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

文档序号:2258823阅读:19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使水体不易被自然环境气候影响,保持水长期清净,有利于鱼类的生存。
【专利说明】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水体的水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水体水质的透明度。水的透明度大小也是阳光在水中的穿透程度,透明度的大小主要是由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泥沙等微细颗粒物质的含量多少所决定。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跟水温、光照有关。水温高、光照充足,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旺盛,水中的透明度就会降低,反之则水的透明度就会提高。刮风下雨天气,泥沙等杂质带入水体,或者因为刮风有波浪以及池底水生动物的活动引起底泥上泛,降低了水体透明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使水体不易被自然环境气候影响,保持水质长期清净,有利于鱼类的生存。
[000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在水体中设置构造层,所述的构造层为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用板材上下交替分布形式形成,所述的构造层设置在水体的中下部,将湖或池水体分为上层水体和下层水体。
[000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构造层用水泥板制成。
[0006]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构造层用塑料制成。
[0007]本发明在水体中设置构造层,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保持水体长期清净。在水体中设置构造层,将水体分为上层水体和下层水体,阻隔了上层水体中生长的鱼类及其他较大体积的水生动物进入下层水体,下层水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利于杂质的沉淀,防止底泥上泛。另外设置了构造层遮挡了阳光对下层水体的直接照射,使进入下层水体的浮游生物,包括藻类等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沉入水底。设置了构造层,将下层水体隔离开,阻止了阳光的直接照射,使下层水体处于地下水状态,不易被自然环境所影响。设置了构造层,减少了受阳光直接照射的水体积,从而直接减少了浮游生物的生成层的水体积,抑制浮游生物的生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08]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水池的中下部设置构造层,通过构造层将水池内的水体分为上层水体和下层水体,构造层为双层结构,都是用水泥板制成,水泥板上下交替分布形成构造层。通过设置构造层,遮挡了太阳光对下层水体的照射,使进入下层水体的浮游生物包括藻类植物等,使这些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引起死亡,使其沉入水底,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另外在上层水体I中生长的鱼类及其他较大的水生动物无法进入下层水体,使下层水体保持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有利于杂质的沉淀及杂质上泛。下层水体通过构造层将其与外界隔离,使其不易被外界的自然环境所影响,如夏季上层水体受到太阳直射,温度较高,而下层水体受到构造层的保护保持了一个较低的温度,从整体上降低了整体水体的温度,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防止水质的恶化。设置了构造层还减少了受阳光照射的水体体积,直接减少了浮游生物的生成层的水体积,有效的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成,从而提高了水体透明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体中设置构造层,构造层为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用板材上下交替分布形式形成,并设置在水体的中下部,将水体分为上层水体和下层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造层用水泥板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水体提高透明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造层用塑料制成。
【文档编号】E02B3/02GK104372764SQ201310351966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蒋华 申请人: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