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938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成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在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目前安装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通过打桩机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址,这样可以节省材料并且强度高,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建筑,缺点则是施工难度高,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而灌注桩是首先在施工场地钻孔,当达到所需深度后将钢筋放入浇灌混凝土中固定成型,这样的优点是施工难度低,尤其人工挖孔桩,可以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并且所有桩可以同时进行施工,大大节省时间,但是缺点是承载力低。

针对灌注桩的施工方式,有必要提高其承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方法,通过在桩基底部设置具有较大承载力的桩基础,然后再进行灌注桩工艺,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灌注桩的承载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P1、钻孔前准备:平整场地,测放桩孔位置,设置泥浆池、泥浆循环沟槽,根据建筑状基平面位置及钻孔顺序在施工场地上铺设用于支撑钻机的钻孔作业台架;

P2、钻孔:采用冲击钻机和旋挖机联合钻孔,根据孔位地质情况,选择冲击钻机、旋挖钻机的钻孔顺序;

P3、扩地基孔:待挖至所需要的深度后,通过设置在钻机上的翻转式钻头翻转,进行扩孔,此时的扩孔孔径为D1;

P4、扩支撑孔:钻孔向上收回,每间隔一段则进行一次扩孔,孔径依次为D2、D3、D4...Dn(n≥2);

P5、埋设护筒:在护筒的筒壁上与地基孔以及支撑孔对应的地方通过钢筋连接,然后将护筒埋入孔内;

P6、成桩:采取冲击钻机或者吊车起吊下放安装钢筋笼,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灌注桩工艺时,因其底部没有足够的支撑从而导致承载力交底,现采用预先钻取地基孔以及支撑孔,然后在进行混凝土灌注,从而使得建筑桩基能够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具有足够的支撑,从而提高其承载力,同时还加强了建筑桩基的结构强度,从而从性能上也更好的提高了其承载力。

进一步的,其中D1、D2、D3...Dn大小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基孔以及支撑孔的孔径设置为一致,这样在成型时保证整个建筑桩基整体均匀性。

进一步的,其中D1、D2、D3...Dn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基孔以及支撑孔的孔径由下往上逐渐变小,从而使得建筑桩基底部更加牢靠,根基稳固,同时节省材料。

进一步的,其中D1、D2、D3...Dn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基孔以及支撑孔的孔径由下往上逐渐变大,这样可以保证建筑桩基的成型稳定性,靠近地面的部分不容易被倾斜变形,垂直度高,同时可以达到方便成型的目的,固化成型的时间段,工期缩短。

进一步的,相邻支撑孔的间距约2~3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支撑孔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到3m是为了保证建筑桩基在拥有足够承载力的基础上同时达到节省材料、缩短工期的目的,过长过短会导致建筑施工的性价比变低。

进一步的,在P6成桩工艺中,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先浇筑成型地基孔,待地基孔凝固固化后再进行整体灌注混凝土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成型桩基时,先成型地基孔,使地基孔内的混凝土先固定成型,然后再浇筑建筑桩基,这样是为了保证使建筑桩基抵触在已经固化的地基孔的部分,从而实现建筑桩基的承载力的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地基孔在浇筑成型时预留有圆台型的预留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基孔浇筑成型时预留圆台形的孔是为了在建筑桩基成型时能够与地基孔部分结合更加牢固,进一步保证建筑桩基的承载力。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孔与地下水层错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孔与地下水层错开是为了保证建筑桩基在成型时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地基孔的孔底与预留孔的孔底厚度大于1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基孔的孔底与预留孔的孔底之间距离设置大于10cm是为了保证建筑装置在抵触在地基孔内时拥有足够的支撑,若小于10cm,则容易将地基孔部分的混凝土挤压产生裂痕而影响其承载力。

进一步的,所述护筒厚度≥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筒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等于5mm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成型时不会因为护筒臂较薄而变形,当然也不能设置过厚,应小于等于10mm,因此此工艺下护筒的非可拆卸的,设置过厚则导致成本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在钻孔时就钻出地基孔,然后在地基孔内灌注混凝土成型,从而使得在没有岩石支撑的作用下自制类岩石体系,然后再浇筑建筑桩基,从而使得建筑桩基抵触在预先做好的地基孔内,从而提高了建筑桩基的承载力,同时在建筑桩基成型时还会在其侧壁上成型支撑孔相适配的混凝土,从而提高了与地基的结合强度以及自身的结构强度,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高了建筑桩基的承载力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建筑桩基;2、支撑孔;3、地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P1 :钻孔前准备:施工前先对场地进行平整、夯实,满足安放钻机场地承载力要求;测放桩孔位置,设置泥浆池、泥浆循环沟槽;根据建筑桩基平面位置及钻孔顺序在施工场地上铺设用于支撑钻机的钻孔作业台架;使用作业台架为钻机提供稳定的支撑,桩基施工可不受土质场地泥凝、雨天等影响,保证桩 基连续施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P2 :钻孔:采用冲击钻机和旋挖钻机联合钻孔;根据孔位地质情况,选择冲击钻机、旋挖钻机的钻孔顺序;一般采取5-8 台冲击钻机配合1台旋挖钻机作业;首先采用旋挖钻机钻孔,钻孔穿过人工杂填土层及粘土层,深度至地下10m,钻孔过程中向钻孔内补充泥浆以保持钻进及提钻后孔内泥浆液面高于护筒底部2.0m 以上,且孔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标高1.0m 以上,避免提钻过程中泥浆冲刷土层或泥浆面底于地下水位形成负压造成钻孔塌孔;钻至卵石地层后,移动旋挖钻机至下一孔位,安放冲击钻机接续钻孔,冲击钻孔开始采取低冲程,稳定后正常钻进,钻孔过程中向桩孔内投放粘土造浆,同时挤密孔壁,确保卵石地层孔壁安全;冲击钻孔出碴采取循环泥浆及掏碴筒掏碴联合方式;冲击钻孔穿过卵石层后,进入淤泥层,继续采取冲击钻孔,钻孔时根据地质情况,可投入部分石块,稳定淤泥地层孔壁,钻孔穿过淤泥层,进入基岩层,达到设计深度后终孔;

P3、扩地基孔:待挖至所需要的深度后,启动设置在动力头上部的液压油缸,通过液压油缸活塞杆下端的防拧回转头拉动钢丝绳,带动翻转式钻头翻转,翻转的直径超出钻杆直径达到设计要求高度后,液压油缸收回翻转钻头停止搅拌扩孔。

P4、扩支撑孔:此时钻头向上收回,上升2-3m则重复P3的工艺进行扩支撑孔,并且支撑孔的长度与地基孔的长度保持一致,即图1中的状态环绕在建筑桩基1的侧壁上的支撑孔2与位于建筑桩基1底部的地基孔的孔径相同,并且当遇到地下水层时则不必进行扩孔,错开即可。

P5 :埋设护筒:采取换浆清碴及旋挖钻机双开门钻头或冲击钻机掏碴筒掏碴清孔联合清孔工艺将孔内的碎渣杂质去除,然后使用旋挖钻机钻孔至埋设深度后,旋挖钻机安装护筒驱动器,提升护筒,对准孔位,旋转臂杆下放安装护筒;埋设后护筒顶面比地面高出300mm,周边采用粘土回填夯实;所述护筒采用大于等于5mm小于等于10mm的钢板制作,同时在护筒上在于地基孔以及支撑孔的部分通过预设钢筋连接,用于形成空腔供混凝土填充到地基孔以及支撑孔内。

P6 :成桩:护筒埋好后,先将部分混凝土导入到地基孔内,并且在地基孔中预设模具用于形成空腔,模具的端部与地基孔的孔底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同时空腔的形状为圆台形,待位于地基孔内的混凝土成型后,将模具取出,然后采取冲击钻机或者吊车起吊下放安装钢筋笼,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后凝固成型即可成桩。

实施例二: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在扩孔时,地基孔3的长度最长,然后围绕在建筑桩基1周壁的支撑孔2的空间由地底到地面逐次缩短。

实施例三: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在扩孔时,地基孔3的长度最短,然后围绕在建筑桩基1周壁的支撑孔2的空间由地底到地面逐次增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