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骨状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349发布日期:2018-08-24 17:1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岩土体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岩土体加固的锚具。



背景技术:

锚杆是岩土体加固的杆件体系结构,通过锚杆杆体的纵向拉力作用,克服岩土体抗拉能力远远低于抗压能力的缺点,增加了岩土体的粘聚力,达到岩土体稳定的效果。

现有的锚杆种类繁多,但大都存在不足的共性。由于外部环境的作用力,当岩土体与锚杆之间出现相对滑动时,锚杆的变形适应性差,造成锚固能力减弱,锚固丧失其本有的能力,最终影响工程的安全。大多数锚杆利用锚固装置与岩土体之间的挤压产生抗拔力,少部分利用杆体与岩土体的之间的摩擦力来提高锚杆的抗拔能力,极少有利用锚杆的部分机构嵌入到岩土体之间来增加抗拔力。当外界拉力达到一定时,可能会出现将锚杆拉出岩土体的情况。

一种伞式锚具,其作用机理与普通雨伞相类似,锚具在工作时,伞状锚头张开,与土体充分接触提供较大的抗拔力。该项发明充分利用了锚头的功能,但是对于锚杆周身利用较少,杆体主要起到传递拉力的作用,同时对于锚头的材料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锚头撑开的时候会形成较大的空腔,在后续给锚杆施加拉力的时候,锚头会沿着拉力方向产生移动,空腔会进一步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部分会逐渐被泥水充满,如果锚头不具备足够的抗腐蚀性能,锚头容易受到损坏,最终锚杆丧失其工作能力。一种新型倒刺锚杆,锚杆周身布置倒刺,通过倒刺刺入岩壁,从而防止锚杆与岩壁的相对滑移,充分利用了锚杆周身与岩壁之间接触产生抗拔力的性能。但是其中存在问题包括:1. 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在岩土层内开设一圆形孔洞,再将锚杆放入其中,这对于地质条件不好的情况,如遇到土质疏松段、岩石破碎带等工况,开设的孔洞容易被堵塞,这时锚杆很难放入其中,对于锚入深度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挤压或敲击锚杆进入,但是对于锚入深度较大的情况,挤压或敲击显然不再适用锚杆这种细长的杆件,然而采取钻入的方式对于周身布满倒刺的锚杆来说也显得十分困难,锚杆倒刺与岩土之间的摩擦力影响钻进过程;2. 锚杆能够放入事先开设好的岩壁中,考虑到锚杆周身布置倒刺,岩壁孔洞的直径必然比锚杆的尺寸要大,同前面讨论的问题一样,锚杆与岩壁之间的空隙最终还是由泥水来填充,因倒刺与锚杆之间通过转轴连接,该部位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到腐蚀,最终锚杆丧失其工作能力;3. 锚杆在放入孔洞过程中,由于倒刺遍布锚杆周身且处于扩张状态,施工起来很不方便,同时给施工人员的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操作过程中可能会被其戳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锚具存在的施工困难、锚入深度小、抗拔力不足、锚具容易受到腐蚀、不能充分利用岩土体挤压力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鱼骨状锚杆。

一种鱼骨状锚杆包括锚头4、锚杆7和套筒管8,所述锚头4内设有活动的圆锥状的推进体5,所述推进体5通过螺纹连接着锚杆7的前端;锚头4通过螺纹连接着套筒管8的前端;锚头4上均布着刺孔,刺孔内设有短杆状的锚头锥刺6;

所述锚杆7上均布设有两对以上的鱼刺状的刀片机构;

所述刀片机构包括刀片1和夹具2;

未使用时,刀片1收靠在锚杆7上,且位于套筒管8内;

使用时,套筒管8的后端连接锚杆机,开启锚杆机正转,所述鱼骨状锚杆钻入岩土中;再给锚杆7的后端施加压力,使得锚头4中的推进体5向前推进,使锚头锥刺6从锚头4中挤出,嵌入岩土体;然后撤消锚杆7后端的压力,开启锚杆机反转,直至套筒管8与锚头4脱离;此时,锚杆7上均布的刀片1呈初步张开状态;接着给锚杆7后端提供向外的拉力,锚杆7发生移动,刀片1嵌入岩土体的深度进一步加深,直到锚杆7上均布的刀片1呈完全张开状态,然后撤消锚杆7后端的拉力;最后用注浆机向准锚杆7灌注水泥浆直至将锚杆7与岩土体之间的空腔填满;锚杆7安装完成。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两对以上的刀片机构呈交错状排列设于锚杆7上。

相邻两对刀片机构在锚杆7上的间距大于一只刀片的长度。

所述刀片1为弧形的鱼刺状,锋利的尖端为刀尖101,刀片后端102上开设有销孔,一对刀片1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在夹具2上。

所述夹具2由一对半圆环状的夹体203组成;每只夹体203的半圆环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板202,两侧连接板202上设有安装孔201,与安装孔201对应的连接板202内侧面上设有凹槽;一对夹体203上的凹槽对应配合形成刀片安装槽,刀片1上的销孔与一对夹体203上的安装孔201对应,通过螺栓连接将刀片1固定在夹具2上。

所述连接板202内侧面上的凹槽为U形槽, U形槽的开口端贯通连接板202的外侧边缘,且开口端的开口角为30~45度角。

所述刀片1的中部连接着弹簧3的一端,弹簧3的另一端连接着锚杆7;当套筒管8与锚头4脱离时,锚杆7上均布的刀片1在弹簧3的作用下呈初步张开状态。

所述圆锥状的推进体5的中部两侧503对称削扁,使推进体5的锥尖部分504形成棱柱状的推进头;所述推进头未削扁的两侧与锚头4上的锚头锥刺6的内端相对应接触;所述锚头4内设有与推进头配合的导向槽;推进头位于导向槽内,实现限制锚头4的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弧形刀片1在套筒管8内,刀片背部与套筒管8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不管是前期装入套筒管8还是后期与之分离,均可减小摩擦阻力,弧形刀片1设置可以防止刀尖101对套筒管8产生划痕。在弹簧3的作用下扩张时能够方便嵌入岩土体,随着锚杆7受拉移动后,嵌入的深度越大,抗拔能力越强。

2. 夹体203侧面呈Ω形,一方面夹具2中部半圆形部分203对合后可以固定在锚杆7上,另一方面螺栓可以作为弧形刀片1的转轴。夹体203两端的连接板202上设计弧形凹槽,可以控制弧形刀片1绕着螺栓旋转的转角,从而可以控制弧形刀片1嵌入岩土体的深度,夹具2两端在靠近锚头方向处设置圆角,可以减小安装锚杆过程中夹具2与套筒管8之间的摩擦力。

3.套筒管8与锚头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将锚杆7和刀片机构包含在内。在锚杆7钻进过程中可以减少摩擦阻力,同时方便套筒管8的取出,循环利用。

4.锚头4外观设计成圆锥形,是为了减少摩擦阻力,内部设计推进槽和与之对应的推进体5,目的是将锚头内部隐藏的锚杆锥刺6挤压出来,与周围的岩土体相接触。在旋转套筒管8时,整个锚杆不会发生较大的转动,从而实现套筒管8与锚头4的分离。

5.锚头4内部设计推进体5,推进器前段504和中部503为棱柱状,是为了适应锚头4的圆锥形结构,同时保证在前期连接锚杆7时,避免出现推进体5在锚头4内部空转的情况;后端502为圆台形,是为了与圆柱形锚杆7连接。

6.锚头锥刺6头部设计成圆锥状方便受压挤入岩土体,中间为圆柱状减少与锚头4的摩擦力,尾部呈球状一方面更好地适应推进体5从不同方向施加的压力,另一方面球状的尾部直径比圆柱状中间部分的外径稍大,可以防止锚头锥刺6在使用过程中滑出锚头4。

7.锚杆7与锚头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锚杆靠近螺纹处设有若干注浆孔702,在后期注浆的过程中,水泥浆通过注浆孔702从锚杆7内部注入锚杆7与岩土体之间的空腔中。水泥浆一方面能增强锚杆7自身的强度,加固巷道周边的损伤破裂岩体,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改善损伤破裂岩体的结构及力学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7的锚固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保护锚杆7免遭环境的侵蚀,提高锚杆7的耐久性能。

8.锚头4设计为圆锥形,在钻进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岩土体的阻力。后期锚杆7受拉移动形成的空腔在水泥浆高压的冲击下进一步扩大,锚杆7呈头大身细状,大大增强了锚杆7的抗拔力。锚头4的后端与相应的水泥柱面紧密贴合,且贴合面与锚杆垂直,可以避免锚杆7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被拉出水泥胶结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刀片机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板上具有凹槽的夹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锚头直立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推进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锚杆钻进岩土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锚头锥刺挤入岩土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套筒管与锚头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锚杆上第一对鱼刺扩张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鱼刺全部初步扩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鱼刺全部进一步扩张并注浆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序号中:刀片1、刀尖101、刀片后端102、夹具2、安装孔201、连接板202、夹体203、弹簧3、锚头4、锚头内螺纹401、推进体5、推进体内螺纹501、推进体后端502、推进体中部503、推进体前端504、锚头锥刺6、锚杆7、锚杆外螺纹701、注浆孔702、套筒管8、套筒管外螺纹8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见图1,一种鱼骨状锚杆包括锚头4、锚杆7和套筒管8;锚头4内装有活动的圆锥状的推进体5,推进体5通过锚杆外螺纹701连接着锚杆7的前端,锚杆7的前部均布开有注浆孔702,见图7;锚头4通过锚头内螺纹401和套筒管外螺纹801的配合连接着套筒管8的前端。

锚杆7上均布设有两对鱼刺状的刀片机构,刀片机构包括刀片1和夹具2。两对刀片呈交错状排列位于锚杆7上,相邻两对刀片1在锚杆7上的间距大于一只刀片的长度。

参见图2,刀片1为弧形的鱼刺状,锋利的尖端为刀尖101,刀片后端102上开设有销孔。

参见图3,夹具2由一对半圆环状的夹体203组成。每只夹体203的半圆环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板202,两侧连接板上开设有安装孔201,与安装孔201对应的连接板202内侧面上设有凹槽;一对夹体203上的凹槽对应配合形成刀片安装槽,刀片1上的销孔与一对夹体203上的安装孔201对应,通过螺栓连接将刀片1固定在夹具2上。刀片1的中部焊接连接着弹簧3的一端,弹簧3的另一端焊接连接着锚杆7;当套筒管8与锚头4脱离时,锚杆4上均布的刀片1在弹簧3的作用下呈初步张开状态,见图10和图11。

参见图4,连接板202内侧面上的凹槽为U形槽, U形槽的开口端贯通连接板202的外侧边缘,且开口端的开口角为45度角。

参见图6,圆锥状的推进体5的中部503两侧对称削扁,使推进体5的锥尖部分504形成棱柱状的推进头;锚头4内设有与推进头5配合的导向槽;推进头5位于导向槽内,实现限制锚杆4的转动。推进头5未削扁的两侧与锚头4上的锚头锥刺6的内端相对应接触,见图5。

参见图7,未使用时,刀片1收靠在锚杆7上,且位于套筒管8内。

本发明的使用操作过程说明如下:

使用时,参见图8~9,套筒管8的后端连接锚杆机,开启锚杆机正转,鱼骨状锚杆一步步钻入岩土中,待达到设定深度后,停止钻进。给锚杆7的后端施加压力,使得锚头4中的推进体5向前推进,使锚头锥刺6从锚头4中挤出,嵌入岩土体;然后撤消锚杆7后端的压力,开启锚杆机反转,直至套筒管8与锚头4脱离。

参见图10~11,将套筒管8拔出岩土体,锚杆4上均布的刀片1呈初步张开状态,刀片尖端101在弹簧3的作用下部分嵌入岩土体,从而限制了锚杆7被连带拔出岩土体。接着给锚杆7提供向外的拉力,在外界拉力的作用下锚杆7发生位移,刀片尖端101嵌入岩土体的深度进一步加大,直到锚杆7上均布的刀片1呈完全张开状态,然后撤消锚杆7后端的拉力。

参见图12,用注浆机向准锚杆7灌注水泥浆直至将锚杆7与岩土体之间的空腔填满;锚杆7安装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