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渐变段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5831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电站厂房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扩散段,比如陕西省宁强县巨亭水电站厂房尾水渐变扩散段在顺水流方向上不仅宽度在逐渐扩大,而且高度也在逐渐变大,其体型由圆形逐渐变为方形。断面各异、曲面多,给施工中模板的安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设计一种能够为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渐变段的浇筑而快速、有效的模板施工方法,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渐变段的施工方法。采用该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尾水段的现浇施工,避免采用尾水段预制所带来的造价高、运输难度大等难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锥形渐变模板的预制:首先将多个弧形模板固定在与其对应的弧形钢桁架上以构成锥形面板支撑体,然后将所述锥形面板支撑体依次间隔布设在钢骨架上,多个所述锥形面板支撑体的长度沿钢骨架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最后将锥形面板固定在多个所述弧形模板上,从而完成锥形渐变模板的预制;步骤二、流道中心线下方渐变段钢筋的绑扎;步骤三、流道中心线下方锥形渐变模板的安装:选取两个锥形渐变模板,将两个锥形渐变模板安装在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上,一个锥形渐变模板作为左下渐变模板,另一个锥形渐变模板作为右下渐变模板,所述左下渐变模板和右下渐变模板关于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左右对称;步骤四、平面侧模的安装:在所述左下渐变模板上安装左平面侧模,在所述右下渐变模板上安装右平面侧模;步骤五、第一满堂架的搭设:在所述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上搭设用以支撑左下渐变模板、右下渐变模板、左平面侧模和右平面侧模的第一满堂架;步骤六、流道中心线下方仓号侧模的安装:在所述左平面侧模的左侧设置第一左仓号侧模,并在所述第一左仓号侧模的外侧搭设用于对其支撑的左支撑架;在所述右平面侧模的右侧设置第一右仓号侧模,并在所述第一右仓号侧模的外侧搭设用于对其支撑的右支撑架;步骤七、流道中心线下方封头模板的安装:在流道尾水渐变段上游侧设置第一上游封头模板,并在所述第一上游封头模板的外侧搭设用于对其支撑的上游支撑架,在流道尾水渐变段下游侧设置第一下游封头模板,并在所述第一下游封头模板的外侧搭设用于对其支撑的下游支撑架;步骤八、流道中心线下方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浇筑:向所述第一上游封头模板、所述第一下游封头模板、第一左仓号侧模、第一右仓号侧模、左平面侧模、右平面侧模、左下渐变模板和右下渐变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下混凝土浇筑体;步骤九、将第一满堂架拆除;步骤十、将左下渐变模板和右下渐变模板脱模;步骤十一、恢复第一满堂架并搭设第二满堂架:恢复第一满堂架,并在所述第一满堂架的基础上搭设第二满堂架;步骤十二、流道中心线上方锥形渐变模板的安装:选取已脱模的两个锥形渐变模板,将一个锥形渐变模板安装在左平面侧模上以作为左上渐变模板、将另一个锥形渐变模板安装在右平面侧模上以作为右上渐变模板,所述左上渐变模板和右上渐变模板关于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左右对称,并通过所述第二满堂架对左上渐变模板和右上渐变模板进行支撑;步骤十三、平面顶模的安装:将平面顶模安装在所述左上渐变模板和右上渐变模板之间,将所述平面顶模的左侧边与所述左上渐变模板的上部相连接,将所述平面顶模的右侧边与所述右上渐变模板的上部相连接;步骤十四、流道中心线上方渐变段钢筋的绑扎;步骤十五、流道中心线上方仓号侧模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左仓号侧模上安装第二左仓号侧模,并继续搭设所述左支撑架以固定所述第二左仓号侧模;在所述第一右仓号侧模上安装第二右仓号侧模,并继续搭设所述右支撑架以固定所述第二右仓号侧模;步骤十六、流道中心线上方封头模板的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游封头模板上安装第二上游封头模板,并将所述第二上游封头模板固定在所述上游支撑架上,在第一下游封头模板上安装第二下游封头模板,并将所述第二下游封头模板固定在所述下游支撑架上;步骤十七、流道中心线上方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浇筑:向所述第二上游封头模板、所述第二下游封头模板、第二左仓号侧模、第二右仓号侧模、右上渐变模板、左上渐变模板和平面顶模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与所述下混凝土浇筑体相连接的上混凝土浇筑体;步骤十八、第一满堂架和第二满堂架以及各模板的拆除。上述的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支撑架上设置用于穿过第一左仓号侧模并抵接在左下渐变模板和左平面侧模上的第一左对拉螺杆;在所述左支撑架上设置用于穿过第二左仓号侧模并抵接在左上渐变模板和左平面侧模上的第二左对拉螺杆;在所述右支撑架上设置用于穿过第一右仓号侧模并抵接在右下渐变模板和右平面侧模上的第一右对拉螺杆;在所述右支撑架上设置用于穿过第二右仓号侧模并抵接在右上渐变模板和右平面侧模上的第二右对拉螺杆。上述的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所述下混凝土浇筑体时,在所述左下渐变模板的外侧壁、右下渐变模板的外侧壁、左平面侧模的外侧壁和右平面侧模的外侧壁均设置PUC板;在浇筑所述上混凝土浇筑体时,在所述左上渐变模板的外侧壁、右上渐变模板的外侧壁和平面顶模的外侧壁均设置PUC板。上述的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满堂架、第二满堂架、左支撑架、右支撑架、所述上游支撑架和所述下游支撑架均采用钢管搭设。上述的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模板和锥形面板均由木板制成。上述的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面板由多个木条拼接制成。上述的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面板的厚度为50mm~60mm。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采用锥形渐变模板作为左下渐变模板、右下渐变模板、左上渐变模板和右上渐变模板,以及平面顶模、左平面侧模和右平面侧模相互配合,巧妙的实现了尾水段圆口端到方口端的顺利过渡,从而能够实现尾水段的现浇施工,避免采用尾水段预制所带来的造价高、运输难度大等难题。2、本发明中,将左下渐变模板和右下渐变模板脱模,从而方便在流道中心线上方流道尾水渐变段浇筑施工时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3、本发明采用木板制成的锥形面板和弧形模板,一方面质量轻,便于搬运,另一方面是取材方便。4、本发明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锥形渐变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锥形渐变模板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左下渐变模板、右下渐变模板和平面底模的布设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左上渐变模板、右上渐变模板和平面顶模的布设关系示意图。图6为采用本发明制成的“圆变方”尾水段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弧形模板;2—弧形钢桁架;3—锥形面板;4—钢骨架;5—左下渐变模板;6—右下渐变模板;7—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8—左平面侧模;9—右平面侧模;10—第一满堂架;11—左支撑架;12—右支撑架;13—第一左仓号侧模;14—第一右仓号侧模;15—第一左对拉螺杆;16—第一右对拉螺杆;17—流道中心线;18—下混凝土浇筑体;19—第二左仓号侧模;20—第二右仓号侧模;21—左上渐变模板;22—右上渐变模板;23—第二满堂架;24—第二左对拉螺杆;25—第二右对拉螺杆;26—平面顶模;27—“圆变方”尾水段下半部分;28—“圆变方”尾水段上半部分;29—圆口端;30—方口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的一种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锥形渐变模板的预制:首先将多个弧形模板1固定在与其对应的弧形钢桁架2上以构成锥形面板支撑体,然后将所述锥形面板支撑体依次间隔布设在钢骨架4上,多个所述锥形面板支撑体的长度沿钢骨架4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最后将锥形面板3固定在多个所述弧形模板1上,从而完成锥形渐变模板的预制(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渐变模板的数量为两个。步骤二、流道中心线17下方渐变段钢筋的绑扎;步骤三、流道中心线17下方锥形渐变模板的安装:选取两个锥形渐变模板,将两个锥形渐变模板安装在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7上,一个锥形渐变模板作为左下渐变模板5,另一个锥形渐变模板作为右下渐变模板6,所述左下渐变模板5和右下渐变模板6关于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7左右对称;步骤四、平面侧模的安装:在所述左下渐变模板5上安装左平面侧模8,在所述右下渐变模板6上安装右平面侧模9;步骤五、第一满堂架10的搭设:在所述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7上搭设用以支撑左下渐变模板5、右下渐变模板6、左平面侧模8和右平面侧模9的第一满堂架10;步骤六、流道中心线17下方仓号侧模的安装:在所述左平面侧模8的左侧设置第一左仓号侧模13,并在所述第一左仓号侧模13的外侧搭设用于对其支撑的左支撑架11;在所述右平面侧模9的右侧设置第一右仓号侧模14,并在所述第一右仓号侧模14的外侧搭设用于对其支撑的右支撑架12;步骤七、流道中心线17下方封头模板的安装:在流道尾水渐变段上游侧设置第一上游封头模板,并在所述第一上游封头模板的外侧搭设用于对其支撑的上游支撑架,在流道尾水渐变段下游侧设置第一下游封头模板,并在所述第一下游封头模板的外侧搭设用于对其支撑的下游支撑架;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游支撑架、左支撑架11、所述下游支撑架和右支撑架12相互连接形成支撑围囹。步骤八、流道中心线17下方的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浇筑:向所述第一上游封头模板、所述第一下游封头模板、第一左仓号侧模13、第一右仓号侧模14、左平面侧模8、右平面侧模9、左下渐变模板5和右下渐变模板5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下混凝土浇筑体18;步骤九、将第一满堂架10拆除;将所述第一满堂架10拆除已方便左下渐变模板5和右下渐变模板6的脱模。在施工过程中,考虑施工成本,第一满堂架10不全拆除,只要能将流道中心线17下方的左下渐变模板5和右下渐变模板6取出即可。步骤十、将左下渐变模板5和右下渐变模板6脱模;本实施例中,将左下渐变模板5和右下渐变模板6脱模,从而方便在流道中心线17上方流道尾水渐变段浇筑施工时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步骤十一、恢复第一满堂架10并搭设第二满堂架23:恢复第一满堂架10,并在所述第一满堂架10的基础上搭设第二满堂架23;步骤十二、流道中心线17上方锥形渐变模板的安装:选取已脱模的两个锥形渐变模板,将一个锥形渐变模板安装在左平面侧模8上以作为左上渐变模板21、将另一个锥形渐变模板安装在右平面侧模9上以作为右上渐变模板22,所述左上渐变模板21和右上渐变模板22关于流道尾水渐变段三角块7左右对称,并通过所述第二满堂架23对左上渐变模板21和右上渐变模板22进行支撑;步骤十三、平面顶模26的安装:将平面顶模26安装在所述左上渐变模板21和右上渐变模板22之间,将所述平面顶模26的左侧边与所述左上渐变模板21的上部相连接,将所述平面顶模26的右侧边与所述右上渐变模板22的上部相连接;步骤十四、流道中心线17上方渐变段钢筋的绑扎;步骤十五、流道中心线17上方仓号侧模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左仓号侧模13上安装第二左仓号侧模19,并继续搭设所述左支撑架11以固定所述第二左仓号侧模19;在所述第一右仓号侧模14上安装第二右仓号侧模20,并继续搭设所述右支撑架12以固定所述第二右仓号侧模20;步骤十六、流道中心线17上方封头模板的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游封头模板上安装第二上游封头模板,并将所述第二上游封头模板固定在所述上游支撑架上,在第一下游封头模板上安装第二下游封头模板,并将所述第二下游封头模板固定在所述下游支撑架上;步骤十七、流道中心线17上方流道尾水渐变段的浇筑:向所述第二上游封头模板、所述第二下游封头模板、第二左仓号侧模19、第二右仓号侧模20、右上渐变模板22、左上渐变模板21和平面顶模26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与所述下混凝土浇筑体18相连接的上混凝土浇筑体;步骤十八、第一满堂架10和第二满堂架23以及各模板的拆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左下渐变模板5、右下渐变模板6、左平面侧模8和右平面侧模9,从而在浇筑成的所述下混凝土浇筑体18上形成“圆变方”尾水段下半部分27,通过设置左上渐变模板21、右上渐变模板22和平面顶模26,从而在浇筑成的所述上混凝土浇筑体上形成“圆变方”尾水段上半部分28,所述“圆变方”尾水段下半部分27和“圆变方”尾水段上半部分28相互配合构成完整的“圆变方”尾水段。如图6所示,所述“圆变方”尾水段的上游端为圆口端29,所述“圆变方”尾水段的下游端为方口端30。本实施例中,采用锥形渐变模板作为左下渐变模板5、右下渐变模板6、左上渐变模板21和右上渐变模板22,以及平面顶模26左平面侧模8和右平面侧模9相互配合,巧妙的实现了尾水段圆口端29到方口端30的顺利过渡,从而能够实现尾水段的现浇施工,避免采用尾水段预制所带来的造价高、运输难度大等难题。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左支撑架11上设置用于穿过第一左仓号侧模13并抵接在左下渐变模板5和左平面侧模8上的第一左对拉螺杆15;在所述左支撑架11上设置用于穿过第二左仓号侧模19并抵接在左上渐变模板21和左平面侧模8上的第二左对拉螺杆24;在所述右支撑架12上设置用于穿过第一右仓号侧模14并抵接在右下渐变模板6和右平面侧模9上的第一右对拉螺杆16;在所述右支撑架12上设置用于穿过第二右仓号侧模20并抵接在右上渐变模板22和右平面侧模9上的第二右对拉螺杆2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左对拉螺杆15能够实现对左下渐变模板5和左平面侧模8的有效定位,即将左下渐变模板5和左平面侧模8定位在第一满堂架10和左支撑架11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左对拉螺杆24能够实现对左上渐变模板21和左平面侧模8的有效定位,即将左上渐变模板21和左平面侧模8定位在第二满堂架23和左支撑架11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右对拉螺杆16能够实现对右下渐变模板6和右平面侧模9的有效定位,即将右下渐变模板6和右平面侧模9定位在第一满堂架10和右支撑架12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右对拉螺杆25能够实现对右上渐变模板22和右平面侧模9的有效定位,即将右上渐变模板22和右平面侧模9定位在第二满堂架23和右支撑架12之间。本实施例中,在浇筑所述下混凝土浇筑体18时,在所述左下渐变模板5的外侧壁、右下渐变模板6的外侧壁、左平面侧模8的外侧壁和右平面侧模9的外侧壁均设置PUC板;在浇筑所述上混凝土浇筑体时,在所述左上渐变模板21的外侧壁、右上渐变模板22的外侧壁和平面顶模26的外侧壁均设置PUC板。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PUC板,能够方便脱模,并在PUC板上涂抹有脱模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满堂架10、第二满堂架23、左支撑架11、右支撑架12、所述上游支撑架和所述下游支撑架均采用钢管搭设。采用钢管搭设上述各支撑架以及第一满堂架10和第二满堂架23,取材方便,且钢管质量轻,方便人工搬运。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渐变模板的弧形模板1和锥形面板3均由木板制成。其中,采用木板制成的锥形面板3和弧形模板1,一方面质量轻,便于搬运,另一方面是取材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面板3由多个木条拼接制成。并且所述锥形面板3的厚度为50mm~60mm。其中,采用沿锥形渐变模板长度方向布设的木条拼接制成锥形面板3,能够有效实现所述锥形渐变模板的渐变要求,并且也方便了拼接施工。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