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河堤段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河堤段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为:在被治理面上打洞,用由生石灰、草木灰和氢氧化钠配成的水溶液灌注,将卷成条的塑料废弃物插到洞中并砸实即可。其中,所述洞深为60-110厘米;直径为1-2厘米;打洞密度为80-120个/m2。所述打洞位置可从河底到河沿高的1/2-2/3处。所述生石灰、草木灰及氢氧化钠的重量份数配比为:石灰300-400份;草木灰600-800份;氢氧化钠30-40份;水100000-200000份。所述灌注过程以浸透被治理面,使其再不往下渗液为止;所述塑料废弃物包括引起白色污染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布或塑料袋、庄稼秸秆外包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或庄稼秸秆外包不可降解的地膜;所述砸实过程以被治理面不在渗水为止。
【专利说明】一种防止河堤段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保土工程技术,特别是一种防止河堤沟段水土流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控制大、中、小河流及山间沟段的不被水冲击后流失的基本措施是临时用沙袋垒墙、用混凝土砌砖垒石墙、用铁丝网筑石坝、用木笼架筑石坝、砸桩及植树种草等护坡措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土层的迎水面附放抗水流冲击设施,这些方法存在着施工之时造价大、耗力多、容易被毁坏、使用时间短等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水冲效果好、使用时间长且能够合理利用废弃物的防止河堤沟段水土流失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一种防止河堤沟段水土流失的方法包括在被治理面上打洞,用由生石灰、草木灰和氢氧化钠配成的水溶液灌注,将卷成条的塑料废弃物插到洞中并砸实即可;其中,所述洞深为60-110厘米;直径为1-2厘米;打洞密度为80- 120个/m2 ;所述打洞位置可从河底到河沿高的1/2-2/3处。
所述生石灰、草木灰及氢氧化钠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石灰300-400份草木灰600-800份
氢氧化钠30-40份水100000-200000份。
[0004]所述草木灰还可由粉煤灰替代。
[0005]所述灌注过程以浸透被治理面,使其再不往下渗液为止。
[0006]所述塑料废弃物包括引起白色污染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布或塑料袋、庄稼秸杆外包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或庄稼秸杆外包不可降解的地膜。
[0007]所述砸实过程以被治理面不在渗水为止。
[0008]本发明的防止河堤沟段水土流失的方法与现有治理方法的特点根本不同,以改造迎水面的土层特性为切入点,具有极强的抗水流冲击功能,经过长达十年的多次试验,特别是近三年来的核对定型,证明此方法对保土有奇效,抗水冲能力极高,使用时间永久,且工程投资造价极小,尤其是采用了可产生白色污染的塑料废弃物,利用其不易降解特性,力口固被治理面,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不但可以加固堤坝,防止渗水出灾,而且还可以较好地阻止多类沟或河之沿土受流水冲击后严重坍塌现象。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
[0010]对于治理高4米、长100米的河坎的具体过程如下:
在被治理面上从河底到河沿高的2/3处打洞,洞深为120厘米;直径为1.5厘米;打洞密度为110个/m2,用由生石灰、草木灰和氢氧化钠配成的水溶液灌注,将卷成条的可引起白色污染的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插到洞中,用锤砸实,使被治理面到达再不渗水即可;其中,所述生石灰、草木灰及氢氧化钠的配比为:生石灰350斤,草木灰700斤,氢氧化钠35斤,水150000斤;所述灌注过程以浸透被治理面,使其再不往下渗液为止。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河堤沟段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被治理面上打洞,用由石灰、草木灰和氢氧化钠配成的水容液灌注,将卷成条的塑料废弃物插到洞中并砸实即可;所述生石灰、草木灰及氢氧化钠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生石灰300-400份草木灰600-800份 氢氧化钠30-40份水100000-20000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洞深为70-110厘米;直径为1-2厘米;打洞密度为80-120个/m2 ;打洞位置从河底到河沿高的1/2-2/3处;其特征是所述草木灰由粉煤灰替代;所述塑料废弃物包括引起白色污染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布或塑料袋、庄稼秸杆外包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或庄稼秸杆外包不可降解的地膜。
【文档编号】E02B3/04GK104420440SQ201310367872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高嵩 申请人:高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