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49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包括设置在路面下面的沉淀池和储水池,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水篦子,所述水篦子与路面相平;在沉淀池池壁一侧设置排水管和出水口,所述排水管联通市政管道;在排水管与沉淀池池壁交界处设置自动翻转闸门,所述沉淀池池壁的出水口联通储水池,所述出水口设置的位置低于所述自动翻转闸门的轴心位置,所述出水口挂设滤网,所述储水池池壁处设置透水软管,所述透水软管延伸至路面植物根部处,该结构将硬化地面雨水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结合起来,针对道路行道树和绿化带用水特点,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减少管道长度,雨水经渗滤后还可用于环境用水。
【专利说明】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水资源紧缺现象的加剧,很多城市都开展了雨水利用研究。以前城市水 资源主要致力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不重视对城市汇集径流雨水的利用而任 其排放,造成了大量宝贵雨水资源的流失,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雨水流失量也越来越大。 并且大量地排放雨水又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未经处理的城市地面(道路、广场等) 雨水径流也是主要面源污染之一,道路雨水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 解决和缓解这些问题,城市地面雨水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包括设置在路面下面的沉淀池和储水池,所述沉淀池上 设置有水篦子,所述水篦子与路面相平;在沉淀池池壁一侧设置排水管和出水口,所述排水 管联通市政管道;在排水管与沉淀池池壁交界处设置自动翻转闸门,所述沉淀池池壁的出 水口联通储水池,所述出水口设置的位置低于所述自动翻转闸门的轴心位置,所述出水口 挂设滤网,所述储水池池壁处设置透水软管,所述透水软管延伸至路面植物根部处。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池池壁还联通人工土壤渗滤层。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底部依次铺设有垫土层和灰土层。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池底部依次铺设有垫土层和灰土层。
[0009] 进一步的,人工土壤渗滤层从下而上依次铺设卵石层、人工土壤I层、生物填料 层、人工土壤II层。
[0010]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土壤渗滤层卵石层处设置集水布管,所述集水布管联通清水 池。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结构将硬化地面雨水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结合起 来,针对道路行道树和绿化带用水特点,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减 少管道长度,雨水经渗滤后还可用于环境用水。无需动力,对水质要求低、施工简单方便。整 个流程各环节高程存在一定落差,雨水无需借助外部动力系统;利用硬化地面现有雨水篦 以及集水井等设施,只需根据现有地面状况进行适当改造即可应用,不会影响地面景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发明施工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发明平面图;
[0015] 图4为本发明沉淀池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7] 本结构结合硬化地面雨水的收集利用和就地下渗两种方式的优点,以施工方便为 原则,实现道路雨水的综合利用。硬化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利用现有集水井收集地面 雨水,通过径流雨水一贮存沉淀池一储水池系统,一部分雨水通过透水软管渗透到植物根 部及周围土壤中,对树木进行渗灌,多余雨水就地入渗补充地下水;一部分雨水通过储水池 经过人工土壤渗滤净化回收可以直接利用于环境用水。由于地面径流含有大量泥沙、树叶, 雨水在输送过程中要先通过水篦子拦截树叶等漂浮物再进入沉淀池,将初期较脏雨水排至 市政雨水管道。在储水池靠近路边侧壁开口,连接透水软管,管道沿道路方向铺设在土壤 中,在行道树处分支管道,环绕树木根部铺设。这样,降落到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篦流入沉淀 池随后进入储水池,流入透水软管,最后渗透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含水量,水分被植物吸 收,通过植物根部以及土壤对雨水的天然净化作用,对地下水做有利补充,减轻城市污水处 理压力;储水池中多余雨水通过人工土壤渗滤有效地去除SS,污水中大部分颗粒C0D也可 被截留、吸附在渗滤介质的表面,从而用于各种环境用水,如绿化、喷洒路面、洗车等。
[0018] 如图1?4所示,
[0019] 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包括设置在路面道缘石4下面的沉淀池2和储水池13,所 述沉淀池2上设置有水篦子3,所述水篦子3与路面1相平;在沉淀池2池壁一侧设置排水 管7和出水口,所述排水管7通过排水管弯头11联通市政管道12 ;在排水管7与沉淀池2 池壁交界处设置自动翻转闸门6,所述沉淀池2池壁的出水口联通储水池13,所述出水口设 置的位置低于所述自动翻转闸门6的轴心位置,所述出水口挂设滤网,所述储水池13池壁 处设置透水软管14,所述透水软管14延伸至路面绿化5植物根部处。
[0020] 利用现有集水井做为沉淀池2,径流雨水通过水蓖子3流入集水井,先在沉淀池2 中沉淀,当水位上升到出水口时,流入储水池13,出水口挂设滤网,过滤出树叶等固体杂物, 提高雨水水质,储水池中雨水流入透水软管14,最终渗透到土壤及树木根部周围。雨水口设 在道路、硬化地面汇水面的低挂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20mm,最大间距不超过40m。
[0021] 沉淀池:上方装有水蓖子,拦截大的树枝及杂物,池壁为钢筋混凝土 8结构,底部 依次为垫土层9、灰土层10。
[0022] 在沉淀池路边一侧开设排水管7,连接市政排水管网,排水管出水口设置自动翻转 闸门6,自动翻板栅门6轴心位置要高于透水软管14,设计深度为地面下30cm。
[0023] 储水池:池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依次为垫土层、灰土层。沉淀池与储水池连 通壁开设三个半径为50mm的圆形出水口,出水口挂设滤网,过滤出树叶等固体杂质,提高 雨水水质。连通口高程要低于自动翻板栅门轴心位置,设计深度为地面下50cm。
[0024] 人工土壤渗滤层:人工土壤渗滤层分为四层,由下而上依次为:卵石层、人工土壤 I层、生物填料层、人工土壤II层。
[0025] 透水软管:采用直径为11 cm排水单壁波纹管,内外均呈波纹状,波谷处打孔。
[0026] 操作要点:
[0027] 土方施工
[0028] 1、施工前应进行下列调查研究:现场地形、地貌、各种管线、其他设施及障碍物情 况。
[0029] 2、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开挖管沟或构筑物土方,地基不得扰动或超挖。局部扰动或 超挖并超出允许偏差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0030] 1)排水不良发生扰动时,应全部清除扰动部分,用卵石、碎石或级配砂石回填。
[0031] 2)岩土地基局部超挖时,应全部清除基底碎渣,回填碎石。
[0032] 构筑物施工
[0033] 1、结构施工
[0034] 1)池体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执行。
[0035] 2)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顶板支架 的斜杆或横向连杆不得与赤壁模板的杆件相连。
[0036] 3)池壁模板施工时,应设置确保墙体直顺和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倾倒的装置。
[0037] 4)采用穿墙螺栓时,应采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在螺栓中部加焊止水环。螺栓拆卸 后池壁上形成的锥形槽,应采用无收缩、易密实、与池壁混凝土颜色一致的材料封堵,封堵 完毕的螺栓孔不得有收缩裂缝和湿渍现象。
[0038] 5)混凝土的浇注必须在模板和支架检验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后方可进行,入模时应 防止离析,连续浇注时每层浇注高度应满足振捣密实的要求。
[0039] 混凝土的底板和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浇筑池壁混凝土时,应分层浇 圈、连续浇筑。
[0040] 满水试验
[0041] 1)构筑物施工完进行满水试验,试验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0042] 预留洞口、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以作临时封堵;
[0043] 试验用充水、排水系统水池内外壁缺陷修补完毕;
[0044] 经检查,冲水及排水阀门无渗漏。
[0045] 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并做好防护措施和照明等标志。
[0046] 2)实验时向池内注水应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注水的1/3。注水时水位上 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每次注水应读24h的水位 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后,应对池体做外观和沉降量观测。如果沉降量 和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做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0047] 3)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 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其读数精确度应达到l/l〇mm。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 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应不少于24h。
[0048] 3、防水、防腐施工
[0049] 构筑物满水试验后进行防水、防腐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规范》GB50108、《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等的相关规定执行。
[0050] 1)水池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清洁,表面充分湿润,无积水;基层表面的孔洞、缝 隙,采用于防水层相同的防水砂浆堵塞并抹平;施工前应将预埋件、穿墙管预留凹槽内嵌填 密封材料。
[0051] 2)水泥砂楽防水层分层铺抹,表面压光,水泥砂楽厚度18?20mm ;水泥砂楽的稠 度控制在70?80mm,随伴随用;阴阳角处,应做成圆角,阴角圆弧半径为50mm,阳角圆弧半 径为l〇mm。
[0052] 水泥防水砂浆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施工中不得任意加水。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 应紧密结合,每层连续施工。
[0053] 透水软管施工
[0054] 在储水池靠近路边侧壁开口,连接透水软管,埋深尺寸为地面下400_。管道沿道 路方向铺设在土壤中,在行道树处分支管道,环绕树木根部铺设。
[0055] 管道施工
[0056] 1、下管前,要清理管坑内杂物,按设计要求做好垫层,放出管道中线,复核管道基 础面标1?。
[0057] 2、下管时应将管道排好,对线校正,严格控制中线和标高,对中方法采用中心线法 和边线法。
[0058] 3、管道稳定后应再复核一次流水位高程,符合设计标高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0059] 4、管道安装时,表面必须顺直,管子接口平顺,符合设计流水位高程。管底不得倒 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材不得有裂缝、破损。
[0060] 回填
[0061] 1、管道铺设完毕,经闭水试验,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回填。水池周围的回 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性接槎。
[0062] 2、雨水回用埋地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 15m,车行道下的管 顶覆土深度不小于〇. 7m。
[0063] 3、路面范围内的回填,应采用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回填宽度不小于400mm。
[0064] 4、槽底及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 等硬块。回填材料运入槽内时不得损伤管道及其接口。
[0065] 5、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回填,不能 直接回填在管道上。回填压实逐层进行,每层虚铺厚度200mm。
[0066] 6、应均匀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和下表1要求
[0067] 表 1
[0068]

【权利要求】
1. 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路面下面的沉淀池和储水池,所述 沉淀池上设置有水篦子,所述水篦子与路面相平;在沉淀池池壁一侧设置排水管和出水口, 所述排水管联通市政管道;在排水管与沉淀池池壁交界处设置自动翻转闸门,所述沉淀池 池壁的出水口联通储水池,所述出水口设置的位置低于所述自动翻转闸门的轴心位置,所 述出水口挂设滤网,所述储水池池壁处设置透水软管,所述透水软管延伸至路面植物根部 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池壁还联 通人工土壤渗滤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底部依次 铺设有垫土层和灰土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底部依次 铺设有垫土层和灰土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人工土壤渗滤层从下 而上依次铺设卵石层、人工土壤I层、生物填料层、人工土壤II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土壤渗滤层 卵石层处设置集水布管,所述集水布管联通清水池。
【文档编号】E03F1/00GK104088352SQ201410325140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王万春 申请人:中磊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