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水、供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水、供水装置,包括止回阀,浮球,蓄水箱和控制阀,止回阀设在供水端端口,控制阀设在蓄水箱下端,浮球位于蓄水箱内,与控制阀的移动阀芯相连,蓄水箱、供水端、用水端之间用三通管连接,蓄水箱进出水共用一条管路,浮球与控制阀的移动阀芯用尼龙丝连接。本发明供水端安装止回阀,防止停水时水回流;蓄水箱的大小和尼龙丝的长度可根据用户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一旦出现市政供水不正常的突发状况,即可自动实现连续、稳定供水,解决用户燃眉之急。
【专利说明】自动补水、供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补水、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供水范围有较大增长,用水量也随之增加,市政供水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因供水压力不足、水管爆管等问题引发的突发停水状况经常出现,这会让城镇居民措手不及,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水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可能会因缺水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现有的自动补水、供水装置,储水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相互独立,结构比较复杂,装置成形后储水箱的大小也随之确定,无法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调整,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水、供水装置,能够在市政供水压力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城乡居民正常供水,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经济耐用。
[0004]本发明所述自动补水、供水装置,包括止回阀,浮球,蓄水箱和控制阀,止回阀设在供水端端口,控制阀设在蓄水箱下端,浮球位于蓄水箱内,与控制阀的移动阀芯相连,蓄水箱、供水端、用水端之间用三通管连接。
[0005]所述止回阀优选单向阀,防止停水时水回流。
[0006]所述控制阀为核心部件,为满足不同的安装要求。分两种类型,a、角式控制阀(见图1)。b、直式控制阀(见图2)俩者安装方式不同,使用方法相同。用尼龙丝与控制阀的移动阀芯相连,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尼龙丝的长度,控制蓄水箱的蓄水水位。
[0007]本发明供水端有水时,控制阀打开,向蓄水箱供水,浮球在浮力作用下随水位上浮,当水位到达设定位置时,浮球拉动控制阀的移动阀芯,关闭控制阀,停止向蓄水箱供水。当供水端无水或压力减小时,控制阀的移动阀芯下落,自动打开控制阀向用水端供水。详见附图3说明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本发明蓄水箱、供水端、用水端之间用三通管连接,蓄水箱进出水共用一条管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用尼龙丝连接浮球和控制阀移动阀芯,经济实惠;蓄水箱的大小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蓄水箱内水位高低也可通过对尼龙丝长度的控制进行调节;一旦出现市政供水不正常的突发状况,即可自动实现连续、稳定供水,解决用户燃眉之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3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供水端(进水端)、2止回阀、3控制阀、4蓄水箱、5浮球、6用水端。
[0012]图1为角向控制阀,其中I接套、2拉杆、3阀芯、4阀体、5密封圈、6丝堵;
图2为直式控制阀,其中I接套、2拉杆、3阀芯、4阀体、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0014]如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包括止回阀2,控制阀3,浮球5和蓄水箱4,止回阀2设在供水端I端口,控制阀3设在蓄水箱4下端,浮球5位于蓄水箱4内,与控制阀3的移动阀芯相连.蓄水箱4、供水端1、用水端6之间用三通管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其中,止回阀2为单向阀,防止停水时水回流;浮球5优选用尼龙丝与控制阀3的移动阀芯相连,简单、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尼龙丝的长度,控制蓄水箱5的蓄水水位;另外,蓄水箱5的大小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行选择。
[0015]当供水端I供水正常时,控制阀3打开,向蓄水箱4供水,浮球5在浮力作用下随水位上浮,当水位到达设定位置时,浮球拉动控制阀3的移动阀芯,关闭控制阀3,停止向蓄水箱4供水。
[0016]当供水端无水或压力减小时,控制阀3的移动阀芯下落,自动打开控制阀3向用水端6供水,方便快捷。安装后,一旦出现市政供水不正常的情况,可以自动实现连续、稳定供水,解决用户燃眉之急。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补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回阀,浮球,蓄水箱和控制阀,止回阀设在供水端端口,控制阀设在蓄水箱下端,浮球位于蓄水箱内,与控制阀的移动阀芯相连,蓄水箱、供水端、用水端之间用三通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为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用尼龙丝与控制阀的移动阀芯相连。
【文档编号】E03B7/07GK104343159SQ20131033956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冯景健 申请人:冯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