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水上泄露原油的装置,具体的为一种能够对海上泄露的原油进行自动检测、报警、吸油、回收、实时监控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各国在最近的75年中,损失石油运输船多达上千艘,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溢人海洋中。仅墨西哥湾就有50多起油船与钻塔相撞事故。最大的一次直接经济损失达75亿美元。而海上溢油污染事件一旦发生,必将损害邻近海洋环境,影响人民的生活,阻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日前国际通用的治理及回收石油的处理方法存在造成二次污染严重,时间响应 慢,回收效率低,甚至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伤害,而且存在无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等缺陷。公开号为CN 2014858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面原油回收器,该水面原油回收器主要由多个浮漂、收液电泵、多个导流板、收液管和电泵组成,所述的多个导流板组成倒金字塔型,底部安装收液电泵,所述的导流板的最外端连接浮漂,浮漂内分别装有控制浮漂和导流板的高度的电泵。该水面原油回收器采用收液电泵对水面的原油进行回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原油回收的要求,但是回收效率低,抽取的液体中含有大量的海水,而且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自动回收的功能。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探索一种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该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自动回收水面上的原油,并还具有回收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该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不仅能够自动回收水面上的原油,而且还具有回收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要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包括机械传动系统和图像识别控制系统;所述机械传动系统包括浮力底座、辊组、传动带和电机,所述浮力底座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安装侧板,所述浮力底座的前端开口设有集油槽,所述辊组包括至少3只转辊,所述转辊的的转轴均安装在两安装侧板上,所述传动带套装在所述辊组上并与所述辊组同步转动,所述传动带的外侧面上设有吸油棉,且所述传动带部分置于所述集油槽内并与水面接触,所述电机与所述辊组相连并驱动所述辊组转动;所述浮力底座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驱动浮力底座在水面上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浮力底座上还设有作用在所述传动带上的挤油装置,所述浮力底座上与所述挤油装置对应设有储油舱;所述图像识别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力底座前侧并用于对水面拍照的摄像头和用于接收并分析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电机开闭。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浮力底座下表面的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的螺旋桨。进一步,所述辊组包括至少两只与所述集油槽对应设置的转辊,位于该转辊之间的传动带置于所述集油槽内并与水面接触。进一步,所述挤油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安装侧板上并用于对所述传动带的外侧面施加挤压力的刮油板,所述储油舱设置在所述刮油板下方。进一步,所述辊组包括两只对应设置在所述集油槽上方的下转辊、一只设置在靠近所述浮力底座后端的上转辊、两只设置在所述上转辊与下转辊之间的中转辊和与两中转辊中靠后端的一只中转辊相切设置的挤油转辊,位于所述下转辊之间的转动带置于所述集油槽内并与水面接触。进一步,所述挤油装置由靠后的中转辊和挤油转辊组成,所述储油舱设置在所述挤油转辊的下方。进一步,所述浮力底座的后端设有用于对水面拍照并向远程终端控制机发送图像数据的监控摄像头。进一步,所述安装侧板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进一步,所述储油舱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浮力底座上。进一步,所述储油舱为开设在所述浮力底座上表面上的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通过设置辊组和传动带,并在传动带上设有用于吸取原油的吸油棉,在电机的作用下,辊组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与水面接触的部分吸取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并在挤油装置的作用下,将吸附在吸油棉内的原油挤出回收到储油舱中,如此循环,即可实现原油的回收;通过设置图像识别控制系统,摄像头将拍照得到的图像数据传输到微处理器中进行图像数据分析,微处理器根据图像数据处理的结果控制电机开闭,实现智能检测自动回收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该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不仅能够自动回收水面上的原油,而且还具有回收效率高、采用吸油棉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左上轴测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左下轴测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浮力底座;2_传动带;3-电机;4_安装侧板;5_集油槽;6_储油舱;7_驱动电机;8-螺旋桨;9_摄像头;10-微处理器;11-安装平板;12_支杆;13-下转辊;14-下转辊;15-上转辊;16_中转棍;17_中转辊;18_挤油转辊;19_监控摄像头;20_支架;21_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左上轴测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左下轴测视图。本实施例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包括机械传动系统和图像识别控制系统。所述机械传动系统包括浮力底座I、辊组、传动带2和电机3,浮力底座I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安装侧板4,浮力底座I的前端开口设有集油槽5,辊组包括至少3只转辊,转辊的转轴均安装在两安装侧板4上,传动带2套装在辊组上并与辊组同步转动,传动带2的外
侧面上设有吸油棉,且传动带2部分置于集油槽5内并与水面接触,电机3与辊组相连并驱动辊组转动。浮力底座I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驱动浮力底座I在水面上移动的动力机构,浮力底座I上还设有作用在传动带2上的挤油装置,浮力底座I上与挤油装置对应设有储油舱6。本实施例的两安装侧板4位于集油槽5的两侧,转辊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两安装侧板4上,减小转辊转动时的阻力,电机3转轴与其中一只转辊转轴相连,在传动带2的作用下,带动其他转辊与传动带2同步转动。本实施例的动力机构为设置在浮力底座I下表面的驱动电机7和与驱动电机7同步转动的螺旋桨8,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7和螺旋桨8均设置有两个,并呈对称安装在浮力底座I的下表面上,可使装置受到的驱动力更加平稳。本实施例的浮力底座I的下部设置为泡沫板,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图像识别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浮力底座I前侧并用于对水面拍照的摄像头9和用于接收并分析摄像头9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与电机3电连接并控制电机3开闭。本实施例的摄像头9采用0V7620摄像头,微处理器10采用飞思卡尔XS128微处理机,浮力底座I的前端设有安装平板11,微处理器10安装在该安装平板11上,安装平板11上设有向前伸出的支杆12,摄像头9安装在支杆12的上,并朝向水面,向水面拍照。本实施例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通过设置辊组和传动带2,并在传动带2上设有用于吸取原油的吸油棉,在电机3的作用下,辊组带动传动带2转动,传动带2与水面接触的部分吸取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并在挤油装置的作用下,将吸附在吸油棉内的原油挤出回收到储油舱6中,如此循环,即可实现原油的回收。通过设置图像识别控制系统,摄像头9将拍照得到的图像数据传输到微处理器10中进行图像数据分析,微处理器10根据图像数据处理的结果控制电机开闭,实现智能检测自动回收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的该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不仅能够自动回收水面上的原油,而且还具有回收效率高、采用吸油棉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作为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辊组包括至少两只与集油槽5对应设置的转辊,位于该转辊之间的传动带2置于集油槽5内并与水面接触。采用该结构的辊组可使传动带2与水面接触的面积增大,提高原油回收的效率。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辊组包括两只对应设置在集油槽5上方的下转辊13和下转辊14、一只设置在靠近浮力底座I后端的上转辊15、两只设置在上转辊15与下转辊14之间的中转棍16和中转棍17和与两中转棍中靠后端的一只中转棍16相切设置的挤油转棍18,位于下转辊13和下转辊14之间的转动带2置于集油槽5内并与水面接触,采用该结构的辊组结构紧凑,设置合理。作为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挤油装置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实现。挤油装置可以为设置在安装侧板4上并用于对传动带2的外侧面施加挤压力的刮油板,储油舱6设置在刮油板下方。挤油装置还可以为由靠后的中转辊16和挤油转辊18组成,储油舱6设置在挤油转辊18的下方。本实施例的挤油装置采用第二种结构,采用该结构的挤油装置不仅能够利用辊组的结构,使得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快速高效的从传送带2上将原油挤出,并收集到储油舱6内。作为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浮力底座I的 后端设有用于对水面拍照并向远程终端控制机发送图像数据的监控摄像头19,监控摄像头19为无线监控摄像头,浮力底座I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监控摄像头19的支架20,监控摄像头19将拍摄的水面照片数据传输到远程终端控制机,便于人工监控,并在必要时进行人工操纵。作为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安装侧板4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21,用于向提供电能。作为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储油舱6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浮力底座I上,即储油舱6以单独存在的形式安装在浮力底座I上,以便储油舱储满石油时,及时更换储油舱。储油舱6还可以为开设在浮力底座I上表面上的槽,可使装置在吸油、储油过程中保持重心平衡,本实施例的储油舱6采用第一种结构形式,即储油舱6为可拆卸式安装在浮力底座I上,便于更换。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ー种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传动系统和图像识别控制系统; 所述机械传动系统包括浮力底座、辊组、传动带和电机,所述浮力底座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安装侧板,所述浮力底座的前端开ロ设有集油槽,所述辊组包括至少3只转辊,所述转辊的的转轴均安装在两安装侧板上,所述传动带套装在所述辊组上并与所述辊组同步转动,所述传动带的外侧面上设有吸油棉,且所述传动带部分置于所述集油槽内并与水面接触,所述电机与所述辊组相连并驱动所述辊组转动;所述浮力底座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驱动浮力底座在水面上移动的动カ机构,所述浮力底座上还设有作用在所述传动带上的挤油装置,所述浮力底座上与所述挤油装置对应设有储油舱; 所述图像识别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力底座前端并用于对水面拍照的摄像头和用于接收并分析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电机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カ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浮力底座下表面的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的螺旋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组包括至少两只与所述集油槽对应设置的转辊,位于该转辊之间的传动带置于所述集油槽内并与水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油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安装侧板上并用于对所述传动带的外侧面施加挤压カ的刮油板,所述储油舱设置在所述刮油板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组包括两只对应设置在所述集油槽上方的下转辊、一只设置在靠近所述浮力底座后端的上转辊、两只设置在所述上转辊与下转辊之间的中转辊和与两中转辊中靠后端的一只中转辊相切设置的挤油转辊,位于所述下转辊之间的转动带置于所述集油槽内并与水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油装置由靠后的中转辊和挤油转辊组成,所述储油舱设置在所述挤油转辊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底座的后端设有用于对水面拍照并向远程终端控制机发送图像数据的监控摄像头。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侧板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舱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浮力底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舱为开设在所述浮力底座上表面上的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漏油智能检测自动回收装置,包括机械传动系统和图像识别控制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包括浮力底座、辊组、传动带和电机,浮力底座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安装侧板,浮力底座的前端设有集油槽,辊组包括至少3只转辊,传动带套装在辊组上并与辊组同步转动,传动带的外侧面上设有吸油棉,且部分置于集油槽内并与水面接触,电机与辊组相连并驱动辊组转动;浮力底座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驱动浮力底座在水面上移动的动力机构,浮力底座上还设有作用在传动带上的挤油装置,浮力底座上与挤油装置对应设有储油舱;图像识别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浮力底座前端的摄像头和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与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电机开闭。
文档编号E02B15/10GK202577257SQ2012201202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王昊飞, 杨孟霏, 穆祺伟, 魏谦笑, 王雯吉, 王拓, 骆玮璐 申请人:王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