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能抗冰推的联锁砖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761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河道岸坡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能抗冰推的联锁砖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河道治理采用的护坡结构,除了需要具有防止边坡受冲刷侵蚀、保障岸线安全、控制河势变化的作用外,还需要结合生态措施,维护河流的生态环境。对于北方寒区,冬季河道内形成冰层,受到风、水流的作用,冰层会向岸坡整体推移,造成岸坡破坏。为此,发明一种耐冲刷、整体稳定性好、生态效果好、消能抗冰推效果好的河道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冲刷、整体稳定性好、生态效果好并通过消能破冰堆增强抗冰推能力的一种消能抗冰推的联锁砖护坡结构。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能抗冰推的联锁砖护坡结构,包括多个联锁砖。

其技术要点在于:

联锁砖包括砖体。

砖体的宽度W方向两侧布置四组楔形榫槽,分别为第一楔形榫槽、第二楔形榫槽、第三楔形榫槽和第四楔形榫槽。

第一楔形榫槽包括第一楔形凸榫和第一楔形凹槽。

第二楔形榫槽包括第二楔形凸榫和第二楔形凹槽。

第三楔形榫槽包括第三楔形凸榫和第三楔形凹槽。

第四楔形榫槽包括第四楔形凸榫和第四楔形凹槽。

第一楔形榫槽和第三楔形榫槽在宽度W方向对称布置。

第二楔形榫槽和第四楔形榫槽在宽度W方向对称布置。

第一楔形榫槽和第二楔形榫槽以砖体中轴线I对称布置。

第三楔形榫槽和第四楔形榫槽以砖体中轴线I对称布置。

第一楔形凸榫和第二楔形凸榫指向砖体1中轴线I。

第三楔形凸榫和第四楔形凸榫指向砖体1中轴线I。

第一楔形榫槽和第四楔形榫槽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相互对应且联锁铰接。

第二楔形榫槽和第三楔形榫槽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相互对应且联锁铰接。

每块砖体与与附近四块砖体联锁铰接。

在砖体长度L方向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凹槽,凹槽与相邻砖体边缘凹槽构成连接孔。

在砖体上位于每个凹槽内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消能破冰堆,在砖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砖孔。

所述的至少一个砖孔可位于两个消能破冰堆之间。

所述的砖体为预制混凝土砖体。

所述的凹槽可为方形。

所述的消能破冰堆可与砖体呈一体结构,消能破冰堆外侧设有尖端。

所述的尖端可为四棱台形,沿着砖体的宽度W方向设置。

所述的四棱台的高度可为砖体厚度t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所述的四棱台的四个斜面与砖体连接处坡度可均按1:1设置。

所述的砖孔内可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所述的加强筋可与砖体呈一体结构。

相互联锁铰接的砖体之间没有粘合剂。

本发明的结构铺设摆放在坡面上,砖体与坡面之间没有粘合剂。

其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护坡结构为柔性体,提高了护坡结构的耐冲刷能力和整体稳定性,通过在砖孔和连接孔内种植草本植被,可美化和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2)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有消能破冰堆和砖孔的存在,当冰层受风、水流作用向岸坡推移时,消能破冰堆能够破坏冰层的整体性,减小冰层的推移距离,削弱冰层对于岸坡的破坏作用,有效提高了护坡结构的抗冰推效果。

(3)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有消能破冰堆的存在,相当于增加了砖体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了水流在砖体表面的耗散,同时可以减少水流对砖孔和连接孔内草本植被根部的冲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联锁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块联锁砖与周围六块联锁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消能抗冰推的联锁砖护坡结构,包括多个联锁砖。

联锁砖包括长方砖体1。

砖体1的宽度W方向两侧布置四组楔形榫槽,分别为第一楔形榫槽、第二楔形榫槽、第三楔形榫槽和第四楔形榫槽。

第一楔形榫槽包括第一楔形凸榫2和第一楔形凹槽3。

第二楔形榫槽包括第二楔形凸榫9和第二楔形凹槽。

第三楔形榫槽包括第三楔形凸榫10和第三楔形凹槽。

第四楔形榫槽包括第四楔形凸榫11和第四楔形凹槽。

第一楔形榫槽和第三楔形榫槽在宽度W方向对称布置。

第二楔形榫槽和第四楔形榫槽在宽度W方向对称布置。

第一楔形榫槽和第二楔形榫槽以砖体1中轴线I对称布置。

第三楔形榫槽和第四楔形榫槽以砖体1中轴线I对称布置。

也即第一楔形凸榫2和第二楔形凸榫9以砖体1中轴线I对称布置。(均指向中轴线I)。

第三楔形凸榫10和第四楔形凸榫11以砖体1中轴线I对称布置。(均指向中轴线I)。

第一楔形榫槽和第四楔形榫槽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相互对应匹配以实现相互联锁铰接。

第二楔形榫槽和第三楔形榫槽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相互对应匹配以实现相互联锁铰接。

每块砖体与1与附近四块砖体1联锁铰接。

在砖体1长度L方向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凹槽5,凹槽5与相邻砖体1边缘凹槽5构成连接孔6。

在砖体1上位于每个凹槽5内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消能破冰堆7,在砖体1上还设有一个砖孔4。

所述的砖孔4位于两个消能破冰堆7之间。

砖孔4内沿着宽度W方向设有一个加强筋8。使得砖孔4在砖体1中心沿长度L方向分成两部分。

所述的砖体1为预制混凝土砖体。

所述的凹槽5为方形。

所述的消能破冰堆7与砖体1呈一体结构,消能破冰堆7外侧设有尖端。加强筋8与砖体1呈一体结构。

所述的尖端为四棱台形。沿着砖体1的宽度W方向设置。

所述的四棱台的高度为砖体1厚度t的三分之一。

所述的四棱台的四个斜面与砖体1连接处坡度均按1:1设置。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四棱台的高度为砖体1厚度t的四分之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