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型塑石假山包装工程建筑中的废水排放设备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型塑石假山包装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砂浆喷涂、雕刻和主题彩绘等施工内容,作业过程中将会面临现场拌砂浆和携带泥沙的雨水、施工废水以及彩绘山体冲洗废水等外排难题,另外,施工过程中还会生产大量的冲洗喷浆机械冲洗水和彩绘施工的颜料、油漆废水。雨水、施工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可悬浮固体颗粒物;山体清洗和养护等用水,其中含油类物质或化学添加剂等,均会对水体造成突出影响。加之施工周期长,废水产量大等特点,使得施工场地废水的处理问题备受关注,成为实现项目“绿色施工”的主要障碍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未对施工废水收集和处理给予充足的重视,管理粗放,地表侵蚀、施工排水泥沙含量大的问题较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利用其可以解决污水排放的难题,确保各施工作业面废水的全过程和全面收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包括一组喷浆平台及雨水管网,在各喷浆平台上设有引水单元,在该引水单元周围设有围挡;在各喷浆平台的山体底部设置一个废水收集和沉降处置点;
在所述废水收集和沉降处置点上设有:
设一个废水收集器皿,或设两个前、后或上、下相互串接的废水收集器皿,所述的各废水收集器皿均安设在喷浆平台旁侧或下方,各废水收集器皿顶部带有入水口,所述位于前方或上面所设的废水收集器皿的入水口与喷浆平台上的引水单元末端相接;在废水收集器皿底部设有安装地漏的排水孔,至少在地漏处设有一道滤网;
一废水收集桶,置于基础地面上且位于所述后面或下方所设废水收集器皿的下方;
一排水接管,其上端口与位于设在后面或下方的废水收集器皿底部的排水孔相接,其下端口伸入废水收集桶口内,在该排水接管上设有闸阀;
一吸出管路,其头端伸入废水收集桶口内,其尾端接入雨水管网或指定外排污水井,在该吸出管路中设有用于抽取废水的水泵。
所述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中,所述工作平台上的引水单元为以下形式中的一种:
1)工作平台上带有不大于3°的斜坡,该斜坡的低端作为引水单元的末端,与废水收集器皿顶部上开放口相接;
2)在工作平台上开设一组引水沟,各条引水沟的尾端口与废水收集器皿顶部上开放口相接。
所述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中,所述废水收集器皿内底边呈不大于5%的倾斜度,且低端近于所述的排水孔。
在前述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中,至少还具有如下结构形式之一:
1)在废水收集器皿与废水收集桶之间增加一平台接水器皿;
2)所述最终回收废水的设施为指定水道或污水井;
3)在所述废水收集桶下方放置用于隔离的油盘;
4)所述废水收集和沉降处置点周边设置防护栏杆,挂设警示牌;
5)所述排水接管采用PVC硬质管道,且在其下端口用滤布密封;
6)所述抽取废水的水泵采用虹吸式水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方法,其可以优化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措施、减少和降低施工活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减少对自然土壤的破坏,降低污水处理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①首先搭建任一种所述的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包括所述的废水排放系统及雨水排放管网,以对工程产生的废水进行汇集和中转;
②利用所述废水排放系统的地漏和滤网滤去汇集水流中携带的大粒径泥沙杂物;所述的大粒径尺寸为不大于滤网网格的尺寸;
③将上述过滤后的废水导入废水收集桶中,进一步沉降废水中的泥沙含量;对流入废水收集桶内的污水做分类处理:
I)如为施工前期喷浆作业的废水,则在废水收集桶中按照规程进行定时间的沉淀,该规程沉淀的时间至少为3小时;达标后的水通过吸出管路排入指定的最终回收废水的设施;
II)如为彩绘作业的废水或混有彩绘作业的废水,则利用泥沙悬浮颗粒沉淀方法,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a)对低浓度的悬浮颗粒进行自由沉淀;其中,所述低浓度的浓度值小于50mg/L,沉淀时间不少于1小时;
b)对中浓度的悬浮颗粒通过加入絮凝剂进行悬浮颗粒处理,等待沉淀不少于30分钟;完成沉淀后将水体悬浮物剥离;其中,所述中浓度的浓度值为50~500mg/L;
c)对高浓度悬浮颗粒进行拥挤沉淀,所述高浓度的浓度值大于500mg/L;
④将净化后的废水用吸出管路抽出以进行二次利用,或通过雨水排放管网外排;将沉淀在废水收集桶中的沉积残留物颗粒移除。
所述施工废水排放方法中,所述步骤④b)中,所述的絮凝剂采用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微生物絮凝剂。
所述施工废水排放方法中,所述无机絮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或采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的水溶性聚合物。
所述施工废水排放方法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悬浮颗粒处理时,持续搅拌絮凝剂,搅拌速率为每分钟不少于12次。
所述废水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④b)中,絮凝剂采用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微生物絮凝剂;进一步的,所述的无机絮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所述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采用水溶性聚合物。
本发明系统及方法可应用于各类主题公园建设项目,自经济、环境的综合考虑,突出适用于降雨较为频繁,雨量较大,主题油漆施工较多的施工场地;施工废水收集系统适用于大型异型构筑物或喷浆造型建筑施工,以泥沙为主要污染物的施工场地施工废水、雨水的处理;废水处理措施适用于各类彩绘施工废水的处理。
本发明可以避免施工期间的污水侵蚀作用,实现合理的废水排放,减少环境损害。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和简便性等特点;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绿色施工”,优化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措施、减少和降低施工活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2.本发明系统及方法施工简单,可随施工进展迅速跟进;废水收集系统可周转反复使用,可有效减少施工作业面的污染,对已完工成品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同时提高了现场文明施工成效;
3.喷浆和山体冲洗的雨水和废水沉降处理可采用直接观察法,简单易行;彩绘施工废水采用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原理,综合协调两种沉淀的处理作用,较仅经简单沉淀处理的处理措施,处理的水质具有很大的提高;
4.本发明系统及方法的施工废水收集和处理措施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项目污水排放量,大大减少了污水外运量,节约了环境管理的投入对于减少项目排污处理成本,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一实施例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中的废水收集器皿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施工废水排放方法中废水排放流程示意简图。
图4为本发明施工废水排放方法中絮凝处理过程简图。
图中:1-围挡;2-废水收集器皿;201-第一道滤网;202-器皿斜台;203-排水孔;3-排水接管;4-喷浆平台;5-第二道滤网;6-吸出管路;7-闸阀;8-;9-原钢构承重柱;10-水泵;11-废水收集桶;12-引水的斜台;13-喷浆平台;100-废水收集和沉降处置点。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首先应包括一个山体废水排放管网系统,可以借助设置的大型塑石假山全场雨水排放管网来实现,亦可利用城建的排水沟井,等等,利用山体废水排放管网系统将喷浆作业产生的废水进行汇集和中转,以确保各施工作业面废水的全过程和全面收集。
本发明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包括一组喷浆平台4,其可以是由原钢构承重柱9支撑,喷浆平台所建的数量视工程的大小及建设环境而定,图1中仅以一处的喷浆平台4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在喷浆平台的山体底部至少设置有一个废水收集和沉降处置点100(如图1中所示,仅示出一处废水收集和沉降处置点)。在该废水收集和沉降处置点上配设有:
设一个废水收集器皿2,将其设在喷浆平台13旁侧或下方,参见图2所示,该废水收集器皿顶部带有上开放口,该上开放口与喷浆平台上的引水单元末端联通,在上开放口上可以封有第一道滤网201;在废水收集器皿底部设有安装地漏的排水孔203;在废水收集器皿内设有器皿斜台202,且斜台的低端近于所述的排水孔203,器皿斜台202的斜度不大于5%,用于导向废水的流向,利于废水顺畅的排向排水孔203;在废水收集器皿底部设有排水孔处安装地漏,此地漏处设有第二道滤网5。
本发明亦可在废水收集器皿的下方再增加设一个废水收集器皿2(或是用带有过滤网的平台接水器皿替代),省去废水收集器皿上开口的铺设的滤网201,将滤网设在各器皿的地漏处。
在基础地面上放置一废水收集桶11,置于所述废水收集器皿的下方,且通过一排水接管3将两者接通,排水接管3上端口与所述的废水收集器皿底部的排水孔403相接,排水接管3下端口伸入废水收集桶11口内,在该排水接管3上设有一闸阀7。
设有一吸出管路6,一头端伸入废水收集桶口内,该吸出管路6尾端接入山体废水排放管网系统,在该吸出管路中设有用于抽取废水的水泵10,所述的水泵10可以采用采用虹吸式水泵。
在各喷浆平台上设有引水单元,具体结构是:设有一围挡1,可将喷浆机14围在其内且同时能保障排泄的废水只能流入废水收集器皿2,在围挡圈内,可以设有用于导向引水的斜台12(参见图1),斜台12的斜度不大于3°;或是挖有一组引水沟(未示出实例图),将各条引水沟的尾口接至废水收集器皿2的上开口。
本发明的主创点在于:将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水加以处理后排放,参见图3和图4,具体的方法是:
①依据山体走向选取并安装一组喷浆平台13;在每一个喷浆平台的山体底部设置一个废水收集和沉降处置点100,搭建所述的废水排放系统,制作废水收集器皿2,用于喷浆平台上机械设备的存放,避免废水遗洒或与土壤的直接接触,杜绝其他施工作业面被污染以及土壤的侵蚀;将各废水排放系统中的吸出管路6尾端与雨水排放管网连通,参见图1所示。
②让工程中产生的污水(包括施工前期喷浆作业的废水和彩绘作业的废水)顺着喷浆平台上的引水单元(斜台12)流入所述的废水收集器皿中,经过该废水收集器皿地漏的滤网进行第一次过滤后,进入下一道平台接水器皿地漏的滤网进行第二次过滤,再进入排水接管3,由排水接管3的下端口导向废水收集桶;在此段流经过程中,至少经过两次过滤(第一、第二道滤网)以滤除大粒径砂浆颗粒及泥浆等杂物;更可以在排水接管的下端口裹有滤布,以进行再一次的充分过滤。
③将上述过滤后的废水导入废水收集桶中,进一步沉降废水中的泥沙含量,沉降时间应至少在30分钟以上;
④视进入的废水的性质类别对其做进一步的处理:
a)如为施工前期喷浆作业的废水,则在废水收集桶中继续做沉淀处理,保持30分钟以上;测水达标后,将水排入指定的回收废水设施中以进行二次利用,如用于现场拌浆、道路洒水等;
b)如为彩绘作业的废水或混有彩绘作业的废水,则测试废水浓度,分为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进行三类处理。
悬浮颗粒的浓度值小于50mg/L为低浓度,对其进行自由沉淀,沉淀时间应至少在3小时以上;该自由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互不粘合,不改变颗粒的形状、尺寸及密度,各自完成独立的沉淀过程。
悬浮颗粒的浓度值为50~500mg/L时(中浓度),加入絮凝剂进行悬浮颗粒处理,包括加絮凝剂、充分搅拌、沉淀、排水和残留物收集,沉淀过程中发生凝聚或絮凝作用,使悬浮颗粒互相碰撞凝结,颗粒质量逐渐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加快,等待沉淀不少于3小时;沉淀后,完成沉淀后将水体悬浮物剥离,抽除上层净化水以回收利用或直接外排;剩余底部残留物装至预配的专用危废收集桶内,集中存储,具体处理过程参见图4,对进入废水收集桶(本实施例中采用废水收集桶)中,依次进行:充分搅拌→加适量药剂(絮凝剂)→充分搅拌→沉淀→抽出上层清水→残留物收集→危险废物(危废)处理。
悬浮颗粒的浓度值大于500mg/L为高浓度,对高浓度悬浮颗粒进行拥挤沉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工艺原理是:
1.制作废水收集器皿,用于喷浆平台上机械设备的存放,避免废水遗洒或与土壤的直接接触,杜绝其他施工作业面被污染以及土壤的侵蚀;
2.设置山体废水排放管网系统,进行汇集和中转,确保各施工作业面废水的全过程和全面收集;
3.利用地漏和滤网的过滤性能,滤去汇集的水流中携带的粒径较大的泥沙等杂物;
4.利用泥沙等废水中污染物的沉降作用,经过有效降低施工中的泥沙含量,减轻运输负担和降低最终处理的负荷;
5.利用泥沙悬浮颗粒的沉淀作用净化废水,泥沙颗粒依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可进行不同的沉淀作用。
上述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含应视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