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隐形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44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湖泊隐形护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艺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湖泊隐形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景观要求的提高,为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渴望,景观绿地中规划设置亲水平台、临水地坪等结构已经日益常见。这些地方儿童活动频繁,因此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亲水平台、临水地坪等人工驳岸存在一定落差,与自然湖底的坡度平缓有所不同, 即使设置有警示标识,也经常由于儿童等公众认知有限,间接造成儿童溺水身亡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提高亲水平台、临水地坪、河流湖泊提岸等安全性的湖泊隐形护栏。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成本低的湖泊隐形护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泊隐形护栏,包括柔性护栏,及将所述柔性护栏与岸底互相连接的牵引限位装置;所述柔性护栏包括多个浮体,各所述浮体之间通过柔性绳串联为一体;所述牵引限位装置为多个牵引绳,各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岸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体连接。较佳地,所述浮体为工业泡沫浮球。较佳地,所述柔性绳和\或所述牵引绳为天然麻绳。较佳地,所述牵引绳与所述岸底通过固定装置连接。较佳地,所述固定装置为预埋件或膨胀螺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湖泊隐形护栏的主体为可以随着水面起伏的柔性护栏,柔性护栏一般隐藏在水面以下不会破坏景观,因此可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在湖泊、亲水平台、临水地坪等环境的水下设立第二道安全防线,提高了亲水人员的安全性。本发明的湖泊隐形护栏还用于警示船舶等水面物体靠近二级驳岸,防止船舶搁浅现象或撞击损毁驳岸。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湖泊隐形护栏一具体实施例,包括柔性护栏1,及将柔性护栏1与岸底3互相连接的牵引限位装置。柔性护栏1包括多个浮体11,浮体11为工业泡沫浮球。各浮体11之间通过柔性绳12串联为一体。牵引限位装置为多个牵引绳21、22等,各牵引绳21、22的一端与岸底3通过预埋件或膨胀螺栓等固定装置4连接。各牵引绳21、22的另一端与浮体11连接。上述柔性绳12和\或牵引绳21、22均为天然麻绳,成本低,容易取得,便于维护, 而且在替代硬性材料方面,可以降低水下暗流对隐形栏杆的影响。柔性护栏1借组浮体11的浮力,可以随水面起伏。在正常使用状态中,由于柔性绳12、牵引绳21、22等的重量原因,浮体11和柔性绳12 —般隐藏在水面以下不会破坏景观。牵引限位装置的作用主要是牵引住柔性护栏1,使之不会被水流带走,而处于一个大致稳定的位置。当湖泊、亲水平台、临水地坪等环境中有儿童、老人等忽视危险,贸然进入位于水面以下的二级驳岸时,位于水面下的柔性绳12就会起到提醒、阻拦、防护这些亲水人员的作用,提高了亲水人员的安全性。柔性护栏1中的浮体11由于浮力作用,一般位于水面以下较浅的位置,还用于警示船舶等水面物体靠近二级驳岸,防止船舶搁浅现象或撞击损毁驳岸。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湖泊隐形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护栏,及将所述柔性护栏与岸底互相连接的牵引限位装置;所述柔性护栏包括多个浮体,各所述浮体之间通过柔性绳串联为一体; 所述牵引限位装置为多个牵引绳,各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岸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隐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为工业泡沫浮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隐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绳和\或所述牵引绳为天然麻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隐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与所述岸底通过固定装置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湖泊隐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预埋件或膨胀螺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隐形护栏,包括柔性护栏,及将所述柔性护栏与岸底互相连接的牵引限位装置;所述柔性护栏包括多个浮体,各所述浮体之间通过柔性绳串联为一体;所述牵引限位装置为多个牵引绳,各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岸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体连接。本发明的湖泊隐形护栏的主体为可以随着水流波动的柔性护栏,柔性护栏一般隐藏在水面以下不会破坏景观,因此可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在湖泊、亲水平台、临水地坪等环境的水下设立第二道安全防线,提高了亲水人员的安全性。本发明的湖泊隐形护栏还用于警示船舶等水面物体靠近二级驳岸,防止船舶搁浅现象或撞击损毁驳岸。
文档编号E02B3/26GK102535402SQ2012100345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袁天天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