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在多数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中,箱涵2’位于道路I’下部并横穿道路1’,箱涵2’前端连接明渠3’,明渠3’两侧为斜坡,斜坡与箱涵2’进洞口形成一个夹角,故在箱涵2’进洞口左右端留下临空面4’,该临空面将为下移至洞口的大石块、漂木等提供下滑的支撑,从而卡住洞口堵塞箱涵,当发生泥石流或山洪时出现险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以解决明渠与公路箱涵相接的工程中常常在进洞口位置出现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在泥石流易发的沟口位置设有道路,道路下部设有横穿道路的箱涵,箱涵前端连接明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渠两侧设有贴坡混凝土并经锚筋固定于明渠两侧坡面,贴坡混凝土与箱涵洞壁平顺连接;所述明渠底板与箱涵底板平顺衔接。所述明渠两侧开挖成直立坡。所述贴坡混凝土做成直立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明渠与箱涵平顺衔接的结构布置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常规工程中在进洞口处出现堵塞的情况,此设计思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研得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图1为传统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在泥石流易发的沟口位置设有道路1,道路I下部设有横穿道路I的箱涵2,箱涵2主要用于导排沟中的水源、下泄的泥石流、漂木等。箱涵2前端连接明渠3,该明渠主要用于疏导下泄到沟口的水流、泥石流、漂木等平顺流入箱涵内。本例明渠3两侧开挖成直立坡,并在坡面上帖坡浇筑贴坡混凝土 4,贴坡混凝土 4也做成直立面,并采用锚筋等方式将其固定在坡面上,对明渠两侧坡面进行防护,保证运行期明渠两侧坡面稳定。为避免在箱涵2进洞口左右端留下临空面,贴坡混凝土 4与箱涵2洞壁必须平顺连接。明渠3底板也须与箱涵2底板平顺衔接。明渠3的结构断面根据排导能力计算得到。贴坡混凝土 4的厚度根据其抗冲刷能力计算确定。箱涵2的结构尺寸应根据沟内下泄水量进行计算确定。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在泥石流易发的沟口位置设有道路(I),道路(I)下部设有横穿道路(I)的箱涵(2 ),箱涵(2 )前端连接明渠(3 ),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渠(3 )两侧设有贴坡混凝土( 4 )并经锚筋固定于明渠(3 )两侧坡面,贴坡混凝土( 4 )与箱涵(2)洞壁平顺连接;所述明渠(3)底板与箱涵(2)底板平顺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渠(3)两侧开挖成直立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坡混凝土(4)做 成直立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以解决明渠与公路箱涵相接的工程中常常在进洞口位置出现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明渠与箱涵相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在泥石流易发的沟口位置设有道路,道路下部设有横穿道路的箱涵,箱涵前端连接明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渠两侧设有贴坡混凝土并经锚筋固定于明渠两侧坡面,贴坡混凝土与箱涵洞壁平顺连接;所述明渠底板与箱涵底板平顺衔接。
文档编号E02B5/02GK203144971SQ2013200971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黄泰仁, 王登银, 鄢镜, 郎玲芳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