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装卸捞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355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装卸捞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漂浮物清理装置的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装卸捞网。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垃圾漂入水中,从而影响水面环境,针对这样的现象,需要对水面漂浮的固体、粘稠物体的进行清理工作,目前大多数清理方法所采用的是简易的捞网,其网袋和网圈通过挂接、穿挂方式或其他方式相结合,而网袋均未做过预处理,由于在装卸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10秒-3分钟不等),对清理作业的连续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效率比较低,因此装卸工作量大,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装卸捞网,其设计结构合理、装卸方便、使用简单。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装卸捞网,包括手柄和连接在手柄端部的网圈以及套在网圈上的网袋,所述的网圈外侧上边缘和外侧下边缘上分别具有向下翻的上折边和向上翻的下折边,所述的网圈通过上折边和下折边形成具有凹槽的圈壁,其网圈纵向截面呈“[”形结构,所述的网袋上口边沿上环形穿置有尼龙扎带,网袋通过尼龙扎带套在具有凹槽的圈壁内。为了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出现生锈现象,所述的手柄和网圈的材质为不锈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快速装卸捞网,在网袋上穿置尼龙扎带,将网袋通过尼龙扎带牢牢限制在网圈的凹槽内,从而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应对网袋内物体的载荷,其安装方便、拆卸简单、可以重复使用并且可以量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网圈与尼龙扎带结合后的纵向剖视图。图中1.手柄,2.网圈,21.上折边,22.下折边,3.网袋,4.尼龙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
图1和图2所示的快速装卸捞网,包括材质为不锈钢的手柄1,在手柄I端部连接有材质为不锈钢的网圈2,在网圈2上套置有网袋3,在网圈2外侧上边缘和外侧下边缘上分别具有向下翻的上折边21和向上翻的下折边22,网圈2通过上折边21和下折边22形成具有凹槽的圈壁,其网圈2纵向截面呈“[”形结构,网袋3上口边沿上环形穿置有尼龙扎带4,网袋3通过尼龙扎带4套在具有凹槽的圈壁内。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装卸捞网的制作和使用方法:首先对尚未安装的捞网网袋3进行预处理,预先穿上高强度的尼龙扎带4,并扣至正好适合网圈外径的位置,便于使用时迅速安装;然后网圈2的圈壁制作成“[”形,凹槽朝向外侧,恰好可容纳高强度的尼龙扎带4从外面套上,网圈2外侧边缘上的上折边21和下折边22使得高强度的尼龙扎带4被牢牢限制在凹槽内,使得这种结合方式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应对网袋3内物体的载荷;在安装时,只需将预先穿有高强度的尼龙扎带4的网袋3套入网圈外侧的凹槽内,并将尼龙扎带4收紧,即安装完毕,整个过程通常只需2-3秒钟;在卸下网袋3时,只需握住外露的尼龙扎带4尾端,向下翻转,即可在不到I秒钟的时间里完成;卸下的网袋3若无破损,则清洗之后再次预穿高强度的尼龙扎带4,可重复使用,节约环保。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装卸捞网,其特征是:包括手柄(I)和连接在手柄(I)端部的网圈(2)以及套在网圈(2)上的网袋(3),所述的网圈(2)外侧上边缘和外侧下边缘上分别具有向下翻的上折边(21)和向上翻的下折边(22),所述的网圈(2)通过上折边(21)和下折边(22)形成具有凹槽的圈壁,其网圈(2)纵向截面呈“[”形结构,所述的网袋(3)上口边沿上环形穿置有尼龙扎带(4),网袋(3)通过尼龙扎带(4)套在具有凹槽的圈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装卸捞网,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⑴和网圈(2)的材质为不锈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装卸捞网,包括手柄和连接在手柄端部的网圈以及套在网圈上的网袋,网圈外侧上边缘和外侧下边缘上分别具有向下翻的上折边和向上翻的下折边,网圈通过上折边和下折边形成具有凹槽的圈壁,其网圈纵向截面呈“[”形结构,网袋上口边沿上环形穿置有尼龙扎带,网袋通过尼龙扎带套在具有凹槽的圈壁内。所述的快速装卸捞网,在网袋上穿置尼龙扎带,将网袋通过尼龙扎带牢牢限制在网圈的凹槽内,从而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应对网袋内物体的载荷,其安装方便、拆卸简单、可以重复使用并且可以量产。
文档编号E02B15/10GK203066048SQ20132006025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王志军, 俞镇慌, 高晓军 申请人:王志军, 俞镇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