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55032阅读:10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构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形基础的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关系到人们生计,关系到环境的重大国家项目和城市规划项目在施工时候与既有建筑发生了冲突,有些悠久历史的古建筑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在生性。目前我国已经加强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另外,目前在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中,因为建筑物的功能改变、承载力增加等原因而需要对原建筑进行加固施工,以满足使用要求,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在传递给地基。因此基础加固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我们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或民用工业建筑加固时,首先需要对基础进行加固。

基础加固有着多种加固的方法,这些加固方法一般的理念是不改变原基础形式,而加固基础结构,加固后基础结构得到加强。在进行条基基础加固时,一般采用增大截面和锚杆静压桩加固法,这两种加固方法加固时都需要对原来的基础有所扰动。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条基基础老化强度不足,加固时若有扰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采用增大截面的方法使条形基础增大时,原结构和加固后结构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承受上部荷载,一旦原结构强度严重不时此加固方法效果甚微。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时,增加了地基的强度,从而使得原条基得到加固,此加固法没有增加条基强度,条基基础强度严重不足时采用此加固方法,静压桩在施工时容易产生侧向压力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何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对条形基础进行加固,又能不受限于条形基础的结构强度的条形基础加固结构是建筑加固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该加固方法对原条形基础起到了紧箍作用,在施工时不破坏原结构,对原结构进行了等同增大截面的加固,形成的筏板基础更加有效地承受上部荷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每条条形基础的两侧地面分别挖出两个基坑,其中,位于相邻的两条条形基础之间的两个基坑连成一体;

(2)在每条条形基础上分别掏出沿条形基础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距离排列的若干个孔洞,其中,每个孔洞贯通条形基础的两侧侧面;

(3)在每个孔洞中放置绑扎好的一个挑梁钢筋骨架;

(4)在每条条形基础的两侧基坑中分别放置绑扎好的两个边梁钢筋骨架,其中,挑梁钢筋骨架的两端分别穿过位于其两侧的两个边梁钢筋骨架;

(5)在两条条形基础之间的两个边梁骨架之间绑扎底板基础钢筋;

(6)在所述孔洞和所述基坑中浇筑混凝土。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土方开挖过程中,需支撑条形基础上方的墙体并进行基坑放坡,不能扰动条形基础,土方开挖后,基坑中的垫层即挖即浇。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5)中,底板基础钢筋的下层钢筋和上层钢筋之间要设置马凳。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6)中,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超过2米时,采用串桶或溜槽进行浇筑。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6)中,混凝土的浇筑分层连续进行并进行振捣,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1.5倍,分层厚度不超过50厘米,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厘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6)中,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且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时,进行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沿所述条形基础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条形基础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条形基础的两侧的两条边梁钢筋骨架、沿所述条形基础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条形基础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距离开设在所述条形基础中的若干个孔洞、贯穿所述孔洞并且两端分别延伸至位于所述条形基础的两侧的两条所述边梁钢筋骨架中的若干条挑梁钢筋骨架以及两端分别延伸至位于两条所述条形基础之间的两条所述钢筋骨架中的若干条底板基础钢筋,所述孔洞和位于其内侧的挑梁钢筋骨架部分浇筑混凝土构成贯穿所述条形基础的若干根挑梁,所述钢筋骨架、位于其内侧的挑梁钢筋骨架部分以及位于其内侧的底板基础钢筋部分浇筑混凝土构成边梁,所述条形基础、所述挑梁以及所述边梁共同构成筏板基础的梁,设置在两条所述条形基础之间并且位于两条所述钢筋骨架之间的底板基础钢筋部分浇筑混凝土构成筏板基础的底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边梁钢筋骨架包括沿所述条形基础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竖直平面内排列的纵向钢筋和绑扎所述纵向钢筋的箍筋。

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条所述条形基础纵横交接设置,若干条所述边梁钢筋骨架纵横交接设置,设置在两条所述条形基础之间并且位于两条所述边梁钢筋骨架之间的底板基础钢筋部分纵横交错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个所述孔洞沿所述条形基础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0.5~1.5米距离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通过在条形基础的两侧增加边梁,沿条形基础的长度方向间距增加挑梁,钢筋穿入拉结两边边梁,边梁之间拉结钢筋形成底板,边梁与底板形成筏板基础,该加固结构对原条形基础起到了紧箍作用,在施工时不破坏原结构,对原结构进行了等同增大截面的加固,形成的筏板基础更加有效地承受上部荷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原条形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其中一个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00、条形基础;200、边梁钢筋骨架;210、纵向钢筋;220、箍筋;300、挑梁钢筋骨架;400、底板基础钢筋;500、边梁;600、筏板基础的梁;700、筏板基础的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每条条形基础的两侧地面分别挖出两个基坑,其中,位于相邻的两条条形基础之间的两个基坑连成一体;

(2)在每条条形基础上分别掏出沿条形基础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距离排列的若干个孔洞,其中,每个孔洞贯通条形基础的两侧侧面;

(3)在每个孔洞中放置绑扎好的一个挑梁钢筋骨架;

(4)在每条条形基础的两侧基坑中分别放置绑扎好的两个边梁钢筋骨架,其中,挑梁钢筋骨架的两端分别穿过位于其两侧的两个边梁钢筋骨架;

(5)在两条条形基础之间的两个边梁骨架之间绑扎底板基础钢筋;

(6)在所述孔洞和所述基坑中浇筑混凝土。

1、土方作业

(1)在条基的两侧进行挖土施工,在挖土施工时尽量不碰到原条基,不扰动原条基。

(2)土方开挖后,减少了条基的水平支撑,因此垫层要即挖即浇。

(3)开挖时严格要求放坡,应注意墙体的支撑,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2、挑梁位置定位、安装

(1)挑梁位置为1米间隔,按照图纸放出定位线,挑梁位置不能过于密集,容易造成上部墙体的损伤。

(2)挑梁应该穿过两边的边梁,在孔洞内用箍筋固定四根钢筋,保证钢筋的位置在施工时不发生偏移。

(3)挑梁孔洞部位不易浇筑,在浇筑时应充分振捣。

3、边梁和整板钢筋的绑扎

(1)钢筋进场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炉批号和实验报告单,并且质量证明书必须随钢筋一同进场,钢筋进场后按要求进行抽样进行力学性能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2)本施工节点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条基边的梁对拉,整板基础钢筋与边梁锚固深度满足要求。

(3) 铺设底板钢筋时,钢筋应全数绑扎,保护层垫块间距600*600呈梅花型摆放要求横竖一条线。

(4)底板下层钢筋和上层钢筋之间要设置马凳。

4、钢筋施工质量验收

(1)边梁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2)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在绑扎底板钢筋的时候,先铺设短跨钢筋再铺设长跨钢筋。

(4)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为搭接长度) ,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

5、浇筑边梁及整板基础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4)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

6、完成混凝土的养护

(1)应在浇注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的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年有凝结水;(5)夏季浇筑的砼,如养护不当,会造成砼强度降低或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对砼的养护。

参见图1至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为一种条形基础置换成筏板基础的加固结构,上述加固结构包括沿条形基础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沿条形基础100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条形基础100的两侧的两条钢筋骨架200、沿条形基础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沿条形基础1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距离开设在条形基础100中的若干个孔洞(图中未示出)、贯穿上述孔洞并且两端分别延伸至位于条形基础100的两侧的两条钢筋骨架200中的若干条挑梁钢筋骨架300以及两端分别延伸至位于两条形基础100之间的两条钢筋骨架200中的若干条底板基础钢筋400,上述孔洞和位于其内侧的挑梁钢筋骨架部分浇筑混凝土构成贯穿条形基础100的若干根挑梁(图中未示出),钢筋骨架200、位于其内侧的挑梁钢筋骨架部分以及位于其内侧的底板基础钢筋部分浇筑混凝土构成边梁500,条形基础100、上述挑梁以及边梁500共同构成筏板基础的梁600,设置在两条条形基础100之间并且位于两条钢筋骨架300之间的底板基础钢筋部分浇筑混凝土构成筏板基础的底板700。

钢筋骨架200包括沿条形基础100的长度方向延伸210并且在竖直平面内排列的纵向钢筋和绑扎纵向钢筋210的箍筋220。

若干条条形基础100纵横交接设置,若干条钢筋骨架200纵横交接设置,设置在两条条形基础之间并且位于两条钢筋骨架之间的底板基础钢筋部分纵横交错设置。

若干个上述孔洞沿条形基础1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0.5~1.5米距离设置。

以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