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水大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03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水大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水大便器,尤其是涉及利用从洗净水源供给的洗净水洗净便器并排出污物的冲水大便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洗净便器并排出污物的冲水大便器,公知有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冲水大便器,使形成在冲水大便器的盆部上缘上的内缘部的内周形成为垂直或向外侧扩展的形状,从形成在该内缘部后方侧的内缘吐水口向水平方向吐出洗净水并形成回旋流,同时从设置在盆部的下方且前端的喷射吐水口向排水弯管吐水以产生虹吸作用,从而排出污物。而且,还公知有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冲水大便器,对于在便器的盆部上缘形成为向外侧扩展的形状的内缘部中的前方侧区域和后方侧区域,各自由相互相同且一定的曲率半径形成圆弧形状,从在便器后方侧的吐水口和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之间形成为直线状的侧部向该侧部附近的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设置有向便器的内侧突出以防止洗净水向便器外侧飞出的单元即台折返部。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05-9800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开2007-169964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冲水大便器中,由于使形成在盆部上缘上的内缘部的内周形成为垂直或向外侧扩展的形状,沿内缘部的内周面全周设置有多处使内缘部内周面的曲率半径变化的位置,因此从内缘吐水口吐出的洗净水沿内缘部回旋并流动时,存在有可能越过内缘部而向便器外侧飞出的问题。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冲水大便器中,由于从便器后方侧的吐水口吐出的洗净水流在经过内缘部的圆弧状的前方侧区域,从直线状的侧部向圆弧状的后方侧区域转移时,有可能无法沿内缘部的导水路的轨道顺畅地转移,此外,在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中,尽管是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也还是没有设置上述的台折返部,因此,还存在洗净水有可能向便器外侧飞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可以防止流过内缘部的洗净水向便器的外侧飞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利用从洗净水源供给的洗净水洗净便器并排出污物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盆部,具备盆状污物承接面、形成于上缘部且其内周面形成为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内缘部及形成在该内缘部和上述污物承接面之间的台部;排水路,使其入口连接在该盆部的下方以排出污物;吐水部,在上述盆部的台部上吐出洗净水并形成回旋流;及导水路,向该吐水部供给洗净水,上述吐水部形成在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附近,上述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由比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大且大致一定的曲率半径左右对称地形成,上述吐水部向前方吐水,形成经由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而流向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的回旋流。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从形成在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部附近的吐水部向前方吐出的洗净水经由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在保持吐水水势的同时平滑地流向曲率半径比内缘部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大的后方侧区域,而且,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左右对称地由大致一定的曲率半径形成,因此能够以不使吐水水势减少的方式利用作用于洗净水的离心力,使洗净水环绕。其结果,根据本发明,即使内缘部的内周面是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也能够防止流过内缘部的洗净水向便器的外侧飞出,能够以较强的水势对盆部内的大范围进行洗净。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盆部的内缘部在上述前方侧区域内,具备由比上述后方侧区域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形成的与上述前端附近邻近的区域。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盆部的内缘部在前方侧区域内,具备由比后方侧区域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形成的与前端附近邻近的区域,因此从吐水部吐出且经过内缘部的前端的洗净水在保持较强水势的状态下流向与盆部的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附近邻近的区域。该洗净水流过由比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形成的与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附近邻近的区域,由此保持来自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的洗净水的较强的水势并在稳定的状态下平滑地流向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因此,即使内缘部的内周面是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也能够防止流过内缘部的洗净水向便器的外侧飞出。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由上述内缘部全周中最小的曲率半径形成,上述吐水部邻接于上述内缘部前端的左右任意一侧,且形成在从大曲率半径向小曲率半径变化的部分上。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从吐水部向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以较强的水势吐出的洗净水在通过由最小曲率半径形成的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时所产生的适度的能量损失,而适度地抑制水势,因此,可以防止洗净水因过强的水势而向便器的外侧飞出。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盆部的内缘部的从上述吐水部至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附近为止的部分的上缘部由向内侧突出的外伸形状形成。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溅水的从吐水部至具备最小曲率半径的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为止的部分的上缘部由向内侧突出的外伸形状形成,因此,即使万一沿内缘部回旋的洗净水在从吐水部至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的部分上发生飞溅,也由于该飞溅碰到内缘部的外伸形状的上缘部,因此可以防止向便器的外部溅水。根据本发明的冲水大便器,可以防止流过内缘部的洗净水向便器的外侧飞出。


图I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中省略了便座及便盖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不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观察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的V-V线观察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3的VI-VI线观察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3的VII-VII线观察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导水路整体的立体图。图9是从后方侧斜下方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盆部内的前侧区域的内缘吐水口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放大图3所示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前方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1是放大图2所示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内缘吐水口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粘接工序前的状态的便器本体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粘接工序前的状态的便器本体的正面剖视图。图14是概略说明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中在喷射洗净开始后进行内缘洗净时的内缘吐水的第I周的第I回旋轨道和第2周的第2回旋轨道的立体图。图15是概略说明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中内缘吐水的回旋流向凹部内流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 (a)表不对利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进行便器洗净时的关于内缘吐水及喷射吐水的流速分布进行解析的结果的一个例子。而且,图16 (b)作为图16(a)所示的解析结果的对比例,表示对利用现有的冲水大便器进行便器洗净时的关于内缘吐水及喷射吐水的流速分布进行解析的结果。图17 Ca)表示对利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进行便器洗净时的关于喷射吐水的流速分布及流动情况进行解析的结果的一个例子。而且,图17 (b)作为图17(a)所示的解析结果的对比例,表示对利用现有的冲水大便器进行便器洗净时的关于喷射吐水的流速分布及流动情况进行解析的结果。符号说明I-冲水大便器;2_便器本体;2a_下侧便器本体部;2b_上侧便器本体部;2c_下侧便器本体部的上端部;2d-上侧便器本体部的下端部;4_便盖;6_贮水箱(洗净水供水单元);6a-贮水箱的排水口 ;8_盆部;8a_盆部本体的上端部;10_导水路;10a_共通导水路;IOb-喷射导水路;10c-导水路的入口部;10d-内缘导水路;12_排水弯管管路(排水路);12a-排水弯管管路的入口 ;12b-排水弯管管路的上升路;12c-排水弯管管路的下降路;14-污物承接面;14a-污物承接面的下缘部;16_内缘部;16a-内缘部的前端部;16b-内缘部的外伸部;16c-内缘部的立起部;16d-与内缘部的立起部的内周面成表面一致的假想面;16e-内缘部的外伸部的后缘;16f-内缘部的凹形空间内的内周面;16g-内缘部内壁部;16h-内缘部外壁部;16i-内缘部底面部;16j-内缘部上面部;16k-内缘部内壁部的下端部;17_内缘部的内周面;17a-铅垂面;17b-水平面;18_台部;18a-台部的内缘部;18b-台部的外缘部;18c-台部外缘部的前端;20_凹部;20a-凹部的底面;20b-凹部的壁面;22_喷射吐水口(喷射吐水部);24_排水承口 ;26_内缘吐水口(内缘吐水部);26a-内缘吐水口内的通水路;26b-内缘吐水口内的通水路的上缘部;26c-连续形成部;26d-内缘吐水口的开口边缘部;26e-内缘吐水口内的通水路的延长部分;A1-盆部的前后方向中心线;A2-盆部的左右方向中心线;B-凹形空间;C-粘接线;D1-喷射吐水的吐水方向;D2-内缘吐水的吐水方向;F-盆部的前方侧区域;F1-盆部的前方侧区域;F2-盆部的前方侧区域;F3-盆部的前方侧区域;fl_第I周的回旋流(主流);f2-下降流;f3-第2周的回旋流;f4-倾斜回旋流;f5-回旋流;R_盆部的后方侧区域;T1-第I回旋轨道;Τ2-第2回旋轨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座的示意立体图。
如图I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是利用盆部内的水的落差所产生的流水作用冲走污物的所谓冲落式冲水大便器,具备陶瓷制便器本体2 ;便盖4,覆盖配置于该便器本体2上面的便座(未图示);及洗净水源即重力供水式贮水箱6,安装在便器本体2的后部,贮存使用于便器洗净的洗净水从而向便器本体2供水。另外,作为向便器本体2供给洗净水的洗净水源,并未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重力供水式贮水箱6这样的水箱式结构,也可以是直接利用自来水的供水压力的水管直压式结构、冲洗阀式结构、利用泵的辅助压力供给洗净水的结构。图2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中省略了便座及便盖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俯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在便器本体2的前方上部形成有盆部8。而且,在便器本体2的后方上部形成有导水路10,向盆部8吐出从贮水箱6供给的洗净水。而且,在盆部8的下方形成有排出盆部8内的污物的排水路即排水弯管管路12。盆部8具备盆状的污物承接面14 ;沿盆部8的上缘部形成的内缘部16 ;及形成在上述污物承接面14和内缘部16之间的台部18。而且,盆部8具备凹部20,其形成在污物承接面14的下方区域并与排水弯管管路12连接,该凹部20具备底面20a ;及壁面20b,连接该底面20a和污物承接面14的下缘部14a。而且,相对于平分盆部8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Al (参照图3),从便器本体2的前方侧观察时在凹部20左侧的侧壁面20b上形成有喷射吐水口 22,该喷射吐水口 22连接于从在后面详细说明的导水路10的共通导水路IOa分支的喷射导水路10b,使从喷射吐水口22吐出的洗净水的主流在凹部20内回旋。由此,从喷射吐水口 22吐出洗净水时,由于喷射吐水的回旋流f4而使盆部8的凹部20内的积水变得不容易向外侧扩张,可以使悬浮类污物集中在凹部20内的积水的大致中央从而切实地排出。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洗净水要从盆部8的凹部20内向外侧飞出时,从后述的内缘吐水口 26吐出并回旋的内缘吐水沿盆部8流下而冲撞所产生的飞溅。而且,在盆部8的污物承接面14的凹部20的后方且下方,上述排水弯管管路12的入口 12a开口,上升路12b从该入口 12a向后方延伸。下降路12c与该上升路12b连续,下降路12c的下端经由排水承口 24连接于地面下的排出管(未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中,以排水弯管管路12的下降路12c的下端连接于地面下的排出管(未图示)的下排水式冲水大便器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未限定于这种方式,在下降路12c的末端配置在冲水大便器的后壁侧而与地面上的排出管连接的上排水式冲水大便器中也能进行应用。下面,参照图2 图8,对冲水大便器I的导水路10进行详细说明。图4 图7分别是各自沿图3的 IV-IV线、V-V线、VI-VI线及VII-VII线观察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导水路整体的立体图。如图2 图8所示,导水路10具备共通导水路10a,从与贮水箱6的排水口 6a连接的入口部IOc延伸至盆部8的背面侧附近;及喷射导水路IOb和内缘导水路10d,在该共通导水路IOa的盆部8的背面侧附近分别分支。内缘导水路IOd在盆部8的背面侧附近从共通导水路IOa分支,相对于平分盆部8左右方向的中心线Al (参照图3),从便器本体2的前方侧观察时沿位于左侧的内缘部16的内部向前方延伸,延伸至从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内的便器本体2的前方侧观察时配置在左侧的单一的内缘吐水口 26 (在后面详细说明)。喷射导水路IOb在盆部8的背面侧附近从共通导水路IOa分支,相对于平分盆部8左右方向的中心线Al (参照图3),从便器本体2的前方侧观察时以沿盆部8的凹部20的左侧壁面20b的外侧迂回的方式向前方延伸,延伸至形成在凹部20的左侧壁面20b上的喷射吐水口 22。该喷射吐水口 22在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分别平分盆部8时,相对于内缘部16的内缘吐水口 26配置在后方侧且在从前方观察盆部8时配置在左侧。另外,内缘吐水口 26和喷射吐水口 22形成在盆部8的左右任意一个相同侧即可。而且,内缘吐水口 26通过与喷射吐水口 22相比形成在前侧,即使从喷射吐水口 22吐出的洗净水的回旋流(后述的“倾斜回旋流f4”)从盆部8的凹部20内向外侧飞出,也能够通过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的回旋流(后述的“回旋流f5”)的水势来进行压制。而且,作为用于以在从共通导水路IOa经由内缘导水路IOd而被导向内缘吐水口26的洗净水的内缘吐水开始之前,使从共通导水路IOa经由喷射导水路IOb而被导向喷射吐水口 22的洗净水的喷射吐水开始的方式设定吐水时刻的手段,将内缘导水路IOd的路径长度LI设定为比喷射导水路IOb的路径长度L2长。通过如此设定,可以在洗净开始时经由喷射导水路IOb从喷射吐水口 22排出存在于共通导水路IOa内的空气,在由内缘吐水口26开始吐水时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减少从内缘吐水口 26排出的空气。而且,可以防止从共通导水路IOa与洗净水一起流入内缘导水路IOd的空气在内缘导水路IOd内被压缩而在从内缘吐水口 26排出时产生的吐出音和飞溅,可以防止向便器I的外部溅水。而且,即使在喷射导水路IOb内被压缩的空气与洗净水一起由喷射吐水口 22排出时发生飞溅,也由于喷射吐水口 22位于盆部8内的下方,即污物承接面14和排水弯管管路12之间的凹部20的侧壁面20b,因此可以防止向便器I的外部溅水。而且,即使在洗净开始时存在于共通导水路IOa内的空气混入从共通导水路IOa流向内缘导水路IOd的洗净水中,也由于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盆部8的前方侧区域F,因此内缘导水路IOd是从共通导水路IOa的盆部8的背面侧附近延伸至内缘吐水口 26的较长的路径,因此,沿内缘导水路IOd内流动的过程中空气处于被充分碾碎的状态,可抑制从内缘吐水口 26吐水时产生的吐出音和飞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在开始内缘吐水前开始喷射吐水的手段的例子,对将内缘导水路IOd的路径长度LI设定为比喷射导水路IOb的路径长度L2长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并未限定于这种方式,也可以调节内缘导水路内和喷射导水路内各自的流速、容积,以在开始内缘吐水前开始喷射吐水。而且,作为用于排出共通导水路IOa内的空气的手段,也可以代替喷射导水路IOb,设置与共通导水路IOa连通凹部20内而连接的管构件。下面,参照图3、图5 图7及图9 图11,对冲水大便器I的盆部8的内缘部16、台部18及内缘吐水口 26进行详细说明。 图9是从后方侧斜下方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盆部内的前侧区域的内缘吐水口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放大图3所示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前方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1是放大图2所示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内缘吐水口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3及图10所示,盆部8具备通过沿该盆部8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线A2(参照图3)而在前后方向上平分盆部8的前方侧区域F和后方侧区域R。而且,盆部8的前方侧区域F具备区域F1,相对于中心线Al及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的前端部16a (内周侧前端部16a)配置为左右对称且包括前端部16a ;区域F2,位于该区域Fl的后方侧;及区域F3,位于该区域F2的更加后方侧。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在内缘部16的全周中具备最小的曲率半径P 1,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与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相比位于后方侧的前方侧区域F2内,向该前端部16a吐出洗净水。S卩,内缘吐水口 26配置在内缘部16的位于前端部16a的曲率半径最小部附近,通过向该曲率半径最小部吐出洗净水,可以使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的吐水方向矢量和水势稳定,可以在保持较强水势的状态下,经由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后,向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回旋。由此,可以切实地洗净容易变脏的盆部8的后方侧区域R,通过后方侧区域R后的洗净水在保持水势的状态下继续回旋,因此,可以防止无法在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回旋所导致的洗净不良。而且,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在通过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的曲率半径最小部后沿内缘部16进行第I周的回旋,在通过该内缘部16的曲率半径最小部时由于向内缘部16外侧作用的离心力的影响,而抑制从内缘吐水口 26向台部18流下的洗净水流,因此,可以抑制其与已经完成第I周回旋而临近第2周回旋的台部18上的回旋流冲撞。而且,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前方侧区域F2内,即相对于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从便器本体2的前方侧观察时邻接于左侧且从后方朝向前方曲率半径P 2从大曲率半径向小曲率半径变化的部分。由此,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在保持较强水势的状态下,立即到达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其后,可以向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回旋,因此,可以防止因无法在最小曲率半径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使洗净水回旋而导致洗净不良。而且,由于从内缘吐水口 26向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以较强的水势吐出的洗净水在通过由最小曲率半径P I形成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时所产生的适度的能量损失,而适度地抑制水势,可以防止洗净水因过强的水势而向便器外侧飞出。而且,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形成其大部分具备一定半径(曲率半径P 3)的正圆的一部分(圆弧形状)。由此 ,由于在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的大部分中曲率半径P 3 (正圆的半径)不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抑制通过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时的洗净水的能量损失,可以使洗净水更加切实地回旋,可以在保持较强水势的状态下回旋至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因此,也可以切实地洗净容易变脏的盆部8的后方侧区域R0而且,由于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的大部分形成规定半径(曲率半径P 3)的正圆的一部分,使用者从前方斜上方观察时,由于最显眼的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的大部分形成规定半径(曲率半径P 3)的正圆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提高盆部8的整体美观。盆部8的内缘部16在前方侧区域F内具备由曲率半径P 4 ( P 4=P 2>P 3)形成的前方侧区域F3,该曲率半径P4与曲率半径P2相等,且比后方侧区域R的曲率半径P3大,该前方侧区域F3邻近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附近,配置在前方侧区域F2和后方侧区域R之间。由此,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而通过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后的洗净水经过与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附近邻近的区域F2在保持较强水势的状态下流向区域F3。该洗净水流过由比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的曲率半径P 3大的曲率半径P4形成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3,由此可以保持来自位于前方侧区域F3前方侧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1、F2的洗净水的较强的水势并在稳定的状态下平滑地流向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即使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是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也能够防止流过内缘部16的洗净水向便器I的外侧飞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的曲率半径P I设定为比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的曲率半径P 3小的方式,但是并未限定于这种方式,也可以将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的曲率半径P I设定为与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的曲率半径P 3相等。或者,也可以将内缘部16的各前方侧区域Fl的各前方侧区域F1、F2、F3的各曲率半径P I、P 2、P 4的至少I个曲率半径设定为与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的曲率半径P 3相等。盆部8的内缘部16具备形成为外伸形状的外伸部16b,使从前方侧区域F2内的内缘吐水口 26朝向前方侧直至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附近的部分的上缘部局部向内侧突出,通过该外伸部16b覆盖内缘吐水口 26的上方。而且,盆部8的内缘部16具备立起部16c,除外伸部16b以外的内周面17的区域呈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如此,在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的前端部16a附近的前方侧区域FI、F2中通过外伸部16b形成为向内侧外伸的形状,在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以外的前方侧区域F3及后方侧区域R中,形成为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因此,在最小曲率半径P I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不会发生向便器I的外部溅水,可以提高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的水势。而且,可以在充分保持较强水势的状态下回旋至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可以更加切实地洗净容易变脏的盆部8的后方侧区域R。而且,利用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的前方侧区域FI、F2的外伸部16b,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溅水的内缘部16的内缘吐水口 26附近,即使发生飞溅,也由于该飞溅碰到内缘部16的外伸部16b的上缘部,因此可以防止向便器I的外部溅水。而且,由于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除前端部16a附近以外形成为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因此即使万一附着污垢,也变得容易擦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中,作为例子说明了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具备立起部16c的方式,但是也可以代替该立起部16c,沿内缘部内周面的大致全周设定为外伸的形状,也可以是使沿内缘部16的周向形成的内缘导水路的内侧开放的所谓内缘开放式的方式。而且,内缘吐水口 26与盆部8的台部18的高度位置相比位于规定距离h上方,形成在盆部8的内缘部16的上端侧。由此,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在形成经过曲率半径小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而向内缘部16的后方侧回旋的水流(回旋流fl)的
同时,形成从内缘部16的上端侧下降的水流(下降流f2),利用上述回旋流fl和下降流f2可以有效地对盆部8内进行洗净。而且,利用从配置在内缘部16上端侧的位于较高位置的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可以切实地洗净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而且,由于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距台部18规定距离h上方的内缘部16上,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利用图14及图15进行说明,第I周的第I回旋轨道Tl的回旋流fl不会向台部18上流下地回旋,第2周的第2回旋轨道T2的回旋流f3在台部18上回旋,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溅水的内缘吐水口 26附近,可以抑制沿内缘部16回旋的第I回旋轨道Tl与第2回旋轨道T2的洗净水彼此冲撞所产生的飞溅。而且,由于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盆部8的内缘部16的上端侧,对于从前方斜上方观察盆部8的使用者,内缘吐水口 26切实地进入内缘部16的外伸部16b的死角,因此,使用者更加不容易看到内缘吐水口 26。而且,可以提高使用者感受到的清洁感,并且可以提高盆部8的整体美观。而且,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与盆部8的台部18的内缘部18a相比位于外侧(台部18的外缘部18b侧)的内缘部16上,详细内容在后面利用图14及图15进行说明,第I回旋轨道Tl相对于第2回旋轨道T2在俯视下位于外侧。由此,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溅水的内缘吐水口 26附近,可以有效地抑制第I回旋轨道Tl与第2回旋轨道T2的洗净水彼此冲撞所产生的飞溅。而且,盆部8的内缘部16具备连续形成部26c,从形成内缘吐水口 26内所形成的通水路26a的上面的上缘部26b连续形成至向下游侧延伸的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的立起部16c,该连续形成部26c从便器本体2的前方侧观察时相对于中心线Al (参照图3)位于右侧的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通过这种连续形成部26c,使内缘吐水口 26的上面和内缘部16的外伸部16b连续地形成,因此,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沿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平滑地流动。而且,由于形成经过曲率半径小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的回旋流fl和下降流f2,因此可以切实地洗净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而且,通过使上缘部26b和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连续地形成,该上缘部26b构成形成内缘吐水口 26的通水路26a的上侧面,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可以利用离心力沿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平滑地流动,可以抑制回旋的洗净水彼此冲撞而发生飞溅。而且,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F2的外伸部16b从内缘吐水口 26向前方侧延伸至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从该前端部16a延伸至连续形成部26c,从上方观察盆部8内时相对于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左右对称地配置。如此,由于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内缘部16的外伸部16b覆盖内缘吐水口 26,因此使用者从前方斜上方观察时,无法看到内缘吐水口 26。而且,由于内缘部16的外伸部16b左右对称地形成在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因此可以提高盆部8的整体美观。而且,内缘吐水口 26后方侧的开口边缘部26d朝向内缘吐水口 26的吐水方向从下方向上方倾斜。由此,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利用从下方向上方倾斜的内缘吐水口 26的开口边缘部26d,形成经过曲率半径小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而向内缘部16的后方侧回旋的水流(回旋流fl),同时形成从内缘部16的上端侧下降的水流(下降流f2),利用上述回旋流fl和下降流f2可以切实地对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进行洗净。 而且,由于内缘吐水口 26的开口边缘部26d朝向吐水方向从下方向上方倾斜,SP使在第I回旋轨道Tl和第2回旋轨道T2的边界产生未洗净部,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也能够下降流动,防止产生该未洗净部。而且,利用这种朝向吐水方向从下方向上方倾斜的内缘吐水口 26的开口边缘部26d,可以使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的一部分下降,利用该下降的洗净水,可以更有效地压制从喷射吐水口 22吐出的洗净水的回旋流f4向凹部20外侧飞出。而且,在盆部8的凹部20内,通过在来自喷射吐水口 22的吐水中加入这种下降的内缘吐水,可以生成组合了横向回旋流和纵向回旋流的具备强力回转力的回旋流f4,可提高污物排出性能。而且,对于内缘吐水和喷射吐水冲撞时所产生的飞溅,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抑制。盆部8的内缘部16在使用者从盆部8的前方斜上方能够看到的盆部8内的后方侧区域R、前方侧区域F3区域中左右对称地形成,对于内缘吐水口 26,使内周侧开放,但是由于上方被外伸部16b覆盖,因此从盆部8的前方斜上方观察内缘部16的使用者却无法看至IJ,可以提高盆部8的整体美观。尤其是如图9 图11所示,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内周面17在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通过铅垂面17a和从该铅垂面17a向内侧延伸的水平面17b而形成为外伸的形状。而且,通过该铅垂面17a和水平面17b,在内缘部16的内周侧前端部16a附近的台部18上形成向前方突出的凹形空间B,在该凹形空间B中,内缘吐水口 26和内缘部16的铅垂面17连续形成为使表面一致。S卩,内缘吐水口 26形成在凹形空间B内,该凹形空间B在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F2中,相对于与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及前方侧区域F3的形成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立起部16c的内周面17成表面一致的假想面16d,形成为以规定宽度向前方且左右方向突出。该凹形空间B的上缘部与外伸部16b —致,凹形空间B内的内周面16f的前端部16a的下端与台部18的外缘部18b的前端18c —致。而且,内缘吐水口 26位于凹形空间B的上缘部16b的后缘16e的前方且位于台部18的外缘部18b的前端18c的后方,在凹形空间B内,形成有从内缘吐水口 26的开口边缘部26d的后端沿凹形空间B的内周面16f延伸至前端部16a附近的通水路26a,从该通水路26a经过凹形空间B内的内周面16f的最前部16a而延伸的延长部分26e从凹形空间B内连续地形成至其后方侧的内缘部内周面16c的连续形成部26c。由此,从前方斜上方观察盆部8的使用者很难看到内缘吐水口 26,可以提高使用者感受到的清洁感。而且,详细内容利用图14及图15在后面进行说明,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的回旋方向和从喷射吐水口 22吐出的洗净水的回旋方向在俯视下为同一方向。而且,喷射吐水口 22的吐水方向Dl (图14的箭头Dl)为朝向前方的斜下方,与内缘吐水口 26的吐水方向D2 (图14的箭头D2)大致相同。下面,参照图6、图10、图12及图13,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的陶瓷制便器本体2制造时的粘接工序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粘 接工序前的状态的便器本体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粘接工序前的状态的便器本体的正面剖视图。如图12及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的陶瓷制便器本体2具备下侧便器本体部2a,具备形成污物承接面14及台部18且除去内缘部16的盆部8 ;及上侧便器本体部2b,具备内缘部16,在制造便器本体2时,与下侧便器本体部2a预先分别成形后,在粘接工序中沿下侧便器本体部2a的上端部2c全周粘接下端部2d。该上侧便器本体部2b具备在粘接工序中与下侧便器本体部2a的盆部8本体的上端部粘接的内缘部16。而且,如图13所示,上侧便器本体部2b的内缘部16具备内缘内壁部16g及内缘外壁部16h,分别形成该内缘部16的内周及外周;内缘底面部16i,结合上述内缘内壁部16g和内缘外壁部16h的两个下端部;及内缘上面部16j,结合上述内缘内壁部16g和内缘外壁部16h的两个上端部,通过上述内缘内壁部16g、内缘外壁部16h、内缘底面部16i及内缘上面部16j形成内缘导水路IOcL由此,将通过内缘部16的内缘内壁部16g、内缘外壁部16h、内缘底面部16i及内缘上面部16j形成的空间利用为内缘导水路10d,由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导水路,可以使便器本体2成为简单的结构。而且,内缘吐水口 26通过形成在位于盆部8前方位置的内缘内壁部16g上,而进一步成为简单的结构。而且,图6及图10示出下侧便器本体部2a与上侧便器本体部2b的粘接工序后的状态的便器本体2,表示除去内缘部16的下侧便器本体部2a的盆部8和上侧便器本体部2b的内缘部16的粘接部的粘接线C (边界线)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下位于内缘底面部16i的下方区域内。由此,即使内缘部16和除去该内缘部16的盆部8的粘接部即粘接线C处在显露于便器本体2的外侧表面的状态下,也由于该边界线C从上方观察时位于内缘底面部16i的下方区域内,因此被内缘部的内缘底面部隐藏而无法被看到,可以提高便器I的外侧整体的美观。而且,如图6及图13所示,下侧便器本体部2a的盆部8的本体和上侧便器本体部2b的内缘部16的粘接部即粘接线C通过在粘接工序中使盆部8的上端部8a和内缘内壁部16g的下端部16k进行线接触,而形成盆部8的本体和内缘部16的边界线,可从盆部8的本体及内缘部16的内侧看到该边界线。由此,在制造便器本体2时使内缘部16与除去该内缘部16的盆部8粘接时,可从盆部8的内侧看到通过使内缘内壁部16g的下端部和除去内缘部16的盆部8的上端部8a进行线接触而形成的边界线(粘接线C),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便器本体2制造中的内缘部16和除去内缘部16的盆部8的粘接作业。
下面,利用图I 图17,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作用(动作)。图14是概略说明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中在喷射洗净开始后进行内缘洗净时的内缘吐水的第I周的第I回旋轨道和第2周的第2回旋轨道的立体图;图15是概略说明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中内缘吐水的回旋流向凹部内流下的状态的立体图。首先,使用者操作用于便器洗净的操作杆(未图示)时,开始便器洗净,贮水箱6内的洗净水经由共通导水路IOa分支流向喷射导水路IOb和内缘导水路10c。而且,最初从喷射吐水口 22开始吐水后,从内缘吐水口 26 延迟开始吐水。此时,喷射吐水口 22的吐水方向Dl (图14的箭头Dl)为朝向前方的斜下方,与内缘吐水口 26的吐水方向D2 (图14的箭头D2 )大致相冋。而且,如图11及图14所示,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内缘吐水的主流形成沿内缘部16的内周面向前方侧流动,经过曲率半径最小的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附近而向内缘部16的后方侧逆时针回旋的水流(回旋流fl),同时内缘吐水的一部分形成从内缘部16的上端侧下降的水流(下降流f2)。而且,完成第I周回旋后的内缘吐水在第I周的回旋流Π的内侧形成第2周的逆时针回旋流f3。另一方面,从喷射吐水口 22朝向前方的斜下方(吐水方向Dl)吐出的喷射吐水形成沿凹部20内的前方侧的壁面20b及底面20a流动,朝向后方侧从下方向斜上方上升并回旋后,沿凹部20内的后方侧的壁面20b向前方且斜下方回旋的倾斜回旋流f4。该倾斜回旋流f4在从上方以俯视观察凹部20内时形成逆时针回旋流,内缘吐水的回旋方向和喷射吐水的回旋方向在俯视下呈同一方向(逆时针回转)。而且,如图14所示,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的洗净水沿内缘部16以第I周的回旋流fl回旋时的第I回旋轨道Tl,与以该第I回旋轨道Tl结束第I周的回旋之后沿内缘部16及台部18以第2周的回旋流f3回旋时的第2回旋轨道T2相比,位于上方且外侧。接下来,如图14所示,内缘吐水大致保持逆时针回旋流方向的水势并沿污物承接面14向凹部20内流下,与凹部20内的喷射吐水的回旋流合流,在凹部20内生成具备较为强力且快速的回转力的倾斜回旋流f4。而且,如图15所示,内缘吐水与凹部20内的喷射吐水的倾斜回旋流f4合流后还继续从内缘吐水口 26进行新的内缘吐水,在污物承接面14上回旋的内缘吐水的水量增加时,增加了水势的内缘吐水的回旋流f5向凹部20内的喷射吐水的倾斜回旋流f4流下并合流,形成向排水弯管管路12的入口 12a强力推压凹部20内的污物的水流。最终,利用内缘吐水合流后的凹部20内的倾斜回旋流f4的较为强力的回转力,可以从盆部8向排水弯管管路12内推压比重大的污物,对于比重小的悬浮类污物,利用合流后的较快回转的倾斜回旋流f4,可以从盆部8向排水弯管管路12送出。接下来,图16 (a)表示对利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进行便器洗净时的关于内缘吐水及喷射吐水的流速分布进行解析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图16 (b)作为图16(a)所示的解析结果的对比例,表示对利用现有的冲水大便器进行便器洗净时的关于内缘吐水及喷射吐水的流速分布进行解析的结果。首先,图16 Ca)所示的洗净水的颜色浓淡表示洗净水的流速大小,从上方观察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的便器本体2时,在从盆部内的内缘吐水口经由内缘部前端直至逆时针回旋的后方侧区域,以及凹部的喷射吐水口附近及其前侧区域中,可得到洗净水的较大流速。与此相对,图16 (b)所示的对比例的冲水大便器与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的方式不同,其为在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中设置有2个内缘吐水口(第I及第2内缘吐水口)以及在盆部内的凹部一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喷射吐水口的方式,在从盆部内的内缘部前端至后方侧的第2内缘吐水口附近的区域中,与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相比洗净水的流速较小,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洗净力与现有的冲水大便器相比更加提高。接下来,图17 (a)表示对利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进行便器洗净时的关于喷射吐水的流速分布及流动情况进行解析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图17 (b)作为图17(a)所示的解析结果的对比例,表示对利用现有的冲水大便器进行便器洗净时的关于喷射吐水的流速分布及流动情况进行解析的结果。 首先,图17 Ca)所示的洗净水的流线颜色浓淡表示洗净水的流速大小,从侧面观察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的便器本体2时,可知从盆部的凹部的喷射吐水口朝向前方的斜下方吐出的喷射吐水形成沿凹部内的前方侧壁面及底面流动,朝向后方侧从下方向斜上方上升并回旋之后,沿凹部内的后方侧壁面向前方且斜下方回旋的倾斜回旋流f4。与此相对,图17 (b)所示的对比例的冲水大便器与图16 (b)所示的对比例的冲水大便器为同一方式,从喷射吐水口吐出的喷射吐水朝向与喷射吐水口相对的凹部的侧壁面吐出后形成向凹部底面下降的水流。因而,对比例的冲水大便器的凹部内的回旋流的流速及回转力与图17 (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的强力的倾斜回旋流f4的流速及回转力相比较弱,向排水弯管管路推压的水流也较小,因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与现有的冲水大便器相比可更加提高污物的排出性能。根据上述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从形成在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附近的前方侧区域F2的内缘吐水口 26向前方吐出的洗净水经由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在保持吐水水势的同时平滑地流向曲率半径比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的曲率半径P I大的后方侧区域R,而且,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左右对称地由大致一定的曲率半径P 3形成,因此能够以不使吐水水势减少的方式利用作用于洗净水的离心力,使洗净水环绕。其结果,即使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是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也能够防止流过内缘部16的洗净水向便器I的外侧飞出,能够以较强的水势对盆部内的大范围进行洗净。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盆部8的内缘部16在前方侧区域F3内,由比后方侧区域R的曲率半径P 3大的曲率半径P 4形成,因此从内缘吐水口 26吐出且经过内缘部16的前端部16a的洗净水在保持较强水势的状态下流向与盆部8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内周侧前端部16a邻近的前方侧区域F2。该洗净水流过由比内缘部16的后方侧区域R的曲率半径P 3大的曲率半径P 4形成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3,由此保持来自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的洗净水的较强的水势并在稳定的状态下平滑地流向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R,因此,即使内缘部16的内周面17是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形状,也能够防止流过内缘部16的洗净水向便器I的外侧飞出。而且,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从内缘吐水口 26向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内周侧前端部16a以较强的水势吐出的洗净水在通过由最小曲率半径P I形成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时所产生的适度的能量损失,而适度地抑制水势,因此,可以防止洗净水因过强的水势而向便器I的外侧飞出。而且,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溅水的从内缘吐水26至具备最小曲率半径P I的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为止的部分的上缘部具备由向内侧突出的外伸形状形成的外伸部16b,因此,即使万一沿内缘部16回旋的洗净水在从内缘吐水口 26至内缘部16的前方侧区域Fl内的前端部16a的部分上发生飞溅,也由于该飞溅碰到内缘部16的外伸部16b,因此可以防止向便器I的外部溅水。另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中,作为例子对冲落式冲水大便器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利用虹吸作用而吸入盆部内的污物从而从排水弯管管路向外部一次性排出的所谓虹吸式冲水大便器。而且,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I中,说明了在进行喷射导水路IOb及喷射 吐水口 22的喷射吐水的同时,进行内缘导水路IOd及内缘吐水口 26的内缘吐水的方式,但是不限定于这种方式,对于省略喷射导水路IOb及喷射吐水22的喷射吐水,而仅进行内缘导水路IOd及内缘吐水口 26的内缘吐水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冲水大便器,是利用从洗净水源供给的洗净水洗净便器并排出污物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盆部,具备盆状污物承接面、形成于上缘部且其内周面形成为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内缘部及形成在该内缘部和上述污物承接面之间的台部; 排水路,使其入口连接在该盆部的下方以排出污物; 吐水部,在上述盆部的台部上吐出洗净水并形成回旋流; 及导水路,向该吐水部供给洗净水, 上述吐水部形成在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附近,上述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由比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大且大致一定的曲率半径左右对称地形成,上述吐水部向前方吐水,形成经由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而流向内缘部的 后方侧区域的回旋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盆部的内缘部在上述前方侧区域内,具备由比上述后方侧区域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形成的与上述前端附近邻近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由上述内缘部全周中最小的曲率半径形成,上述吐水部邻接于上述内缘部前端的左右任意一侧,且形成在从大曲率半径向小曲率半径变化的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盆部的内缘部的从上述吐水部至上述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附近为止的部分的上缘部由向内侧突出的外伸形状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可以防止流过内缘部的洗净水向便器的外侧飞出。本发明的冲水大便器具有盆部,具备盆状污物承接面、形成于上缘部且其内周面形成为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内缘部及形成在该内缘部和污物承接面之间的台部;内缘吐水口,在该盆部的台部上吐出洗净水并形成回旋流;及内缘导水路,向该内缘吐水口供给洗净水,内缘吐水口形成在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部附近,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由比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大且大致一定的曲率半径左右对称地形成,内缘吐水口向前方吐水,形成经由内缘部的前方侧区域内的前端,而流向内缘部的后方侧区域的回旋流。
文档编号E03D1/38GK102953421SQ20121026086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4日
发明者山崎优, 井上正明, 中村匡宏, 渡邉谦治 申请人:Toto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