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84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浆砌石挡墙结构,尤其是一种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开米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产生砂一样的“废渣”,被称作尾矿。用以储存选矿厂排出的尾矿的尾矿堆存系统常简称为尾矿库,包括库区、尾矿坝、排洪构筑物和坝的观测设施等。根据尾矿库构筑地形的不同,尾矿库分为山谷型尾矿库、傍山型尾矿库、平地型尾矿库、截河型尾矿库。其中,山谷型尾矿库是在山谷谷口处筑坝形成的尾矿库;傍山型尾矿库是在山坡脚下依山筑坝所围成的尾矿库;平地型尾矿库是在平缓地形周边筑坝围成的尾矿库;截河型尾矿库是截取一段河床,在其上、下游两端分别筑坝或三面筑坝形成的尾矿库。尾矿坝是尾矿库用来拦挡尾矿和水的围护构筑物,一般尾矿坝是由初期坝和后期坝组成。初期坝是在尾矿坝址用土、石等材料修筑成的坝体,用以容纳选矿厂生产初期排出的尾矿量,并作为后期坝的支撑。选矿厂投产后,随尾矿的不断排入,在初期坝坝顶以上用尾砂逐层加高筑成的小坝体,称之为子坝;子坝连同子坝坝前的尾矿沉积体的统称后期坝。而当尾矿颗粒极细,无法用尾矿堆坝者,采用无后期坝的形式贮存全部尾矿,习惯称之为一次建坝。上述截河型尾矿库具有不占农田、库区汇水面积小的优点,但其筑坝难度高,具体的讲一、临河,为了避免尾矿水污染河水,坝体需要采用不透水坝型,如用粘土、粉质粘土或风化土料等筑成的均质土坝,而无法选用堆石坝、砌石坝等透水坝型;二、坝体临河,要求坝体具备一定的抗冲刷能力,进一步限制了筑坝材料和坝型的选用;三、用于构筑截河型尾矿库的河床,通常为砾石地质,相对于山谷型尾矿库、傍山型尾矿库、平地型尾矿库的构筑地质,地质稳定性差,地下水位高,施工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申请了发明名称为用于截河型尾矿库的尾矿坝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坝体是由砂压实形成的砂坝,在坝体的临水面铺设有防渗层,在坝体临河的一侧设置有由浆砌石挡墙构成的护坝结构;设置有嵌入坝体内的一组水平防渗层,各水平防渗层沿纵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各水平防渗层均由砂坝临水面向坝体内延伸且延伸距离小于对应位置的坝体宽度。其通过防渗层,降低了库内水的渗透;通过水平防渗层,在保证雨水疏导的同时,减少临水面一侧砂坝受垂直水和毛细水对坝体的危害,能保证坝体处于干燥状态;通过护坝结构,避免河水冲刷。筑坝材料主要为砂、石,能够就近取材,且砂坝对坝基工程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逐层通过推土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的方式成型,因此能够有效降低筑坝难度、成本,方便施工。但该实用新型专利的用于截河型尾矿库的尾矿坝,当浆砌石挡墙砌筑位置位于涌水地段时,浆砌石挡墙的混凝土基础在混凝土初凝前极易被淘空;且坝体为砂坝,浆砌石挡墙背后的砂坝在涌水作用下流失,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当浆砌石挡墙砌筑位置位于涌水地段时,需要配合现有的涌水处理技术进行涌水处理,如灌浆强化等,但现有涌水处理技术主要采用封堵措施,效果不理想,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筑难度低,实现成本低,施工方便,能够避免砂坝被涌水掏空的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涌水地段截河型尾矿库护坝用浆砌石挡墙结构,包括浆砌石挡墙和浆砌石挡墙的混凝土基础,设置有覆盖涌水区并沿对应坝体延伸的沟槽,所述浆砌石挡墙及混凝土基础构筑于沟槽相对对应坝体的另一侧,在所述沟槽与对应坝体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沟槽和对应坝体的防冲刷保护层。进一步的,所述沟槽采用块石盲沟。进一步的,所述防冲刷保护层采用由碎石和土工布构成的反滤层。进一步的,在所述浆砌石挡墙底部埋设有两端分别与浆砌石挡墙两侧相连通的泄水管。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基础底部设置有防渗层。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层由下层的棉絮层和上层的油毡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隔离、引导、排出的方式解决地下涌水问题,无需深挖、封堵、灌浆等操作,因此,构筑难度低、实现成本低,施工方便,能够避免砂坝被涌水掏空。适用于截河型尾矿库砂坝坝体的临河防护。

图I是本实用新型尾矿坝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包括浆砌石挡墙I和浆砌石挡墙I的混凝土基础2,设置有覆盖涌水区并沿对应坝体延伸4的沟槽,所述浆砌石挡墙I及混凝土基础2构筑于沟槽相对对应坝体4的另一侧,在所述沟槽与对应坝体4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沟槽和对应坝体4的防冲刷保护层5。该浆砌石挡墙结构,浆砌石挡墙I和坝体4分别位于沟槽两侧,也即均位于非涌水区,地下涌水涌入沟槽后通过沟槽实现同浆砌石挡墙I和坝体4的隔离,地下涌水在沟槽的引导下由涌水区以外的沟槽渗入河床实现排出。沟槽主要起隔离、引导作用,因此与封堵方式相比,嵌入地层的深度小,无需深挖、封堵、灌浆等操作。因此,构筑难度低、实现成本低,施工方便,能够避免砂坝被涌水掏空。上述的沟槽可以直接采用明沟,但为了提高对坝体4的支撑,提高坝体4的稳定性,所述沟槽采用块石盲沟3。块石盲沟3是在明沟的基础上通过填入块石构成,水在块石之间的孔隙内流动。[0023]地下涌水的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若地下涌水仅在沟槽的引导下由涌水区以外的沟槽渗入河床实现排出,沟槽的排水量受河床的渗透性能的限制。因此,为了加快地下涌水的导出,所述防冲刷保护层5采用由碎石和土工布构成的反滤层,涌水能通过反滤层进入坝体4,并由坝体4渗入河床实现排出;同时,反滤层能够防止坝体4颗粒透过块石盲沟3而流失。除此以外,防冲刷保护层5可以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粘土层等构成。为了进一步加快排水,在所述浆砌石挡墙I底部埋设有两端分别与浆砌石挡墙I两侧相连通的泄水管7。通过泄水管7能够极大的提高沟槽的排水性能;同时,在水位高于泄水管7的洪水季,泄水管7能降低洪水对浆砌石挡墙I的作用,块石盲沟3能够有效减少由泄水管7涌入沟槽的洪水水量并提高浆砌石挡墙I对坝体4的保护作用。由于沟槽采用块石盲沟3,需要通过浆砌石挡墙I实现对块石盲沟3内块石的支撑,因此,为了提高浆砌石挡墙I的强度,避免浆砌石挡墙I的混凝土基础2在混凝土初凝前被淘空,同时为了方便施工,所述混凝土基础2底部设置有防渗层6。防渗层6可以采用 粘土层等,但为了进一步的方便施工,并加快施工速度,所述防渗层6由下层的棉絮层和上层的油毡构成,其中棉絮层在油毡和河床砾石之间起到缓冲和形状适应的目的,避免油毡的破损;同时棉絮层具备一定的导水作用,降低单位面积油毡承受的水压。
权利要求1.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包括浆砌石挡墙(I)和浆砌石挡墙(I)的混凝土基础(2),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覆盖涌水区并沿对应坝体延伸(4)的沟槽,所述浆砌石挡墙(I)及混凝土基础(2)构筑于沟槽相对对应坝体(4)的另一侧,在所述沟槽与对应坝体(4)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沟槽和对应坝体(4)的防冲刷保护层(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采用块石盲沟(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刷保护层(5)采用由碎石和土工布构成的反滤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浆砌石挡墙(I)底部埋设有两端分别与浆砌石挡墙(I)两侧相连通的泄水管(7)。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2)底部设置有防渗层(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6)由下层的棉絮层和上层的油毡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浆砌石挡墙结构,尤其是一种截河型尾矿库涌水地段的浆砌石挡墙结构,包括浆砌石挡墙和浆砌石挡墙的混凝土基础,设置有覆盖涌水区并沿对应坝体延伸的沟槽,所述浆砌石挡墙及混凝土基础构筑于沟槽相对对应坝体的另一侧,在所述沟槽与对应坝体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沟槽和对应坝体的防冲刷保护层。通过隔离、引导、排出的方式解决地下涌水问题,无需深挖、封堵、灌浆等操作,因此,构筑难度低、实现成本低,施工方便,能够避免砂坝被涌水掏空。适用于截河型尾矿库砂坝坝体的临河防护。
文档编号E02B7/08GK202509465SQ20122012481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苟治强 申请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