳体2连接在一起,排水道兼储水槽4上设有出水口 41。所述的排水管3的底端高于排水道兼储水槽4的内底端,低于排水道兼储水槽4得出水口 41。组装时,将排水道兼储水槽4从上往下拧入壳体2的底部螺纹口,拧紧后,将排水管3放到排水道兼储水槽4内,之后将过滤盖板I盖在壳体2的开口 21处。使用时,将组装好得防臭地漏的排水道兼储水槽4放入排污管内,污水通过过滤盖板I的时候,污水中得杂物被过滤盖板I挡住,而经过滤过的污水则从过滤盖板I的进水孔11流入壳体2的空腔内,并通过排水管3进入到排水道兼储水槽4内,随着污水的不断流入,排水道兼储水槽4内的水位不断上升,当水位上升到排水道兼储水槽4的出水口 41位置时,污水经出水口流入排污管内,未达到出水口水位的水留在排水道兼储水槽4内,这一道水封隔绝了排污管与室内空气的流通,从而达到防臭目的,当有细小杂物从过滤盖板I的进水孔11流入壳体2的空腔内发生堵塞时,只需拿掉过滤盖板1,将地漏内的杂物取出即可,方便简单。
权利要求1.一种防臭地漏,包括过滤盖板、壳体、排水管以及排水道兼储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顶端设有开口,过滤盖板可拆卸安装在壳体顶端的开口上,过滤盖板上设有进水孔,排水道兼储水槽设在壳体的底部,排水管设在排水道兼储水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道兼储水槽通过螺纹与壳体连接在一起,排水道兼储水槽上设有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的底端高于排水道兼储水槽的内底端,低于排水道兼储水槽得出水口。
专利摘要一种防臭地漏,包括过滤盖板、壳体、排水管以及排水道兼储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顶端设有开口,过滤盖板可拆卸安装在壳体顶端的开口上,过滤盖板上设有进水孔,排水道兼储水槽设在壳体的底部,排水管设在排水道兼储水槽内。所述的排水道兼储水槽通过螺纹与壳体连接在一起,排水道兼储水槽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的排水管的底端高于排水道兼储水槽的内底端,低于排水道兼储水槽得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兼具过滤杂物以及防臭功能,螺纹连接紧固,密封性更强,并且当防臭地漏内发生杂物堵塞时疏通方便。
文档编号E03C1/282GK202380566SQ20112050461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罗仙顺 申请人:罗仙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