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015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装置,特别是一种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应与环境资源保护同步进行,需大力倡导综合节能、降污减排、降耗增效,而对被喻为生命之源的水资源保护变得尤为重要,人们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除了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滥采外,科学合理用水和提高综合节水率亦日趋重要与紧迫。目前,广大城乡生产、工作和生活所用自来水产生的大量中水和污水,相当一部分已经处理和利用,但已处理利用的部分和尚未处理利用的部分,皆因中水和污水水位和压力太低而无法充分有效再利用,且造成全社会整体用水浪费与成本加大,直接影响综合节能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综合技术结构优越、安用便捷可靠和中水污水处理利用效果更佳的新式增压加压节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相关中水污水技术缺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问题,提供一种性能优越、适用广泛、功能多样、安用便捷、坚实耐用、节水效率更高的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压节水装置包括腔体、阀体、管件三个部分。

所述腔体包括上塞腔、下塞腔、中水箱、中水腔、洗手盆,所述上塞腔位于中水腔上侧和洗手盆一侧,所述下塞腔位于中水腔下侧和中水箱上侧,所述中水箱位于下塞腔、中水腔、洗手盆下侧,所述中水腔位于上塞腔、洗手盆下侧和下塞腔、中水箱上侧及一侧并形成倒“L”状的上横腔和下直腔,所述洗手盆位于上塞腔一侧和中水腔、中水箱上侧;

所述阀体包括水压阀、主塞阀、内塞阀、中水阀、止回阀、排污阀、冲水阀、溢水阀、推量阀,所述水压阀设置于中水腔倒“L”状上横腔一侧,所述主塞阀由置于上塞腔中的上浮块、下塞腔中的下浮块和中水腔倒“L”状上横腔中且设有若干个可导通压力水质通孔的塞杆组成,所述内塞阀设置于下塞腔与中水腔倒“L”状下直腔相邻的一侧,所述中水阀设置于中水箱下端一侧,所述止回阀设置于中水箱内上侧与中水腔倒“L”状下直腔下侧相通的通孔中,所述排污阀设置于中水箱下端另一侧,所述冲水阀设置于中水箱上端一侧和内端与水压管连通,所述溢水阀设置于中水箱上端一侧和冲水阀上方,所述推量阀由穿过洗手盆下侧和置于中水腔倒“L”状下直腔中且下端一节小于上端及末端设有卡栓的旋杆,并将中间设有滑孔的水量推板置于小节上;

所述管件包括过滤网、水压管、下泄管、水龙头,所述过滤网设置于中水箱下侧壁中,所述水压管设置于中水箱内上侧和一端与冲水阀内端连通及另一端与与中水腔倒“L”状下直腔一侧连通,所述下泄管上端与洗手盆下侧连通和下端穿透过滤网置于中水箱下侧中,所述水龙头设置于洗手盆上侧。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主要是采用超前综合设计理念与技术结构,将现有各种普通冲水箱和相关中水、污水收集处理利用的技术性能特点,以及设置技术滞后易造成用水浪费能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实质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剔除、揉和、优化与提高,设计成由主件的和附件的等所构成的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该中水增压加压节水装置以收集处理利用中水、污水为主和借用少量具有压力的自来水,无需用电和其它辅助技术即可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和低碳运行的目的,并可广泛用于各类企业生产和工作与生活环境所产生中水、污水的快捷、高效收集处理利用,有效克服长期以来困扰全社会生产、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所产生的大量中水、污水,因水位低无压力和需要辅助设施费用大与技术复杂等,而无法充分、广泛地循环、快捷、高效利用价值量高和不可再生的中水、污水资源的老大难问题及其滞后技术弊端,并可有力促进全社会综合节能环保经济效益的稳步和持续发展,且填补了国内该项综合技术与效能的空白。实验证明,该设置技术综合节水效率比现有普通冲水箱和相关滞后中水与污水收集处理利用技术高达80%以上,并可相对降污减排80%以上。因此,本发明具有综合设计技术性能优越、精巧多能广用、高效节能环保、安装使用便利、优质可靠耐用、制用成本极低和综合性价比更高,其推广使用综合节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极为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工作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关闭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上塞腔,2-水压阀,3-下塞腔,4-主塞阀,5-内塞阀,6-中水阀,7-过滤网,8-止回阀,9-中水箱,10-中水腔,11-水压管,12-下泄管,13-排污阀,14-冲水阀,15-溢水阀,16-推量阀,17-洗手盆,18-水龙头。

【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包括腔体、阀体、管件三个部分,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包括上塞腔1、下塞腔3、中水箱9、中水腔10、洗手盆17,

所述上塞腔1位于中水腔10上侧和洗手盆17一侧,其主要作用是容置主塞阀4上端浮块,

所述下塞腔3位于中水腔10下侧和中水箱9上侧,其主要作用是容置主塞阀4下端浮块,

所述中水箱9位于下塞腔3、中水腔10、洗手盆17下侧,其主要作用是收集处理积存中水或污水,

所述中水腔10位于上塞腔1、洗手盆17下侧和下塞腔3、中水箱9上侧及一侧并形成倒“L”状的上横腔和下直腔,其主要作用是设置主塞阀4和推量阀16及积存定量中水,

所述洗手盆17位于上塞腔1一侧和中水腔10、中水箱9上侧,其主要作用是洗刷和收集中水;

所述阀体包括水压阀2、主塞阀4、内塞阀5、中水阀6、止回阀8、排污阀13、冲水阀14、溢水阀15、推量阀16,

所述水压阀2设置于中水腔10倒“L”状上横腔一侧,其主要作用是注入有压力的水质,

所述主塞阀4由置于上塞腔1中的上浮块、下塞腔3中的下浮块和中水腔10倒“L”状上横腔中且设有若干个可导通压力水质通孔的塞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根据需要开闭水压阀2所注入有压力水质的通道,

所述内塞阀5设置于下塞腔3与中水腔10倒“L”状下直腔相邻的一侧,其主要作用是排除下塞腔3中的中水和堵塞下塞腔3通口促使主塞阀4的下浮块及设有压力水质通孔的塞杆下行,

所述中水阀6设置于中水箱9下端一侧,其主要作用是注入中水或污水,

所述止回阀8设置于中水箱9内上侧与中水腔10倒“L”状下直腔下侧相通的通孔中,其主要作用是将中水箱9中的中水上溢至中水腔10和下塞腔3中并阻止中水回流,

所述排污阀13设置于中水箱9下端另一侧,其主要作用是排除污物,

所述冲水阀14设置于中水箱9上端一侧和内端与水压管11连通,其主要作用是开闭有压力的中水,

所述溢水阀15设置于中水箱9上端一侧和冲水阀14上方,其主要作用是将多余的中水排往它处利用,

所述推量阀16由穿过洗手盆17下侧和置于中水腔10倒“L”状下直腔中且下端一节小于上端及末端设有卡栓的旋杆,并将中间设有滑孔的水量推板置于小节上,其主要作用是定量中水和利用水压阀2注入的少量有压力水质推压中水即促使中水增加压力;

所述管件包括过滤网7、水压管11、下泄管12、水龙头18,

所述过滤网7设置于中水箱9下侧壁中,其主要作用是过滤排污阀13注入的中水或污水,

所述水压管11设置于中水箱9内上侧和一端与冲水阀14内端连通及另一端与与中水腔10倒“L”状下直腔一侧连通,其主要作用是将下直腔内经增压的中水导至冲水阀14内,

所述下泄管12上端与洗手盆17下侧连通和下端穿透过滤网7置于中水箱9下侧中,其主要作用是将洗手盆17中洗用过的中水下泄至中水箱9和过滤网7下侧进行过滤,

所述水龙头18设置于洗手盆17上侧,其主要作用是开闭自来水和方便中水回收利用。

简要实施例:将本发明梯次自动加压节水装置上的水压阀2、水龙头18和中水阀6、排污阀13、冲水阀14、溢水阀15分别与外部自来水管、中水管、排污管、中水器具、其它部位连通,并调节推量阀16设定每次中水用量,再分别将水压阀2、中水阀6、溢水阀15打开,促使有压力的自来水即进入水压阀2内端与中水腔10倒“L”状上横腔的主塞阀4塞杆之间,而中水或污水则进入中水箱9中并经过滤网7反渗透多层过滤除污后,并经止回阀8上溢至中水腔10、下塞腔3和水压管11中,这时若打开洗手盆17上方的水龙头18进行洗刷,使用过的中水即经下泄管12下泄至过滤网7下侧并受到反渗透多层过滤除污。当打开冲水阀14使用中水时,中水腔10下直腔和下塞腔3中经内塞阀5溢出及水压管11中的中水首先从冲水阀14冲出的同时,主塞阀4位于下塞腔3中的下浮块即随水位下降并带动中水腔10倒“L”状上横腔中设有若干压力水质通孔的塞杆和上塞腔1中的上浮块同步下行,而具有压力的自来水即通过塞杆通孔推动上横腔中的部分中水一起推动置于推量阀16调节杆小节上的水量推板将下直腔中的设定中水量一并从冲水阀14中冲出(如附图1所示);当关闭冲水阀14停止使用中水时,加压节水装置即回复原备用状态(如附图2所示);当中水箱9中的中水量超过积存量时,即自动经溢水阀15排往它处另用;而使用一段时间后,打开排污阀13即可将污物排除。从而达到设置的理想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简要和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和技术范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及相似与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技术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