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83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包括上块和下块,所述下块为正六边形,其不相邻的三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T形槽,在所述下块另外三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T形凸块,且所述T形槽和T形凸块结构相吻合;所述上块为正六边形,其下表面与所述下块的上表面相连,该上块覆盖在一个T形凸块及其相邻两个T形槽上,该上块的六边与所述下块的六边一一对应,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混凝土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采用T形槽和T形凸块配合,施工方便,扣合牢固,韧性好,上层缝隙长度更短,更加平整美观,在上板上设置容纳腔体,种植植被,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环保功能。
【专利说明】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巢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

【背景技术】
[0002]为保护水利枢纽、江河堤坝和海洋岸边等不被洪水或者潮水冲刷,防止泥沙阻塞河道;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植被;常采用在河道、塘堰、水库、海岸等的堤坝,边坡陡坎等处用砌石或者混凝土浇筑等方式加以保护,这些方式施工复杂、成本较高,质量还无法得到保证,抗损毁能力差。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石块,或者水泥浇筑块组装拼接的方式保护堤坝、边坡陡坎,但单个石块或者水泥块间相对独立,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容易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特别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潮、泥石流的破坏下,石块或者水泥块极易脱落、移位,使其所保护的堤坝移位拖坡或者沉降,进而发生管涌渗漏,甚至塌方,最终造成溃坝的严重后果,直接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事后还需反复维修,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0003]同时采用石块,或者水泥浇筑块进行拼接,个体间缝隙多,且缝隙的间距较大,使其抗冲刷能力减弱,对堤岸的保护力度也就相应的减小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工艺科学,成本低廉,采用上块和下块组合一体的方式,一次性实现双层铺设,施工简单,维修方便,表面美观平整,且增加了连接缝抗冲刷能力的蜂巢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包括上块(I)和下块(2),所述下块(2)为正六边形,其不相邻的三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T形槽(3),在所述下块(2)另外三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T形凸块(4),且所述T形槽(3)和T形凸块(4)结构相吻合;
[0006]所述上块(I)为正六边形,其下表面与所述下块(2)的上表面相连,该上块(I)覆盖在一个T形凸块(4)及其相邻两个T形槽(3)上,该上块⑴的六边与所述下块(2)的六边一一对应,相互平行。
[0007]本实用新型涉及行业广泛,具体是这样使用的:在水利工程、江河、塘堰、水库的内夕卜堤坝、沙洲、桥墩、航道的固沙护洲保护施工中,在公路、铁路、隧道、桥涵的边坡陆坎保护施工中;在海洋工程、岛礁建设、围海造田、沉管隧道、建港筑堤等工程领域;在城市广场、人行步道、沙漠公路、野战机场等大面积密铺的工程建设中,在尾矿围堰和垃圾填埋场防污水渗漏的基础工程强化保护施工中,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组合。能更好的保障和提高工程项目和设施在自然灾害中的抵抗能力。
[0008]使用中,上块(I)和下块(2)采用混泥土浇筑或者冲压一体成型,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合适数量的本实用新型进行拼接,拼接过程中,下块(2)上的T形槽(3)和T形凸块(4)相互配合,将单个的本实用新型扣接在一起,此时上块(I)的侧壁相接触,拼接成一个平面;拼接完成后,便形成上下两层护体,更加牢固,且上下两层的拼接缝相互错开,增强了抗沉降、抗坍塌、抗冲刷能力。
[0009]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
[0010]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容纳腔体(5),该容纳腔体(5)与所述上块(I) 一体成型,容纳腔体(5)中种植花草,或者灌木,可起到美化环境,增强水体自净化能力,保护生态的功能。
[0011]所述容纳腔体(5)采用倾斜开口,更适合江河堤坝、倾斜边坡的施工需求,同时增大植被的种植面积,对水质起到净化功能。
[0012]所述容纳腔体(5)的侧壁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可用于公路、铁路、涵洞、隧道等边坡保护施工,可在容纳腔体(5)中种植植被,美化环境,涵养水源。
[0013]所述T形槽(3)和T形凸块(4)的转角处均采用圆弧形过渡,可增大T形槽(3)和T形凸块(4)的接触面积,增强T形槽(3)和T形凸块(4)相互间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整个护堤的性能。
[0014]所述T形槽(3)上下两端口和T形凸块(4)上下两端的边沿均做倒角处理,可便于安装,倒角处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方便搬运及安装作业,可有效防止相邻本体间锐利的棱角相互碰撞,造成损坏。
[0015]所述T形槽(3)槽口宽度与所述下块(2)侧壁宽度之比为1:3,使T形槽壁和T形凸块(4)间的机械强度相当,实现最佳配合性能。
[0016]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设有定位通孔¢),该定位通孔(6)竖直贯穿所述上块
(I)和下块(2)。采用治具穿过定位通孔(6)对本实用新型的所在基底进行打孔作业,然后采用水泥浇筑,或者直接采用定位桩插入定位通孔¢)中,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加固。
[0017]本实用新型的实际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混凝土一体成型,工艺科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上块和下块均采用正六边形,组合方式多样,可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采用T形槽和T形凸块配合,施工方便,扣合牢固,韧性好,在应用环境中,单个本实用新型所受到的破坏力被分散到整个组合体承受,使其利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工程经久耐用,有效的节约了建造以及后期的维修成本;在实际应用中,上块和下块分别组成上下两层护体,且上层缝隙长度更短,更加平整美观,上下层的拼接缝隙相互错位且能相互受力,进一步增强了抗冲击能力;在上板上设置容纳腔体,种植植被,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环保功能;上块和下块在垂直方向上能形成阻力,抗沉降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0]图3为容纳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22]图5为容纳腔开口为为斜边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容纳腔倾斜设置在上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7所示,一种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包括混凝土一体成型的上块I和下块2,所述下块2为正六边形块状结构,其不相邻的三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T形槽3,在所述下块2另外三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T形凸块4,且所述T形槽3和T形凸块4结构相吻合,T形槽3和T形凸块4的转角处均采用圆弧形过渡,增大接触面积。T形槽3上下两端口和T形凸块4上下两端的边沿均做倒角处理,方便安装。所述T形槽3槽口宽度与所述下块2侧壁宽度之比为1:3 ;
[0027]所述上块I为正六边形,其下表面与所述下块2的上表面相连,该上块I覆盖在一个T形凸块4及其相邻两个T形槽3上,另外的T形凸块4和T形槽3不被上块I覆盖,该上块I的六边与所述下块2的六边一一对应,相互平行;
[0028]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设有定位通孔6,该定位通孔6竖直贯穿所述上块I和下块2,可采用在定位通孔6中灌注水泥,或者直接打入定位桩,进一步将本实用新型和其对应的基底固定。
[0029]实施例二: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作为变形,在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下,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容纳腔体5,该容纳腔体5与所述上块I 一体成型,在容纳腔体5中种植被,美化环境的同时起到环保的功能。为适应陡坡的施工环境,所述容纳腔体5采用倾斜开口,增加植被的种植面积,也能更好的适应植被的生长,使用堤坝和自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0030]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作为变形在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容纳腔体5的侧壁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可更好的适应具有坡度的使用环境,在容纳腔体5中种植植被,美化环境的同时,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块(I)和下块(2),所述下块(2)为正六边形,其不相邻的三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T形槽(3),在所述下块(2)另外三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T形凸块(4),且所述T形槽(3)和T形凸块(4)结构相吻合; 所述上块(I)为正六边形,其下表面与所述下块(2)的上表面相连,该上块(I)覆盖在一个T形凸块(4)及其相邻两个T形槽(3)上,该上块⑴的六边与所述下块(2)的六边一一对应,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容纳腔体(5),该容纳腔体(5)与所述上块(I) 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5)采用倾斜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5)的侧壁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槽(3)和T形凸块(4)的转角处均采用圆弧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槽(3)上下两端口和T形凸块(4)上下两端的边沿均做倒角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槽(3)槽口宽度与所述下块(2)侧壁宽度之比为1: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蜂窝形双层堤坝护岸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块(I)的上表面设有定位通孔¢),该定位通孔(6)竖直贯穿所述上块(I)和下块⑵。
【文档编号】E02B3/14GK204151744SQ201420658820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发明者】孙仕义, 孙冬妮, 孙震源 申请人:孙仕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