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及其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2237879阅读:1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及其成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及其成型方法,包括蹲便器主体及其上设置的蹲便盆、冲水通道和排污管道,蹲便盆底部设置有水封,水封与排污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为虹吸管,该虹吸管向蹲便盆后部延伸,虹吸管的排污口设置在蹲便盆的背部,虹吸管的进污口的前方设置有连接冲水通道的辅冲孔,辅冲孔的出水方向朝向进污口。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排污能力强,用水量少。
【专利说明】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虹吸式的节水蹲便器。

【背景技术】
[0002]蹲便器是指使用时以人体取蹲式为特点的便器。蹲便器分为无遮挡和有遮挡;蹲便器结构有存水弯和无存水弯。存水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一个横"S"型弯管,造成一个“水封”,防止下水道的臭气倒流。无存水弯的蹲便器是利用水流的冲力来排出便便,一般池壁较陡,存水面积较小,路径短,管径粗(一般直径在8至10厘米),利用水的重力加速度就可以把便便冲干净,冲水的过程短,与有存水弯相比从冲污能力上来说,更容易冲下较大的污物,在冲刷过程中不容易造成堵塞,卫生间里不用备置纸篓。但是,它存在冲水造影大,存水面较小,耗水量大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人们在选购蹲便器时,往往会优先考虑节水性能更好的有存水弯的蹲便器(又叫虹吸式蹲便器),但是,目前的虹吸式蹲便器只有底排式,它解决不了国内外部分楼房墙排水的需要,而传统的后排式技术均从国外引进,都是直排式设计,只能靠水力和水量洗刷,不具备虹吸功能,造成水资源重大浪费,不适合现代节水节能的要求;并且,底排式的蹲便器最大的缺点是安装不方便,由于排污口在蹲便器的下方,施工人员在设计管道时,需要对接口位置做严密的计算,施工难度非常大,安装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耗水少、冲洗和排污能力强的后排式虹吸蹲便器。
[000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的成型方法。
[0005]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包括蹲便器主体及其上设置的蹲便盆、冲水通道和排污管道,蹲便盆底部设置有水封,水封与排污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为虹吸管,虹吸管包括前部的S型虹吸管段和后部的向蹲便盆后方延伸的后排污段,后排污段的排污口位于蹲便器主体的后方。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后排污段为横向排污段、斜向排污段和弯曲排污段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形式。
[0007]所述S型虹吸管段与后排污段为一体设计。
[0008]所述虹吸管S型虹吸管段和后排污段为分体式的组合安装结构,S型虹吸管段为其排污口朝下的底排式结构,后排污段设置有与S型虹吸管段的排污口接驳配合的接驳弯头。
[0009]所述接驳弯头与S型虹吸管段的排污口活动连接,并构成可绕排污口的中心在0-360度的范围内转动的排污方向调节结构。
[0010]所述接驳弯头包括上部的与S型虹吸管段连接的漏斗型连接头、与漏斗型连接头连接的转折部一和与转折部一连接的横向接驳头一,横向接驳头与后排污段连接,漏斗型连接头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嵌槽,环形嵌槽内嵌有O型密封圈。
[0011]所述后排污段的末端活动安装有转接头,转接头包括与后排污段连接的横向接驳头二、与横向接驳头二连接的转折部二和与转折部二连接的外接楼房排污管道的接插头,接插头上设置有密封件。
[0012]所述后排污段的排污口的内径为3.5_7cm,中心离地高度为l_30cm。
[0013]所述蹲便盆由水箱供水,或是由一外接自来水管道的供水管供水,供水管连接有水控制阀,冲水通道的进水孔连接供水管;冲水通道采用顶进水式或后进水式或侧进水式,进水孔设置在蹲便盆的顶部和/或后部和/或侧部。
[0014]冲水通道包括沿蹲便盆侧上缘分布的环城冲水通道和辅冲水通道,虹吸管的进污口的前方设置有辅冲孔,辅冲水通道为辅冲孔供水,辅冲孔的出水方向朝向进污口。
[0015]所述S型虹吸管段采用后排式结构,其排污口位于水封的后方,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前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并由环形水道供水,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前部、中部或后部。
[0016]所述S型虹吸管段采用前排式结构,其排污口位于水封的前方;所述S型虹吸管段采用前排式结构,其排污口位于水封的前方;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或环形水道的供水端。
[0017]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前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后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或环形水道的供水端;
[0018]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中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后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或环形水道的供水端;
[0019]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后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前部或侧部引入,由环形水供水端供水。
[0020]所述后排污段接S型虹吸管段后弯曲并从S型虹吸管段的侧部向蹲便器主体的后部延伸;或是后排污段设置在S型虹吸管段的下方,接S型虹吸管段向下延伸一端距离后弯折,并向蹲便器主体的后部延伸。
[0021]所述辅冲孔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冲孔分设于水封的侧壁和/或底部。
[0022]所述环城冲水通道为与蹲便盆一体的环形管道,环城冲水通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冲水孔,冲水孔的孔径小于1.5cm ;环城冲水通道的上缘向外凸伸1-lOcm,与蹲便盆侧壁构成反S型防溅水结构。
[0023]所述蹲便盆的开口宽度为10_25cm。
[0024]所述蹲便器主体两侧壁厚为0.6_2cm。
[0025]所述蹲便器主体的边缘设置有支撑裙边,该支撑裙边的高度高于蹲便盆的深度,排污通道设置在支撑裙边与蹲便盆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该支撑裙边的高度H为20-45cm。
[0026]所述环城冲水通道为分段式结构,由若干段弧形水道组成,每段弧形水道的出水口沿蹲便盆周向设置,在出水口的外部设置有导向槽,若干段弧形水道的导向槽共同构成旋转式冲水结构。
[0027]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注浆塔引出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注浆主管,并在注浆主管上以并联的方式设置若干条注浆分支管,在注浆分支管的出浆口连接一个坯体成型模具。
[0028]所述坯注浆分支管的出浆口接到坯体成型模具的底部或侧部,并在坯体成型模具的顶部设置退浆口,用于排出模具内部的气体。
[0029]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30]1、本发明采用在蹲便盆外侧设置辅冲水通道,通过在水封内设置与排污管道的进污口对应的辅冲孔,并且排污管道采用虹吸管形式,冲水时能在虹吸管内形成真空,冲一次水只需要不超过3升水(国标的省水标准是3-6L)便可以在辅冲水通道与虹吸管之间形成高压,将辅冲水通道内预置的水从冲水口上喷出,将便便冲走;一方面,解决了传统蹲便器需用大量水冲洗致使污水泛滥的弊端,达到节约用水、粪便利用、治理污水、保护水质和自然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冲水形成的高压冲力,解决了蹲便器容易堵塞的问题,而且还能将虹吸管设计成后排式,安装更加方便,彻底解决了墙排水楼房没有虹吸蹲便器后排水的问题。
[0031]2、本发明采用在环城冲水通道的上缘设置反S型防溅水结构,与传统的蹲便盆侧壁结构相比,能防止用户小便过程中,尿液溅射四方,更加卫生.
[0032]3、本发明采用的虹吸管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一体化结构,制作工艺简单,安装方便;另一种是采用了分段式的结构,虹吸管段与后排污段组装配合,并且后排污段能绕虹吸管段的排污口转动以改变排污方向,能很好的适应墙体的排水管道安装结构,安装非常灵活多变,墙体藏管的位置对其安装限制小,能在房间、洗手间、阳台等地方安装;
[0033]4、本发明采用注浆塔的高压作用,将浆料输送到注浆主管,由注浆主管同时为多条并联的注浆支管上的坯体成型模具供浆,与传统的通过人工逐个注浆的方式相比,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发明的S型虹吸管段采用后排式结构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发明的S型虹吸管段采用后排式结构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发明的水封在蹲便盆前部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本发明的水封在蹲便盆中部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本发明的水封在蹲便盆后部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本发明的S型虹吸管段采用后排式结构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发明的S型虹吸管段采用前排式结构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本发明的S型虹吸管段采用前排式结构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42]图9为本发明的S型虹吸管段采用前排式结构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发明的S型虹吸管段采用前排式结构的蹲便器结构示意图;
[0044]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45]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46]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0047]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0048]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0049]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0050]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接驳弯头结构示意图;
[0051]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52]图19是图18的俯视图;
[0053]图20是本发明的注浆成型方法示意图。
[0054]附图标记说明:1、蹲便器主体 2、蹲便盆 3、冲水通道 3-1、环城冲水通道3-11、冲水孔3-12、弧形水槽3-13、导向槽3_2、辅冲水通道4、排污管道4_1、S型虹吸管段4-2、后排污段4-3、排污口 4-4、进污口 4-21、接驳弯头4-211、漏斗型连接头4-212、转折部一 4-213、横向接驳头一 4-214、环形嵌槽 4_22、转接头4-221、横向接驳头二 4-222、转折部二 4-223、接插头 5、水封6、辅冲孔7、支撑裙边8、O型密封圈9、密封件10、注浆塔11、注浆主管12、注浆分支管13、退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述。
[0056]实施例1
[0057]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包括蹲便器主体I及其上设置的蹲便盆2、冲水通道3和排污管道4,蹲便盆底部设置有水封5,水封5与排污管道4连通,所述排污管道4为虹吸管,该虹吸管向蹲便盆后部延伸,虹吸管的排污口 4-3设置在蹲便盆的背部,虹吸管的进污口 4-4的前方设置有连接冲水通道的辅冲孔6,辅冲孔6的出水方向朝向进污口,在冲水时形成高压,极大的提高了虹吸管的排污能力。所述冲水通道3包括环城冲水通道3-1和辅冲水通道3-2,环城冲水通道3-1环绕蹲便盆上缘设置,该辅冲孔连接辅冲水通道3-2。环城冲水通道3-1为与蹲便盆一体的环形管道,环城冲水通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冲水孔3-11,环城冲水通道的冲水孔的孔径小于1.5cm, —般取为0.8cm较为合适;环城冲水通道的上缘向外凸伸1-lOcm,与蹲便盆侧壁构成反S型防溅水结构。虹吸管的前部为呈横向设置的S型虹吸管段,后部为与S型管一体设计或组合连接的后排污段,后排污段的排污口的内径Dl为5cm,外径D2为6cm,中心离地高度为l_30cm,本实施例取5cm。后排污段为横向排污段、斜向排污段和弯曲排污段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形式,斜向排污段可以采用向下倾斜或向上倾斜的方式,但排污口的高度不能超过与S型虹吸管段的最高弯位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后排污段为横向排污段。
[0058]辅冲水通道根据水封位置的不同以及S型虹吸管段的排污口设置方式的差异,它包括以下几种设置方式,其中水封以及S型虹吸管段的位置判定依据是相对水箱而言的,以最接近蹲便器进水口的位置为蹲便器的后部,接着是蹲便器的中部,远离蹲便器进水口的位置为蹲便器的前部,至于蹲便盆的前、中、后部各占多少空间,可以以蹲便盆的前后两端为重点作三等分,以划分区域:
[0059]US型虹吸管段采用后排式结构,其排污口位于水封的后方,辅冲水通道3-2从蹲便盆的前部或侧部引入,图1是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前部引入;图2是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并由环形水道供水,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前部,如图3所示;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中部,如图4所示;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后部,如图5所示,这里,针对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位置的变化,可以根据路径设计的难度、路径长短等因素需要决定从蹲便盆的前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
[0060]当然,辅冲水通道也可以从蹲便盆的后部引入,但是由于路径长,而且到达辅冲孔位置时需要弯折一段距离,由于冲水的弯位较多,会损耗部分冲水的能量,因此,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不值得提倡,如图6所示。
[0061]2、S型虹吸管段采用前排式结构,其排污口位于水封的前方;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前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后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或环形水道的供水端,如图7所示;
[0062]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中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后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或环形水道的供水端,如图8所示;
[0063]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后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前部或侧部引入,由环形水供水端供水,如图9所示;
[0064]当然,辅冲水通道也可以从蹲便盆的前部引入,但是由于路径长,而且到达辅冲孔位置时需要弯折一段距离,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不值得提倡;
[0065]如图10所示,横向排污段接S型虹吸管段后弯曲并从S型虹吸管段的侧部向蹲便器主体的后部延伸;当然,它也可以采用如图7-图9所示的结构,横向排污段设置在S型虹吸管段的下方,接S型虹吸管段向下延伸一端距离后弯折,并向蹲便器主体的后部延伸。
[0066]辅冲孔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本实施例是一个,蹲便盆的开口宽度为10-25cm,一般在16cm效果最佳,与传统的23-26cm的蹲便盆开口宽度相比,能避免蹲便盆开口太宽而造成的用户滑倒等人身伤害现象。所述蹲便器主体采用蹲便器两侧同时注浆的方式将其壁厚增加到0.6-2cm,从而增强了蹲便器主体的强度,以免用户不小心滑倒时踩穿蹲便盆,割破脚跟,避免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
[0067]实施例2
[0068]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辅冲孔6设置在水封5的底部,辅冲孔6的数量为2个。
[0069]实施例3
[0070]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辅冲孔6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在水封5的侧部和前部。
[0071]实施例4
[0072]如图13所示,所述环城冲水通道3-1为分段式结构,由若干段弧形水槽3-12组成,每段弧形水槽的出水口沿蹲便盆周向设置i,在出水口的外部设置有导向槽3-13,若干段弧形水槽的导向槽共同构成旋转式冲水结构,使冲水时在蹲便盆的内腔形成高压旋转水流,与传统的冲水孔出水结构相比,能有效解决冲水时水花飞溅到蹲便器外,造成地面积水,用户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的问题。
[0073]实施例5
[0074]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蹲便器主体的边缘设置有支撑裙边7,该支撑裙边的高度高于蹲便盆的深度,排污通道设置在支撑裙边7与蹲便盆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该支撑裙边的高度H为20-45cm, —般取26_36cm,人坐便时最为舒适,较人性化。由于蹲便盆的开口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形成立地式的蹲便器结构,使结构形式既能作为高脚蹲便器使用,也能通过在蹲便盆上方加装坐便圈的后,作为座便器使用,一式两用。
[0075]实施例7
[0076]如图15、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虹吸管是分段设置的,包括前部的S型虹吸管段4-1和后部的后排污段4-2,S型虹吸管段4-1和后排污段为分体式的组合安装结构,S型虹吸管段4-1采用其排污口朝下的底排式结构,后排污段4-2设置有与S型虹吸管段4-1的排污口接驳配合的接驳弯头4-21。接驳弯头4-21与S型虹吸管段的排污口活动连接,并构成可绕排污口的中心在0-360度的范围内转动的排污方向调节结构。所述接驳弯头4-21包括上部的与S型虹吸管段4-1连接的漏斗型连接头4-211、与漏斗型连接头连接的转折部一 4-212和与转折部一连接的横向接驳头一 4-213,横向接驳头一 4-213与后排污段4-2连接,漏斗型连接头4-211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嵌槽4-214,环形嵌槽内嵌有O型密封圈8。后排污段的末端活动安装有转接头4-22,本实施例中,转接头4-22是包括与后排污段4-2连接的横向接驳头二 4-221、与横向接驳头二连接的转折部二 4-222和与转折部二连接的外接楼房排污管道的接插头4-223,接插头上设置有密封件9。密封件9为设置有多层密封环的硅胶圈。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后排污段与采用底排结构的S型虹吸管组成的转动结构,使底排式的S型虹吸管转换成后排,并且,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后排污段的管道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使蹲便器的安装不在限于原来的配置楼房排污管道的洗手间,它还可以将蹲便器迁移到阳台等任意位置,解决了目前一些大型城市蜗居一族的多人共用一间洗手间的尴尬问题。
[0077]所述转接头4-22还可以设置成不经过转折弯曲,直接接到墙上的接头,如图16所
/Jn ο
[0078]当然,后排污段两端的接驳弯头和接插头除了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外,还可以设置成可伸缩弯折的结构形式。
[0079]如图2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的成型方法,它是由注浆塔10引出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注浆主管11,本实施例是一条注浆主管,在注浆主管上以并联的方式设置35条注浆分支管12,在注浆分支管的出浆口连接一个坯体成型模具。坯注浆分支管的出浆口接到坯体成型模具的侧部,并在坯体成型模具的顶部设置退浆口 13,用于排出模具内部的气体,也可以观察浆料是否足够。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通过注浆塔的高压作用,将浆料输送到注浆主管,由注浆主管同时为多条并联的注浆支管上的坯体成型模具供浆。与传统的通过人工逐个注浆的方式相比,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008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所述蹲便器的进水方式可以使通过水箱或者是通过外接自来水管,并在水管上安装水阀控制冲水的方式。而且,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以上的实施例都是针对有辅冲孔的蹲便器设计的,当然,它也适合没有辅冲孔的蹲便器结构,不过,前提是需要满足一定的冲水压力,通过提高水箱的水位或为外接的自来水管的冲水压力的方式解决。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包括蹲便器主体及其上设置的蹲便盆、冲水通道和排污管道,蹲便盆底部设置有水封,水封与排污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为虹吸管,虹吸管包括前部的S型虹吸管段和后部的向蹲便盆后方延伸的后排污段,后排污段的排污口位于蹲便器主体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污段为横向排污段、斜向排污段和弯曲排污段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虹吸管段与后排污段为一体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S型虹吸管段和后排污段为分体式的组合安装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虹吸管段为其排污口朝下的底排式结构,后排污段设置有与S型虹吸管段的排污口接驳配合的接驳弯头; 所述接驳弯头与S型虹吸管段的排污口活动连接,并构成可绕排污口的中心在0-360度的范围内转动的排污方向调节结构; 所述接驳弯头包括上部的与S型虹吸管段连接的漏斗型连接头、与漏斗型连接头连接的转折部一和与转折部一连接的横向接驳头一,横向接驳头与后排污段连接,漏斗型连接头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嵌槽,环形嵌槽内嵌有O型密封圈; 所述后排污段的末端活动安装有转接头,转接头包括与后排污段连接的横向接驳头二、与横向接驳头二连接的转折部二和与转折部二连接的外接楼房排污管道的接插头,接插头上设置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污段的排污口的内径为3.5-7cm,中心离地高度为l_30cm ; 所述蹲便盆由水箱供水,或是由一外接自来水管道的供水管供水,供水管连接有水控制阀,冲水通道的进水孔连接供水管;冲水通道采用顶进水式或后进水式或侧进水式,进水孔设置在蹲便盆的顶部和/或后部和/或侧部; 冲水通道包括沿蹲便盆侧上缘分布的环城冲水通道和辅冲水通道,虹吸管的进污口的前方设置有辅冲孔,辅冲水通道为辅冲孔供水,辅冲孔的出水方向朝向进污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虹吸管段采用后排式结构,其排污口位于水封的后方,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前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并由环形水道供水,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前部、中部或后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虹吸管段采用前排式结构,其排污口位于水封的前方;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或环形水道的供水端; 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前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后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或环形水道的供水端; 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中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后部或侧部引入,辅冲水通道的进水口连接环形水道或环形水道的供水端; 水封设置在蹲便盆的后部时,辅冲水通道从蹲便盆的前部或侧部引入,由环形水供水端供水; 所述后排污段接S型虹吸管段后弯曲并从S型虹吸管段的侧部向蹲便器主体的后部延伸;或是后排污段设置在S型虹吸管段的下方,接S型虹吸管段向下延伸一端距离后弯折,并向蹲便器主体的后部延伸; 所述辅冲孔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冲孔分设于水封的侧壁和/或底部; 所述环城冲水通道为与蹲便盆一体的环形管道,环城冲水通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冲水孔,冲水孔的孔径小于1.5cm ;环城冲水通道的上缘向外凸伸1-lOcm,与蹲便盆侧壁构成反S型防溅水结构; 所述蹲便盆的开口宽度为10-25cm; 所述蹲便器主体两侧壁厚为0.6-2cm ; 所述蹲便器主体的边缘设置有支撑裙边,该支撑裙边的高度高于蹲便盆的深度,排污通道设置在支撑裙边与蹲便盆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该支撑裙边的高度H为20-45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后排式虹吸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城冲水通道为分段式结构,由若干段弧形水道组成,每段弧形水道的出水口沿蹲便盆周向设置,在出水口的外部设置有导向槽,若干段弧形水道的导向槽共同构成旋转式冲水结构。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后排式虹吸蹲便器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注浆塔引出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注浆主管,并在注浆主管上以并联的方式设置若干条注浆分支管,在注浆分支管的出浆口连接一个坯体成型模具;所述坯注浆分支管的出浆口接到坯体成型模具的底部或侧部,并在坯体成型模具的顶部设置退浆口,用于排出模具内部的气体。
【文档编号】E03D11/04GK104314154SQ201410483722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0日
【发明者】陈小练 申请人:陈小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