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453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共场所,都会遇到冲水或排污水问题,如厨房、洗脸台、厕所等。排污水时,都是通过相关排水口将污水排放到下水道中,并且为了防止下水道反味,一般都在排水口处设置防臭装置。

传统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一般是利用u形或s形管道进行水封防臭和利用偏重块封堵排水口进行力封防臭。力封防臭装置由于密封性差,容易反味已经基本淘汰,现在经常使用的是水封防臭装置。目前常用的水封防臭装置一般包括一个固设在排水口内的开口向上的环形水槽,水槽上部扣合有倒扣进水槽内的换向筒,这样换向筒侧壁就将环形水槽分割成两个环形水槽。从其纵剖面看,水槽横截面就被换向筒侧壁分割成了口部向上的u形。这种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虽然能起到水封防臭作用,总排水横街面积也很大,但是,1、由于环形水槽长度过长,导致环形水槽内壁与换向筒侧壁之间的空隙过于狭窄,因此不但影响排水速度,而且极易堵塞;2、由于污水流通通路中有相关封闭部件,很容易钩挂上毛发,导致密封不严而返臭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组装快速,防臭效果好、防臭时间长、排水速度快,且不受无水影响,不会钩挂毛发,也不会因钩挂毛发而堵塞或导致密封失效,拆卸简单,维护清洗方便的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的结构特点是:包括竖直设置的水管段,水管段下口部包括左半口和右半口,左半口上密封固设有挡水板,右半口上固接有一段向下延伸并向左弯曲的弯管,弯管的进水口与右半口及挡水板衔接边部对应密封固接,弯管的出水口朝左设置且出水口端面为下端相对上端向左倾斜设置,弯管出水口上边或与弯管出水口上边贴紧的挡水板衔接边部上通过扭紧件扭紧有扣盖弯管出水口的弹性胶片,弹性胶片上端内侧在扭紧件的支撑下与出水口上边或与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弹性压紧配合,弹性胶片包括对接在一起的较薄的上片和较厚的下片,上片和下片的内侧面周边为与出水口对应紧密扣合的平边。

本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是通过扭紧式重力自动柔性密封结构来实现结构合理,组装快速,防臭效果好、防臭时间长、排水速度快,且不受无水影响,不会钩挂毛发,也不会因钩挂毛发而堵塞或导致密封失效,拆卸简单,维护清洗方便的。

扭紧式重力自动柔性密封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竖直水管段下口部的挡水板和弯管,以及与弯管口部扣紧配合的弹性胶片。为方便叙述,将水管段下口部按左右方向分别设为左半口和右半口,其中,挡水板固定设置在左半口上,将左半口密封住,而弯管固设在水管段的右半口上,这样水管段、挡水板和弯管就构成了半密封结构,水管段内的污水只能在自身重力和挡水板的调向引导作用下流入弯管,并从弯管流出。为方便叙述,将弯管的上端口称为进水口,将弯管的下端口称为出水口,其中进水口与水管段右半口和相邻的挡水板竖直密封连接,以保证水管段内的污水能且只能全部通过弯管流出。弯管是向下延伸并同时向左弯曲设置的,因此其出水口是朝左设置的,也即朝向挡水板下方设置,因此污水流出时,是通过弯管流向挡水板下方的。弯管出水口上部(也可安装在临近的挡水板衔接边部)通过扭紧件安装有弹性胶片,弹性胶片的形状与弯管出水口形状一致。在弹性胶片重力和自身弹性作用下,弹性胶片将与弯管出水口贴紧配合,从而实现从外向里扣紧密封弯管出水口的作用。而当污水从水管段流下时,将从里向外冲开弹性胶片而自动掀开弹性胶片,当污水流完后,污水冲压力消失,弹性胶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再恢复到压紧弯管出水口的密封状态,实现了自动关闭。在本发明中,弯管的出水口端面是倾斜设置的,具体倾斜方向为下端相对上端向左倾斜设置,也即弯管的出水口端面上端向右倾斜设置下端向左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目的,是使弹性胶片可以在自身弹性和重力双重作用下弹性扣紧在弯管出水口,大大保证了封闭弯管出水口的密闭性,也即保证了防臭效果。本发明是利用弹性胶片和弯管的弹性扣紧结构来实现对整个通道密封的,因此不受有水无水的影响,在无水状态下,可以保证整个通路的长期密封、防臭;本发明的实际污水流通横截面积为整个水管段内腔的一半左右,因此可以保证污水的排泄速度;另外,本发明的整个污水流通路径中,没有任何可以钩挂毛发的突出物,挡水板边部、衔接边部以及弯管段两端部都是圆滑设置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钩挂住毛发的弊端,也就不会出现长期使用后因钩挂毛发而导致密封不严甚至堵塞的问题。

在本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中,弹性胶片在结构上由两部分构成,即上片和下片,上片下部和下片上部对应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体结构。两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上下位置,还在于上片的厚度设置的较薄,下片的厚度设置的较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较厚的下片重量远大于较薄的上片重量,也即使整个弹性胶片的重心下移。弹性胶片重心下移有多种优点效果,可以明显提升本专利的多项技术指标。由于弹性胶片在工作时是上部与弯管或挡水板固定锁紧不动而弹性胶片中部和下部以弹性胶片上部为中心绕弹性胶片上部上下摆动的过程,因此弹性胶片中心下移后,可以及时地跟随流出弯管水流大小及液面高低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特别是在水流由大突然变小时,弹性胶片必须及时跟随水流液面的下降而降低,这样才能避免传统地漏内芯(一般为上下摆动的摆动板)因为水流突变导致摆动板和水流液面分离的情况,也即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地漏内芯在排水时密封不严导致下水管道中臭气上冒的问题。弹性胶片重心下移的作用之二是,因为上片较薄因此上片易于弯曲,这样即使有较小的水流时,水流也能推动整片弹性夹片摆离弯管出水口,起到了有水就排、无水封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地漏内芯,特别是利用磁力吸附密封方式的地漏内芯无法在小水流冲击下开启而导致污水无法排出的弊端。将弹性夹片重心下移的作用之三是下片与弯管出水口的压紧力最大,这样可以有效缓冲在不排水时下水管中因其他用户排水产生的气流对下片向上的冲击。只要下片与弯管出水口紧密配合了,上片就不会受到上述气流的影响。因此重心下移可以增强本专利防气流扰动的能力,也即保证了弹性胶片与弯管出水口的密封可靠性,有效防止臭气上冒。在本专利中,虽然上片和下片厚度不一,但是上片和下片的内侧面周边为与出水口对应紧密扣合的平边,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保证在不排水时弹性胶片各部能够与弯管出水口各部能同时紧密贴紧,从而达到密封配合的目的。

在本专利中,虽然在结构形式上弹性胶片上部是通过扭紧件扭紧在弯管出水口上部或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的,但是,因为弹性胶片上端内侧在扭紧件的支撑下与出水口上边或与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弹性压紧配合,所以弹性胶片上端在自然状态下时与出水口上边或与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使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而且是弹性密封配合的,这样设置具有多个优点效果。优点效果之一便是保证了弹性胶片上边沿与出水口上边或与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的密封性,有效避免关闭状态时臭气上冒问题。优点效果之二是在生产本专利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生产弹性胶片与出水口扣紧程度不同的产品。公知的,楼宇下水道排水时都会对其他用户产生负压,楼层高度不同,其他层用户排放污水时对本弹性胶片反向抽吸力大小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楼层越高,这种抽吸力越大,对弹性胶片的影响越大。因此,通过设置扭紧件对弹性胶片不同的扭紧程度,可以使弹性胶片对出水口施加不同密封力,也就可以应对不同高度楼层用户的需求,有效避免了因为负压抽吸而产生的臭气和噪音。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扭紧件包括固设在弯管出水口上部两边侧的扭紧撑臂,扭紧撑臂上设有扭紧撑孔,两扭紧撑孔内插装有扭紧撑轴,还包括固设在弹性胶片上边部的扭紧撑环,扭紧撑环与扭紧撑轴套装配合,还包括与扭紧撑孔插装配合的扭紧套环,扭紧套环外周上环设有扭紧外齿,扭紧撑孔内壁上均布有与扭紧外齿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外槽,扭紧套环内壁上均布有扭紧内槽,扭紧撑轴上环设有与扭紧内槽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内齿,扭紧撑环内壁上均布有与扭紧内齿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胶槽。

本扭紧件主要包括固设在出水口两边侧的扭紧撑臂、固设在弹性胶片上边的扭紧撑环、设置在扭紧撑环和扭紧撑臂之间的扭紧撑轴,以及设置在扭紧撑孔和扭紧撑轴之间的扭紧套环。其中,扭紧撑臂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弯管出水口上边左右两侧。扭紧撑臂上设有扭紧撑孔,扭紧撑孔与扭紧撑轴端部套装配合,这样弹性胶片就能通过扭紧撑轴和扭紧撑孔上下摆动。扭紧套环是本扭紧件的核心部件,其主要结构包括圆环形结构的本体、均匀环设在扭紧套环外周的扭紧外齿,以及均匀环设在扭紧套环内壁的扭紧内槽。扭紧撑孔内壁上均布有与扭紧外齿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外槽,因此当扭紧套环插入扭紧撑孔时,扭紧外齿也同时插入对应的扭紧外槽中。由于扭紧外齿和扭紧外槽的卡装配合作用,扭紧套环一旦插入扭紧撑孔就不能周向转动,起到了周向限位的作用。同样的,扭紧撑轴上环设有与扭紧内槽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内齿,因此当扭紧撑轴插入扭紧套环时,扭紧内齿也同时插入对应的扭紧内槽中。由于扭紧内齿和扭紧内槽的卡装配合作用,扭紧撑轴一旦插入扭紧套环就不能周向转动,起到了周向限位的作用。综上所述,当扭紧套环未插入扭紧撑孔时,插入扭紧撑孔的扭紧撑轴可以自由转动,此时套装在扭紧撑轴上的弹性胶片也可以自由摆动。而当扭紧套环插入扭紧撑孔和扭紧撑轴之间时,也即当扭紧撑轴、扭紧套环和扭紧撑孔对应插装在一起时,扭紧撑轴、扭紧套环和扭紧撑孔将构成周向限位配合关系。由于扭紧撑轴、扭紧套环和扭紧撑孔都是过盈配合,因此三者插装到一起时就相当于固定成一体结构,既不能周向移动也不能周向转动。因此,在组装本扭紧件时,先用将套装扭紧撑轴的扭紧撑环转动一定角度,使扭紧撑环和弹性胶片的衔接部产生弹性变形,并利用该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使弹性胶片紧紧扣合在弯管出水口上,最后将扭紧套环插装到扭紧撑孔和扭紧撑轴之间完成对扭紧撑轴的定位。此时,扭紧撑环通过扭紧撑轴保持扭动状态,而且扭紧撑环和弹性胶片上边部与出水口上边部或挡水板的对应衔接边部也保持弹性压紧。为了避免扭紧撑轴和扭紧撑环打滑,在扭紧撑环内壁上环设有与扭紧内齿对应的扭紧胶槽,大大提高了本扭紧件扭紧时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所述扭紧外齿和扭紧内齿的插装端为锥部,所述扭紧套环表面涂抹有胶水。

将扭紧外齿和扭紧内齿的插装端为锥部,在将扭紧套环插装到扭紧撑孔和扭紧撑轴之间时无需对准角度,只需适当转动扭紧套环即可使扭紧外槽和扭紧内槽同时对准锥部,操作非常简单。在扭紧套环表面涂抹胶水,可以使扭紧撑轴、扭紧套环和扭紧撑孔固定粘贴在一起,保证了工作可靠性。

作为改进,弯管出水口的下边内壁上设有轨迹呈u形的u形槽,u形槽槽壁与出水口内壁构成楔形部,楔形部与弹性胶片对应边部扣紧配合。

因为弯管出水口下边部是呈向下凸出的弧形,因此在弯管出水口的下边内壁上设置一凹槽后即构成轨迹呈u形的u形槽。该u形槽与弹性胶片边部形状一致且u形槽槽壁与出水口内壁构成楔形部,楔形部与弹性胶片对应边部扣紧配合,这样设置不但能保证扣紧配合的密封性,还能起到防止空气倒流时将弹性胶片吹起的问题,也即保证了本发明的全天候密封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弯管的出水口上边为与挡水板对应的平直边,出水口的下边为向下凸出的弧边。

出水口上边部设置成水平延伸的平直边可以使弹性胶片能够自由地以平整面上下摆动或开合,特别是在扣合到出水口上时,平整的弹性胶片可以保证扣合的严密性。出水口的下边为向下凸出的弧边设置,不但可以使弹性胶片周边能与出水口均匀扣合以保证严密性,还可以使流水能够在圆滑的弯道内腔中顺畅流动。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胶片的纵剖面呈上端较窄下端较宽的楔形,所述弹性胶片的下片内部或外侧安装有配重。

将弹性胶片设计成中剖面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不但符合上片较薄下片较厚的结构特点,使弹性胶片重心下移,而且使弹性胶片两侧面都呈平面状,既保证了与弯管出水口的密封配合也使整体外观更加美观。在弹性胶片的下片内部设置配重或者在弹性胶片下片外侧设置配重,可以在尽量缩小弹性胶片体积前提下使弹性胶片和配重重心下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弹性胶片夹片体积过大,在水流较大时,掀起的下片会碰触到下水管道内壁,影响弹性胶片的开启程度。因此,设置配重后,可以使大水流时弹性胶片掀起得更高,有利于加快排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柱末端的端面上部固设有球面朝上设置的球冠,球冠下端面上固设有既向远离球冠方向延伸又向插柱延伸的弧形弹片,弧形弹片末端延伸出插柱的外周轨迹线。

插柱末端端面上设置有两个部件,分别是一个球冠和一个弧形弹片,其中,球冠设置在插柱末端端面上半部,球冠的球面朝上设置。弧形弹片设置在球冠下方,与插柱端面下半部对应设置。球冠为四分之一圆球,因此球冠具有两个端面,纵端面和横端面(下端面)。球冠的纵端面与插柱端面上半部对应固接,且球冠的球面朝上设置,球冠的横端面朝下设置。使球冠球面朝上设置,不但可以使插柱利用球冠圆滑的球面顺利插入安装孔,而且为了增大插柱和安装孔的插装面积,球冠会插入弯管内腔或挡水板内侧腔体,这样球面朝上的球冠既不会阻碍水流,也不会钩挂水流中的头发等污物而阻塞,保证了本专利的可靠性。所述弧形弹片是倾斜设置的,其上端与球冠横端面远离插柱一端固接,其下端远离球冠横端面设置且向插柱端面延伸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插柱在插入安装孔时更加顺利。在本专利中,弧形弹片下端向下延伸出插柱外周的延伸轨迹线,因此球冠和弧形弹片的高度要大于插柱的直径。因为弧形弹片具有弹性,当球冠和弧形弹片插入安装孔时,弧形弹片会在安装孔内壁挤压下弹性变形而收缩,使球冠和弧形弹片的高度等于安装孔内径,这样球冠和弧形弹片就能顺利插入安装孔。当插柱完全插入安装孔时,球冠和弧形弹片正好滑出安装孔,此时弧形弹片因为失去安装孔内壁的挤压而向外回弹恢复原形,这样弧形弹片下端就卡装在弯管内壁或挡水板内壁上,起到了防止插柱从安装孔滑脱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胶片固定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本专利还包括将由水管段和弯管构成的内芯组件同轴旋入外套内腔的旋进机构,所述旋进机构包括在外套内壁上环设的内螺纹槽,内芯组件外壁上均匀设有至少两个能旋入内螺纹槽并与内螺纹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本旋进机构是通过螺旋滑动结构来实现内芯组件和外套旋进配合及旋紧配合,旋进简单,旋出方便,操作也非常容易的。螺旋滑动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外套内壁上的内螺纹槽和固设在内芯组件外壁上的滑块,滑块和螺纹槽的数量、位置皆对应设置。其中,内螺纹槽的轨迹线为以外套轴心线为轴心线的螺旋线,内螺纹槽的入口设置在外套端部,以方便内芯组件上的滑块滑入。在本旋进机构中,滑块的数量是均匀设置在内芯组件外壁上的至少两个,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内芯组件插入外套内腔时能快速达到左右平衡、前后平衡状态,这样就能使内芯组件能够快速对准外套内腔,进而实现快速旋入。在将内芯组件旋入外套时,只需沿内螺纹槽旋向驱动内芯组件相对外套转动即可。当内芯组件外壁的滑块滑入内螺纹槽末端时,内芯组件即旋入外套最深处,也即处于内芯组件和外套配合最紧的位置。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拧紧状态或旋进状态。当需要从外套中取出内芯组件时,只需相对外套反向旋转内芯组件即可,操作非常简单。在本专利中,内芯组件主要是指由水管段和弯管构成的组合结构,也包括其他辅助部件,如挡水板、弹性胶片等。

作为改进,所述滑块为半球状球冠。

将滑块设置为半球状球冠具有多个优点效果,优点效果之一是半球状球冠具有圆滑的外周,表面光滑,因此在污水排放时既不易钩挂污水中的头发,也不易容留污垢,有效保障了排水顺畅性,也大大提高了本专利的清洁度。优点效果之二是滑块只有半球状球冠的中心端部一点距离内芯组件外壁最远,该点外周任何部位都是逐渐圆滑缩短的圆弧边,因此滑块在与内螺纹槽配合时圆弧边不会因为内螺纹槽内藏纳污垢而卡涩,有效保证了滑块和内螺纹槽的顺畅配合,也即保证了内芯组件与外套的顺畅配合,有效避免了因长期使用发生污水中污垢填满内螺纹槽而导致内芯组件不能从外套中旋出的弊端。

作为改进,所述滑块的数量为环内芯组件均匀间隔设置的三个,所述内螺纹槽的数量为与滑块对应滑动配合的三条。

将滑块和内螺纹槽的数量设置为均匀对应设置的三对,可以使内芯组件插入外套内腔时能快速达到左右平衡、前后平衡状态,这样就能使内芯组件能够快速对准外套内腔,进而实现快速旋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内壁上设有一段与内螺纹槽下端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槽段,槽段沿外套内壁弧形弯曲设置,且槽段与滑块对应滑动配合。

在内螺纹槽下端设置一段槽段后,当内芯组件外壁的滑块滑到内螺纹槽末端时,继续拧动内芯组件可以使滑块顺势滑入槽段内。此时,因为槽段是水平设置的,因此,继续拧动内芯组件时只会使滑块向槽段末端滑动,不会使内芯组件在轴向上继续旋入外套。这样设置,可以使内芯组件与外套配合更紧密,在受到振动等外力因素时,内芯组件和外套不会松脱,保证了旋紧配合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所述外套包括设置在下方的竖管段和设置在上方的喇叭管段,竖管段和喇叭管段同轴固接在一起,所述内螺纹槽设置在竖管段内部上部。

外套主要包括喇叭管段和竖管段,内芯组件通过滑块与竖管段的内螺纹槽拧紧配合。喇叭管段设置在竖管段上方,喇叭管段大口朝上设置,这样在排放污水时,可以起到收集水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排水速度。

作为改进,本专利还包括控制旋进机构旋进的旋进操控装置,所述旋进操控装置包括固设在水管段上端的导滑杆,导滑杆的数量为两根,导滑杆的外端与水管段固接,导滑杆的内端朝向水管段的轴心线延伸设置,导滑杆按照外端较高内端较低倾斜设置,两导滑杆内端之间设有导滑槽。

本旋进操控装置是通过内置式驱动结构来实现能操控水管段转动并拧入外套中,把持简单,旋出方便,既不会钩挂头发、又不影响排水的。内置式驱动结构主要包括固设在水管段上端的导滑杆,为方便叙述,将导滑杆的两端分别称为内端和外端。在本专利中,导滑杆从水管段轴心线向水管段内壁延伸设置,导滑杆内端靠近水管段轴心线设置,导滑杆外端与水管段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专利中,导滑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滑杆所在水管段半径基本位于水管段的同一直径上。也就是说,两根导滑杆分别位于水管段轴心线的两侧,大致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驱动水管段转动时,可以将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放置在两导滑杆的相反侧,这样,无论大拇指还是食指都可以通过导滑杆驱动水管段同向转动。也就是说,无论是正向转动水管段,还是反向转动水管段时,大拇指和食指都可以向各自对应的导滑杆施力,这样水管段就会受到两个拧动力的驱动,且这两个拧动力都是驱动水管段同向转动。因此,无论正向旋动水管段还是反向旋动水管段,水管段都会受到两个使水管段同向转动的力,驱动力更大,有助于将水管段快速拧紧到位或旋出。在本专利中,导滑杆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导滑杆的位置正好与人们习惯拧动物品时的大拇指和食指对应设置,因此在驱动时把持起来非常简单,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要求,而且在旋出是也非常方便。在本专利中,导滑杆倾斜固设在水管段内壁上,具体而言,导滑杆按照外端较高内端较低的方式倾斜设置的。在本专利中,两导滑杆内端并不是连接在一起的,而是设置有一个导滑槽,也就是说两导滑杆内端是相向靠近但间隔设置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排放污水时,污水中的头发等杂物会流经并挂装到导滑杆导致水管段堵塞问题。详细而言,当排放污水时,头发虽然可能挂装到导滑杆上,但是由于导滑杆是外端高内端低设置的,因此,随着水流的不断冲刷,挂装到导滑杆上的头发会在水流带动下沿导滑杆从外端向内端逐渐滑动,且越滑越快。当头发滑动到导滑杆内端时,头发便通过两导滑杆内端之间的导滑槽滑入水管段内腔并随水流流走。因此,本专利具有既不会钩挂头发、又不影响排水速度的功能。

作为改进,导滑杆的横向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细。

将导滑杆的横向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细,也就是将导滑杆设置成锥形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挂装到导滑杆上的长头发从导滑杆外端向内端滑动时,不但其高度逐渐下降,其挂装在导滑杆上的面积也逐渐缩小,因此受到导滑杆挂装时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小,在这样的综合作用下,挂装在导滑杆上的头发丝会快速向导滑杆内端滑动,知道滑出导滑杆。

作为进一步改进,导滑杆横截面下部为棱尖朝下的楔形部。

因为无论地漏、地漏的内芯组件还是内芯组件的水管段一般都是圆形设置,因此地面污水流入地漏或水管段时,其水流都是旋转流入的。通常的,水流旋转的方向既可能是顺时针方向,也可能是逆时针方向,主要取决于最先流入的污水流入角度。将导滑杆横截面下部设置成尖部朝下的楔形部,也即设置成倒置的△后,无论污水流入时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导滑杆两侧斜向下的侧面都具有引导水流向下流动的作用,避免了因为设置导滑杆而导致阻碍水流的弊端,有助于提高排水效率。

作为改进,导滑杆横截面上部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部,弧形部两边沿与楔形部两上部两边沿对应圆滑过渡。

将导滑杆横截面上部设置为弧形部,可以减小头发丝与导滑杆上部的挂装摩擦力。这样,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挂装在导滑杆上的头发丝会在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部滑动支撑作用和弧形部两边沿与楔形部两上部两边沿对应圆滑过渡的滑动支撑作用下快速滑脱,有效避免了传统地漏因钩挂头发丝而导致的堵塞问题。

作为进一步改进,两导滑杆的纵向延伸轨迹连线呈s形。

将两导滑杆的纵向延伸轨迹连线设置成s形,就是将两导滑杆设置成旋向相反的弧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人们在拧动水管段时,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与两个导滑杆接触时的手感,使拧动更舒适。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结构合理,组装快速,防臭效果好、防臭时间长、排水速度快,且不受无水影响,不会钩挂毛发,也不会因钩挂毛发而堵塞或导致密封失效,拆卸简单,维护清洗方便。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关闭状态时弹性胶片和弯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开启状态时弹性胶片和弯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扭紧撑臂、扭紧撑环、扭紧撑轴、扭紧套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性胶片与出水口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芯组件和外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槽段和外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水管段和导滑杆配合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导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水管段和导滑杆配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水管段1,水管段下口部包括左半口2和右半口3,左半口上密封固设有挡水板4,右半口上固接有一段向下延伸并向左弯曲的弯管5,弯管的进水口6与右半口及挡水板衔接边部对应密封固接,弯管的出水口朝左设置且出水口7端面为下端相对上端向左倾斜设置,弯管出水口上边或与弯管出水口上边贴紧的挡水板衔接边部上通过扭紧件扭紧有扣盖弯管出水口的弹性胶片8,弹性胶片上端内侧在扭紧件的支撑下与出水口上边或与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弹性压紧配合,弹性胶片包括对接在一起的较薄的上片508和较厚的下片509,上片和下片的内侧面周边为与出水口对应紧密扣合的平边510。

扭紧式重力自动柔性密封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竖直水管段下口部的挡水板和弯管,以及与弯管口部扣紧配合的弹性胶片。为方便叙述,将水管段下口部按左右方向分别设为左半口和右半口,其中,挡水板固定设置在左半口上,将左半口密封住,而弯管固设在水管段的右半口上,这样水管段、挡水板和弯管就构成了半密封结构,水管段内的污水只能在自身重力和挡水板的调向引导作用下流入弯管,并从弯管流出。为方便叙述,将弯管的上端口称为进水口,将弯管的下端口称为出水口,其中进水口与水管段右半口和相邻的挡水板竖直密封连接,以保证水管段内的污水能且只能全部通过弯管流出。弯管是向下延伸并同时向左弯曲设置的,因此其出水口是朝左设置的,也即朝向挡水板下方设置,因此污水流出时,是通过弯管流向挡水板下方的。弯管出水口上部(也可安装在临近的挡水板衔接边部)通过扭紧件安装有弹性胶片,弹性胶片的形状与弯管出水口形状一致。在弹性胶片重力和自身弹性作用下,弹性胶片将与弯管出水口贴紧配合,从而实现从外向里扣紧密封弯管出水口的作用。而当污水从水管段流下时,将从里向外冲开弹性胶片而自动掀开弹性胶片,当污水流完后,污水冲压力消失,弹性胶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再恢复到压紧弯管出水口的密封状态,实现了自动关闭。在本发明中,弯管的出水口端面是倾斜设置的,具体倾斜方向为下端相对上端向左倾斜设置,也即弯管的出水口端面上端向右倾斜设置下端向左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目的,是使弹性胶片可以在自身弹性和重力双重作用下弹性扣紧在弯管出水口,大大保证了封闭弯管出水口的密闭性,也即保证了防臭效果。本发明是利用弹性胶片和弯管的弹性扣紧结构来实现对整个通道密封的,因此不受有水无水的影响,在无水状态下,可以保证整个通路的长期密封、防臭;本发明的实际污水流通横截面积为整个水管段内腔的一半左右,因此可以保证污水的排泄速度;另外,本发明的整个污水流通路径中,没有任何可以钩挂毛发的突出物,挡水板边部、衔接边部以及弯管段两端部都是圆滑设置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钩挂住毛发的弊端,也就不会出现长期使用后因钩挂毛发而导致密封不严甚至堵塞的问题。

在本配合紧密的地漏用防臭止回内芯组件中,弹性胶片在结构上由两部分构成,即上片和下片,上片下部和下片上部对应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体结构。两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上下位置,还在于上片的厚度设置的较薄,下片的厚度设置的较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较厚的下片重量远大于较薄的上片重量,也即使整个弹性胶片的重心下移。弹性胶片重心下移有多种优点效果,可以明显提升本专利的多项技术指标。由于弹性胶片在工作时是上部与弯管或挡水板固定锁紧不动而弹性胶片中部和下部以弹性胶片上部为中心绕弹性胶片上部上下摆动的过程,因此弹性胶片中心下移后,可以及时地跟随流出弯管水流大小及液面高低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特别是在水流由大突然变小时,弹性胶片必须及时跟随水流液面的下降而降低,这样才能避免传统地漏内芯(一般为上下摆动的摆动板)因为水流突变导致摆动板和水流液面分离的情况,也即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地漏内芯在排水时密封不严导致下水管道中臭气上冒的问题。弹性胶片重心下移的作用之二是,因为上片较薄因此上片易于弯曲,这样即使有较小的水流时,水流也能推动整片弹性夹片摆离弯管出水口,起到了有水就排、无水封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地漏内芯,特别是利用磁力吸附密封方式的地漏内芯无法在小水流冲击下开启而导致污水无法排出的弊端。将弹性夹片重心下移的作用之三是下片与弯管出水口的压紧力最大,这样可以有效缓冲在不排水时下水管中因其他用户排水产生的气流对下片向上的冲击。只要下片与弯管出水口紧密配合了,上片就不会受到上述气流的影响。因此重心下移可以增强本专利防气流扰动的能力,也即保证了弹性胶片与弯管出水口的密封可靠性,有效防止臭气上冒。在本专利中,虽然上片和下片厚度不一,但是上片和下片的内侧面周边为与出水口对应紧密扣合的平边,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保证在不排水时弹性胶片各部能够与弯管出水口各部能同时紧密贴紧,从而达到密封配合的目的。

在本专利中,虽然在结构形式上弹性胶片上部是通过扭紧件扭紧在弯管出水口上部或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的,但是,因为弹性胶片上端内侧在扭紧件的支撑下与出水口上边或与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弹性压紧配合,所以弹性胶片上端在自然状态下时与出水口上边或与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使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而且是弹性密封配合的,这样设置具有多个优点效果。优点效果之一便是保证了弹性胶片上边沿与出水口上边或与对应的挡水板衔接边部的密封性,有效避免关闭状态时臭气上冒问题。优点效果之二是在生产本专利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生产弹性胶片与出水口扣紧程度不同的产品。公知的,楼宇下水道排水时都会对其他用户产生负压,楼层高度不同,其他层用户排放污水时对本弹性胶片反向抽吸力大小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楼层越高,这种抽吸力越大,对弹性胶片的影响越大。因此,通过设置扭紧件对弹性胶片不同的扭紧程度,可以使弹性胶片对出水口施加不同密封力,也就可以应对不同高度楼层用户的需求,有效避免了因为负压抽吸而产生的臭气和噪音。

在实际生产时,所述扭紧件包括固设在弯管出水口上部两边侧的扭紧撑臂501,扭紧撑臂上设有扭紧撑孔502,两扭紧撑孔内插装有扭紧撑轴503,还包括固设在弹性胶片上边部的扭紧撑环504,扭紧撑环与扭紧撑轴套装配合,还包括与扭紧撑孔插装配合的扭紧套环500,扭紧套环外周上环设有扭紧外齿505,扭紧撑孔内壁上均布有与扭紧外齿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外槽506,扭紧套环内壁上均布有扭紧内槽507,扭紧撑轴上环设有与扭紧内槽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内齿511,扭紧撑环内壁上均布有与扭紧内齿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胶槽512。

本扭紧件主要包括固设在出水口两边侧的扭紧撑臂、固设在弹性胶片上边的扭紧撑环、设置在扭紧撑环和扭紧撑臂之间的扭紧撑轴,以及设置在扭紧撑孔和扭紧撑轴之间的扭紧套环。其中,扭紧撑臂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弯管出水口上边左右两侧。扭紧撑臂上设有扭紧撑孔,扭紧撑孔与扭紧撑轴端部套装配合,这样弹性胶片就能通过扭紧撑轴和扭紧撑孔上下摆动。扭紧套环是本扭紧件的核心部件,其主要结构包括圆环形结构的本体、均匀环设在扭紧套环外周的扭紧外齿,以及均匀环设在扭紧套环内壁的扭紧内槽。扭紧撑孔内壁上均布有与扭紧外齿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外槽,因此当扭紧套环插入扭紧撑孔时,扭紧外齿也同时插入对应的扭紧外槽中。由于扭紧外齿和扭紧外槽的卡装配合作用,扭紧套环一旦插入扭紧撑孔就不能周向转动,起到了周向限位的作用。同样的,扭紧撑轴上环设有与扭紧内槽对应插装配合的扭紧内齿,因此当扭紧撑轴插入扭紧套环时,扭紧内齿也同时插入对应的扭紧内槽中。由于扭紧内齿和扭紧内槽的卡装配合作用,扭紧撑轴一旦插入扭紧套环就不能周向转动,起到了周向限位的作用。综上所述,当扭紧套环未插入扭紧撑孔时,插入扭紧撑孔的扭紧撑轴可以自由转动,此时套装在扭紧撑轴上的弹性胶片也可以自由摆动。而当扭紧套环插入扭紧撑孔和扭紧撑轴之间时,也即当扭紧撑轴、扭紧套环和扭紧撑孔对应插装在一起时,扭紧撑轴、扭紧套环和扭紧撑孔将构成周向限位配合关系。由于扭紧撑轴、扭紧套环和扭紧撑孔都是过盈配合,因此三者插装到一起时就相当于固定成一体结构,既不能周向移动也不能周向转动。因此,在组装本扭紧件时,先用将套装扭紧撑轴的扭紧撑环转动一定角度,使扭紧撑环和弹性胶片的衔接部产生弹性变形,并利用该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使弹性胶片紧紧扣合在弯管出水口上,最后将扭紧套环插装到扭紧撑孔和扭紧撑轴之间完成对扭紧撑轴的定位。此时,扭紧撑环通过扭紧撑轴保持扭动状态,而且扭紧撑环和弹性胶片上边部与出水口上边部或挡水板的对应衔接边部也保持弹性压紧。为了避免扭紧撑轴和扭紧撑环打滑,在扭紧撑环内壁上环设有与扭紧内齿对应的扭紧胶槽,大大提高了本扭紧件扭紧时的可靠性。

在本专利中,所述扭紧外齿和扭紧内齿的插装端为锥部,所述扭紧套环表面涂抹有胶水513。将扭紧外齿和扭紧内齿的插装端为锥部,在将扭紧套环插装到扭紧撑孔和扭紧撑轴之间时无需对准角度,只需适当转动扭紧套环即可使扭紧外槽和扭紧内槽同时对准锥部,操作非常简单。在扭紧套环表面涂抹胶水,可以使扭紧撑轴、扭紧套环和扭紧撑孔固定粘贴在一起,保证了工作可靠性。

在实际生产时,弯管出水口的下边内壁上设有轨迹呈u形的u形槽13,u形槽槽壁与出水口内壁构成楔形部14,楔形部与弹性胶片对应边部扣紧配合。因为弯管出水口下边部是呈向下凸出的弧形,因此在弯管出水口的下边内壁上设置一凹槽后即构成轨迹呈u形的u形槽。该u形槽与弹性胶片边部形状一致且u形槽槽壁与出水口内壁构成楔形部,楔形部与弹性胶片对应边部扣紧配合,这样设置不但能保证扣紧配合的密封性,还能起到防止空气倒流时将弹性胶片吹起的问题,也即保证了本发明的全天候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管的出水口上边为与挡水板对应的平直边,出水口的下边为向下凸出的弧边。出水口上边部设置成水平延伸的平直边可以使弹性胶片能够自由地以平整面上下摆动或开合,特别是在扣合到出水口上时,平整的弹性胶片可以保证扣合的严密性。出水口的下边为向下凸出的弧边设置,不但可以使弹性胶片周边能与出水口均匀扣合以保证严密性,还可以使流水能够在圆滑的弯道内腔中顺畅流动。

所述弹性胶片的纵剖面呈上端较窄下端较宽的楔形,所述弹性胶片的下片内部或外侧安装有配重。将弹性胶片设计成中剖面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不但符合上片较薄下片较厚的结构特点,使弹性胶片重心下移,而且使弹性胶片两侧面都呈平面状,既保证了与弯管出水口的密封配合也使整体外观更加美观。在弹性胶片的下片内部设置配重或者在弹性胶片下片外侧设置配重,可以在尽量缩小弹性胶片体积前提下使弹性胶片和配重重心下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弹性胶片夹片体积过大,在水流较大时,掀起的下片会碰触到下水管道内壁,影响弹性胶片的开启程度。因此,设置配重后,可以使大水流时弹性胶片掀起得更高,有利于加快排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柱末端的端面上部固设有球面朝上设置的球冠011,球冠下端面上固设有既向远离球冠方向延伸又向插柱延伸的弧形弹片012,弧形弹片末端延伸出插柱的外周轨迹线。

插柱末端端面上设置有两个部件,分别是一个球冠和一个弧形弹片,其中,球冠设置在插柱末端端面上半部,球冠的球面朝上设置。弧形弹片设置在球冠下方,与插柱端面下半部对应设置。球冠为四分之一圆球,因此球冠具有两个端面,纵端面和横端面(下端面)。球冠的纵端面与插柱端面上半部对应固接,且球冠的球面朝上设置,球冠的横端面朝下设置。使球冠球面朝上设置,不但可以使插柱利用球冠圆滑的球面顺利插入安装孔,而且为了增大插柱和安装孔的插装面积,球冠会插入弯管内腔或挡水板内侧腔体,这样球面朝上的球冠既不会阻碍水流,也不会钩挂水流中的头发等污物而阻塞,保证了本专利的可靠性。所述弧形弹片是倾斜设置的,其上端与球冠横端面远离插柱一端固接,其下端远离球冠横端面设置且向插柱端面延伸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插柱在插入安装孔时更加顺利。在本专利中,弧形弹片下端向下延伸出插柱外周的延伸轨迹线,因此球冠和弧形弹片的高度要大于插柱的直径。因为弧形弹片具有弹性,当球冠和弧形弹片插入安装孔时,弧形弹片会在安装孔内壁挤压下弹性变形而收缩,使球冠和弧形弹片的高度等于安装孔内径,这样球冠和弧形弹片就能顺利插入安装孔。当插柱完全插入安装孔时,球冠和弧形弹片正好滑出安装孔,此时弧形弹片因为失去安装孔内壁的挤压而向外回弹恢复原形,这样弧形弹片下端就卡装在弯管内壁或挡水板内壁上,起到了防止插柱从安装孔滑脱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胶片固定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还包括将由水管段和弯管构成的内芯组件302同轴旋入外套301内腔的旋进机构,所述旋进机构包括在外套内壁上环设的内螺纹槽303,内芯组件外壁上均匀设有至少两个能旋入内螺纹槽并与内螺纹槽滑动配合的滑块304。

本旋进机构是通过螺旋滑动结构来实现内芯组件和外套旋进配合及旋紧配合,旋进简单,旋出方便,操作也非常容易的。螺旋滑动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外套内壁上的内螺纹槽和固设在内芯组件外壁上的滑块,滑块和螺纹槽的数量、位置皆对应设置。其中,内螺纹槽的轨迹线为以外套轴心线为轴心线的螺旋线,内螺纹槽的入口设置在外套端部,以方便内芯组件上的滑块滑入。在本旋进机构中,滑块的数量是均匀设置在内芯组件外壁上的至少两个,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内芯组件插入外套内腔时能快速达到左右平衡、前后平衡状态,这样就能使内芯组件能够快速对准外套内腔,进而实现快速旋入。在将内芯组件旋入外套时,只需沿内螺纹槽旋向驱动内芯组件相对外套转动即可。当内芯组件外壁的滑块滑入内螺纹槽末端时,内芯组件即旋入外套最深处,也即处于内芯组件和外套配合最紧的位置。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拧紧状态或旋进状态。当需要从外套中取出内芯组件时,只需相对外套反向旋转内芯组件即可,操作非常简单。在本专利中,内芯组件主要是指由水管段和弯管构成的组合结构,也包括其他辅助部件,如挡水板、弹性胶片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为半球状球冠305。将滑块设置为半球状球冠具有多个优点效果,优点效果之一是半球状球冠具有圆滑的外周,表面光滑,因此在污水排放时既不易钩挂污水中的头发,也不易容留污垢,有效保障了排水顺畅性,也大大提高了本专利的清洁度。优点效果之二是滑块只有半球状球冠的中心端部一点距离内芯组件外壁最远,该点外周任何部位都是逐渐圆滑缩短的圆弧边,因此滑块在与内螺纹槽配合时圆弧边不会因为内螺纹槽内藏纳污垢而卡涩,有效保证了滑块和内螺纹槽的顺畅配合,也即保证了内芯组件与外套的顺畅配合,有效避免了因长期使用发生污水中污垢填满内螺纹槽而导致内芯组件不能从外套中旋出的弊端。

在制作时,所述滑块的数量为环内芯组件均匀间隔设置的三个,所述内螺纹槽的数量为与滑块对应滑动配合的三条。将滑块和内螺纹槽的数量设置为均匀对应设置的三对,可以使内芯组件插入外套内腔时能快速达到左右平衡、前后平衡状态,这样就能使内芯组件能够快速对准外套内腔,进而实现快速旋入。

所述外套内壁上设有一段与内螺纹槽下端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槽段306,槽段沿外套内壁弧形弯曲设置,且槽段与滑块对应滑动配合。在内螺纹槽下端设置一段槽段后,当内芯组件外壁的滑块滑到内螺纹槽末端时,继续拧动内芯组件可以使滑块顺势滑入槽段内。此时,因为槽段是水平设置的,因此,继续拧动内芯组件时只会使滑块向槽段末端滑动,不会使内芯组件在轴向上继续旋入外套。这样设置,可以使内芯组件与外套配合更紧密,在受到振动等外力因素时,内芯组件和外套不会松脱,保证了旋紧配合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包括设置在下方的竖管段307和设置在上方的喇叭管段308,竖管段和喇叭管段同轴固接在一起,所述内螺纹槽设置在竖管段内部上部。外套主要包括喇叭管段和竖管段,内芯组件通过滑块与竖管段的内螺纹槽拧紧配合。喇叭管段设置在竖管段上方,喇叭管段大口朝上设置,这样在排放污水时,可以起到收集水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排水速度。

作为改进,本专利还包括控制旋进机构旋进的旋进操控装置,所述旋进操控装置包括固设在水管段上端的导滑杆201,导滑杆的数量为两根,导滑杆的外端与水管段固接,导滑杆的内端朝向水管段的轴心线延伸设置,导滑杆按照外端较高内端较低倾斜设置,两导滑杆内端之间设有导滑槽202。

本旋进操控装置是通过内置式驱动结构来实现能操控水管段转动并拧入外套中,把持简单,旋出方便,既不会钩挂头发、又不影响排水的。内置式驱动结构主要包括固设在水管段上端的导滑杆,为方便叙述,将导滑杆的两端分别称为内端和外端。在本专利中,导滑杆从水管段轴心线向水管段内壁延伸设置,导滑杆内端靠近水管段轴心线设置,导滑杆外端与水管段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专利中,导滑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滑杆所在水管段半径基本位于水管段的同一直径上。也就是说,两根导滑杆分别位于水管段轴心线的两侧,大致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驱动水管段转动时,可以将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放置在两导滑杆的相反侧,这样,无论大拇指还是食指都可以通过导滑杆驱动水管段同向转动。也就是说,无论是正向转动水管段,还是反向转动水管段时,大拇指和食指都可以向各自对应的导滑杆施力,这样水管段就会受到两个拧动力的驱动,且这两个拧动力都是驱动水管段同向转动。因此,无论正向旋动水管段还是反向旋动水管段,水管段都会受到两个使水管段同向转动的力,驱动力更大,有助于将水管段快速拧紧到位或旋出。在本专利中,导滑杆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导滑杆的位置正好与人们习惯拧动物品时的大拇指和食指对应设置,因此在驱动时把持起来非常简单,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要求,而且在旋出是也非常方便。在本专利中,导滑杆倾斜固设在水管段内壁上,具体而言,导滑杆按照外端较高内端较低的方式倾斜设置的。在本专利中,两导滑杆内端并不是连接在一起的,而是设置有一个导滑槽,也就是说两导滑杆内端是相向靠近但间隔设置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排放污水时,污水中的头发等杂物会流经并挂装到导滑杆导致水管段堵塞问题。详细而言,当排放污水时,头发虽然可能挂装到导滑杆上,但是由于导滑杆是外端高内端低设置的,因此,随着水流的不断冲刷,挂装到导滑杆上的头发会在水流带动下沿导滑杆从外端向内端逐渐滑动,且越滑越快。当头发滑动到导滑杆内端时,头发便通过两导滑杆内端之间的导滑槽滑入水管段内腔并随水流流走。因此,本专利具有既不会钩挂头发、又不影响排水速度的功能。

在实际制作时,导滑杆的横向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细。将导滑杆的横向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细,也就是将导滑杆设置成锥形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挂装到导滑杆上的长头发从导滑杆外端向内端滑动时,不但其高度逐渐下降,其挂装在导滑杆上的面积也逐渐缩小,因此受到导滑杆挂装时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小,在这样的综合作用下,挂装在导滑杆上的头发丝会快速向导滑杆内端滑动,知道滑出导滑杆。

在本实施例中,导滑杆横截面下部为棱尖朝下的楔形部203。因为无论地漏、地漏的内芯组件还是内芯组件的水管段一般都是圆形设置,因此地面污水流入地漏或水管段时,其水流都是旋转流入的。通常的,水流旋转的方向既可能是顺时针方向,也可能是逆时针方向,主要取决于最先流入的污水流入角度。将导滑杆横截面下部设置成尖部朝下的楔形部,也即设置成倒置的△后,无论污水流入时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导滑杆两侧斜向下的侧面都具有引导水流向下流动的作用,避免了因为设置导滑杆而导致阻碍水流的弊端,有助于提高排水效率。

导滑杆横截面上部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部204,弧形部两边沿与楔形部两上部两边沿对应圆滑过渡。将导滑杆横截面上部设置为弧形部,可以减小头发丝与导滑杆上部的挂装摩擦力。这样,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挂装在导滑杆上的头发丝会在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部滑动支撑作用和弧形部两边沿与楔形部两上部两边沿对应圆滑过渡的滑动支撑作用下快速滑脱,有效避免了传统地漏因钩挂头发丝而导致的堵塞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两导滑杆的纵向延伸轨迹连线呈s形。将两导滑杆的纵向延伸轨迹连线设置成s形,就是将两导滑杆设置成旋向相反的弧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人们在拧动水管段时,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与两个导滑杆接触时的手感,使拧动更舒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