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

文档序号:2237063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促淤堤坝包括:沿海岸线设置的中心堤坝,中心堤坝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均设有第一单向水闸,中心库区通过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中心堤坝的前侧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设置于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且通过第一单向水闸与中心库区相连通的扩延堤坝,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其能够有效解决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利用潮汐能进行发电。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围海造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围海造地是解决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随着高滩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工程经验的日益丰富,围海造地逐渐由滩涂区域向浅海区域发展、和偏大型化发展。由于近海海水一半含沙量较高,因此浅海区域的围海造地一般先进行促淤工程,再围填。通过先期实施促淤工程可以加强泥沙淤积效果,达到减小海堤工程投资、降低工程风险、减小吹填工程投资、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因此,促淤方案的优化是当前围海造地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0003]传统促淤方法:大多采用开放式的促淤大坝,如丁坝、顺坝和丁顺坝结合等。但是,海水携带的泥沙在促淤堤附近沉降后,如遇到大风浪天气,波浪会再次掀起泥沙,泥沙又被潮水带走。因此促淤周期一般较长,而且容易受到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0004]因此,如何解决促淤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其能够有效解决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利用潮汐能进行发电。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促淤方法。
[0006]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包括:
[0007]沿海岸线设置的中心堤坝,所述中心堤坝与所述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均设有第一单向水闸,所述中心库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中心堤坝的前侧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所述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所述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
[0008]设置于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且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与所述中心库区相连通的扩延堤坝,所述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所述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所述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
[0009]优选地,所述扩延堤坝包括多个沿海岸线分布的分区堤坝,且各个分区堤坝均设有所述第二单向水闸,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区堤坝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相连通,且水流向所述中心库区方向时所述第二单向水闸处于导通状态。
[00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促淤方法,包括步骤:
[0011]沿海岸线建设中心堤坝,并使所述中心堤坝与所述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在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设置第一单向水闸,所述中心库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在所述中心堤坝的前侧设置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所述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所述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0012]待中心库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沿海岸线在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侧建设第一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一促淤区,所述第一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所述第一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第一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与所述中心库区相连通;
[0013]待所述第一促淤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在所述促淤区的边侧建设第二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二促淤区,所述第二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三单向水闸,所述第二促淤区通过第三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第二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与所述第一促淤区相连通。
[0014]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包括:沿海岸线设置的中心堤坝,所述中心堤坝与所述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均设有第一单向水闸,所述中心库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中心堤坝的前侧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所述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所述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设置于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且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与所述中心库区相连通的扩延堤坝,所述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所述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所述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
[0015]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促淤堤坝,包括中心堤坝,当中心堤坝外侧的水位高于其内部时,可通过第一单向水闸向中心库区内纳水,并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将海水排出去,如此,海水里面的泥沙可在中心库区内不断进行沉降,而且泥沙不会被潮水带走。同时,由于本发明提供的促淤堤坝,还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进而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0016]当中心库区内的泥沙淤积达到预设高度后,发电库容将减少,使得库容不足以支持发电机组发电时。此时不对库区进行疏浚,而是在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建设扩延堤坝,扩延堤坝通过第一单向水闸与中心库区相连通,并且使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如此设置,海水中的泥沙在扩延堤坝围成的促淤区内进行沉降,之后进入中心库区,进入中心库区的海水泥沙含量较少,不会影响发电机组的发电功能,进而海水可以排出中心库区进行发电,在促淤区内进行沉降的泥沙同样可以避免潮汐或风浪的影响。当该促淤区内的泥沙沉降至一定高度后,可紧邻该扩延堤坝建设另一个扩延堤坝,如此反复,直至沿海岸线形成要求长度的促淤区。
[0017]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不仅可以避免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发电,有效利用了潮汐能。
[00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促淤方法,包括步骤:
[0019]沿海岸线建设中心堤坝,并使所述中心堤坝与所述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在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设置第一单向水闸,所述中心库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在所述中心堤坝的前侧设置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所述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所述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
[0020]待中心库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沿海岸线在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侧建设第一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一促淤区,所述第一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所述第一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第一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与所述中心库区相连通;
[0021]待所述第一促淤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在所述促淤区的边侧建设第二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二促淤区,所述第二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三单向水闸,所述第二促淤区通过第三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第二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与所述第一促淤区相连通。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促淤区内的泥沙沉降至设定高度后,可重复上述步骤再建设另一促淤区,如此反复,可在海岸线形成要求长度的促淤区。同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促淤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发电,有效利用了潮汐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促淤堤坝示意图;
[0025]图1 中:
[0026]中心堤坝一 11、海岸线一 12、中心库区一 13、第一单向水闸一 14、单向排水发电设备一 15、分区堤坝一 16、第二单向水闸一 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其能够有效解决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利用潮汐能进行发电。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促淤方法。
[00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促淤堤坝示意图。
[0030]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包括:
[0031]沿海岸线12设置的中心堤坝11,中心堤坝11与海岸线12围成中心库区13,中心堤坝11的两个边侧均设有第一单向水闸14,中心库区13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进行纳水,且中心堤坝11的前侧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5,中心库区13内的海水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5排至外部;
[0032]设置于中心堤坝11的两个边侧且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与中心库区13相连通的扩延堤坝,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17,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17进行纳水。
[0033]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促淤堤坝,包括中心堤坝11,当中心堤坝11外侧的水位高于其内部时,可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向中心库区13内纳水,并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5将海水排出去,如此,海水里面的泥沙可在中心库区13内不断进行沉降,而且泥沙不会被潮水带走。同时,由于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促淤堤坝,还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15,进而可以利用潮汐发电。[0034]当中心库区13内的泥沙淤积达到预设高度后,发电库容将减少,使得库容不足以支持发电机组发电时。此时不对库区进行疏浚,而是在中心堤坝11的两个边侧建设扩延堤坝,扩延堤坝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与中心库区13相连通,并且使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17,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17进行纳水。
[0035]如此设置,海水中的泥沙在扩延堤坝围成的促淤区内进行沉降,之后进入中心库区13,进入中心库区13的海水泥沙含量较少,不会影响发电机组的发电功能,进而海水可以排出中心库区13进行发电,在促淤区内进行沉降的泥沙同样可以避免潮汐或风浪的影响。
[0036]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不仅可以避免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发电,有效利用了潮汐能。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中,扩延堤坝可以包括多个沿海岸线12分布的分区堤坝16,且各个分区堤坝16均设有第二单向水闸17,任意相邻的两个分区堤坝16通过第二单向水闸17相连通,且水流向中心库区13方向时第二单向水闸17处于导通状态。
[0038]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促淤堤坝,扩延堤坝可以包括多个沿海岸线12分布的分区堤坝16,即当中心库区13内的泥沙淤积达到预设高度后,在中心堤坝11的两个边侧可以分别建设一个分区堤坝16,该分区堤坝16均设有第二单向水闸17,分区堤坝16通过第一单向水闸14与中心库区13相连通,且海水通过第二单向水闸17只能单向的流向该分区堤坝16围成的促淤区内。当上述分区堤坝16内的泥沙沉降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再在该分区堤坝16的外侧建设另一个分区堤坝16,如此反复,可以沿海岸线12形成促淤区。
[0039]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促淤方法,包括步骤:
[0040]沿海岸线建设中心堤坝,并使中心堤坝与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在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设置第一单向水闸,中心库区通过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在中心堤坝的前侧设置单向排水发电设备,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
[0041]待中心库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沿海岸线在中心堤坝的两侧建设第一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一促淤区,第一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第一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第一促淤区通过第一单向水闸与中心库区相连通;
[0042]待第一促淤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在促淤区的边侧建设第二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二促淤区,第二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三单向水闸,第二促淤区通过第三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第二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与第一促淤区相连通。
[0043]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促淤区内的泥沙沉降至设定高度后,可重复上述步骤再建设另一促淤区,如此反复,可在海岸线形成要求长度的促淤区。同样,通过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促淤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泥沙容易被潮水带走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发电,有效利用了潮汐能。
[004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围海造地的促淤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海岸线设置的中心堤坝,所述中心堤坝与所述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均设有第一单向水闸,所述中心库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中心堤坝的前侧设有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所述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所述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 设置于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且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与所述中心库区相连通的扩延堤坝,所述扩延堤坝围成促淤区,且所述扩延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所述促淤区通过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淤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延堤坝包括多个沿海岸线分布的分区堤坝,且各个分区堤坝均设有所述第二单向水闸,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区堤坝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相连通,且水流向所述中心库区方向时所述第二单向水闸处于导通状态。
3.一种促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沿海岸线建设中心堤坝,并使所述中心堤坝与所述海岸线围成中心库区,在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个边侧设置第一单向水闸,所述中心库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进行纳水,在所述中心堤坝的前侧设置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所述中心库区内的水通过所述单向排水发电设备排至外部; 待中心库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沿海岸线在所述中心堤坝的两侧建设第一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一促淤区,所述第一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二单向水闸,所述第一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第一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一单向水闸与所述中心库区相连通; 待所述第一促淤区内的泥沙淤积到设定高度后,在所述促淤区的边侧建设第二分区堤坝,并形成第二促淤区,所述第二分区堤坝的边侧设有第三单向水闸,所述第二促淤区通过第三单向水闸进行纳水,且所述第二促淤区通过所述第二单向水闸与所述第一促淤区相连通。
【文档编号】E02B3/18GK103953003SQ201410210193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6日
【发明者】许雪峰, 赵庆英, 袁笛 申请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