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回收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05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废水回收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废水回收管道,包括地上管道和地下管道,在地上管道顶端设置有进水口,在地下管道底部设置有下排水口,在地下管道上设置有地下侧进水口,在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的连接处的地上管道上设置有有地上侧进水口,地上侧进水口设置在地下侧进水口的上方,废水通过进水口进入主管道内,当地漏排水不及时废水发生渗漏时,地面上废水汇集后通过侧进水口进入主管道内,地漏连接地下侧进水口,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为固定连接,增加管道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排水过程中废水的渗漏,地上侧进水口与地下侧进水口位于管道的同一侧,可以降低废水通过不同管道进入主管道时水流之间的冲击,缩短排水时间。
【专利说明】废水回收管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排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回收管道。
【背景技术】
[0002]今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对废物回收再利用,而现在人们在用水方面比较随意,没有节约意识,城市建筑物的用水设施中没有安装用水回收装置。生活工业中污水渗漏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对空气、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新的污染。因此,爱护水源、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需要人们从各个不同的环节、由点点滴滴做起。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我们提供一种废水回收管道。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水回收管道,包括地上管道和地下管道,在地上管道顶端设置有进水口,在地下管道底部设置有下排水口,在地下管道上设置有地下侧进水口,在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的连接处的地上管道上设置有有地上侧进水口,地上侧进水口设置在地下侧进水口的上方,地上侧进水口的长度是地下侧进水口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的内径为3至5厘米。
[0005]所述的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为固定连接。
[0006]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与地下侧进水口位于管道的同一侧。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地漏排水不及时排水位置会长时间浸泡在潮湿的环境中,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了侧进水口,当废水因为量过大进水口排水不及时发生渗漏时,侧进水口紧贴地面,废水收集后汇入地上侧进水口,通过侧进水口进入主管道内,增加了地下侧进水口,增大了排水量,能够及时排水,减少甚至避免排水过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为固定连接,增加管道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排水过程中废水的渗漏。地上侧进水口与地下侧进水口位于管道的同一侧,可以降低废水通过不同管道进入主管道时水流之间的冲击,缩短排水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一种废水回收管道,一种废水回收管道,包括地上管道2和地下管道6,在地上管道顶端设置有进水口 1,在地下管道6底部设置有下排水口 5,在地下管道6上设置有地下侧进水口 4,在地上管道2与地下管道6的连接处的地上管道上2设置有地上侧进水口 3。所述的地上管道2与地下管道6为固定连接。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 3与地下侧进水口 4位于管道的同一侧,地上侧进水口 3设置在地下侧进水口 4的上方,地上侧进水口 3的长度是地下侧进水口 4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 3的内径为3至5厘米。
[0010]废水通过进水口 I进入主管道内,当地漏排水不及时废水发生渗漏时,地面上废水汇集后通过侧进水口 3进入主管道内,地漏连接地下侧进水口 4,地上管道2与地下管道6为固定连接,增加管道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排水过程中废水的渗漏。地上侧进水口 3与地下侧进水口 4位于管道的同一侧,可以降低废水通过不同管道进入主管道时水流之间的冲击,缩短排水时间。
[0011]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 3的长度是地下侧进水口 4长度的二分之一,在使用时,防止进入地上管道的废水倒灌,同时,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 3的内径为3至5厘米,增大地上废水的流动速度,保证地上废水可以及时的得到回收。
【权利要求】
1.一种废水回收管道,包括地上管道(2)和地下管道(6),在地上管道顶端设置有进水口(1),在地下管道(6)底部设置有下排水口(5),在地下管道(6)上设置有地下侧进水口(4),其特征在于:在地上管道(2)与地下管道(6)的连接处的地上管道(2)上设置有地上侧进水口(3),地上侧进水口(3)设置在地下侧进水口(4)的上方,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3)的长度是地下侧进水口(4)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3)的内径为3至5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回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上管道(2)与地下管道(6)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回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上侧进水口(3)与地下侧进水口(4)位于管道的同一侧。
【文档编号】E03F3/04GK203808206SQ20142023687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1日
【发明者】李长庆, 李忠灿, 李占伟, 毕国印 申请人:禹州市新光铸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