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污水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225882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污水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废污水处理方法,在于以土著物种为基础,建立费用低廉、易于操作、便于管理、节省时间和效果显著的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起到处理废污水、绿化护坡、美化景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并按照复杂技术简便化、高科技技术实用化和配套技术工程化的要求,建立在沟渠河网地区易于推广和采用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构建复式河床、建造坡岸潜流渗滤系统、建造坡岸表流系统、建造堤岸植被与水生植被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专利说明】一种废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农村和城镇废污水面源污染处理中采用三种方法:表面流湿地处理方法、潜流湿地处理方法和垂直流湿地处理方法。
[0003]1.表面流湿地处理方法
直接在土壤表面栽种湿生植物,废污水在土壤表面流动。通过进出水口的流量控制,调节表面水位和废污水在系统内部的滞留时间。水分下渗进入植物根际区,通过根际区的微生物与动物活动以及植物吸收、转化和储存功能,降解与净化废污水。尽管该处理方法成本低,但其净化效能低,且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在人均面积很低的我国难以推广。
[0004]2.潜流湿地处理方法
对土壤进行改造,分层添入砾石、沙粒等吸附和转化材料,铺设通水管道网络,覆盖土壤,并栽种湿生植物。废污水在土壤以下的通水管道中流动。通过进出水口的流量控制,调节潜流水位和废污水在系统内部的滞留时间。通过根际区的微生物与动物活动以及植物吸收、转化和储存功能,降解与净化废污水。尽管该处理方法净化效能高,但其成本也高,且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在人均面积很低和经济欠发达的我国难以实施。
[0005]3.垂直流湿地处理方法
选择相对落差较高的山体,沿其坡面,对土壤进行改造,分层添入砾石、沙粒等吸附和转化材料,铺设通水管道网络,覆盖土壤,并栽种湿生植物。废污水从山顶向山脚在管道中自然流动。通过进出水口的流量控制,调节潜流水位和废污水在系统内部的滞留时间。通过根际区的微生物与动物活动以及植物吸收、转化和储存功能,降解与净化废污水。尽管该处理方法净化效能高,但其成本也高,且需要落差较高的地形,其实施和推广有局限性。
[0006]由于沟渠河流坡岸水位变化大、干湿交替剧烈以及水流落差小,沟渠河流坡岸不能满足上述三种湿地处理方法建造的要求。同时,上述三种湿地处理方法通常建造在沟渠河流的汇水区,均占用大面积的土地。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土著物种为基础,建立费用低廉、易于操作、便于管理、节省时间和效果显著的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起到处理废污水、绿化护坡、美化景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并按照复杂技术简便化、高科技技术实用化和配套技术工程化的要求,建立在沟渠河网地区易于推广和采用的方法。
[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构建复式河床、建造坡岸潜流渗滤系统、建造坡岸表流系统、建造堤岸植被与水生植被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0009]具体包括:
1.构建复式河床:通过拓宽、削平、深挖等工程措施,变现河床为复式河床,包括进水沟、弓I水横沟、拦截带、滞留沉淀池及其粗滤栅。
[0010]2.建造坡岸潜流渗滤系统:在复式河床两侧,采用多孔水泥板设置拦截带;在拦截带与引水横沟之间,利用多孔水泥板构造多层的滤床框架和渗滤坝框架,框架内添充由砾石、粉煤灰与泥炭组成的复合基质,滤床和渗滤坝表面种植湿生和挺水植物;在渗滤坝面向引水横沟的侧面,铺设由多孔弹性材料组成的可再生滤垫。形成完整的坡岸湿地潜流渗滤系统。
[0011]3.建造坡岸表流系统:在复式河床两侧,采用多孔水泥板设置拦截带:在拦截带与引水横沟之间的土壤表面直接种植湿生与挺水植物,形成坡岸表面流湿地系统。该系统与坡面潜流渗滤系统相间排列于河床。
[0012]4.构建堤岸植被和水生植被系统:在河岸顶部,直接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草,形成堤岸景观植被;在主河道水面以下河床种植多种沉水植物,形成河流水生植被系统。
[0013]本发明以土著物种为原材料,坚持“源于自然、优于自然”的原则进行生态设计,不会对土著生态系统构成威胁。通过构建仿自然生态系统,不仅能充分发挥湿地系统的去污功能,提高系统物质生产能力,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占地面积小。在我国的面源污染治理和沟渠河网生态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过程由筛选基本工具物种、工具物种的大规模扩繁、构建复式河床、建造坡岸潜流渗滤系统、建造坡岸表流系统、建造堤岸植被与水生植被系统以及后期管理七个环节组成。
[0015]具体内容包括:
1.筛选基本工具物种:收集土著物种名录及其生物生态学参数,勾划土著物种的最适生态幅,进行耐污及去污能力试验,研究其繁殖力、生长量与利用价值等;按使用目标筛选出作为湿地处理系统的基本工具物种。
[0016]2.工具物种的大规模扩繁:以基本工具物种为原材料,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进行大规模培育与扩繁,所获种苗作为构建湿地处理系统的植物材料。
[0017]3.构建复式河床:通过拓宽、削平、深挖等工程措施,变现河床为复式河床,包括进水沟、弓I水横沟、拦截带、滞留沉淀池及其粗滤栅。
[0018]4.建造坡岸潜流渗滤系统:在复式河床两侧,采用多孔水泥板设置拦截带;在拦截带与引水横沟之间,利用多孔水泥板构造多层的滤床框架和渗滤坝框架,框架内添充由砾石、粉煤灰与泥炭组成的复合基质,滤床和渗滤坝表面种植湿生和挺水植物;在渗滤坝面向引水横沟的侧面,铺设由多孔弹性材料组成的可再生滤垫。形成完整的坡岸湿地潜流渗滤系统。
[0019]5.建造坡岸表流系统:在复式河床两侧,采用多孔水泥板设置拦截带;在拦截带与引水横沟之间的土壤表面直接种植湿生与挺水植物,形成坡岸表面流湿地系统。该系统与坡面潜流渗滤系统相间排列于河床。
[0020]6.构建堤岸植被和水生植被系统:在河岸顶部,直接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草,形成堤岸景观植被;在主河道水面以下河床种植多种沉水植物,形成河流水生植被系统。
[0021]7.后期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定时对滞留沉淀池进行清淤,对粗滤栅与可再生滤垫进行清洗,定时收获植物地上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废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沟渠河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复式河床、坡岸潜流渗滤系统、坡岸表流系统以及堤岸植被与水生植被系统;在复式河床两侧,采用多孔水泥板设置拦截带;在拦截带与引水横沟之间,利用多孔水泥板构造多层的滤床框架和渗滤坝框架,框架内添充由砾石、粉煤灰与泥炭组成的复合基质,滤床和渗滤坝表面种植湿生和挺水植物;在渗滤坝面向引水横沟的侧面,铺设由多孔弹性材料组成的可再生滤垫,形成完整的坡岸湿地潜流渗滤系统;在复式河床两侧,采用多孔水泥板设置拦截带;在拦截带与引水横沟之间的土壤表面直接种植湿生与挺水植物,形成坡岸表面流湿地系统,该系统与坡面潜流渗滤系统相间排列于河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拓宽、削平、深挖工程措施,变现河床为复式河床,包括进水沟、引水横沟、拦截带、滞留沉淀池及其粗滤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沟渠河流坡岸构造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河岸顶部,直接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草,形成堤岸景观植被;在主河道水面以下河床种植多种沉水植物,形成河流水生植被系统。
【文档编号】E02B3/02GK104370368SQ201310352529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蒋华 申请人: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