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降噪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84662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水电站降噪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设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水电站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电站在泄洪时,产生巨大的噪音,而并没有合理的降噪结构;原因在于,水体的冲击产生大量的低频噪音,该种低频噪音即便采用隔音带进行约束,也没有明显效果,低音噪音极容易穿过普通隔音墙;因此,水电站的噪音一直影响着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站降噪系统,该水电站降噪系统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水电站的泄洪噪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水电站降噪系统包括构建于水电站下游的吸音墙,所述吸音墙面向水电站的一面由微孔材料构成;所述水电站的上部设有面向所述吸音墙的喷气装置,所述喷气装置向所述吸音墙喷气时,在水电站、吸音墙之间的水面上方形成高速气流层;所述喷气装置由高压气包提供高压空气,所述高压气包由气泵充气。作为优选,所述水电站与吸音墙之间的河段的两侧分别修建有隔音带。作为优选,所述吸音墙处于水面以下的部分前后通透,不对水流构成阻挡;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墙包括支撑墙及吸音层;所述支撑墙由混凝土或钢结构格栅构成,前后通透;所述吸音层由密度小于水的轻质微孔材料构成,呈宽度与所述支撑墙相等的矩形,并且与所述支撑墙通过滑槽相约束,可沿所述支撑墙上下自由滑动;从而使吸音层跟随下游水面的涨落而上下滑动,始终对水面上方的噪音进行吸收,同时又不对下方的水流构成阻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水电站泄洪时,由于水体的冲击方向,使大部分噪音向下游传递,即向所述吸音墙传递;而由于所述喷气装置在水电站、吸音墙之间的水面上方形成高速气流层;使低频噪音通过该高速气流层向吸音墙传递,从而使低频噪音在高速气流层中发生频移现象,其频率明显增高,从而易于被所述吸音墙所吸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水电站降噪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是本水电站降噪系统实施例二中,吸音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水电站降噪系统包括构建于水电站1下游的吸音墙2,所述吸音墙2面向水电站1的一面由微孔材料构成;所述水电站1的上部设有面向所述吸音墙2的喷气装置3,所述喷气装置3向所述吸音墙2喷气时,在水电站1、吸音墙2之间的水面上方形成高速气流层4;该高速气流层4从喷气装置3至吸音墙2逐渐向下扩散,使吸音墙2处的水面上方整个区域内均具有较快的气体流速。上述的水电站降噪系统,所述喷气装置3由高压气包提供高压空气,所述高压气包由气泵充气。另外,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水电站1与吸音墙2之间的河段的两侧分别修建有隔音带5。对于上述水电站降噪系统,当水电站1泄洪时,由于水体的冲击方向,使大部分噪音向下游传递,即向所述吸音墙2传递;而由于所述喷气装置3在水电站1、吸音墙2之间的水面上方形成高速气流层4;使低频噪音通过该高速气流层向吸音墙2传递,从而使低频噪音在高速气流层4中发生频移现象,其频率明显增高,从而易于被所述吸音墙2所吸收。另外,由于高速气流层4中的气压明显低于其它区域的气压,因此,斜向上传递的一部分噪音在高速气流层4的下侧易于反射,并最终传递向吸音墙2;因此,所述高速气流层4还具有约束噪音传递方向的作用。对于本水电站降噪系统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吸音墙2处于水面以下的部分前后通透,不对水流构成阻挡;具体地,所述吸音墙2包括支撑墙21及吸音层22;所述支撑墙21由混凝土或钢结构格栅构成,前后通透;所述吸音层22由密度小于水的轻质微孔材料构成,呈宽度与所述支撑墙21相等的矩形,并且与所述支撑墙21通过滑槽23相约束,可沿所述支撑墙21上下自由滑动;从而使吸音层22跟随下游水面的涨落而上下滑动,始终对水面上方的噪音进行吸收,同时又不对下方的水流构成阻挡。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