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81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砌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块,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进和优化结构的用于下水检查井的混凝土砌块。
背景技术
下水井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以前的下水井均是采用普通砖砌筑,井体强度低、抗渗性差、容易脱皮、结构疏松。目前,所使用的混凝土砌块,为实心结构,由于整体重量重,运输和搬运不方便,造成劳动成本和使用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砌块,通过在混凝土砌块的两端设有左半通孔、右半通孔及在混凝土砌块的中间设有盲孔,减轻了混凝土砌块的重量,而且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在通孔内灌注混凝土和砂浆,提高了下水检查井井壁的整体强度,提高了井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砌块,包括内板、外板、左肋板和右肋板,所述内板和外板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的一段,所述左肋板和右肋板位于所述内板和外板之间且连接所述内板和外板,所述左肋板、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围成左半通孔,所述右肋板、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围成右半通孔,所述内板、外板、左肋板及右肋板之间设有盲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板、外板、左肋板及右肋板之间设有左半通孔、右半通孔及盲孔,减轻了所述混凝土砌块的整体重量,且所述左半通孔与相邻前一所述混凝土砌块的右半通孔想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孔,所述右半通孔与相邻后一所述混凝土砌块的左半通孔相插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灌注砂浆和混凝土,提高了井壁的整体强度。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盲孔的横截面为U形,纵截面为椭圆形,砌井时,所述盲孔朝下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砌块的各个拐角处强度增大,消除了应力集中的弊端,降低了生产、搬运和安装过程中的破损率,降低了成本。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盲孔的纵轴线与所述左半通孔和右半通孔的纵轴线均位于同一圆柱形弧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加工和安装。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盲孔的宽度与所述左半通孔和右半通孔的宽度相同或不同,优选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合理,受力均匀,且外形美观。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盲孔高度H为60_200mm,所述盲孔宽度L为30_120mm。[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盲孔高度H为115mm,所述盲孔宽度L为80mm。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混凝土砌块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相邻所述前一混凝土砌块的卡槽相插接,所述混凝土砌块另一端设置卡槽,所述卡槽与相邻所述后一混凝土砌块的凸起相插接,前后所述混凝土砌块扣合定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相邻混凝土砌块之间扣合定位,易于砌块砌筑平稳,防止拼接后相邻两混凝土砌块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增加了检查井的整体强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拼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起所对的圆心夹角BI为O. 8-3. O度,优选I. 30度,所述卡槽所对圆心夹角B2为O. 8-3. O度,优选I. 50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左肋板和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围成左半通孔,所述右肋板和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围成右半通孔,所述内板、外板、左肋板及右肋板之间设有盲孔,减轻了混凝土砌块的重量,便于搬运和使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左半通孔与相邻前一所述混凝土砌块的右半通孔相插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孔,所述右半通孔与相邻后一所述混凝土砌块左半通孔相插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孔,砌井时,在通孔内灌注砂浆和水泥,提高了整个检查井的强度。

图I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砌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剖视图。其中,图I与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内板 2外板 3左肋板 4右肋板 5左半通孔6右半通孔7盲孔 8凸起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剖视图。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混凝土砌块,包括内板I、外板2、左肋板3和右肋板4,内板I和外板2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的一段,且内板I的弧度大于外板2的弧度,即外板2的半径大于内板I的半径,左肋板3和右肋板4位于内板I和外板2之间且连接所述内板I和外板2,所述左肋板3与右肋板4对称设置,提高砌块的强度。图I、图2所示,左肋板3和内板I及外板2围成左半通孔5,所述右肋板4和所述内板I及所述外板2围成右半通孔6,所述内板、外板、左肋板及右肋板之间设有盲孔。采用此结构,可以减轻砌块的重量,便于搬运和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左半通孔5与前一砌块的右半通孔6拼成一个完整的通孔,所述通孔在砌墙时灌注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提高了整个检查井的强度和防渗性能。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盲孔的横截面为U形,纵截面为椭圆形,砌井时,盲孔朝下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砌块的各个拐角处强度增大,消除了应力集中的弊端,降低了生产、搬运和安装过程中的破损率,降低了成本。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盲孔的纵轴线与所述左半通孔和右半通孔的纵轴线均位与圆柱形弧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砌块结构合理,易于生产和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砌块结构匀称,强度均匀。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盲孔的宽度与所述左半通孔和右半通孔的宽度相同或不同,优选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均匀,便于加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 盲孔高度H为60-200mm,所述盲孔宽度L为30_120mm ;所述盲孔高度H优选为115mm,所述盲孔宽度L优选为80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砌块的一端设置有凸起8,所述混凝土砌块另一端设置卡槽9,所述凸起8与相邻前一混凝土砌块的所述卡槽相插接,所述卡槽9与相邻后一混凝土砌块的所述凸起相插接,前后所述混凝土砌块扣合定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砌块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凸起与前一所述混凝土砌块的卡槽相插接,所述卡槽与后一所述混凝土砌块的凸起相插接,使相邻所述混凝土砌块之间扣合定位,则砌块码放平稳,易于拼接定位,还可防止拼接后相邻两混凝土砌块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增加了检查井的整体强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8所对应的圆心夹角BI为O. 8-3. O度,优选I. 3度,所述卡槽所对应的圆心角B2为O. 8-3. O度,优选I. 5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砌块,不但提高了下水检查井井壁的整体强度、提高了井壁的质量,而且运输和使用方便,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I)、外板(2)、左肋板(3)和右肋板(4),所述内板(I)和外板(2)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的一段,所述左肋板(3)和右肋板(4)位于所述内板(I)和外板(2 )之间且连接所述内板(I)和外板(2 ),所述左肋板(3 )和所述内板(I)及所述外板(2)围成左半通孔(5),所述右肋板(4)和所述内板(I)及所述外板(2)围成右半通孔(6),所述内板(I)、外板(2)、左肋板(3)及右肋板(4)之间设有盲孔(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7)的横截面为U形,纵截面为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7)的纵轴线与所述左半通孔(5)和右半通孔(6)的纵轴线,均位于同一圆柱形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7)的宽度与所述左半通孔(5)和右半通孔(6)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7)高度(H)为60-200mm,所述盲孔宽度(L)为30_12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7)高度(H)为115_,所述盲孔宽度(L)为8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砌块的一端设置有凸起(8),所述混凝土砌块的另一端设置卡槽(9),所述凸起(8)与所述前一混凝土砌块的所述卡槽(9)相插接,所述卡槽(9)与所述后一混凝土砌块的所述凸起(8)相插接,使前后所述混凝土砌块扣合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8)所对的圆心夹角(BI)为O. 8-3. O度,所述卡槽(9)所对的圆心夹角(B2)为O. 8-3. O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8)所对圆心夹角(BI)为I. 3度,所述卡槽(9)所对圆心夹角(B2)为I. 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混凝土砌块,包括内板、外板、左肋板和右肋板,内板和外板为同轴圆柱形弧面的一段。左肋板和右肋板位于内板和外板之间且连接内板和外板,左肋板、内板及外板围成左半通孔,右肋板、内板及外板围成右半通孔,内板、外板、左肋板及右肋板围成一个盲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左肋板、内板及外板围成左半通孔,右肋板、内板及外板围成右半通孔,内板、外板、左肋板及右肋板围成一个盲孔,减轻了混凝土砌块的整体重量,提高了使用和运输的方便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砌井时,在通孔内灌注砂浆或水泥,增加了井壁的整体强度。
文档编号E03F5/02GK202689164SQ20122025873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郑军, 张继学, 郑进松 申请人:徐水县华光市政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