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暗管式潜水补给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41325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暗管式潜水补给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水补给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暗管式潜水补给系统,属于地下水库工程中人工补给潜水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新农业灌溉技术,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之一。灌溉水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缓慢出流渗入附近土壤,借助重力作用或土壤毛细作用扩散到整个根系层供作物吸收利用,较其他灌溉技术突显出显著的节水增产优点。地下滴灌技术在整个灌溉过程不产生地表径流,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及地面蒸发损失,同时便于管理和控制。这为潜水人工补给方法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国内外大量使用的潜水人工补方法主要为地面入渗法和管井注入法。地面入渗法主要利用天然洼地、河床、沟道、较平整的草场或耕地,以及水库、坑塘、渠道或开挖水池等地面集(输)水工程设施,借助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天然水头差,使之自然渗漏补给含水层,以增加地下水的储量。如美国加州的“垄沟式”入渗池及系列梯级浅槽式渗水池;德国的河道入渗式人工回灌;我国新疆地区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区的梯级渗水池与人工渗渠回补模式等。地面入渗法工程设施简单、投资少、运行管理及维护简单,但入渗设施占地面积较大,补给水在干旱地区蒸发损失较大,还可能引起附近土壤次生盐渍化;管井注入法是目前人工直接补给潜水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当包气带存在弱透水层以及在土地资源短缺地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时更是如此。如摩洛哥为保证首都丹吉尔的供水要求,利用注水井将姆哈河洪水回灌补给地下水;上海市自1966年起在中心城区进行的地下水管井回灌,基本控制了城区地面沉降。管井注入法不受地形条件、弱透水层分布和地下水位埋深限制,占地面积小,水量浪费少,不易受地面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但由于水量集中注入,井及附近含水层中流速较大,井管和含水层易被堵塞,且对水质要求较高,检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暗管式潜水补给系统,特别适用于干旱区深覆盖河谷区及山前冲洪积扇区域建设的地下水库进行人工补给。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制作容易、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地下暗管式潜水补给系统,可弥补现阶段广泛应用的管井注入法和地面入渗法存在的诸多不足,可促进地下水调蓄功能的发挥,从而使区域水资源得到合理调控,使其不产生地表井流,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无效蒸发。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暗管式潜水补给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首部枢纽和暗管入渗系统,以及对潜水补给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的运行监测系统;所述首部枢纽设置在地表,用于提供补给用水;所述暗管入渗系统预埋在地表下的砂砾石包气带内,用于通过内外水头差将补给用水渗漏补给含水层以增加地下水储量;所述运行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补给区域的水文和气象资料。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首部枢纽包括依次贯通的渠道、前室和净水输出管,所述渠道与地表水相通,所述前室的一侧设置有泄槽,所述泄槽的溢流堰的堰顶设置有泄槽闸门,所述净水输出管为若干根、管内从始端至末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栏污栅和过滤层,栏污栅和过滤层之间的净水输出管管体依次设置有工作闸门和通气孔,所述净水输出管和前室之间设置有检修闸门。而且,所述暗管入渗系统包括与净水输出管的末端相连通的输水干管,与输水干管相连通的至少一级渗水支管;所述输水干管的管体设置有放空口,所述渗水支管的管体设置有进排气孔,渗水支管与输水干管通过控制阀相连通;所述运行监测系统包括对补给区域进行监测的监测平台,与监测平台相连用于对监测平台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监控平台。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室还设置有冲砂孔。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位于净水输出管的末端,为可拆卸安装。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输出管的管体设置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端与栏污栅所在的净水输出管管体相连通、旁通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工作闸门和通气孔之间的净水输出管管体。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输出管的管体设置有分布在栏污栅和工作闸门之间的化学药品添加孔。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支管的外表四周铺设有反滤层。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监测平台包括设置于暗管入渗系统中的液位传感器、水样取样孔及配套的电导率仪,设置于暗管入渗系统所在地表上的自动气象站,以及设置于暗管入渗系统所在地表下砂砾石包气带内的土壤含水量传感器;所述计算机监控平台包括计算机单元,与计算机单元相连的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监测平台相连,用于采集汇总存储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单元;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工作闸门、检修闸门、泄槽闸门和控制阀相连,用于将计算机单元的监测处理结果输出并执行。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气象站包括自动雨量计和蒸发皿。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壤含水量传感器为时域反射仪TDR。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在地表下预埋暗管入渗系统作为补给水入渗通道,不产生地表径流,最大程度减小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减少蒸发损失,可有效控制植被根系层土壤含水量,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2、可覆盖较广区域,使区域水资源得到合理调控,使其不产生地表井流;还可降低维护难度,且由于补给区域相对分散,可防止补给区域含水层中补给水流速过于集中造成的含水层堵塞。3、整套系统结结构简单,配设方便,即可开挖施工、又能选取现阶段已发展成熟的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使工程施工具有多种选择,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可减少设施的地表占地面积。上述内容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地下暗管式潜水补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