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吸无臭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76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近吸无臭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用具,特别涉及一种近吸无臭便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坐式或蹲式便器在使用时,臭气亦扩散至空气中,使人感到不适和窒息感,影响排便的心情和身体健康。目前多采用在卫生间内放置芳香剂来掩盖臭气,但该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长时间使用亦导致卫生间内空气混浊,更不利于身体健康。还有采用排气扇的方式来减轻臭气的影响,但效果并不特别明显,排气扇起到的作用主要还是便后保持卫生间空气的清新,是事后处理的手段。

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此研制出一种近吸无臭便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近吸无臭便器,冲水和抽气互不冲突,且除臭气效果明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近吸无臭便器,包括便器本体、冲水道、环形抽气道和管道风机,便器本体便池的上部形成一圈环形抽气道,环形抽气道与冲水道为相互独立的通道,环形抽气道与用于抽气的管道风机连接,环形抽气道间隔分布有若干抽气孔,抽气孔朝外倾斜向下布置。

所述抽气孔朝外倾斜向下的角度为和水平面呈20-30°布置。

所述抽气孔均朝向落便着落点。

所述抽气孔靠近便器本体的落便着落点的孔径大于远离落便着落点的孔径。

所述抽气孔靠近便器本体的落便着落点的分布比远离落便着落点的分布更密集。

所述冲水道亦为环状,环形抽气道处于该冲水道的上部。

所述管道风机的进气口处安装有单向排气阀。

所述环形抽气道在位于抽气孔的侧上方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起阻挡臭气向外溢散作用的环形负压圈。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采用相互独立的环形抽气道与冲水道,保证在冲水时亦可不间断的抽气,同时通过朝外倾斜布置的抽气孔来增加抽气的效果,防止臭气向外溢散。本实用新型从根源上清除臭气,且具有非常明显的除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部分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抽气时气体流向示意图。

标号说明

便器本体1,落便着落点11,便池12,冲水道2,环形抽气道3,抽气孔31,环形负压圈32,管道风机4,单向排气阀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近吸无臭便器,包括便器本体1、冲水道2、环形抽气道3和管道风机4。

便器本体1的便池12的上部形成一圈环形抽气道3,环形抽气道3间隔分布有若干抽气孔31。环形抽气道3与用于抽气的管道风机4连接,通过管道风机4使环形抽气道3内产生负压,将便池12内的空气吸走。其中管道风机4的进气口处安装有单向排气阀5,以防止外气倒灌。并将抽气孔31朝外倾斜向下布置,以增加抽气效果,防止臭气向外溢散。

其中冲水道2亦为环状,环形抽气道3处于该冲水道2的上部,以免水进入环形抽气道3。同时保证近位抽气,增加抽气效果。

环形抽气道3与冲水道2为相互独立的通道,保证在冲水时亦可不间断的抽气。

为了进一步增加抽气效果,进行如下布置。

结合图3所示,环形抽气道3在位于抽气孔31的侧上方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环形负压圈32,通过该环形负压圈32阻挡被吸向上运动的臭气向外溢散,增加除臭效果。

如图1所示,抽气孔31靠近落便着落点11的孔径大于远离落便着落点11的孔径,抽气孔31靠近落便着落点11的分布比远离落便着落点11的分布更密集,以增加落便着落点11处臭气被抽走的速度,防止落便着落点11处的臭气由于无法即时排除而向外溢散。同时如此布置后,各抽气孔31的气压将有所不同,使便池12内的空气产生漩涡气流流向抽气孔31,减少臭气外溢。

抽气孔31的朝向亦相当关键。

抽气孔31均朝向落便着落点11,有助于加快臭气向抽气孔31运动的速度,降低向外溢散的可能。

抽气孔31朝外倾斜向下的角度为和水平面呈20-30°,结合图3所示,采用该角度布置时,抽气孔31的抽气范围将大大增加,可以在落便瞬间,将便池12内外的空气瞬间精准聚拢后抽走,因此就算有部分臭气溢散到便池12外,也会被抽走,大大降低了臭气溢散的可能性。

采用上述方案后,经试验,在落便瞬间可排除便池12 内95%以上的臭气,剩余的5%仍难以被使用者察觉,而在落便后更是未见有臭气溢散,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除臭效果非常显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