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687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淤船。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清淤船均是将所收集到的淤泥和水的混合物一起装入船体上的盛淤箱内,然而,有时候收集到的淤泥和水的混合物含水量极高,采用这种清淤船会导致盛淤箱内盛装的大部分都是水,导致清淤效率低下,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淤泥和水分离开,而且结构简单、清淤效率较高的清淤船。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清淤船,包括清淤船的船体,设置在清淤船船体上的盛淤箱、淤泥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盛淤箱上的淤泥分离装置,所述淤泥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所述分离箱的上方为开口,分离箱的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盛淤箱上,分离箱内焊接有一沿船体横向设置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下端与分离箱的底板焊接固定,分隔板的两侧端与分离箱的两侧壁焊接固定,分隔板将分离箱的内腔分隔为淤泥腔、余水腔,分隔板的高度等于分离箱深度的0.5~0.8倍,使淤泥腔、余水腔上方的空间连通,形成溢水空间;分离箱内还设有一过滤板,该过滤板位于淤泥腔的正上方,分离箱的前壁上设有过滤板的插入口,分离箱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过滤板的支撑条,分离箱内还焊接有一沿船体横向的围板,该围板的的两侧端与分离箱的箱壁焊接固定,围板的前端与过滤板接触,围板、过滤板、分离箱前壁的上部、分离箱两侧壁的前上部围成分离箱的过滤腔;所述淤泥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抽出泥水混合物的第一泵,第一泵的进水管延伸出船体,用于插入泥水混合物内,第二泵的出水管延伸入分离箱的过滤腔内。所述分离箱的前下部设有一个三通连接头,该三通连接头的一个接口与淤泥腔连通,一个接口通过排污管与盛淤箱的内腔连通,另一接口通过排水管延伸出船体。所述分离箱内还设有第二泵,第二泵位于余水腔的正上方,分离箱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二泵的安装座,第二泵的进水管延伸入余水腔内,第二泵的出水管延伸入淤泥腔内。所述排污管、排水管上分别设有一个截止阀。所述分离箱的后下端连接一放水管,放水管的进水端与余水腔连通,放水管的出水端延伸出船体,放水管上设有一放水阀。所述船体分别上设有供第一泵的进水管、放水管延伸出船体的让位孔。所述过滤板的沿船体纵向前端的部分为限位部,限位部的厚度大于插入口的高度,过滤板的板体上均匀设有若干滤水孔,各滤水孔的直径分别为20~50mmm。所述围板的下端高于分隔板的上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分离箱的上方为开口,便于观察分离箱各腔的情况以及,便于腔内零部件的安装。分离箱的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盛淤箱上,便于拆卸,连接牢固。分隔板将分离箱的内腔分隔为淤泥腔、余水腔,分隔板的高度等于分离箱深度的0.5~0.8倍,使淤泥腔、余水腔上方的空间连通,形成溢水空间,由于泥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淤泥腔内的泥沙沉降在底部,淤泥腔水满之后会漫过分隔板,进入余水腔,提高淤泥腔内泥沙的比例。分离箱内还设有一过滤板,该过滤板位于淤泥腔的正上方,过滤板用于滤除粒径极大的固体垃圾,包括一些塑料袋之类,便于分别处理以及回收利用,更为环保。分离箱的前壁上设有过滤板的插入口,分离箱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过滤板的支撑条,便于过滤板的拆卸和安装,抽动过滤板即可将垃圾刮到一起,便于固体垃圾的取出。分离箱内还焊接有一沿船体横向的围板,该围板的的两侧端与分离箱的箱壁焊接固定,围板的前端与过滤板接触,围板、过滤板、分离箱前壁的上部、分离箱两侧壁的前上部围成分离箱的过滤腔,防止垃圾滚落,进入淤泥腔内,引起堵塞。淤泥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抽出泥水混合物的第一泵,第一泵的进水管延伸出船体,用于插入泥水混合物内,第二泵的出水管延伸入分离箱的过滤腔内,利于进入后续的泥水分离步骤。本发明能够将淤泥和水分离开,防止多余的水占用盛淤箱的空间,一次可以转运更多的泥沙,清淤效率较高,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节约了清淤成本。分离箱的前下部设有一个三通连接头,该三通连接头的一个接口与淤泥腔连通,一个接口通过排污管与盛淤箱的内腔连通,另一接口通过排水管延伸出船体,排污管、排水管上分别设有一个截止阀。当仅开启排水管上的截止阀时,淤泥腔内的全部泥沙均进入盛淤箱内保存。当仅开启排污管上的截止阀时,便于冲洗淤泥腔,冲洗后的水直接排除分离箱,防止多余的水占用盛淤箱的空间。分离箱内还设有第二泵,第二泵位于余水腔的正上方,第二泵的进水管延伸入余水腔内,第二泵的出水管延伸入淤泥腔内,直接利用余水腔内的水冲洗淤泥腔,节约水资源,降低清淤成本。分离箱的后下端连接一放水管,放水管的进水端与余水腔连通,放水管的出水端延伸出船体,放水管上设有一放水阀,开启放水阀即可放出余水腔内多余的水。船体分别上设有供第一泵的进水管、放水管延伸出船体的让位孔,防止进水管、放水管曲折延伸,更进、放水带来阻力。过滤板的沿船体纵向前端的部分为限位部,限位部的厚度大于插入口的高度,防止过滤板过度进入插入口,撞坏围板,而且便于手持装卸过滤板。过滤板的板体上均匀设有若干滤水孔,各滤水孔的直径分别为20~50mmm,使过滤板可以滤除大粒径的固体垃圾。围板的下端高于分隔板的上端,防止围板阻碍淤泥腔内的水进入余水腔内。附图说明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附图中,1为船体,2为盛淤箱,3为分离箱,4为分隔板,5为淤泥腔,6为余水腔,7为过滤板,8为支撑条,9为围板,10为过滤腔,11为第一泵,12为三通连接头,13为第二泵,14为安装座,15为放水管,16为限位部,17为放水阀,18为截止阀。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为清淤船的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包括清淤船的船体1,设置在清淤船船体1上的盛淤箱2、淤泥收集装置,盛淤箱2设置在船体的后部。还包括设置在盛淤箱2上的淤泥分离装置,所述淤泥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3,所述分离箱3的上方为开口,分离箱3的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盛淤箱2上,分离箱3内焊接有一沿船体1横向设置的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的下端与分离箱3的底板焊接固定,分隔板4的两侧端与分离箱3的两侧壁焊接固定,分隔板4将分离箱3的内腔分隔为淤泥腔5、余水腔6,分隔板4的高度等于分离箱3深度的0.5~0.8倍,使淤泥腔5、余水腔6上方的空间连通,形成溢水空间。分离箱3内还设有一过滤板7,该过滤板7位于淤泥腔5的正上方,分离箱3的前壁上设有过滤板7的插入口,过滤板7的板体与插入口间隙配合。所述过滤板7的沿船体1纵向前端的部分为限位部16,限位部16的厚度大于插入口的高度,过滤板7的板体上均匀设有若干滤水孔,各滤水孔的直径分别为20~50mmm。分离箱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过滤板7的支撑条8,分离箱3内还焊接有一沿船体1横向的围板9,该围板9的的两侧端与分离箱3的箱壁焊接固定,围板9的前端与过滤板7接触,围板9、过滤板7、分离箱3前壁的上部、分离箱3两侧壁的前上部围成分离箱3的过滤腔10。优选地,所述围板9的下端高于分隔板4的上端。所述淤泥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抽出泥水混合物的第一泵11,第一泵11的进水管延伸出船体1,用于插入泥水混合物内,第二泵13的出水管延伸入分离箱3的过滤腔10内。所述船体1上设有供第一泵11的进水管延伸出船体1的让位孔。优选地,所述分离箱3的前下部设有一个三通连接头12,该三通连接头12的一个接口与淤泥腔5连通,一个接口通过排污管与盛淤箱2的内腔连通,另一接口通过排水管延伸出船体1。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排水管上分别设有一个截止阀18。优选地,所述分离箱3内还设有第二泵13,第二泵13位于余水腔6的正上方,分离箱3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二泵13的安装座14,第二泵13与安装座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拆卸、安装,第二泵13的进水管延伸入余水腔6内,第二泵13的出水管延伸入淤泥腔5内。优选地,所述分离箱3的后下端连接一放水管15,放水管15的进水端与余水腔6连通,放水管15的出水端延伸出船体1,放水管15上设有一放水阀17。优选地,所述船体1上设有供放水管15延伸出船体1的让位孔。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