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器延伸虹吸管及配有该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86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器延伸虹吸管及配有该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及配有该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属卫浴产品制造领域。
技术背景水资源日趋紧张,节约用水拯救地球是当务之急,对便器的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前赴后继呕心研发,哪怕是为了多节约一滴水,虽然各种改进方案和申报的专利难以计数,也取得显著成效,从过去每次用水十几升降到现在的几升,但仍存在以下缺陷I、现有便器的排粪管到地面下水道入口处为止,因地面下水道的管径远大于便器排粪管,便器内排泄物到达地面下水道口扩散后就失去了虹吸作用。没有充分利用水位落差所形成的虹吸力冲吸粪便。2、现有虹吸便器为使水流在排粪管内产生虹吸作用,设置有较长的“S”弯及延伸·管道。由于受人身高限制,目前国内的便器高度在40厘米左右,其中便池约高20厘米,便池底部设置管道的高度也只有20厘米左右,在20厘米高度内要想管道长度达到能产生足够虹吸力的长度,只好将管道在便池底部盘旋或横排,水在横排的管道内流动时虹吸力不会增加只会受到管道的阻力衰减。其虹吸力其实是靠大量的水从较高的便池流入管道时的惯性力的积累,是建立在浪费水的基础上的。3、现有一种翻斗专利便器,经多年艰难推广,已开始被市场接受,但由于其节水效能显著,因冲便用水量少,又出现粪便淤积在地下排水管中,堵塞地下排水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增强便器的虹吸力,提供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为将该延伸虹吸管增强的虹吸力转化为便器的实际节水能力对与该管配套使用的便器的改造。—、为改变现在靠大量的水的惯性积累虹吸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I、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所述延伸虹吸管上端连接在便器的排粪管尾端,其下端延伸到便器下方的地下排水管中;延伸虹吸管和便器的连接方式为延伸虹吸管和便器分体制造各设相对应接口,利用接口连接或延伸虹吸管与便器整体制造。2、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所述延伸虹吸管上端设有接口,所述接口用于与便器排粪管尾端接口连接并形成密封。经调查卫生间排粪便的地下水管高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为避免延伸虹吸管底部抵触到地下水管底部排便不畅,该延伸虹吸管可向下延伸30多厘米,增设虹吸管后落差已是原有落差2. 5倍多,且是垂直向下所以虹吸力倍增,它和靠水量积累虹吸力不同。是充分利用水位落差产生的虹吸力。3、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所述延伸虹吸管的上部管腔截面大于或等于其下部管腔截面。[0012]将所述延伸虹吸管设置成上部管腔截面大于下部管腔截面,由于在同一个管道中在同一时间内流经管道各段的水流量是相同的,管径粗的地方流速慢,管径细的地方流速快,将所述延伸虹吸管设置成上部的管腔截面大于其下部的管腔截面,该管就具有了水流加速器的功能,有利于冲刷地下排水管内的粪便,防止下水道堵塞。根据需要,该延伸虹吸管的上部管腔截面也可等于下部管腔截面。4、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所述延伸虹吸管中部设有用于使该虹吸管的下部对准地面下水道口的弯曲部。5、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所述延伸虹吸管中部的弯曲部呈“ h ”形弯曲或弧形弯曲。在用螺口或插口对延伸虹吸管接口和便器排粪管尾端接口连接时,将所述延伸虹吸管设置成“ S ”形或弧形的,使该虹吸管的顶端管口和底部管口不在一条垂线上,存在一水平距离,转动延伸虹吸管时其下部管口以便器上的排粪管接口为圆心,以上述水平距离为半径做圆周运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延伸虹吸管的方向,可使下部管口变换位置,使便器围绕地面下水道口在一定距离内前后左右地移动,以适应地面下水道口距墙体的不同距离以及室内布局的需要。6、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所述延伸虹吸管上部设置有滑块,该滑块和设置在便器体上的滑槽成滑动配合,该滑槽和滑块的结合面设置有管腔,该结合面管腔将便器上的排粪管和延伸虹吸管上的管腔连通,该滑块和滑槽的结合部采用粘接密封方式连接。这样也可使便器适应地面下水道口处于不同位置的需要。二、该延伸虹吸管在现有便器上的运用7、一种配有便器延伸虹吸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所述便器上的排粪管尾部和便器延伸虹吸管顶端连接后烧制或焊接成一整体。该延伸虹吸管如和便器整体制造,在便器底部伸出一个细长的管件,且是易碎品,将给运输带来极大麻烦,所以本实用新型重点阐述分体制造组合安装的实施方式。但为防止他人以整体制作的方式规避该专利,使本专利成为废案,特增此防范性权利要求。且在体积较小的蹲便器上有实施的可能。8、一种配有便器延伸虹吸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所述便器排粪管的底部管口设有与所述延伸虹吸管上端接口对应的管接口。在现有便器上设置和该延伸虹吸管相对应的接口,将该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密封连接,然后将该延伸虹吸管插入地面下水道内。可极大提高现有便器的虹吸力,尤其是现有的“直排”便器增加该延伸虹吸管后,既有“S”弯短省水的优点,又解决了原来虹吸力不足的缺陷。由于虹吸力大增,水流冲便能力增强,效率提高,不易拥堵,还可在原有基础上可适当减小管径,减少“S”弯的存水量,进一步节水。三、对与延伸虹吸管配套使用的便器的改造9. 一种配有便器延伸虹吸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所述便器的积水槽的一端置于排粪管外,积水槽另一端的挡水弯从排粪口延伸到排粪管内,挡水弯的上沿高于排粪口的上沿,该排粪管腔内设置有让挡水弯的水从其四周溢出到排粪管腔内的足够空间。现有技术便器均采用的是“S”形弯头防臭,虽存在尾水回流,存水量大的缺点,但在没增加延伸虹吸管前,由于管道落差小,虹吸力有限,需充分利用包括“S”弯在内的每寸管道产生虹吸。且” S”形弯头曲线流畅,阻力较小,采用“S”弯是受条件限制下的较优的选择,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延伸虹吸管后虹吸力大增,为改变便器防臭装置提供了条件,才能实现权利要求9的改进。由于积水槽10的挡水弯11高于排粪口 9的上沿,所以排粪口 9被淹没在积水槽的积水中,被水封闭实现防臭功能。由于该挡水弯11上半部是敞开的,所以粪便被水冲后可以从其上部敞口四散溢出流到排粪管内,不会出现尾水回流的现象。10. 一种配有便器延伸虹吸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在由所述便器体的排粪管和所述延伸虹吸管连接所组成的排粪管腔中,靠近所述排粪口 9的排粪管腔截面大于该排粪口 9截面,下部管腔截面等于或小于排粪口截面。这使便器增加了利用管内空气传递虹吸力的功能。当粪水经排粪口 9进入排粪管腔上部后,由于其水流截面小于管腔截面,无法将管腔内的空气向下挤出管外,比水轻的空气保留在管腔上部,粪水继续下行当其截面大于或等于管腔截面时将下部管腔内的空气从管腔下部出口挤出,粪水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流出延伸虹吸管时产生强大的虹吸力使排粪管上部的空气产生负压,由于上部排粪管8是封闭的,唯一通往外部的排粪口 9又被水淹没,空气无法补充到管腔内,在管腔内外空气压力差的作用下,便池内的粪水被吸入管腔,下排管外。显著优点是1、彻底解决了管道堵塞问题,因上部管腔利用空气传递虹吸力,无需水填满,即便设置的粗些也不担心浪费水的问题,所以可以设置的较粗,只要能从排粪口9进入管腔的粪便和手纸,就不会在管腔上部堵塞,下部管腔虽然渐细,但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其水流已产生强大的势能,且粪便和手纸已在水流中运行一段距离有所软化和分解更不易堵塞。2、可防止下水道堵塞。由于管腔呈上粗下细,整条管道的流量是相同的,管径越细的地方流速越快,所以该管道也是水流加速器,粪水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冲向地下水道的底部,将落在下水道的粪便冲散,顺利排走。如将本延伸虹吸管配置到前述的现有翻斗便器上即可解决其发生的下水道堵塞问题。3、落差产生虹吸比靠水量累积虹吸力所需水量大幅减少。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延伸虹吸管及具有该虹吸管延伸功能的配套便器,两者需配合使用,缺一不可。该延伸虹吸管如离开便器,就毫无用处。改进后的便器离开延伸虹吸管也会无法使用成为废物。虽现有便器离开虹吸管照样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便器的改进是建立在延伸虹吸管提供的强大虹吸力基础上的,离开延伸虹吸管,这些改进将全部失效,还使改进后的便器变得无法使用。因为为了连接虹吸管,便器体上的排粪管和虹吸管的接口位置必须上移,留下连接虹吸管的空间,没有了虹吸管后,不仅这些接口就像插座离开插头一样成为废物。还因这些接口已够不到下水道,便器也变的无法使用成了废物。

图I是利用空气传递虹吸力便器的局部剖切图;图2是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另一种螺口连接的剖切图;图3是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插口连接的剖切图;图4是倒置的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滑槽连接的剖切图;[0037]图5是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螺钉连接的剖切图;图中代号含义是1_延伸虹吸管、2-在便器上的排粪管尾端接口、3-密封槽、4-密封圈、5-便器底部局部、6-滑槽、7-便池局部、8-排粪管、9-排粪口、10-积水槽、11-挡水弯、12-螺钉及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利用空气传递虹吸力便器的实施例,该例延伸虹吸管和权利要求I 5相同,便器排粪管的底部管口设置和权利要求8相同,防臭装置和权利要求9相同,排粪管和权利要求10所述相同。在该便器的排粪口 9处设置一个积水槽10,积水槽10的前端的挡水弯11伸入到排粪管8内,排粪管8内有足够的空间让挡水弯11内的粪水在冲便时溢出到管腔中,积水槽10上的挡水弯11高于排粪口 9挡住封水,使水能淹没排粪口 9,达到隔绝管内外空气流通的防臭目的,排粪管8上部靠近排粪口处的截面大于排粪口 9的截面,下部小于等于排粪口 9的截面,延伸虹吸管I上设置的接口和便器体上排粪管尾部接口螺纹连接后,其外围的密封槽3内被填满密封粘接材料,确保其不漏气,该延伸虹吸管中部的弯曲部设计成“ h”形弯曲部,上部管口和下部管口不在一条垂线上,存在水平距离,转动延伸虹吸管时其下部管道以便器上的排粪管接口为圆心,以上述水平距离为半径做圆周运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延伸虹吸管适应地面下水道口离墙体的不同距离。冲便时,粪水从排粪口 9进入排粪管8后,因排粪管8的上部截面大于排粪口 9,所以无法将上部管腔内空气往下排走,粪水继续下行当其截面大于管腔截面时将下部管腔内的空气从管腔下部出口挤出,粪水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流出延伸虹吸管时产生强大的虹吸力使排粪管上部的空气产生负压,由于上部管腔是封闭的,唯一通往外部的排粪口 9又被水淹没,空气无法补充到管腔内,在管腔内外空气压力差的作用下,便池内的粪便和水被吸入管腔,排出管外。图2是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延伸虹吸管I设置的接口和便器体上的排粪管尾端接口 2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圈4被夹在两管口之间密封,该虹吸管中部是“ S ”形的,通过将延伸虹吸管转动不同的方向,可以适应地面下水道口离墙体的不同距离。图3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插口连接的实施例延伸虹吸管I上的接口和便器体上的排粪管尾端接口 2通过插口连接,在密封槽3中填满密封粘接材料密封,该虹吸管中部是弧形的,上部管口和下部管口也存在水平距离,通过将延伸虹吸管转动不同的方向,可以适应地面下水道口离墙体的不同距离。图4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滑槽连接的实施例在延伸虹吸管I上设置有滑块,在便器底部设置有滑槽6,该滑块和设置在便器体上的滑槽成滑动配合,该滑槽和滑块的结合面设置有管腔,该结合面管腔将便器上的排粪管和延伸虹吸管上的管腔连通,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可适应地面下水道口离墙体的不同距离,滑槽和滑块之间用粘接材料粘接密封方式连接。该例虹吸管接口和权利要求6相同。图5是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螺钉连接的实施例将密封圈4放置在密封圈槽内,用螺钉和螺母12将延伸虹吸管和便器排粪管尾部接口紧固在一起即可。将便器延伸虹吸管和便器上的排粪管尾部连接后烧制或焊接成一整体的实施例在制造过程中将所述延伸虹吸管和所述便器的排粪管尾端连接后在一起后烧制,使延伸虹吸管和便器 制作为一体。该例和权利要求7相同。因不难理解,所以没有画图。现有技术为我们提供的管道连接方法还有许多,都可以用于延伸虹吸管接口和便器上的排粪管接口连接,不一一穷举。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便器含蹲便器和座便器。其改进内容和权利要求均包含两种便器。以上实施例,仅是为说明实用新型的可行性而举,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相互组合可产生多种实现方式,不可能也没必要在短短的说明书中穷尽例举。不能以实施例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内容和限定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ー种便器延伸虹吸管,其特征是所述延伸虹吸管上端连接在便器的排粪管尾端,其下端延伸到便器下方的地下排水管中;延伸虹吸管和便器的连接方式为延伸虹吸管和便器分体制造各设相对应接ロ,利用接ロ连接或延伸虹吸管与便器整体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便器延伸虹吸管,其特征是所述延伸虹吸管上端设有接ロ,所述接ロ用干与便器排粪管尾端接ロ连接并形成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便器延伸虹吸管,其特征是所述延伸虹吸管的上部管腔截面大于或等于其下部管腔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I 3任ー项所述ー种便器延伸虹吸管,其特征是所述延伸虹吸管中部设有用于使该虹吸管的下部对准地面下水道ロ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ー种便器延伸虹吸管,其特征是所述延伸虹吸管中部的弯曲部呈“ h”形弯曲或弧形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I 2任ー项所述ー种便器延伸虹吸管,其特征是所述延伸虹吸管上部设置有滑块,该滑块和设置在便器体上的滑槽成滑动配合,该滑槽和滑块的结合面设置有管腔,该结合面管腔将便器上的排粪管腔和延伸虹吸管上的管腔连通,该滑块和滑槽的结合部采用粘接密封方式连接。
7.—种配有便器延伸虹吸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其特征是所述便器上的排粪管尾部和便器延伸虹吸管顶端连接后烧制或焊接成一整体。
8.—种配有便器延伸虹吸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其特征是所述便器排粪管的底部管ロ设有与所述延伸虹吸管上端接ロ对应的管接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ー种配有便器延伸虹吸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其特征是所述便器的积水槽的一端置于排粪管外,积水槽另一端的挡水弯从排粪ロ延伸到排粪管内,挡水弯的上沿高于排粪ロ的上沿,该排粪管腔内设置有让挡水弯的水从其四周溢出到排粪管腔内的足够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ー种配有便器延伸虹吸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其特征是在由所述便器体的排粪管和所述延伸虹吸管连接所组成的排粪管腔中,靠近所述排粪ロ的排粪管腔截面大于该排粪ロ截面,下部管腔截面等于或小于排粪ロ截面。
专利摘要一种便器延伸虹吸管及配有该管并开发该管延伸功能的便器,该延伸虹吸管和便器上的排粪管尾端连接从便器底部延伸到地下排水管道中去,增大便器排粪管道的落差高度,极大地提高虹吸力。为将该虹吸管强大的虹吸力转化为便器的节水能力,对便器进行了改进,提供了利用排粪管道中的空气传递虹吸力的便器等。
文档编号E03D11/13GK202416523SQ20122000325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徐一鸣 申请人:徐一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